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浮生六记图书
人气:31

浮生六记

(无障碍阅读,完整定本,国内唯美精装插图本,不可不读的国学精髓。一部流传200多年的国文珍品,清代文学经典之作。)
  • 所属分类:图书 >古籍>中国藏书  
  • 作者:(清)[沈复] 著 ; [陈函之] 译注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8693072
  • 出版社:吉林美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3
  • 印刷时间:2015-03-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作者简介

沈复字三白,号梅逸,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擅长诗画、散文,至今未发现有关他生平的文字记载。据其所著的《浮生六记》来看,他出身于幕僚家庭,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曾以卖画维持生计。妻死后,他去四川充幕僚。此后情况不明。

目录

卷一闺房记乐……………………………………………………………001

卷二闲情记趣……………………………………………………………027

卷三坎坷记愁……………………………………………………………041

卷四浪游记快……………………………………………………………063

卷五中山记历……………………………………………………………095

卷六养生记道……………………………………………………………123

后记…………………………………………………………………………139

在线预览

余生乾隆癸未a冬十一月二十有二日,正值太平盛世b,且在衣冠之家c,居苏州沧浪亭d畔,天之厚我,可谓至矣。东坡云:“事如春梦了无痕。”苟不记之笔墨,未免有辜彼苍之厚。因思《关雎》e冠三百篇之首,故列夫妇于首卷,余以次递及焉。所愧少年失学,稍识之无f,不过记其实情实事而已,若必考订其文法,是责明于垢鉴矣g。

注释

a乾隆癸未: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

b太平盛世:指当时的康乾盛世。

c衣冠之家:指名门望族,书香世家。

d沧浪亭:始为五代时吴军节度使孙承佑的池馆,宋代著名诗人苏舜饮以四万贯钱买下废园修筑而成。

e《关雎》:指《诗经》及时篇,为歌颂爱情的诗歌。其中的名句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f稍识之无:稍微认识几个简单的字,是说自己学识并不很高。

g“责明”句:垢,尘污。鉴,镜子。意思是责备沾满灰尘的镜子为什么不明亮了,实际上这样的责备是不应该的。

小评

委婉叙事,引人入境。这里的我,只不过是记录了自己的往事罢了,没有讲究更多的文章写法。之所以把夫妇间的恩爱放在卷首,是因为《诗经》也是这样安排的。

“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这是《闺房记乐》整篇的基调,充满着淡淡的忧思,淡淡的伤感。

余幼聘金沙于氏,八龄而夭。娶陈氏。陈名芸,字淑珍,舅氏心余先生女也。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a,即能成诵。四龄失怙b,母金氏,弟克昌,家徒壁立c。芸既长,娴女红d,三口仰其十指供给,克昌从师,脩脯e无缺。一日,于书簏f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

余年十三,随母归宁g,两小无嫌h,得见所作,虽叹其才思隽秀,窃恐其福泽不深,然心注不能释,告母曰:“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母亦爱其柔和,即脱金约i指缔姻焉。此乾隆乙未七月十六日也。

注释

a①《琵琶行》:唐朝白居易所著长篇叙事诗歌。写一个歌伎天涯沦落,为商人妇的无奈与凄苦。

b失怙(hù):失去父亲。怙,依靠。

c家徒壁立:家里只有四周的墙壁,意指穷得一无所有。

d娴女红:缝纫刺绣等活十分熟练。娴,熟练。女红,指针线活,缝纫刺绣之类。

e脩脯:学费。脯,肉干。古代求学要送肉干给老师,作为见面礼。

f书簏(lù):书箱。簏,竹箱。

g归宁:出嫁的妇女回娘家。

h两小无嫌:形容小时候玩得投机,天真无邪。唐李白有《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i金约:金戒指。

小评

用平实无华的笔调点出了妻子陈芸的来历,以及娴熟美好的品性,擅长女红,同时依靠这个来养活母亲供给弟弟,很不容易;还能识文断字,背诵《琵琶行》,这是很少见的。因为两家属于表亲,所以从小就在一起玩,可以说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是年冬,值其堂姊出阁a,余又随母往。芸与余同齿b而长余十月,自幼姊弟相呼,故仍呼之曰淑姊。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

