《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吴思是发现和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潜规则”的人。什么是潜规则?作者在书中有详尽的阐述。简单地说,就是在我们的现实“规则”之后所隐藏着的另一种规则,这种规则才是人们(尤其是官僚权势集团)真正遵循的行为准则,这种行为准则与他们的利害计较紧密相联。《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作者说,“潜规则”是他杜撰的词。是一种可以称为内部章程的东西,作者的目的是想今天和未来的中国不再重蹈从秦汉到明清的历代王朝的覆辙。中国社会在正式规定的各种制度之外,在种种明文规定的背后,实际存在着一个不成文的又可获得广泛认可的规矩,并且古已有之,今日更发扬光大,可以叫作“潜规则”。本书便是作者读中国史书时,有关“潜规则”的心得。
出版说明 修订版序言 自序:关于“潜规则”和这本书 正编 身怀利器 老百姓是个冤大头 第二等公平 当贪官的理由 恶政是一面筛子 皇上也是冤大头 摆平违规者 论资排辈也是好东西 新官堕落定律 正义的边界总要老 官场传统的心传 晏氏转型 崇祯死弯——帝国潜规则的一个总结 有关潜规则的定义 杂编 笑话天道 古今中外的假货 我们的人格理想 理解迷信 代后记:农民与帝国 附录 《新周刊》:潜规则十周年专访吴思 吴思《洋人的“权利”,我们的“分”》(提要
及时等公平的由来说到驿站事务方面的及时等公平标准,尽管只是名义上的标准,我们也不能不怀念明末豪杰李自成。李自成与驿站有特殊的关系。一说他本人在造反之前就是驿卒,因为驿站裁员,下岗失业了,于是造反。一说他的爷爷和父亲摊上了给驿站养马的义务,赔累破产了,而李自成造反则由于还不起债务。这两种说法都与驿站事务有关。清朝的开国元勋是和李自成交过手的,至少他们亲眼见到李自成推翻了明朝这个庞然大物,想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清朝皇帝和大臣眼里,驿站和驿马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问题,处理起来便有了面对未来李自成的意思,不敢把百姓当成好欺负的冤大头。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体现出及时等公平的正式规定。康熙皇帝决定,改革明朝向民间摊派养马任务的制度,将民养官用改为官养官用。同时,改革明朝在民间无偿佥派夫役的制度,夫役由官方出钱雇佣。皇帝如此规定,也是下了大决心的。清朝全国有两干多个驿站,使用的牛马驴骡将近七万,每年开支三百多万两银子,这还不算遍布全国的一万四千多“铺递”——靠步行传送邮件的官方组织。皇帝真怕制造出李自成来,对政府的权力做了非常严格的约束,而这些改革和制度都载入了《钦定大清会典》,属于行政法规性质的最正式的制度。按照《大清会典》的规定,驿站的每年费用是有定额的,每年都要上报考核。而养马用的草料开支就是额定费用中的一个大项。《大清会典》规定,驿站的额定费用从州县征收的田赋正额和地丁银子中拨给,这就是说,州县百姓已经在交纳皇粮国税的时候为马草掏过一次钱了。在这个意义上,再让百姓无偿交纳号草,等于是一件东西卖两次,在现代术语里,这叫“重复收费”。如果不讨论“家天下”的制度是否公平,《大清会典》的这些规定在技术上是无可指责的。驿站是国家的神经网络,是国防和行政信息的通道,无论如何都是必要的。而支撑这个网络的,最终必然是百姓的赋税。只要百姓的赋税水平合理,国家的神经系统不腐败变质,我们就得承认这个标准很公平。这就是我们应该感谢李自成的道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应该感谢秦始皇,至少要感谢陈胜吴广。秦始皇横行霸道,把老百姓当作可以任意践踏的冤大头,征发数十万上百万的老百姓给他本人建造宫室陵墓,给他的帝国修建围墙,结果他设计的万世江山不过二世就完蛋了。这个教训想必也给汉朝皇帝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没有秦朝短命的暴政,恐怕就不会有汉朝的“独尊儒术”。这个前车之鉴使得儒家的威胁显得比较可信,仁政和王道的主张也显出了皇帝认可的好处。因此,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生才有资格与皇上讨价还价,达成一个双赢的协议:皇上获得儒生的支持和天道的地位,儒生也获得了表述天道的特权。儒家经典很像我们在《大清会典》中看到的关于驿站的漂亮规定,说起来相当公平合理。当然,儒家并不反对“家天下”。因此皇亲贵族就应该当纯粹的寄生虫,百姓就应该掏钱给皇上供养众多的后宫佳丽,供养伺候她们的成千上万的宦官。但王道毕竟比秦始皇的不加掩饰的霸道上了一个台阶,这也是流血牺牲换来的。