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地理学与生活(第11版)图书
人气:64

地理学与生活(第11版)

生活中应知晓的地理学常识 俯瞰海陆变迁 探索与重塑地球律动之美 纵览全球文化 勾勒并解析世界人地格局
  • 所属分类:图书 >自然科学>地球科学>自然地理学  
  • 作者:[美][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朱迪丝·格蒂斯]([Judith] [Getis])、[杰尔姆·D.费尔曼]([Jerome] D. [Fellmann])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50294455
  •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 出版时间:2017-03
  • 印刷时间:2017-03-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铜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地理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初仅指地球的绘图与勘查,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渐成为一门范围广泛的学科。

本书共十三章,分四篇,囊括自然地理学、人口地理学、文化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等分支学科。全书以介绍地理学的发展、核心概念,以及四种系统性传统为开端,四大传统独立成篇。前三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而区域分析传统作为全书后一篇,利用前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对其进行综合。

相对于其他地理学书籍,本书特别突出了地理学与生活的相关性。对人体有害的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垃圾与危险废物的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使本书具有可读性,读者通过本书亦会获得一种新的思维方式。

编辑推荐

经典之作 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者奖获得者领衔编著。

覆盖 依照学科体系的脉络进行编排,系统介绍山海变迁、气候演化、全球资源、多样文化、经济形势、城市规划、区域传统及人与自然等精彩内容。

精美插图 450余幅全彩图片,收录详实数据、跨时代摄影照片、代表性理论模型,辅以深入浅出的专业解读。

翻译 北京大学教授倾力合译,悉心勘校,引领读者窥探地理学的奥秘,从大千世界细入生活百态。

作者简介

著者简介

阿瑟 格蒂斯(Arthur Getis),获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学士和硕士学位、华盛顿大学博士学位,与人合著多本地理学教科书和两本地图模式分析专著。任《地理分析杂志》(Journal of Geographical Analysis)联合主编和《地理分析》(Geographical Analysis)与《区域科学论文集》(Papersin Regional Science)编委多年,圣迭戈州立大学伯奇地理研究所所长。2002 年,荣获美国地理学家协会杰出学者奖。

朱迪丝 格蒂斯(Judith Getis),获密歇根大学学士、硕士学位。她和丈夫阿瑟 格蒂斯是美国中学地理学计划的原作者之一。

杰尔姆 D.费尔曼(Jerome D. Fellmann),获芝加哥大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除了在韦恩州立大学、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和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北岭分校任客座教授外,主要在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任职。教学与科研兴趣主要集中在人文地理领域,特别是城市与经济地理,以及地理文献和地理教育等方面。

译者简介

黄润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土壤地理学、自然地理学、环境科学教学和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要译著有《重新发现地理学》《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和《美国环境科学百科全书》等。

韩慕康,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地理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长期从事海岸地貌、构造地貌和地震地质方面的研究。参编专著和辞书10余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2项。

孙颖,1998 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获得人文地理学硕士学位。现就职于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城市科学系,任讲师。曾参与翻译《当代地理学要义——概念、思维与方法》等著作。

目录

简 目

在线预览

正文赏读

1.1 地理学是什么?

许多人对“地理学”一词只是联想到事物位处何处。例如,像缅甸和乌拉圭等国家、廷巴克图(现为通布图)或阿拉木图等城市、或者石油或铁矿等自然资源,它们都位处何方?有些人以自己知道哪些河流最长,哪些山脉较高,哪些荒漠较大而自鸣得意。这些关于世界的实际知识是有价值的,它可以让我们把当前的事件放在应有的空间位置。当我们听说土耳其的一次地震,或者在某处的一次袭击,我们至少能够想象它们发生在什么地方。然而,知道它们为什么发生在那里则重要得多。