索观诗稿,有仅一联,或三四句,多未成篇者,询其故,笑曰:“无师之作,愿得知己堪师者敲成c之耳。”余戏题其签曰“锦囊佳句”,不知夭寿之机d此已伏矣。

是夜送亲城外,返已漏三下e。腹饥索饵,婢妪f以枣脯进,余嫌其甜。芸暗牵余袖,随至其室,见藏有暖粥并小菜焉。余欣然举箸,忽闻芸堂兄玉衡呼曰:“淑妹速来!”芸急闭门曰:“已疲乏,将卧矣。”玉衡挤身而入,见余将吃粥,乃笑睨芸曰:“顷我索粥,汝曰‘尽矣’,乃藏此专待汝婿耶?”芸大窘,避去,上下哗笑之。余亦负气,挈老仆先归。

自吃粥被嘲,再往,芸即避匿,余知其恐贻人笑也。

注释

a出阁:女子出嫁。

b同齿:同岁。齿,年龄。

c敲成:推敲而成,修改润色,完成定稿。

d夭寿之机:短命的先兆。指前面的“锦囊佳句”,典出唐代的诗人李贺。李贺外出,都背一锦囊,有佳句则记下投入囊中,年仅二十七岁而卒,所以是夭寿之机,暗示陈芸的寿命不长。

e漏三下:半夜三更。漏,古代计时器,以漏水量计时。

f婢妪:年老的使女。

小评

堂姐出嫁,所以亲朋好友都聚集一堂,沈复也前去凑热闹。陈芸偷偷拿东西给他吃的这样一个场景,总会让人想起很多小时候的往事,不管何时想起,心里都会充满温馨。谁在小的时候没有一点那么温馨浪漫的回忆呢,可惜能够抓住的少之又少。

至乾隆庚子正月二十二日花烛之夕,见瘦怯身材依然如昔,头巾既揭,相视嫣然。合卺a后,并肩夜膳,余暗于案下握其腕,暖尖滑腻,胸中不觉怦怦作跳。让之食,适逢斋期,已数年矣。暗计吃斋之初,正余出痘b之期,因笑谓曰:“今我光鲜无恙,姊可从此开戒否?”芸笑之以目,点之以首。

廿四日为余姊于归c,廿三国忌不能作乐,故廿二之夜即为余姊款嫁。芸出堂陪宴,余在洞房与伴娘对酌,拇战辄北d,大醉而卧,醒则芸正晓妆未竟也。

是日亲朋络绎,上灯后始作乐。廿四子正e,余作新舅送嫁,丑末归来,业已灯残人静。悄然入室,伴妪盹于床下,芸卸妆尚未卧,高烧银烛,低垂粉颈,不知观何书而出神若此。因抚其肩曰:“姊连日辛苦,何犹孜孜不倦耶?”芸忙回首起立曰:“顷正欲卧,开橱得此书,不觉阅之忘倦。《西厢》f之名闻之熟矣,今始得见,真不愧才子之名,但未免形容尖薄耳。”余笑曰:“唯其才子,笔墨方能尖薄。”

伴妪在旁促卧,令其闭门先去。遂与比肩调笑,恍同密友重逢。戏探其怀,亦怦怦作跳,因俯其耳曰:“姊何心舂g乃尔耶?”芸回眸微笑,便觉一缕情丝摇人魂魄。拥之入帐,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

a合卺(jǐn):婚礼仪式。新婚夫妇在新房内共饮合欢酒。卺,指一种酒器。

b出痘:痘疮,也叫天花,发病后全身出现豆状水疱或脓疱。

c于归:出嫁。

d拇战辄北:每回划拳总是输。拇战,划拳。

e子正:子夜,指夜里十二时。

f《西厢》:《西厢记》,元代王实甫所著,写张生和崔莺莺的爱情故事。明清时一度被列入禁书,是青年男女的爱情启蒙读物。

g心舂(chōng):心跳兴奋的样子。

小评

新婚的喜悦与甜蜜,感觉是如此的美好。妻子陈芸夜读《西厢记》等待沈复的归来,这会给他一种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感情自是怦然间的会心一动,犹如初春绽放的嫩绿枝条,黄莺出谷的鸣叫。

