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有大陆的朋友跟我分享他们去台湾的旅行,我突然发现他们并没有看到真实的台湾。我去书店买了大量的台湾旅行书,结果也是如此。于是,我决定从一个土生土长的台湾人的角度写一本与台湾有关的书。
26万字,19个地方,从台北到澎湖,从城市到小镇,从热门景点到夜市、码头、老街、环岛公路、庙宇、高山族区、铁道,从台湾小吃到太平洋的风,从台湾的人到台湾的民俗,从台湾人的真实生活到台湾的小故事,从街上随处可见的现象到台湾的历史,我花了三年时间写出了我从小认识以及热爱的台湾。
这就是台湾,这才是台湾。
《我们台湾这些年》、《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百万级别畅销书作家廖信忠作品,独家赠送廖信忠在台湾亲自选购的台湾明信片一套3张。廖信忠在2009年出版的《我们台湾这些年》讲述了台湾老百姓自己的故事,一经出版即轰动两岸,登上北京西单图书大厦、中关村图书大厦、广州购书中心、上海书城等全国各大图书排行榜名!上市三周狂销28万册,累计销量超过100万册,廖信忠成为在大陆畅销的台湾年轻作家,也被读者评价为会写台湾的作家。
这并不是一本拼凑资料和景点照片的旅行指南,而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作家廖信忠从一个台湾人的角度写台湾,26万字,19个地方,从台北到澎湖,从城市到小镇,从热门景点到夜市、码头、老街、环岛公路、庙宇、高山族区、铁道,从台湾小吃到太平洋的风,从台湾的人到台湾的民俗,从台湾人的真实生活到台湾的小故事,从街上随处可见的现象到台湾的历史,作者花了三年时间写出了他从小认识以及热爱的台湾。
全书424页,四色印刷,26万字,上百张照片,知名设计师精美设计,采用超细腻超精致的内文纸。
廖信忠,来自宝岛台湾,现居上海。百万级畅销书作家,在大陆最畅销的台湾年轻作家,也被读者评价为最会写台湾的作家。
2009年11月出版《我们台湾这些年》,轰动两岸,登上畅销书榜首,超过上百万册的销量,被誉为六十年来及时本让13亿大陆同胞了解台湾普通民众真实生活的书;2014年4月出版《台湾这些年所知道的祖国》;2014年11月出版《我们台湾这些年2》。
目 录
基 隆
基隆,是一座阶梯的城市,每天在海潮中苏醒,轻拍的白浪,仿佛是母亲温厚的双手;腥膻的海风,是记忆风化过后留下的气味。
台 北
每次看到关于台北的文章,笔调很自然很莫名地就变得文艺地、充满小清新式地淡淡忧愁起来,仿佛台北就应该是那样的。
新 北
新北的市区和台北市区明显比不上,但是那些自然风光,人文情调,却经常是世界级的,恐怕,这才是新北市最自傲的地方。
桃 园
作为台北的卫星都市,桃园较大的特色就是没特色,什么都跟台北很像却又少了一点什么。
新 竹
新竹古称“竹堑”,是台湾北部最早开发的地区,但它又有个名气更大的名字——“风城”。
苗 栗
苗栗的观光主打就是客家小镇风情,越来越多的台湾人每到周休二日,就涌进这些山中宁静小镇,偷得浮生半日闲。
台 中
白天的台中,就跟温驯的小绵羊一样,可是一到晚上,台中就变成了一匹“脱缰的野马”那样奔放。
彰 化
若认真在这里生活,清新微凉的空气是每天早晨的惊喜,便宜大碗是乡下人做生意的诚意,这里有点乡下有点热闹,还有点可爱。
云 林
南 投
嘉 义
台 南
这种介于鲜明与淡远之间、悠然静默但却踏实的存在,是台南的特质,也是台南人的特质。
高 雄
高雄是个有山、有海、有城市、有乡村,有现代文明和传统保存的市区与郊区,族群语言多元、信仰文化悠久的南方大地。
屏 东
金黄色的耀眼阳光,透过白色云朵,刺眼却温暖地照射在这美丽的土地上,那美得如画一般的地方,是充满绿色的屏东。
台 东
云雾缥缈在纵谷间,骑着自行车,穿过金黄的油菜花,处处见到生活的惊喜与美好。台东,那是个会让人自然而然放松下来的环境。
花 莲
来到花莲出了火车站,很快你就能感觉到这里的步调,就是“ 慢” , 慢慢走、慢慢看、慢慢地活。
台11 线
环台行程中的青春热血公路,尤其是骑车环岛者,不可错过这一段,如果你觉得你的旅行离不开海洋,那么你就走一趟这里吧!