第二等公平的根据我认为,道光间代州百姓根本就不指望及时标准能够实现,这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及时等公平的标准接近市场上等价交换的标准,而市场交易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双方平等,拥有参加或退出交易的自由,谁也不能强迫谁。很显然,官府并不是老百姓的平等交易伙伴,官府是有权收费的。无论当时还是现代,抗粮、抗税或抗拒苛捐杂费,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下边我们以每年春秋两季的钱粮交纳程序为例,看一看老百姓不听招呼的常规后果。每到开征之时,县衙前贴出告示,要求百姓按照惯例主动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交纳钱粮。交纳的过程当然免不了许多盘剥,不服盘剥也可以不交,后边自有对付你的合法手段。没有交纳或没有交够的人,就要在簿册上留下拖欠记录,这些人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去指定地点补交。过期不交,书吏差役就要下乡催科了。催科是一件很有油水的事情,是需要竞争上岗的。清朝光绪年间,屠仁守在《谨革除钱粮积弊片》中说,下乡催役的差使都是要花钱买的。有的人甚至提前买下差使囤积起来。到了催科的时候,揭票下乡,向粮户征收。除了勒索酒食供给外,每票总要勒索钱数百文,甚至数干文。稍不如意,辄以抗粮的罪名报官。乡民畏惧,不得不满足这些人的贪欲,以免被罪名拖累。如果催科之后还没有交够钱粮,就要抓到衙门里打板子,站枷号。这里就更黑了,需要另文细说。总之,官府并不怕零散百姓的对抗,吏胥们甚至怕你不对抗。他们虎视耽耽,就等着你因对抗而落网,送上一口肥肉呢。处在这种虎狼环俟的情境之中,只要州县官打一个招呼,谁敢不老老实实地交纳号草?谁敢晚交?谁不怕驿书和家丁拒收自己交纳的号草?谁还敢把自己在名义上拥有的权利当回事?P31-35 及时等公平的由来说到驿站事务方面的及时等公平标准,尽管只是名义上的标准,我们也不能不怀念明末豪杰李自成。李自成与驿站有特殊的关系。一说他本人在造反之前就是驿卒,因为驿站裁员,下岗失业了,于是造反。一说他的爷爷和父亲摊上了给驿站养马的义务,赔累破产了,而李自成造反则由于还不起债务。这两种说法都与驿站事务有关。清朝的开国元勋是和李自成交过手的,至少他们亲眼见到李自成推翻了明朝这个庞然大物,想必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因此,在清朝皇帝和大臣眼里,驿站和驿马是具有重大政治意义的问题,处理起来便有了面对未来李自成的意思,不敢把百姓当成好欺负的冤大头。于是我们就看到了体现出及时等公平的正式规定。康熙皇帝决定,改革明朝向民间摊派养马任务的制度,将民养官用改为官养官用。同时,改革明朝在民间无偿佥派夫役的制度,夫役由官方出钱雇佣。皇帝如此规定,也是下了大决心的。清朝全国有两干多个驿站,使用的牛马驴骡将近七万,每年开支三百多万两银子,这还不算遍布全国的一万四千多“铺递”——靠步行传送邮件的官方组织。皇帝真怕制造出李自成来,对政府的权力做了非常严格的约束,而这些改革和制度都载入了《钦定大清会典》,属于行政法规性质的最正式的制度。按照《大清会典》的规定,驿站的每年费用是有定额的,每年都要上报考核。而养马用的草料开支就是额定费用中的一个大项。《大清会典》规定,驿站的额定费用从州县征收的田赋正额和地丁银子中拨给,这就是说,州县百姓已经在交纳皇粮国税的时候为马草掏过一次钱了。在这个意义上,再让百姓无偿交纳号草,等于是一件东西卖两次,在现代术语里,这叫“重复收费”。如果不讨论“家天下”的制度是否公平,《大清会典》的这些规定在技术上是无可指责的。驿站是国家的神经网络,是国防和行政信息的通道,无论如何都是必要的。而支撑这个网络的,最终必然是百姓的赋税。只要百姓的赋税水平合理,国家的神经系统不腐败变质,我们就得承认这个标准很公平。这就是我们应该感谢李自成的道理。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应该感谢秦始皇,至少要感谢陈胜吴广。秦始皇横行霸道,把老百姓当作可以任意践踏的冤大头,征发数十万上百万的老百姓给他本人建造宫室陵墓,给他的帝国修建围墙,结果他设计的万世江山不过二世就完蛋了。这个教训想必也给汉朝皇帝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没有秦朝短命的暴政,恐怕就不会有汉朝的“独尊儒术”。这个前车之鉴使得儒家的威胁显得比较可信,仁政和王道的主张也显出了皇帝认可的好处。因此,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生才有资格与皇上讨价还价,达成一个双赢的协议:皇上获得儒生的支持和天道的地位,儒生也获得了表述天道的特权。儒家经典很像我们在《大清会典》中看到的关于驿站的漂亮规定,说起来相当公平合理。当然,儒家并不反对“家天下”。