芸作新妇,初甚缄默,终日无怒容,与之言,微笑而已。事上以敬,处下以和,井井然未尝稍失。每见朝暾a上窗,即披衣急起,如有人呼促者然。余笑曰:“今非吃粥比矣,何尚畏人嘲耶?”芸曰:“曩b之藏粥待君,传为话柄,今非畏嘲,恐堂上道新娘懒惰耳。”余虽恋其卧而德其正,因亦随之早起。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爱恋之情,有不可以言语形容者。

而欢娱易过,转睫弥月c。时吾父稼夫公在会稽d幕府,专役相迓e,受业于武林f赵省斋先生门下。先生循循善诱,余今日之尚能握管,先生力也。归来完姻时,原订随侍到馆。闻信之余,心甚怅然,恐芸之对人堕泪。而芸反强颜劝勉,代整行装,是晚,但觉神色稍异而已。临行,向余小语曰:“无人调护,自去经心。”

及登舟解缆,正当桃李争妍之候,而余则恍同林鸟失群,天地异色。到馆后,吾父即渡江东去。

居三月,如十年之隔。芸虽时有书来,必两问一答,中多勉励词,余皆浮套语,心殊怏怏g。每当风生竹院,月上蕉窗,对景怀人,梦魂颠倒。先生知其情,即致书吾父,出十题而遣余暂归。喜同戍人得赦。

登舟后,反觉一刻如年。及抵家,吾母处问安毕,入房,芸起相迎,握手未通片语,而两人魂魄恍恍然化烟成雾,觉耳中惺然一响,不知更有此身矣。

注释

a朝暾(tūn):形容日光明亮温暖。

b曩(nǎng):以往,从前。

c转睫弥月:眨眼间就过了一个月。

d会(kuài)稽:浙江绍兴。

e迓(yà):迎接。

f武林:指杭州。武林是杭州的别称。

g怏怏(yāng):形容深远广大。这里指心情抑郁,不愉快。

小评

新婚宴尔,卿卿我我,日子过得比蜜还甜。但是,时光荏苒,作者因为学业不得不出外,这是谁都不愿意的。但陈芸知书达理,支持丈夫出外求学。而沈复的心思根本不在读书,所以是一日三秋,度日如年。通情达理的老师看出来了,于是出了几道题目,在沈复做完之后就让他放假几天回家休息了。短暂的离别,再次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媒体评论

本书是一部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作者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宇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品位。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我该怎**的评论:

最初知道浮生六记这本书是因为三毛,非常喜欢三毛这样洒脱真性情又有生活情趣的女子,三毛的文字中曾提到浮生六记,我想能被这样的女子喜欢的书一定是好书,连忙找来看,初读之下便被作者质朴的文字,真实的情感打动 。选到的这个版本也很好,字体清晰,封面设计和书的精髓十分契合。

2015-12-15 14:24:56
来自你比纸**的评论:

我向来很喜欢看明清的文学作品,但苦于古文功底不太好,每当看此类书时,看到不懂的地方总是很着急,所以沈复这本浮生六记我就选择买了一本带注释和译文的,后面还有小点评,读起来轻松多了,呵呵

2015-10-14 13:12: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封建时代的婚姻没有几个是真正有爱情基础的,夫妻之间真正有情有义有情趣的更是凤毛麟角,沈复和芸娘算是一对。可是但凡美好的事物都不能长久,可正是因为这样我们才有机会读到这本《浮生六记》。

2015-10-15 13:07: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沈复和陈芸住在人间天堂苏州,过着神仙眷侣一般的生活,读完这本《浮生六记》才发现不完全是这样。这样一对璧人也遇到过山穷水尽的光景,也度过了窘迫不堪的境地,使我由衷地艳羡和钦佩。

2015-10-15 12:04:46
来自不要因**的评论:

这本书中我最喜欢读的部分就是作者描述的普通的夫妇生活部分,可能这与我的性别有关吧,作为一名女性,我最期望拥有这种普通却深情的生活,与所爱的人志趣相投,平静淡然,还有比这更幸福的吗?