地理学要远比地名和位置丰富得多。地理学是研究空间变化的学科,是研究地球表面的事物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是如何不同和为何不同的学科。更进一步说,地理学是研究所观察到的空间格局是如何随着时间而逐渐形成的学科。正如知道了人体各个器官的名称和位置,并不能使一个人会做心脏外科手术一样,知道事物的位置,只是走向了解事物为什么会在那里,以及是哪些事件和过程决定或改变了它们分布的及时步。为什么地震通常发生在土耳其,而不是发生在俄罗斯?为什么山地在美国东部是浑圆的,而在美国西部是高峻而崎岖的?为什么讲法语的人在加拿大集中在魁北克省,而不是加拿大其他地区?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地理学家集中注意力于人类的相互作用和社会群体彼此之间,以及它们同环境-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寻求了解自然与文化的空间格局“怎样”和“为什么”随着时间而变化,并且持续发生变化。因为地理学家既研究自然环境,也研究人类对这种环境的利用。地理学家对于影响一个地方的各种力量,以及这些力量之间的相互作用是敏感的。例如,为了解释巴西人为什么每年燃烧大片热带雨林,地理学家们利用了以下方面的知识:亚马孙河流域的气候与土壤,人口压力,失地现象,巴西农村对更多农业区的需要,国家外债状况,中纬度地区市场对于木材、牛肉和大豆的需要,以及巴西经济发展的目标。为了了解焚烧森林的环境后果,在其他方面还需要了解以下的知识:地球上氧和碳的平衡,焚烧对于温室效应的贡献率,酸雨,臭氧层损耗,以及砍伐森林、土壤侵蚀和洪水之间的相互关系。

由此可见,地理学是研究空间和空间所容纳事物的学科。我们在思考和反映一个地方时所持的立场,不仅是它位于哪里,更为重要的是了解那里有什么,或者我们认为那里有什么。提到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区域,往往使我们联想起那里的自然特征,或者那里的人们在干什么,这通常表明我们会不假思索地联想起那些自然事物和活动是怎样相互关联的。例如,提起孟加拉国,就会联想到“农耕”和“洪水”,或者提到科罗拉多州,就会联想到“山地”和“滑雪”。也就是说,一个区域所包含的事物,既有自然方面的,也有文化方面的。而地理学始终涉及对二者的探讨。

1.2 学科的发展

地理学的分支

19 世纪,全国人口调查、贸易统计和民族地理研究给人文地理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至19 世纪末,在整个欧洲和遵循欧洲学术模式的其他地区的大学里,地理学已经变成一门独特的和受尊敬的学科。专业地理学家的增长和地理学学科的发展导致一系列专业学科分支的出现,其中许多分支学科已体现在本书的各章节中。政治地理学,城市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就是这些分支的实例。

地理学专门化分支并不彼此孤立,而是密切相关的。地理学所有分支的共同特点是有三个主要的兴趣点。及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类现象的区域差异。地理学研究人类社会与人类所占据和改变着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二,关注地球上联结一个区域和其他区域自然现象与人类活动的系统。这两种兴趣相结合导致第三个恒久的论题:在特定的区位条件下,对人类-环境(或者生态)关系和空间系统的地理学研究进行区域分析。由一些地理学家所从事的这种区域方向称为区域地理学。

另有一些地理学家选择某些特定的事物,而不是地球表面的某些区域进行界定,做专门化的研究。这些系统地理学家可能关注自然环境或者人口和社会的一个方面或是几个相关方面。在不同情况下,所选取的研究题目是考察它们与其他空间的相互关系和区域格局。自然地理学关注的方向是人-环境结构中的自然环境方面。它关注地貌及其分布,大气状况和气候格局,土壤或植被组合等。系统地理学的另一个分支是人文地理学。它的重点是研究人类:他们住在哪里,他们是什么样的人,他们在空间上是怎样互动的,以及人类在其所占据的自然景观中建立了什么样的人文景观。

地理学的重要性

有三个充足的理由说明人们为什么要研究地理学。及时,地理学是一个关注于了解不同地区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为什么不同和怎样不同的学科。本书每一章都旨在向读者提供塑造地球面貌的许多过程的基本知识。例如,第3章向读者介绍使地貌发生挠曲、褶皱和断裂、产生火山、引发地震和海啸的构造力;第7章对文化地理学的讨论,将为读者提供一个了解文化中技术、社会和意识形态成分的框架,以及认识到一个使文化随时间发生变化的力量。

第二,对地理学和地理学论题的广泛关注,对于了解每日新闻报道中的国家与国际问题非常重要。温室效应和全球变暖,艾滋病和其他疾病的扩散,国际贸易的不平衡,发展中国家粮食供应和人口增长,非洲和中东地区的动乱,所有这些问题都有其地理特点,而地理学有助于对这些问题的解释。有地理学的素养,不仅不会对当地问题和世界问题茫然无知,而且还能有机会对处理这些问题的政策制定做出有意义的贡献。