宜 兰
宜兰自古以多雨闻名,台湾有俗谚云“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
澎 湖
澎湖是个多变的地方,有纯美的沙滩,有清凉如碧的海水,有生猛的海鲜,还有丰富的历史文物,就像散落在台湾海峡蓝色海洋中的宝石。
基隆
基隆,是一座阶梯的城市,每天在海潮中苏醒,轻拍的白浪,仿佛是 母亲温厚的双手;腥膻的海风,是记忆风化过后留下的气味。基 隆人世世代代的日子都沾上了水痕,不管是海水还是雨水,又或者是 汗水。基隆人,从海里来的灵魂,讨海人用渔网在海里捞出一辈子的 岁月,有些斑驳;目击了几百年来侵略者各种来犯的炮台要塞,屹立 在基隆的土地上,凝望流年的转动。
台湾人都爱称基隆为“雨港”,终年好像都飘着蒙蒙细雨,常给人凄 美苍凉的感觉。比起繁华的台北城,基隆没有便利的捷运,转运站前 穿梭的是一辆辆公交车,由于地理环境紧邻台北,基隆很多学生从高 中开始就背井离乡到台北念书。台北走在所有城市的前端,许多家长 用一双长满茧的手撑起一个家,就为了让孩子到台北念书补习,在他 们眼里,台北的孩子总是光鲜亮丽又比较会读书。渐渐地,新生代基 隆的孩子早已习惯台北城的繁华,遗忘了渔港和海浪的摇篮。
有人戏称基隆看上去就是一片超大的油烟滤网,破破旧旧乱乱的。几 十年来的基隆,的确没什么太大的改变,好像凝固在某个时间点的一 瞬间。这几年一有“北北基”(台北、新北、基隆)合并的风声,台 北人都会摇摇手说“可以不要包含基隆吗”;同时,基隆市现在被新 北市包围,不仅是学子外流,大部分上班族也选择到台北朝九晚五地 工作,让它成为两地的卫星都市。基隆的观光离不开海,资源颇丰富, 却没有好好开发宣传,如果要走路的话,需要花上一些脚程,公交车 班次也不是很固定,对于没有当地人当导游的旅客来说非常不便。政 府的政策往往都只是针对个别景点,没有做整合性的措施,包括街道 市容的整顿,公交车的汰换和台北捷运工程的衔接。这种种因素,加 上市政府好像总是麻痹的,出了几个让全台湾人当作笑柄的市长,不 只是导致人口外流,也让基隆的观光景点距离登上国际舞台还差一大截。
台湾的中元节
中元节在台湾最通俗的说法,就是孤魂野鬼在阴间受苦了一年,在农历七 月间,让他们出来放风一个月,所以称为“鬼门开”。其间,阳间的人要好好伺 候这些已经饥渴受苦了一年的孤魂野鬼,避免他们不爽来报复你,也希望这些孤 魂野鬼略施点好处。中元节过去也习惯称为“鬼节”,一称鬼节,感觉就有些朦 朦胧胧的神秘恐怖色彩。
所以在过去,“鬼门开”期间衍生的禁忌还真不少,灵异传闻在这阵子也 特别多,如果发生了什么不幸倒霉的事,都能推给孤魂野鬼作祟。比如台湾人最 常说的,农历七月好不要去游泳,如果游泳溺死了,就会有人说,这是孤魂野 鬼在“抓交替”,绘声绘色,让人宁可信其有。
台湾是个移民社会,早期移民渡海来台开垦,面对这么一个陌生的艰苦环 境,正是“十去,六死,三留,一回头”。渡海,恶劣的台湾海峡是一关,如果平安顺利到达台湾开垦,又要遭受当地番人顽强的突袭抵抗,还有瘴疠疾病蔓 延,加之毒蛇猛兽较多,到处都是死亡的威胁。俗语说“过番剩一半,过台湾无 底看”,就是指古时候到外国做生意,只有一半的人可以生还,可是到台湾去 的,却一个都没回来。
就算在台湾站稳了,又要面临不同族群间的“械斗”,汉人跟当地斗、闽 南人跟客家人斗、闽南人里漳州人又与泉州人斗;村庄间为了水源可以斗,为了 土地也可以斗,凡事皆可斗,又造成了一篇篇客死他乡的无主孤魂的血泪故事。
民间相传,凡死于非命而又无妥善安葬者,怨气太重会化身为“厉鬼”, 所以,中元节在台湾,某种意义上是在安抚这些客死他乡的无主孤魂,借由普 度,建醮作法,希望受尽苦难的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免于饥寒,早日超度脱离 地狱苦难。