因此皇亲贵族就应该当纯粹的寄生虫,百姓就应该掏钱给皇上供养众多的后宫佳丽,供养伺候她们的成千上万的宦官。但王道毕竟比秦始皇的不加掩饰的霸道上了一个台阶,这也是流血牺牲换来的。第二等公平的根据我认为,道光间代州百姓根本就不指望及时标准能够实现,这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及时等公平的标准接近市场上等价交换的标准,而市场交易需要一个前提,就是双方平等,拥有参加或退出交易的自由,谁也不能强迫谁。很显然,官府并不是老百姓的平等交易伙伴,官府是有权收费的。无论当时还是现代,抗粮、抗税或抗拒苛捐杂费,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下边我们以每年春秋两季的钱粮交纳程序为例,看一看老百姓不听招呼的常规后果。每到开征之时,县衙前贴出告示,要求百姓按照惯例主动在指定的时间到指定地点交纳钱粮。交纳的过程当然免不了许多盘剥,不服盘剥也可以不交,后边自有对付你的合法手段。没有交纳或没有交够的人,就要在簿册上留下拖欠记录,这些人要按照规定的期限去指定地点补交。过期不交,书吏差役就要下乡催科了。催科是一件很有油水的事情,是需要竞争上岗的。清朝光绪年间,屠仁守在《谨革除钱粮积弊片》中说,下乡催役的差使都是要花钱买的。有的人甚至提前买下差使囤积起来。到了催科的时候,揭票下乡,向粮户征收。除了勒索酒食供给外,每票总要勒索钱数百文,甚至数干文。稍不如意,辄以抗粮的罪名报官。乡民畏惧,不得不满足这些人的贪欲,以免被罪名拖累。如果催科之后还没有交够钱粮,就要抓到衙门里打板子,站枷号。这里就更黑了,需要另文细说。总之,官府并不怕零散百姓的对抗,吏胥们甚至怕你不对抗。他们虎视耽耽,就等着你因对抗而落网,送上一口肥肉呢。处在这种虎狼环俟的情境之中,只要州县官打一个招呼,谁敢不老老实实地交纳号草?谁敢晚交?谁不怕驿书和家丁拒收自己交纳的号草?谁还敢把自己在名义上拥有的权利当回事?P31-35
什么是潜规则?在这部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中,作者吴思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案例,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书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同的封建社会,但它一时…
作为爱书之人,很喜欢在当当买书,种类多,价钱便宜,要是赶上搞活动,那是更划算了!这次又囤了一大堆书,还是用箱子包装送来的,都有塑封,包装得很好,快递小哥的服务态度也很好!!好书啊,值得入手!
这本书能让你知道中国潜规则的历史,古代就有潜规则,且比现在还复杂的多,一阵见血地指出了中国官场等内部的潜规。
无时无刻不被潜规则,而自己何尝不是也想潜规则,你懂的。
很有意思的一本书,幽默的笔锋背后是耐人寻味的官场规则。有时候我们的思维太简单、绝对化,任何一件事情,都不会是简单的对或错,局外人觉得很简单的问题,局内人却要承受巨大的压力。是是非非,只能看自己的内心有多强大。
潜规则,内容不错,很有启发,可惜纸质不行,不适合收藏。
虽然是从古时候官、民、商等多个角度写那时候逐步形成的潜规则。更能说明现在的社会的潜规则在经历几百年的变迁。潜规则也在适应现在社会的发展
读史使人明智,大概这本书就是使人明智的书吧。这本书讲到的历史中的潜规则主要是明清时期的一些官场现象、社会现象,从明清推而广之,是整个中国社会从古到今的历史规律。从书中能找到现在某些现象的历史影子,探索这些现象形成的原因,让人从中了解不少知识。
潜规则写的浅显易懂,从古至今的道理都是相通的
吴思先生以自己丰富的知识和人生积淀给大家详细的解读了潜规则这个词,作者以平实的笔触从历史开始分析,一直到今日,为大家深层次的剖析了潜规则
书不错,很深刻,几千来的官场潜规则被作者总结的头头是道。
潜规则为我们读历史提供了另一种思路和视角,另一种解码方式,传媒人看历史的视角很现实也很独特,值得借鉴
吴思,1957年生于北京。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分配到《农民日报》,先后任总编室副主任,群工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记者。1993年,出任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办的《桥》杂志社副社长兼中文版主编。1996年底至今,在《炎黄春秋》杂志,任执行主编,副社长。
明史对我的吸引力,还是它那种规则的魅力,朱元璋创立的一套制度影响了中国历史千年的进程,但也创造了明朝奇葩的堕政皇帝和强悍的大臣!但对下层民众而言,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奸宄的胥吏!
