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本能将大数据说清楚道明白的图书。《从大数据到智能制造》为畅销书作者李杰教授继《工业大数据》一书之后的又一力作。本书首先阐述了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的关系,然后用真实、有效的案例分析大数据应用对制造带来的切实有效的帮助;后本书邀请了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福布斯》(中文版)主编康健、航空发动机专家王安正教授、三一集团高级副总裁贺东东、美国国家仪器(NI)中国工业自动化及行业市场经理崔鹏等作为访谈嘉宾,给读者呈现不同视角下的中国制造。 相关推荐:
导引篇
1.1智能制造,是制造还是思维
1.2何谓智能制造的核心
1.3从大数据到智能制造
1.4大数据推动智能制造的三个方向
1.5智能制造在发达国家的转型
1.6未来智慧工厂的无忧虑制造
1.7从产品制造到全生命周期价值创造——给“蛋黄”配“蛋白”
1.8工业大数据的机遇与挑战
案例分析篇
2.1利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从解决问题到避免问题
2.2利用大数据预测隐性问题,实现生产系统的自省性
2.3利用知识产生可执行的设计和制造数据的反向工程
2.4基于大数据产品服务系统解决方案
专家访谈篇
李杰教授采访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
李杰教授采访航空发动机专家王安正
1.1智能制造,是制造还是思维
2013 年,德国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推出“工业4. 0 国家战略”,这被认为是人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端,也开启了各个国家在新一轮产业革命中竞争的序幕。世界各主要经济体纷纷从自身的现状与优势出发,制定了应对新一轮制造业革命的国家战略。美国在2012 年3 月提出了“ 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计划”,在制造业的4 个重点领域列出了9 个创新中枢项目;日本在2015 年6 月公布了《2015 年版制造业白皮书》,将3D 打印、人工智能和智能ICT 作为转型升级的轴心;韩国提出了《制造业创新3. 0 战略行动方案》,在3D 打印、大数据、物联网、ICT 服务等8 项核心智能制造技术中发力; 法国提出了《工业新法国2. 0》,将智慧物流、新能源开发、智慧城市、未来交通等9 个重点领域作为改革的重心。中国也在2015 年3 月正式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指导纲要,将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深度融合发展作为主线,力争在10 个重点领域实现突破性发展。
在过去三年中,关于工业4. 0 的定义和对世界各国战略的解读已有很多,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和政府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实施路径和方案,我们看到政府相继提出了机器换人、智慧工厂、大数据、互联网+ 和工匠精神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然而,有不少人都表达过这样一种感受: 我们越深入分析各个国家的政策,越是去尝试不同的转型路径,反而愈发地感觉迷茫和浮躁。
我认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大家把智能制造当成了一个技术问题来看待,因此在分析其他国家行动的时候也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方法和技术上,却忽略了这些行动背后的思维和逻辑。于是当德国有“工业4. 0”,我们就有了“中国制造2025”;美国提出“工业互联网”,我们也提出了“互联网+ ”;日本精益制造做得好,我们就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事实上,智能制造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体系或文化,更重要的是背后对智慧的理解、解决问题的逻辑和重新定义制造的思维。
采访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老师:
李教授:能否请马老师以战略的思维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制造业发展和竞争力三者之间平衡的关系?
马老师:20 世纪中叶,西蒙•库茨涅茨提出了“现代经济增长”的概念,他认为,在工业革命之前,欧洲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一般都低于0. 1% ,即如果物质财富增长一倍的话,大约要经历700年的时间;在工业革命开始之后的100 年,欧洲的年均经济增长率猛增至1% 或更高,这样大约只要经历70 年的时间。也就是说,人类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是始于工业革命,人类现代文明的发源也是从工业文明开始的。从近现代的历史看,国家经济实力的兴衰和工业化程度有着很大的关系。英国取代中国成为及时经济大国,美国取代英国成为及时经济大国,以及东亚日本的兴起,根本原因都是因为制造业的崛起,大国经济权力的交接是以制造业地位的变迁为基础的。