,由于地理学的研究领域是如此广泛,因此有极为多样的就业机会等待着投身该学科大学教育的人们。地理学的训练为就业领域开辟了广泛的渠道。地理学的分析技术被应用于遥感影像的判读,新企业区位的确定,传染病传播的监测,选举区的划分,以及大量其他任务。

1.3 地理学的若干核心概念

位 置

地区和事物的位置是所有地理研究,以及我们日常个人运动和空间活动研究的出发点。我们认为位置至少有两重不同的意义:位置和相对位置。

位置(absolute location)是经由的和公认的坐标系统所确定的地点,因此有时称为“数学位置”。我们有好几个公认的定位系统。全球经纬线网格——即经纬度——是其中之一。利用这种网格,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参照经度和纬度中的度、分和秒地描述出来。

还有另一些坐标系统也在被使用。例如在美国的大部分地方,城镇、山脉的测绘系统和地产的分区描述可提供区域层级的数学位置,而街道地址则根据一种单独的城镇参考系统地定位一座建筑物。位置对于每一个所描述的地方都是的,与该地其他任何特征或记录无关。而且,在对于地区的法律性描述中,对于量度分隔各地区之间的距离,以及对于地球表面各地区之间的方向进行确定时,位置都具有明显的价值。

然而,当地理学家——或者房地产商——评述“位置问题”时,他们所指的通常不是位置,而是相对位置(relative location),也就是一个地方或物体相对于其他地方或者物体的位置。相对位置表示的是空间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并且可以具有社会(邻里性质)和经济(闲置地估价)涵义。我们在直接和个人的层面上考虑学校图书馆位置时,并非从其街道地址或房间数量方面,而是从其相对于教室、咖啡室或者其他参考点的位置考虑。在更大的范围中,相对位置告诉我们:人、事物和地区不是存在于一个真空的空间里,而是存在于一个各地彼此具有不同自然和文化特征的世界中。

7.4 文化变迁

创 新

创新(innovation)是指社会群体内部所产生的思想和该文化所接纳的思想导致的文化变化。新奇的事物可能是弓箭或喷气式发动机之类实质性的技术发明改进,也可能包括社会结构和相互影响等非物质形态的发展,例如封建主义或基督教。

现代化之前和传统社会以不创新或不接受变化为特征。在与环境达到均衡而别无所求的社会里,变革没有适应性,也就没有发生变化的理由。的确,所有社会都与生俱来地反抗变革,因为创新不可避免地在新现实与其他已确立的社会经济状况之间造成紧张状态。这些紧张状态只有整个系统的各部分都做出适应变革时才能解决。例如,新采用的技术和步伐缓慢的社会特质之间可能产生的差距,被称为文化滞后(cultural lag)。抱怨年轻人的时髦或赞美往日的好时光,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的不愿接受或不适应变革的例子。

创新——发明——常常因压力而出现,并成为人类历史上的标志性事件。冰期结束时粮食基地的扩大是伴随着人口增长压力而发生的。动植物的驯化似乎是各自独立地在图7.12 所示的几个公认的农业“发明”地区发生的。由此想见,不迟于2000 年前,大多数的人类从猎采社会进入定居农业社会时,食物类型、生产技术和新的经济与社会组织模式得以迅速传播。一切创新对文化网络都具有辐射作用,越是基本的创新,其结果越是普遍、深入。

人类历史上没有什么发明创造比农业革命更根本。它影响着社会的每个方面,造成了农业社会前猎采文化与定居农耕文化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在这两种文化接触的地方,在对领土控制的竞争中,农民是胜利者而猎采者是失败者。这种竞争一直延续到近代。过去500 年来,欧洲人的扩张控制了他们在北美和澳大利亚等世界大部分地区所遇到的猎采文化。农业及其定居的生活方式,使文化以加速的步伐改变,而农业本身也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人类学会了用动植物纤维纺织的技艺,学会了使用制陶转轮烧制黏土制造器具,开发了制砖、制灰泥和建造房舍的技术,发明了采矿、冶炼和金属铸造技术。某些地方的资源或产品优势促进了长途贸易关系的发展。在这些技术进步的基础上,一种更复杂的、带有剥削性的文化出现了,这包括一个分阶层的社会代替了大体上平等的猎采经济。