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的作者吴思先生是发现和系统研究中国历史“潜规则”的第一人。用作者的话来说,他当初(十年前)发现“潜规则”概念时,“心中窃喜”!没想到的是,他的这种因长期潜心研究而豁然开朗的重大发现,不仅在作者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波澜,也让中外历史文化研究者及广大读者倍感震惊!从此,“潜规则”一词,便滥觞于各大媒体的显要版面,也让数百万乃至数亿读者耳熟能详。为此,有媒体称作者的惊人发现,成就了中国“21世纪第一词”,作者也荣膺“潜规则概念之父”的桂冠。(还是老问题,由于书籍自身没有包装外皮,到手的好书书角还是有挫折痕迹==)
吴思先生在《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中,主要借鉴明代官僚社会所发生的诸多事实,细致地刻画了基于中国传统权利结构所形成的一种无法公开、但颇有规律性的社会规则,并称之为“潜规则”。
潜规则这个名词原来起源于这里,作者深入浅出的分析,讲述了潜规则存在的“合理性”,联系了合法伤害权讲述更加清晰,呼应另一本书里提到的元规则,也许某一天某些潜规则会变成明规则。
非常一般,这种立意也写书,肯定写不深。道理谁都懂,《炎黄春秋》永远一个思想。文笔还算通畅,但作为网文更为恰当。太多地方都是蜻蜓点水,也不严谨。另外就是对西方了解这么皮毛,还敢谈论,有点大言不惭的意思。但有的故事还行吧,勉强可读的2小时作品。
“潜规则”,是相对于“元规则” 、“明规则”而言的。是指看不见的、明文没有规定的、约定俗成的、但是却又是广泛认同、实际起作用的、人们必须“遵循”的一种规则。在书中吴思先生为我们梳理了潜规则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发展脉络,用通俗易懂的历史故事,道出了这一深刻的社会现象。值得一读。
潜规则:2中K国2历V史中6的真实游戏2J(修订版)潜规则R:中国历史6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潜规则:中国A历
在吴思老师之前真的没有人提出过“潜规则”概念么?我感到有些不可思议。其实要我说,“潜规则”跟鲁迅所说的“无物之阵”性质差不多:服从之,则大家一起太平;背离之,则用无物之威整死你,就让你死得不明不白。我想我见过的所有容易被“主流”排斥的人都是某种“潜规则”下的牺牲品,但这并不能说明“潜规则”本身是错的,一言以蔽之,“不合时宜”而已
与《血酬定律》结合起来看,会发现,这样的历史更有血有肉,更加富有“人性”。之前读过一本《隐藏的逻辑》,每个个体不尽然是理性的,但总体确实理性的,只是这理性不一定便是以往所读的历史中所描述的那样,但却能真的决定历史。书的纸张 印刷也很不错。
通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之命名为“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显示的厉害计算和趋利避害。读书使人看清历史,但是更重要的是它让人通过历史更能看清现实,达到以史为鉴的是仁者也是智者。
什么是潜规则?在这部以历史为解读对象的《潜规则(中国历史中的真实游戏修订版)》中,作者吴思以亦雅亦俗、亦庄亦谐的写作方式,叙述了历史上值得人们思考的大大小小的无数案例,在生动、有趣地讲述官场故事的同时,作者透过历史表象,揭示出隐藏在正式规则之下、实际上支配着社会运行的不成文的规矩,并将其名之日“潜规则”,进而指出潜规则的产生在于现实的利害计算与趋利避害。书中对于潜规则的定义、特征,潜规则阴影下皇帝、官员、百姓的不同处境与抉择,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以及潜规则何时会萎缩,均有论述。潜规则现象产生、盛行于我同的封建社会,但它一时…
真是一本好书,尤其在我国特色的社会里,潜规则盛行的社会土壤太丰厚了。至于潜规则何时会萎缩,不仅一时还难以消失,只怕是长期都难以消失,什么时候民主和法制真正健全完善并且严格执行的时候,才能最大限度飞消除潜规则。
看了能有一半多一点,感觉还是很不错的,把中国历史上的一些潜规则都说的挺明白。从这本书中很自然的就能联想到现今社会的一些潜规则。所以,我个人觉得要想根除这种潜规则还是挺难的,毕竟已经延续了上千年。
吴思先生大作之一,他的这本《潜规则》与另外一本吴先生的《血酬定律》给读者打开了中国五千年封建社会历史真相,揭露了暗地下的潜规则,道出了真实厚黑的社会本质。内容详实,非常值得深刻阅读!
很好的书,平日惯用的"潜规则"一词找到了根源,读书中的历史,不自觉便会思考今天,好多现实的东西真正针砭时弊的写了出来,读来痛快至极,可稍后也会不自觉陷入思考的困境和无奈,总之,是很纠结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