改革开放30 多年来,中国之所以获得奇迹般的增长,根本原因仍然是中国确立了一个适合国情的、比较成功的制造业战略。正是因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参与了国际分工和崛起,从而使得中国的整体国力和经济的竞争力提升。中国制造业先后在2006 年和2009 年突破1 万亿美元和2 万亿美元,在1993 年超过法国、英国,2006 年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制造业大国,2008 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及时制造业大国。两年之后,中国的经济总量也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经济大国。目前,中国的制造业规模稳居全球及时,结束了美国从1895 年以来一直保持的制造业生产规模及时的历史。
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过去30 多年中国经济的成功,是建立在工业化和制造业在国际上竞争力的提升,如果没有制造业,中国不会成为全球及时贸易大国、及时出口大国和第二经济规模大国,中国目前的国际竞争力和中国的制造业休戚相关。未来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何,仍然取决于中国制造业能否从大到强。正如亚历山大•汉密尔顿所指出的:“与制造业繁荣休戚相关的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财富,甚至还有这个国家的独立。每一个为实现其伟大目标的国家,都应该拥有满足本国需求的所有基本市场要素。”这几年,在美国产业结构问题上,中国人犯的较大的错误就是认为美国现在不搞制造业,就搞服务业了,这是一个极大的误解,不要忘记,我们只是在2008 年才刚刚在制造业规模上超过了美国,就规模而言,美国仍然是全球第二大制造业大国。制造业过去是,现在是,而且未来仍然是美国强大经济的基础。没有其他产业可以取代它在美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2005 年之前,制造业一直都在美国的GDP 中占有较高的百分比,只是在2005 年到2008 年,房地产才超过了制造业成为及时产业,但2009 年,制造业又成为美国及时大产业。一个没有制造能力的国家,就不可能有创新能力,也不可能有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美国如果没有制造业的支撑,金融业早就不知道崩溃多少次了。
看完了才来写评论的,这本书很接地气,不是之前的纯理论,能有学习的必要。
非常有营养的一本书,关于大数据在智能制造中的利用写得很详细
朋友听说在某个书店卖光了,只好转向让我帮忙在网上购买,幸好买上了
朋友推荐的,据说作者在美国学术界得到很高的认可与评价,读读他的书
给客户的,只有当当有这个数量,买书还是当当好。
非常喜欢李教授的书,他的书都买过,他分析问题很清晰,讲的很细,实用性很强
看到书名就入手了,是我感兴趣的领域,看了目录和前言,内容很多,会仔细研读一下
这不是一本专业书,写的很清爽,很明白。谁都可以看,谁都能看懂,谁都会学习好新知识。很好!!!
听过李杰教授的演讲,非常喜欢,特地来买他的新书,内容很丰富,案例也切合实际,好评
好评,很多真实的案例分析,对我们这种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来说有很大帮助,推荐给同行们!
我朋友有听过作者的课,是一位很务实的学者,果然书如气人啊,非常实用的书,推荐给大家
有案例分析,尤其关于大数据产品服务系统解决方案的内容,本人做这行业的,非常实用,有帮助
在美国读书的同学推荐的,作者在美国智能制造领域还小有名气,准备好好研读一下教授的书
很欣赏李教授在书中提出的“煎蛋思维”,未来的制造企业不仅要卖好蛋黄,还要懂得如何卖好蛋白
如何利用大数据发现隐性问题分析地很清晰,其他案例分析也写得很细,还有配图,喜欢这样的书
这本书算是专业的基础书籍,讨论到很多智能制造的概念与技术介绍,值得一看。
推荐!以前总觉得这类的书看不懂呢,但这本真心不一样,很清晰地阐述了大数据与智能制造的关系,内容很丰富
还没阅读 无法对内容评价 但外包装没有任何问题
大数据,智能制造,都是我最近特别钟爱的字眼。如何利用大数据实现优秀的智能制造,相信作者会告诉我们答案。
很惊喜,以前总感觉这类书会枯燥乏味,但这本真的不错,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决定以后不能总看些文学小说了,期待作者出新书
非常不错,将整个世界的智能制造局势分析得很透彻,作者更多强调的是一种思维模式的改变,而不是只着眼技术本身,很赞同
书籍质量不错,应该都是正版的,而且价格很合理,阅读起来都很享受
制造转型是必然趋势,这本从制造转型的背景,到欧美转型的实践,再到作者自己对制造未来发展方向的研究,都讲得很清楚,受益匪浅
买错了,买的珍藏版,结果印刷和纸质简直大赞呀。内容也还好,主要是新思路及性概念的传播吧
作者在书中谈及发达国家在智能制造方面如何转型,值得借鉴,但同时也提出我国未来要走出自己的制造之路,不能照搬其他国家的做法,这一点非常赞同
人人都在谈大数据,但很多人都没有搞清大数据对智能制造的真正意义所在,大数据的核心是利用数据去整合产业链和价值链,作者对此分析地很透彻很明白
现在大量制造企业面临转型,但很多盲目跟风,没有真正利用好大数据这个技术,作者很好地讲述了两者的关系,个人认为是本很适合制造型企业高层和技术人员阅读的好书
后悔看这本书看晚了,受朋友推荐来看的。自己的体会是,看书不仅是学知识,更是学思维。感觉对大数据和中国制造有一个新的认识。特别是后面的访谈内容,用回答问题的方式变成书的内容,更有针对性,挺不错的。一看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也变得比较好理解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理工科背景,确实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