这些社会和技术革命的源地起初在空间上是有限的。文化源地(culture hearth)一词就是用以描述那些创新的地区,关键的文化要素从这些地区向外扩散,对其周围地区施加影响。文化源地可看作任何文化群体的“摇篮”,所形成的谋生和生活方式造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世界上所有地区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千百个文化源地,大多数仍停留在社会与技术发展的低水平上,只有少数产生了象征文明的符号——通常认为包括文字(或保存记录的其他形式)、冶金、长途贸易关系、天文学与数学、社会阶层的形成与劳动分工、定型化的政府体系,以及结构化的城市社会等。随着最初的粮食革命,出现了若干主要文化源地,有些早达7000—8000年以前。最突出的早期创造中心位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次大陆的印度河流域、中国北方、东南亚、非洲若干地点、美洲,以及其他地方。

大多数现代社会里,创新的变化业已成为寻常、可预期和必然的现象,尽管某些单独的文化群体可能拒绝接受这些创新。发明创造的速率——至少按专利授权的数目计算——是稳步增长的,而且从概念到形成实用产品之间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有如一条普通的公理:即有用的思想越多,能开发与结合这些思想的头脑越多,则发明创造的速率越快。这条公理的空间含义是经济发达的大城市中心往往也是发明创造的中心,这不仅是由于其大小,而且也由于这里有大量思想交流的机会。的确,多种想法不仅激励新的想法,而且必定创建一种产生解决方案的环境,以维持社会前进的势头。

8.2 距离与空间相互作用

由于人们的短途旅行多于长途旅行,所以人们的短距离相互作用大于长距离相互作用。这就是距离衰减(distance decay)原理,即一项活动、一种功能或相互作用的大小,随离原点距离的增加而减小。趋势显示,超过个人的临界距离(critical distance)后,出行频率就急剧下降。所谓临界距离就是超过这个距离后所需的费用、努力、手段和观感对我们出行的意愿起着首要作用的距离。临界距离因人而异。各人的年龄、灵活性和机会等变量,以及个人的兴趣和需求,都有助于解释个人出行的频率和距离。由于距离阻碍空间相互作用,所以可以说我们的生活和活动中有一种距离摩擦力。

例如,一个小孩可以在本小区内来来往往,但是父母会警告他不许穿越街道。控制成年人行为的因素虽有不同,但同样有效。每天或每周的购物可能在个人的临界距离内进行,而很少考虑所需的费用或所做的努力。但如果要偶尔出行购买特殊的商品时,我们就会考虑所需的付出与费用。我们大多数人倾向于在邻里的短距离之内建立社会关系或者和住在附近的人交朋友,而探访社交距离较远的亲戚就不太频繁。然而,在所有此类出行中,距离衰减原理都起着明显的作用。

所做的努力可以用时间距离(time-distance)——即完成旅行所需的时间——来衡量。就上班的行程而言,决定临界距离的主要因素常常是时间而不是费用。当我们对距离的认知和真实距离之间有着明显差别的时候,我们用心理距离(psychological distance)一词描述我们对距离的感觉。许多研究都表明,人们在心理上觉得熟悉的地方比其实际距离近,而陌生地方比实际距离远。

我们从多种来源获取有关世界的信息。虽然从无线电、电视、互联网和报纸上获取信息是很重要的途径,但是面对面的接触还是最有效的交流手段。距离衰减原理意味着随着离开家或工作场所的距离增加,人们能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次数一般会减少。我们认为短距离的空间相互作用多于长距离的相互作用。在像城市(尤其是处于上班时间的中心商务区)那样人口密度高的地方,人与人之间的空间相互作用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这是商务中心往往也是新思想发展中心的原因之一。

11.7 世界城市的多样性

西欧城市

尽管每个城市在历史文化方面都是的,但西欧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却有着某些共性。比起人口相近的美国城市,它们的形态一般要紧凑得多,占地总面积较少,城里大多数居民住在公寓里。较老的区域里住宅区街道往往很狭窄,很少有前院、侧院、后院或者花园。

