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图书
人气:32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黄仁宇大历史观的全球通史版,曾改变比尔·盖茨的思考和学习模式,考察的不仅仅是人类甚或地球的过去,而且是整个宇宙的过去;历史在此视野之下,才有完整的意义。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史学理论>历史研究  
  • 作者:著 者:[美] [大卫·克里斯蒂安] 著 [刘耀辉] 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50274860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6-08
  • 印刷时间:2016-08-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现代、科学的起源故事,讲述我们周遭的一切是如何形成的。

这是打破地域、国家、民族、种族、宗教界限的普遍性历史,作者总结出138亿年历史演进中的八大突破,称其为八大“门槛”。

它交叉融合了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研究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在20多年教学实践、听取全球500余所高中及大学师生反馈基础上撰写而成。

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世界史学会会长联袂编写,“微软之父”比尔 盖茨倾情推荐。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大卫•克里斯蒂安(David Christian),牛津大学博士,主要任职于悉尼麦考瑞大学。1989年,他开始在麦考瑞大学讲授大历史课程;1991年,他在《世界历史》上发表题为《为“大历史”辩护》的文章,首次为他的课程取名“大历史”;2010年,他与比尔•盖茨一起成立“大历史项目”,这是面向中学生和普通公众的免费大历史网络课程,2013年底启动。克里斯蒂安是澳大利亚人文学院院士、荷兰皇家科学和人文学会会员,同时也是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

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Cynthia Stokes Brown),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博士,国际大历史学会的创会委员。任职于加州多米尼克大学,2007年出版了《大历史:从大爆炸到当下》,此后,她一直参与多米尼克大学的大历史项目。

克雷格•本杰明(Craig Benjamin),麦考瑞大学博士,密歇根伟谷州立大学梅吉尔荣誉学院历史学副教授,出版和发表了许多论述古代中亚历史、大历史以及世界史的著作和文章,现为世界史学会会长。

译者简介

刘耀辉,湖南邵阳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获世界史博士学位,现为重庆师范大学教授。 研究兴趣和关注的领域为英国史、近代欧洲思想文化、西方史学理论等。已在各级刊物发表文章30多篇,译著主要有《历史学的实践》(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史诗空间》(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追寻文明的起源》(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等。

目录

简目

在线预览

导论 什么是大历史以及如何研究它

考察整个过去

在这本书中,我们会向你们介绍一种看待过去的新视角,它是由众多不同学科的学者在晚近建构起来的,这些学科涉及历史学、地质学、生物学以及宇宙学等。与以往相比,现在我们可以描绘更多的过去,而且可以做得更。因此,当前是各种历史研究的革命性时刻。

在我们对过去的理解中,这些变化大多数发生于 20世纪中期以后,某种程度上是我们所说的精密计时革命(chronometric revolution)的结果。

精密计时革命之前的历史

精密计时革命的核心内容,是一系列为过去事件定年的新技术。

为过去的事件测定年代的方法,是我们理解过去的基础。事实上,如果没有日期,我们也就不可能有“历史”。如果我们知道过去发生了什么,但是不了解它的序列,不清楚它发生的时间,那么,我们眼中的过去,就是一堆没有意义、没有深度、也没有真实形状的杂乱事件的堆积而已。日期有助于我们理解过去,因为它们允许我们以年代顺序“描绘”过去,在时间中考察它的形状。我们如此绘制的世界能够为我们提供一种强烈的意义感。然而,仅仅几十年之前,我们绘制过去的能力还非常有限。我们只能够为极小一部分过去提供确切的年代,它们要么恰好被人们记住了,要么刚好有文献记载。