台湾人很妙,也不直接称他们为孤魂野鬼,好像不太尊重,所以皆称他们为 “好兄弟”,以后你到台湾听到人家说那些“好兄弟”,指的是另一个世界的兄弟, 别误会了;同样的避讳,墓地也不爱叫“墓地”,台湾人爱称之为“夜总会”。
中元节本来源自于佛教的“孟兰盆节”与道教的“中元节”,在闽南台湾 一带,又融合了“七月鬼门开”的民间传说。但在台湾,这“中元普度”又有它 的历史意义存在。
两蒋文化园区
这指的是以及他儿子蒋经国的灵寝所组成的一系列相关景点。灵寝在慈湖,据说这个地方老蒋生前很喜欢来,因为景色像他的老家奉化县溪口,又因蒋中正思念其母王太夫人,1962年由蒋中正手书“慈湖”并将行馆更名为“慈湖宾馆”。慈湖名称的“慈”字意为“慈母”。而他1975年过世后,其行馆也改为灵寝。其实的灵柩停放于正厅,并未下葬,属于“暂厝”,因为他一直希望有朝一日能再回故乡安葬,所以他的安葬与否一直是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前几年一直有迁葬到“国军公墓”的提议,但都不了了之。而蒋经国1988年去世后的灵寝则是在附近不远的头寮,一个小院子里,很符合他简朴的个性,但一样是“暂厝”。在台湾民众茶余饭后的八卦话题里,蒋家后代为什么男丁一直遭遇不幸早死,就是因为最终未下葬,遗体虽然做了防腐处理,但说白了就是“荫尸”啦!没有入土为安,导致其家族的衰败。
慈湖除了谒陵,最重要的观光点是仪队的换班仪式,同样的仪式你在台北的忠烈祠和中正纪念堂、中山纪念馆都看得到。几年前有叫停过一阵子,后因地方的观光需要,地方人士向“国防部”极力要求,才又再度恢复。
园区里的慈湖纪念雕塑公园也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里头摆设的是来自于全台各地所拆除的铜像,整个园区用步道将所有铜像摆放位置串联在一起。过去为了让台湾人时时可以“瞻仰”蒋公,刻刻思考蒋公的“伟大”,台湾到处都可以看到“蒋公铜像”,不管在学校还是机关单位和广场、路口圆环,几乎是戒严年代的公共艺术。关于这些铜像的制作与摆放,以前还有一个“蒋公铜像制作办法”,铜像要全身或半身,站着、坐着或骑马,戎装或长袍,戴帽或不戴帽,都有严格规定,比如说半身的只能做到三个扣子,多一个少一个都不行等。这个办法呢,除了教人怎么摆放,还列了如何维护,如果公然毁损,还会被以“叛乱罪”起诉。可是近几年的神格化色彩越来越淡,人们也渐渐把他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这些到处都是的铜像就显得很多余,于是开始拆除这些铜像,拆了之后也不知该怎么办,而大溪当地突发奇想,将这些拆除的铜像都收过来摆在公园里,结果共收了150多座形态各异的蒋公铜像,有大有小,有全身、半身像,也有坐姿与骑马的塑像,每一座铜像皆具其时代背景及原所在位置。那么多蒋公铜像聚在一起,非常有后现代特色。
在慈湖灵寝后方的后慈湖,因长期是军事要地而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在这原始林中,一连五栋的战备办公室坐落于此。此外这里还有从行馆通往指挥所的战备隧道,如今已经成为蝙蝠洞,为了不影响蝙蝠的生态,游客可以通过外面的监视器来一窥隧道内的蝙蝠动静。
若撇开过去沉重的历史政治包袱来这儿参观,可以发现整个园区结合了历史并发挥当地特色,以活泼可爱的方式来取代过去的严肃和死板,是一个成功打出观光名号的观光典范。
小短篇叙述文,比较喜欢有故事情节的。想去看看他的我们台湾这些年:《我们台湾这些年2:讲述30年来台湾现代化进程中的大事件和小八卦》+《我们台湾这些年:1977年至今》
台湾,心心念念的地方,这本书可以帮你了解真实的台湾!