欧洲的城市也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中世纪起源、文艺复兴时期重建、工业时展普遍留下的共同遗产赋予西欧城市鲜明的特征。尽管有过战争的破坏和战后的重新开发,但很多城市仍保留着过去的居住者和技术的印记,有的甚至可以追溯到古罗马时期。不规则的狭窄街道系统可能沿袭了中世纪时期供行人和驮畜随意行走的街道格局。主要街道从城市中心向外放射,与四周的“环路”相交,告诉我们这里本是穿过城墙上的城门进城的大路,现在城墙已经消失,被环状的林荫大道所取代。宽阔的大道、公园和广场标志着文艺复兴时期城市美化的理想和满足游行和行进仪式的审美需要。

欧洲城市过去是为步行者发展起来的,现在仍旧保留着适宜步行距离的紧凑感。美国城市边缘区或郊区的蔓延现象在这里一般看不到。同时,紧凑和高密度并不意味着摩天大楼所组成的天际线。大多数欧洲城市的出现比钢结构建筑和电梯的出现要早。城市的天际线往往很低,高3—5层,有时(如巴黎市中心)建筑条例或限高令不允许私人建筑超过某座主要公共建筑——一般是中央大教堂——的高度。但是在那些限制已经放宽的地方,高层写字楼已经拔地而起。

紧凑、高密度和公寓式住宅形式鼓励开发公共交通,包括完善的地铁系统,并一直保持其重要性。私人汽车已经变得更常见,但是大多数的城市中心区目前仍没有大规模改造出更宽阔的街道和停车设施以容纳小汽车。汽车并没有像在美国城市那样成为欧洲人的普遍需要,因为家和工作地之间一般都离得比较近。即便大多数欧洲城市的中心人口很稳定,吸引——而不是驱逐——成功的中产阶级和社会地位上升的阶层,但它们也受到了逆中心化过程的影响。随着小汽车的拥有和使用变得更加普遍,很多居民选择在郊区居住,加拿大也有这种情况。

老城市的防御工事可以勾勒出中心区和周围质量较差的住宅区、19世纪的工业区和近年来移民所在的过渡区之间的界线。欧洲国家的政府采取一种策略,将工业开发和工人住宅集中在城市核心区之外的郊区,这些地方已经成为外来移民——一般来自北非和土耳其——的安身之所。其中一些地区已经被人们遗忘,承受着衰落的痛苦,特别是在失业率很高的时期尤其如此。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纸张排版印刷都不错,只是看到文字,扑面而来的翻译腔,看着中文直接能想象原版的英文,书是好书,但是翻译太不走心了。但是内容不错,值得购买

2017-11-13 19:57:45
来自盛夏060**的评论:

地理学与生活(第11版) 绝对是一本好书 真的 内容很好 只是一个初级入门狗 我觉得这个很合适

2017-11-05 11:42:35
来自汪洋之**的评论:

只看了一点点。深入浅出,印刷精美,装帧精良,而且极大!希望能够将此书完全消化。感觉一个人必须掌握点地理学的知识。

2017-11-11 02:31: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稍微翻了一下,有些内容可能看不懂,但印刷非常精美,孩子喜欢看图片

2017-11-10 06:25:3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好的一本书,润物细无声,不知不觉学到很多东西。

2017-08-17 05:39:5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地理是走到哪都需要的,与生活息息相关,增加点生活常识也是很好的

2017-07-09 17:07:30
来自阿弥陀**的评论:

很厚的一本书,认真看,讲的很详细,喜欢!收获很大!

2017-09-07 15:47:11
来自夕***辉**的评论:

不是搞活动真的好贵啊。很精美,图文并茂,对地理爱好者很有帮助。

2017-08-02 23:05:06
来自静静的**的评论:

平实、生动的文字与丰富的实例,极具可读性,地理爱好者收藏

2017-08-15 10:24: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早就想买了。正好有活动。非常适合科普地理知识。

2017-09-13 23:16: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不错,正在阅读中,图文并茂,纸张不错,印刷很好

2017-09-18 08:33:36
来自木***9(**的评论:

地理学与生活(第11版) 雖然一直沒時間看完它,但是沉甸甸的質感就已令人非常安心√

2017-08-20 09:54: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专业的样子,也很有趣,结合了现实的很多东西,不枯燥。入门靠着一本就够

2017-08-04 11:21:46
来自seyen7**的评论:

的确内容上有一点时间上的滞后,但是是一本地理学系统好书,值得收藏。

2017-08-18 14:37:1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地理学与生活(第11版) 犹豫好久才买的书,收到以后超级期待,特别喜欢,是一本非常有知识含量的书