20世纪中期之前,书面文献提供了最重要和最的方式以确定过去事件的年代。结果,历史意味着“通过书面文献材料考察的过去”。

很不幸,尽管书面文献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的日期,但是,它们也让我们对过去的理解局限于过去很小一部分,即它们恰好阐明的那部分。于是,历史仅仅指“人类的历史”。更糟糕的是,在实践中,历史只不过是富有者和有权势者的历史,因为只有这些人能够创作书面文献(或者雇用书记官替他们完成)。由此而来的结果就是,在最近几个世纪大众识字率提高之前,历史的主体是帝王将相、他们发动的战争、他们创作的文学以及他们信奉的神灵。过去的绝大部分处于黑暗之中,绝大多数人的经历、思想和生活方式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记载。我们无法讨论没有文字的社会,除非那些能够创作的人(希腊史学家希罗多德或中国史学家司马迁那样的人)恰巧提到了它们。即便如此,有读写能力的社会对那些没有读写能力的邻居做出的思考和讨论,往往有悖事实。面对文字创造之前的时代,我们更是一筹莫展。而那些时代是相当重要的,我们现在已经了解到,那些时代至少涵盖人类在地球上出现以来95%的时间。,历史学把人类出现之前的一切事物排斥在外,尽管从 18世纪以来,地质学家就着手理解地质事件发生的序列。总而言之,史学家对书面文献的依赖,意味着历史基本上是关于那些会写作之人(他们只占人类很小一部分)的历史。因此,毫不奇怪,历史事实上仅仅是政府、战争、宗教和贵族的历史。

精密计时革命之后的历史

20世纪中期,测定过去事件年代的新方法的出现,改变了我们对过去的理解。此后,

我们能够为所有文献都未曾记载的事件提供确切日期,这些事件可以回溯到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甚至宇宙的起源。

在这些新技术中,其中最重要的技术建立在放射性测年法(radiometric dating)之

上。放射性测年技术的依据在于,放射性物质的衰变会遵循一种很有规律的节奏,最终形成新的子物质(daughter materials)。这意味着,如果你有一块含放射性元素(比如铀)的材料,你就可以测量有多少子物质(比如铅)已经形成,从而能够估算出这块材料的形成时间。

20世纪10年代,以这种方式使用放射性物质的潜能得到了重视,但是,放射性测年技术

在当时还不太,也不便宜,因而无法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得到广泛使用。碳-14纪年法

是最早得到广泛应用的放射性测年技术,因为这种测年方法建立在碳的一种特殊形式(或

同位素,同位素是同一种元素的原子,它们的内核具有不同中子数,因此,它们的原子重

量也有点不一样)的衰变之上。碳-14测年由威拉德 F 利比(Willard F. Libby)于20

世纪50年代早期开发。利比曾经在核武器工厂工作,工作人员也需要具备能力分离和测量特定元素(就核武器研制来说,是指铀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碳-14测年革新了考古学,促使考古学有可能测定5万年之前的含碳物质(包括生物有机体的绝大多数残留物)。这比文献记载的最早时间要古老10倍。很快,许多其他的放射技术得到开发,从而让我们的年代学在时间上回溯得更久远。这些方法使用了放射性物质,比如衰变很慢的铀元素,这样,人们就可以测定几百万年甚至几十亿年之前形成的物质的年代。1953年,克莱尔 佩特森(Clair Paterson)通过测定陨石中铀衰变产生的铅,从而确定了地球的年龄。

其他非放射性测年法也得到开发。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就是基因测年。1953年,遗传密码(genetic code)的活动方式被发现,此后,人们就可以比较不同物种的DNA之间的差异。(DNA是一种分子,存在于所有活的细胞中,它含有用来形成和维持分子的遗传讯息,并且将那种讯息遗传给子代的分子。更详细的内容参见第3章。)1967年,文森特 萨里奇(Vincent Sarich)与艾伦 威尔逊(Alan Wilson)指出,大多数DNA会在漫长的时期内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意味着,这种变化也可以被当作时钟来使用。通过比较两种相关物种的DNA,我们可以大致得知它们在何时拥有共同祖先。基因测年改变了我们对人类自身以及对其他物种进化的理解。比如,基因测年表明,黑猩猩和人类在700万年之前有着共同的祖先,这个发现在人类进化史研究中引起了一场革命。与此同时,天文学家和宇宙学家开发新方法来估算恒星的年龄,并进而估算整个宇宙的年龄。通过使用欧洲航天局普朗克卫星——2009年发射升空用以研究宇宙背景辐射——传回的数据,天文学家已经得到了关于宇宙起源时间的更数据!宇宙形成于138.2亿年之前;在本书中,我们取一个约数,即138亿年。