很厚,内容很丰富,这就是台湾这才是我想了解的台湾,美的。
去台湾之前买的这本书,送的明信片在台湾全都寄了,然而,一张没见着...
去过台湾再看这本书就觉得写得很好有兴趣去台湾玩的朋友可以考虑看看。
跟随作者的笔尖,领略真正的台湾人文,以前在我的印象里台湾是一个与大陆相邻的小岛,阅读这本书后,我对台湾的认识更进一步了,强烈推荐哦!!
台湾一直很吸引我,通过作者的描述,了解一个更真实的台湾。
这并不是一本拼凑资料和景点照片的旅行指南,而是土生土长的台湾作家廖信忠从一个台湾人的角度写台湾
看过台湾历史,再看看台湾的现在,这个儒家文化盛行的岛屿有着怎样的魅力,我想这是每个不了解台湾的人都想知道的。
从台湾人的角度介绍台湾,是一本自助游台湾行前好书。
赞不绝口,论书的纸质就很不错了,有读书欲,其次我最爱的台湾写的这么详细,看完肯定不晓得激动好久,书中的明信片好棒哦,真的感觉物超所值。棒棒哒,激动ing,以后再能带上这本书去台湾,哇!就太美妙了
很好,感觉很台湾,更加深入地了解台湾的很多东西。
台湾控,之前买了作者的我们台湾这些年,书是全彩的纸质很好,内容也很详尽,想了解台湾的人不妨一读
好多年前因为电影练习曲喜欢了台湾,后来从刘二喜那里再读到台湾,然后现在去台湾成为我目标之一
台湾的城市都有讲到,对于想去台湾旅游的人来说很有帮助。
了解台湾认识台湾,以后最好能实地去台湾看看。
台湾人写的台湾,真实的反应台湾的风土人情,不是游客眼中的台湾。
印刷精美全彩色送了三张台湾明信片很漂亮。看台湾作者介绍全台湾的美景美食与民俗台湾旅游看这一本就够了。
冲着作者去买的!!读过的最棒的关于台湾旅行的书,我觉得没时间的人,只需读完此书,比99%去过的人还熟悉台湾,作者便是写《我们台湾这些年》的兄弟,看得出他是有多爱自己的故乡。
真的很好看的书!描写了很真实的台湾,不单单只是介绍了景点,还有说到一些台湾的故事和历史,可以更加深入了解台湾,很好的一本书
我看中这本,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作者是台湾人,这样更加地道真实。台湾的每一个地区描述的非常详细,人文气候、民俗等,展示台湾文化的一个窗户,作为一本台湾旅游指南是不错的选择。
冲着作者去买的!!读过的最棒的关于台湾旅行的书,我觉得没时间的人,只需读完此书,比99%去过的人还熟悉台湾,作者便是写《我们台湾这些年》的兄弟,看得出他是有多爱自己的故乡。
这本书的内容和一般的旅游书不太一样,它介绍了台湾的每个城市,主要是城市的历史、特点、风俗之类,是了解台湾的书,也可以了解到台湾的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并不是旅游指南书。
通过这本书,让我对台湾有了更具体的了解。 在看这本书之前,我都是透过电视了解台湾,至于比较熟悉的地方,无非也就是台北、高雄、台南、花莲、垦丁……曾经以为走过这些地方就可以算玩过台湾了,可事实上,台湾作为一个省还是比较大的,真正要体验大概也要花上1个月的时间吧。
从两年前的环岛台湾之行,对台湾的人文,地理,景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也更加想深入了解这篇神奇的土地,此书正好进入了我的视野。还没有细读,令人期待。书的纸质很好,里面的摄影非常美。
现在台独闹得那么凶,我反而倒是对台湾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度了解的欲望。以前对台湾的了解,仅限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以及阿里山,日月湖。希望有生之年能看到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
这是旅游书多一点,以台湾人的视角写台湾,更多了一点历史的了解,他的另外两本《我们台湾这些年》、《我们台湾这些年2》也是了解台湾的大众读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