2017-08-10 11:34:1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棒的书,翻了翻,大都是以前高中的知识,现在看起来就是回忆呀。有空了,慢慢的翻着看。喜欢地理。

2017-06-29 21:15:02
来自玩***烛**的评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书好书!确实很全面,初中生高中生和地理爱好者买一本收藏和学习都挺不错的。

2017-08-02 12:19:4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么精美的一本书,送来的时候书籍被压破了····应该不是运送的问题,是包装的时候没有小心····

2017-06-05 08:20: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严谨,趣味性强。和国内介绍的地理不太一样。但对海洋的介绍相对少些,对东亚介绍也少,资料引用不是很新。整体阅读感觉不错。

2017-10-23 12:21:54
来自m***o(**的评论:

地理学与生活(第11版) 书很厚实 作为闲暇时翻阅了解地理的我来说,这么一厚的本书可能有点太奢侈了!书还不错,有这方面兴趣的可以考虑!

2017-04-26 13:07:13
来自尼泊尔**的评论:

虽然还没开始认真看,但随手翻了一下,就已经被其中的内容深深吸引,尽管是美国大学的地理学教材,都来一样让人感到兴味盎然

2017-08-19 08:55:16
来自s***m(**的评论:

全面介绍了地理学科所涉及的综合知识。孩子今年上初中,单看地理书,显然不足以了解这门综合性这么强的学科,买来这本大家一起学习。

2017-08-04 10:03:42
来自***(匿**的评论:

有点厚,但是这本书的内容真的很不错,封面也好看,整本书有质感,内容简单明了又严谨学术,学地理极力推荐,特别容易懂。还有感叹一句,学地理的要学好多方面的知识啊!

2017-09-18 23:22:27
来自青***6(**的评论:

精装大开本,全彩印刷,之前看过旧版的平装《地理学与生活》,地理书黑白印刷终究是不过瘾的,因为地图,插图是很多的,黑白印刷在很多细节上表现这些细节,大开本彩图就可以弥补这些缺点。

2017-05-08 17:08:26
来自云***民**的评论:

地理学与生活(第11版) 这翻译还北 大教授?呵呵,一句话读完不知道在说啥,十句有一句能看懂就谢天谢地了,感觉直接用谷歌翻译过来的。说实话,真在其中看不到任何一点科学写作的严谨与条理性。透过繁衍了事的翻译,也可以看到作者的写作水平非常一般,我甚至怀疑他的学术能力,没有看到系统性。更是缺乏对动力学解释,可能物理没学好吧。最后只剩一下包装和里边漂亮的彩图了,然而缺乏实质的内容这一切都显得像是一个欺 骗。只能给这本书一个评价——华丽的外表下包着一堆垃 圾!

2017-07-17 01:12:34
来自zhl87**的评论:

与图片相比,书更大些,厚度也就不像图片那样突出了。就是一本地理学课程的教材,全面,详细,可以系统性了解地理学各方面,是本不错的概论性教材。

2017-10-23 14:46:30
来自不空之**的评论:

地理学与生活(第11版) 一本好书,内容很丰富,昨天收到后就迫不及待地翻了一遍,对丰富自然地理、经济地理、政治地理、文化地理知识很有帮助,特别适合与初中以上的孩子一起阅读。此书,还适合放在案头,有空就翻,信息量很大。书的用纸和印刷也很好。总之,阅读体验很好!

2017-10-18 10:22:06
来自s***0(**的评论:

地理学与生活(第11版) 书很不错,对于热爱地理的文科生来说很易懂,不过,有些数据年代有些久远了

2017-04-28 00:11:58
来自冥***念**的评论:

很厚实的一本书,看到后面上架推荐,还写着大学教材呢……突然有点怕怕的,略略翻看了一下,怎么觉得有点……无聊呢?这么贵的书(((;???;))心痛噢。

2017-08-01 23:10:48
来自***(匿**的评论:

比英汉大词典还厚,而且还大一圈,认真看的话需要一年左右吧!随便翻了翻,翻了半年。整合了地理学各分支学科,不光讲知识点,也联系实际生活做了分析和介绍,并且联系时政、历史、人文风情方便记忆。

2017-06-01 21:30:03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