为过去事件测定年代能力发生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过去的理解。1919年,当H. G.韦尔斯(H. G. Wells)尝试写作一部“普世的”历史作品时,他承认,他无法为及时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前 776年)之前一切事件提供确切的时间。今天,我们甚至能够为宇宙起源之际的事件提供合理的时间。突然间,我们能够在坚实的科学证据之上建构关于整个过去的历史,这种情况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

自然科学加入历史学一起研究过去

一系列科学突破与精密计时革命密切联系在一起,它们使得科学本身对过去更加感兴趣。在20世纪,宇宙学、地质学和生物学都变成历史性学科。

18世纪晚期之前,人们普遍以为,自然世界自诞生以来就很少变化。天文学家认为,恒星和星系始终如一。地质学家认为,即便地貌会发生微小变化,整个地球依然如故。包括现代生物分类体系奠基人卡尔 林奈(Carl Linnaeus,1707—1778)在内的大多数生物学家认为,今天的生物物种与地球诞生之初繁盛一时的物种没什么两样。

然而,早在 17世纪晚期,地质学和生物学领域就有人开始提出质疑,其中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化石表现出日益强烈的兴趣。像三叶虫(现已不复存在)这类生物的化石表明,物种的混杂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变化。高山上(比如阿尔卑斯山脉)海洋生物化石的发现,表明地貌在过去发生了剧烈变化。很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地球和自然世界都有其“历史”。不过,如果没有确切日期,我们也就无法地重建这种历史。如此一来,“历史”依旧是“人类的历史”,而“科学”的研究对象依然被认为是世界上未曾随时间流逝而发生重大变化的方方面面。

19世纪和 20世纪早期,地质学家、天文学家和生物学家开始意识到,过去与现在不一样,他们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在于解释世界如何成为今天的面貌。于是,天文学、地质学和生物学都成为历史性学科。精密计时革命允许我们为生命有机体、地球甚至宇宙的过去创造一张的时间表。1953年DNA结构的发现(参见第3章),使得人们可以更地(与以往相比)考察和解释自然世界的变化。在地质学领域,20世纪 60年代出现的新范式即板块构造论表明,地球表面在过去发生了根本变化。同时,它也有助于解释地球如何以及为何变化。,同样在20世纪60年代,宇宙背景辐射的发现,让大多数天文学家相信,宇宙本身也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演变,这种演变始于一百多亿年前巨大的“爆炸”(参见第1章)。

媒体评论

“大历史将自然史与人类史结合为一种单一、宏大且易懂的叙述。这是一项伟大的成就,可以与牛顿在17世纪以统一的运动规律将天与地结合起来的方式相媲美,它取得了近似达尔文在19世纪以一套进化理论将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统一起来的成就。大历史是世界史许多目标的自然延伸。”

——威廉 麦克尼尔,前美国历史学会主席、美国世界史学会主席

“大历史能做的,是向我们展示我们自身的复杂性和脆弱性,以及我们面临的危机;它同时也向我们展现我们拥有集体学习的力量。我希望遍布全球的下一代都能够了解大历史,并通过大历史了解他们所面临的挑战及机遇,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一群人要为全世界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建立一个免费的大历史在线教学纲要。”

——大卫 克里斯蒂安,国际大历史学会创会主席

“大卫 克里斯蒂安真的打动了我。这个家伙将各门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交叉融合,铸造了一个单一的框架。真希望我年轻的时候就能学到大历史,因为它能为我提供一种思考学校作业和阅读的全新方式。它在非常有趣的历史语境中讲述科学,它做到了这一点,并且解释了如何将科学应用到大量当下议题之中。”

——比尔 盖茨,“微软之父”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落梅如**的评论: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一个新的视角,值得一读。正文字不大,但可以接受,整体不错。

2017-08-15 09:50:47
来自半路一**的评论:

全新的角度、很开阔的视野,的确是大历史,很有启发性。

2017-11-17 23:08: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包装破了,书有了磕碰,虽不影响但心里还是挺不舒服的

2017-11-10 17:39:1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可以,书较大,书上有划痕,物流问题,所以四星,内容当然是五星。

2016-09-10 18:56: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大历史观,以前看过黄仁宇老师的,可以学习学习

2017-08-31 22:07:30
来自wo24hex**的评论:

与人类简史写法差不多,没有人类简史立意新颖。但考证非常全面,还是很值得一看的。

2016-11-28 12:20:19
来自长州功**的评论:

读起来有点吃力,不知道是我的原因还是书的原因。

2016-09-30 11:04:12
来自三十而**的评论:

往大了看 就可以忘记好多好多 有时候是应该忘掉一些东西的

2016-11-02 19:11:29
来自一锅五**的评论:

内容感觉很厉害 一大本抱怀里很有满足感 哈哈

2017-01-16 23:24: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店庆活动有做假嫌疑,很多想买的书突然就都缺货了,活动一结束突然又都有货了。中国电商的悲哀啊!

2016-11-02 15:46:2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和图书一模一样,单位统一采购的,当当的服务也挺好的

2017-05-15 11:04: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将广博的知识体系通过时间线索串了起来形成了一大本,思路很有趣,讲述方式很创新

2016-11-10 22:24:2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大部头,本来挺期待,喜欢这本书的架构和角度,就是买来后发现有点教科书风格!

2017-02-15 17:43: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好的书,看了对自己有很大启发,内容很充实!

2017-09-09 10:54:21
来自图闹热**的评论:

取得了近似达尔文在19世纪以一套进化理论将人类与其他生命形式统一起来的成就,此言不虚。

2016-09-08 10:10:17
来自校***(**的评论:

装帧精美,内容可读性很强,非常喜欢,一本书的纸张,印刷排版还是能让人产生不同的愉悦感

2017-02-15 18:26:18
来自1375976**的评论:

在非常有趣的历史语境中讲述科学,并且解释了如何将科学应用到大量当下议题之中。

2017-08-30 15:08:5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感觉里面哪个方面都讲了一点 化学 历史 挺好玩儿的

2017-06-08 13:50:5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印刷不错;通过这本书了解一下这个新鲜的历史研究方法。虽然是按照时间顺序编排,但每个阶段章节的研究对象是广泛的。

2017-08-27 22:22:44
来自z***8(**的评论:

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一年买书几百册,无法读后再来评价。建议:选好书、选好出版社、选好书商、选好译者、选好购买的时机

2017-05-07 13:08:1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是当当购书最满意的一次,优惠幅度大,包装完整,图书全新,送货速度快,为当当点赞! 此书在图书馆初略翻过,感觉不错。

2017-06-04 18:54: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后浪的书,装帧设计一直很棒,内容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大碰撞吧,学科融合解释现象,会有不一样的感觉

2017-10-13 11:46:1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大概的说,基本上就是宇宙史+地质史+生物进化史+人类史+人类社会史的大拼盘

2017-04-30 09:01:09
来自灰太狼**的评论:

虽然是大学的教材但不失为一部又好看又好懂的故事,写作风格有趣生动,对历史描写精确。图片清晰,印刷不错,希望更多的人关注和喜爱。

2017-10-22 12:41:0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大历史的角度看我们的文明,是一个创见,历史学与宇宙学,人类学的完美结合!

2016-11-12 18:01: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建构宏观历史学概念,真是涵盖了所有可以称之为“历史”的历史呀!

2016-09-08 10:52: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有意思的一本跨学科著作,138亿年的历史啊!

2016-07-20 16:56: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大历史:虚无与万物之间 内容很好,可惜这个版本的插图都是黑白的,丢失了很多信息,比如“白圈标出某某某,红线标示某某某”,再比如元素周期表,都看得恼火,应该出彩图版本。幸好还有网站可以自行对照,稍微挽回一点信息量。

2017-01-25 10:58:14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