2015-10-14 13:37:27
来自同桌的**的评论:

一直以为读古文得有极好的耐心,所以担心书的内容看起来比较困难。拿到书发现并非如以前所想,文理通畅,以本人的古文水平读起来问题不大。只是本人对历史知识、文学典故知道的有限,如果注解中的典故、出处、人物生平、历史背景等等能更详细些,更有助于理解。

2015-12-16 10:51: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浮生六记》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虽是古文却不晦涩难懂,写的都是些日常琐事,细细碎碎的,听作者娓娓道来很舒缓,看完之后,心里全是一种感觉:温暖,柔和,真挚,被他们的日常生活所打动,同时带点淡淡的忧伤。

2015-10-14 14:18:59
来自秋风吹**的评论:

内容很不错,文字有种说不出来的吸引力,述说生活的同时淡淡的沧桑和伤感透过纸张,沾上指尖,最后直达心底,让人颇有感慨,仿佛一下子置身于作者的时代,却又好像是作者和我身处一个时代,很有生活气息。

2015-12-19 13:18: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读之前一直对这样的书籍没有什么好感,在我的概念里面一直认为如何与人相处,如何生活这些都是人的个性所决定的,不应该去学习那些所谓的技巧,偶然读过这本书之后才发现原来人和人相处是需要技巧的。

2015-10-16 11:38:49
来自一心牵**的评论:

本书是一部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自传体随笔,在清记体文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作者以简洁生动的文笔描述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他的婚姻爱情生活、家庭变故、闲情逸趣、山水游记等,宇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独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念、性格气质和美学品位。

2015-06-12 09:24:52
来自死了都**的评论:

《浮生六记》-最吸引我的还是闺阁,生活,简单的情调。不禁让人联想到李清照与赵明诚,清苦的日子,伴着他们的就是金石录,古玩,书籍,还有不离不弃、相濡以沫。虽然只翻了几页彩色的插图,感觉足矣,待来日方长,细细品读。

2015-05-21 15:54:50
来自风吹雨**的评论:

说来惭愧,我先看到的《浮生六记》是南康白起写的,感动哭了~然后才知道沈复。看完了,还是比较向往这样生活的。可是,现实世界中静下心读书的机会都很少,更不用说开始一段书中所描绘的生活了。这无疑是可悲的,还是静下心来读这本书吧,沉迷于书中的社会,还是可以满足的!

2015-06-12 09:37:23
来自我多害**的评论:

浮生若梦,一堕十劫。要之不离,要之不弃,得见真如。 当初就是看到这句话才想起来买的,觉得一个人要能做到“要之不离,要之不弃”是多么的了不起,是怎样的真感情埃。。书里的都是些生活琐事,从这些琐事中透出的是浓浓的真挚感情,爱情也许就是这么的平淡,这么真实。。。

2015-07-11 09:44:31
来自太阳公**的评论:

一本书,可以有清丽动人的文字、幽深隽永的哲思、缠绵悱恻的情愫……无论外在还是内在,可以做到尽善尽美。然而,真正能够打动我们的,还是一种莫名的感觉,好象“一见钟情”般,第一眼见到它就喜欢上了。真心的喜欢,值得珍藏。

2015-07-12 10:02:00
来自矮矬穷i**的评论:

清代沈复的自传体抒情小说《浮生六记》所记述的家庭的幸与不幸就因其经典而百余年来得到了颇多的关注与讨论,启示着婚姻内的芸芸众生,读后让我收获不少,淡淡的文字,浓浓的情思,安然沉浸于那段时光之海中……

2015-10-12 19:24: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林语堂曾把陈芸称作“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人”,“像朋友家中遇见有风韵的丽人,与人伉俪情深,令人尽绝倾慕之念。也许古今各代都有这种女人,不过在陈芸身上,我们似乎看这样贤达的美德特别齐全, 生中不可多得。”

2015-06-14 09:28: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多年后的今天,当我读到《浮生六记》,读到那句“当是时,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寸心欲碎。绵绵此恨,曷其有极1一种刻骨铭心的剧痛骤然划过,那是怎样的一种深切悲痛、绝望、无奈、……一个贫困潦倒的男人,眼睁睁看着深爱的妻子病逝眼前,这是一种何等的心情?

2015-10-12 19:02:00
来自微笑着**的评论:

在一个幽静的夜晚读完了这本书,我特别欣赏芸娘的蕙质兰心,无论在怎样的条件下,她都善于发现、享受和创造生活中的美。他们夫妇的对子,“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堪称绝对。他们的一生,虽然艰苦,却乐趣盎然,活出了他们的真性情。真的很感动,推荐给朋友们。

2015-10-12 19:29:14
来自体现自**的评论:

芸的聪慧、爱美、襟怀、气概和痴情,让读者“阅而心醉”。古文太优美了,几个字就能展现博大的意义,译文也很好。全书语言不加雕饰、质朴清新,颇得自然之趣。白话拓展了文言的意境,却又不失原文的优雅别致。反复阅读,越读越有味.

2015-11-12 12:48: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想沈复和芸娘二人的恬淡幽静是最令我欣赏的地方,他们把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琐碎生活营造出 “夜半涛声听烹茶”的情趣,即使在坎坷窘迫中也始终没有失去生活的韵味,这样的芸娘,这样的沈复,这样的生活不由得不喜欢。

2015-10-17 11:45:30
来自扣人心**的评论:

林语堂曾把陈芸称作“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人”,“像朋友家中遇见有风韵的丽人,与人伉俪情深,令人尽绝倾慕之念。也许古今各代都有这种女人,不过在陈芸身上,我们似乎看这样贤达的美德特别齐全, 生中不可多得。” 在我看来,芸娘不仅是最可爱的人,也是最幸运的人。

2015-06-09 09:12: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忙碌于纷纷扰扰的现代社会的现代人,当白天的匆忙沉入夜晚的宁静,我们执着地关注心灵的成长,渴望阅读、欣赏那些疏导情绪情感、培养审美趣味、提升生活品位的作品。静静地品读《浮生六记能够穿越中华文化千百年的时空隧道,烛照着我们的心灵。

2015-10-12 18:50:51
来自把自己**的评论:

看完《浮生六记》全文,再回头看看卷一的那些前尘往事,那些青梅竹马、年少不知愁的岁月,少年男女纯真的爱情,竟然显得那么真挚可贵。相敬如宾、举案齐眉、夫唱妇随、....原来那些天长地久的故事并不是小说家言,人生中真的有这种坚贞不渝的爱情。

2015-07-12 11:09: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此书为自传体散文集,所讲述的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但是文字清新、情真意切。沈复的妻子陈芸身上可以说集中了古代文人对自已妻子的许多美好期望。读着读着,我忍不住羡慕沈三白,他有着那么灵慧巧妙的妻子。

2015-10-16 11:46: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里,陈芸这样的女子注定命运多劫,在短暂的幸福之后,她开始饱尝愁苦,先是遭遇公公婆婆的误会被赶出家门,倍受颠沛流离之苦,接着又被自己视为知己的憨园女背叛,身心俱伤,最终客死他乡。

2015-10-12 18:47:38
来自谁的情**的评论:

在书中,作者以深情直率的笔调叙了夫妻闺房之乐,写出了夫妻间至诚至爱的真情。在中国文学史上,描写情爱的诗文很多,但大多或写宫廷艳史,或写权势礼法淫威下的爱情悲剧,或写风尘知己及少男少女之间的缠绵,很少涉及夫妻之情。

2015-06-14 09:20:24
来自千年的**的评论:

深深地感动于作者和芸娘的爱情,现在的社会越发展,这样的真情流露越难得,闺房记乐,读到他们两小无猜,情窦初开时,让人觉得生活如此美好;婚后伉俪情深,柔情旖旎;闲情记趣,在自然的日常生活里,纯为文笔而来,写得真好。封面好看,是我喜欢的样子

2015-11-12 14:57:08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