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说:“清代中兴名臣曾国藩有十三套学问,流传下来的只有一套《曾国藩家书》。”曾国藩流传下来的著作确实较少,但仅一部家书就足以展示其学识造诣和道德修养。
曾国藩,中国封建社会的一尊精神偶像。从李鸿章、张之洞到袁世凯、,无不对其顶礼膜拜;从谭嗣同、梁启超到陈独秀、,无不对其推崇师法。他是一位“圣哲”,也是一位“楷模”,更是"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古今及时完人”。
曾国藩家书
道光二十年(1840年) 001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002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 010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 024
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 034
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 047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 056
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 060
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067
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 073
道光三十年(1850年) 085
咸丰元年(1851年) 086
咸丰二年(1852年) 094
咸丰三年(1853年) 103
咸丰四年(1854年) 104
咸丰五年(1855年) 119
咸丰六年(1856年) 127
咸丰七年(1857年) 137
咸丰八年(1858年) 145
咸丰九年(1859年) 164
咸丰十年(1860年) 170
咸丰十一年(1861年) 185
同治元年(1862年) 200
同治二年(1863年) 241
同治三年(1864年) 262
同治四年(1865年) 288
同治五年(1866年) 301
同治六年(1867年) 313
同治九年(1870年) 322
同治十年(1871年) 322
曾国藩家训
咸丰六年(1856年) 332
咸丰八年(1858年) 332
咸丰九年(1859年) 337
咸丰十年(1860年) 342
咸丰十一年(1861年) 345
同治元年(1862年) 351
同治二年(1863年) 358
同治三年(1864年) 360
同治四年(1865年) 361
同治五年(1866年) 365
同治六年(1867年) 374
二月初九日
男国藩跪禀父亲、母亲大人膝下:
去年十二月十六日,男在汉口寄家信,付湘潭人和纸行,不知已收到否?后于二十一日在汉口开车,二人共雇二把手小车六辆,男占三辆半。行三百余里,至河南八里汊度岁。正月初二日开车,初七日至周家口,即换大车。雇三套篷车二辆,每套钱十五千文。男占四套,朱占二套。初九日开车,十二日至河南省城,拜客耽搁四天,获百余金。十六日起行,即于是日三更,趁风平浪静,径渡黄河,二十八日到京。一路清吉平安,天气亦好,惟过年二天微雪耳。
到京在长郡会馆卸车。二月初一日移寓南横街千佛庵。屋四间,每月赁钱四千文,与梅、陈二人居址甚近。三人联会,间日一课,每课一赋一诗誉真。初八日是汤中堂老师大课,题“智若禹之行水赋”,以“行所无事则智大矣”为韵,诗题赋得“池面鱼吹柳絮行,得吹字”,三月尚有大课一次。同年未到者不过一二人,梅、陈二人皆正月始到。岱云江南、山东之行无甚佳处,到京除偿债外,不过存二三百金,又有八口之家。
男路上用去百金,刻下光景颇好。接家眷之说,郑小珊现无回信。伊若允诺,似仅妥善妙;如其不可,则另图善计,或缓一二年亦可,因儿子太小故也。
家中诸事都不挂念,惟诸弟读书不知有进境否?须将所作文字诗赋寄一二首来京。丹阁叔大作亦望寄示。男在京一切谨慎,家中尽可放心。
又禀者,大行皇后于正月十一日升遐,百日以内禁薙发,期年禁燕会音乐。何仙槎年伯于二月初五日溘逝。是日男在何家早饭,并未闻其大病,不数刻而凶问至矣。没后,加太子太保衔。其次子何子毅已于去年十一月物故。自前年出京后,同乡相继殂逝者夏一卿、李高衢、杨宝筠三主事,熊子廉、谢讱庵及何氏父子,凡七人,光景为之一变。
男现慎保身体,自奉颇厚。季仙九师升正詹,放浙江学政,初十日出京。廖钰夫师升尚书。吴甄甫师任福建巡抚。朱师、徐师灵梓并已回南矣。
詹有乾家墨,到京竟不可用,以胶太重也,拟仍付回,或退或用,随便。接家眷事,三月又有信回家中。信来须将本房及各亲戚家附载详明,堂上各老人须一一分叙,以烦琐为贵。
谨此跪禀万福金安。
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
五月十八日
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自闰三月十四日在都门拜送父亲,嗣后共接家信五封:十五日接四弟在涟滨所发信,系第二号,始知正月信已失矣;二十二日接父亲在二十里铺发信;四月二十八巳刻接在汉口寄曹颖生家信;申刻又接在汴梁寄信;五月十五接父亲到长沙发信,内有四弟信、六弟文章五首。诸悉祖父母大人康强,家中老幼平安,诸弟读书发奋,并喜父亲出京一路顺畅,自京至省仅三十余日,真极神速!
男于闰三月十六发第五号家信,四月十一发六号,十七发七号,不知家中均收到否?迩际男身体如常,每夜早眠,起亦渐早。惟不耐久思,思多则头昏,故常冥心于无用,优游涵养,以谨守父亲保身之训。
九弟功课有常,《礼记》九本已点完,《鉴》已看至三国,《斯文精萃》诗、文各已读半本。诗略进功,文章未进功。男亦不求速效,观其领悟,已有心得,大约手不从心耳。
甲三于四月下旬能行走,不须扶持,尚未能言。无乳可食,每日一粥两饭。家妇身体亦好,已有梦熊之喜。婢仆皆如故。
今年新进士龙翰臣得状元,系前任湘乡知县见田年伯之世兄;同乡六人,得四庶常、两知县。复试单已于闰三月十六付回,兹又付呈殿试朝考全单。同乡京官如故,郑莘田给谏服阕来京,梅霖生病势沉重,深为可虑。黎樾乔老前辈处,父亲未去辞行,男已道达此意。广东之事,四月十八得捷音,兹将抄报付回。男等在京,自知谨慎,堂上各老人不必挂怀。
家中事,兰姊去年生育,是男是女?楚善事如何成就?伏望示知。男谨察。即请母亲大人万福金安。
六月二十九日
孙男国藩跪禀祖父大人万福金安:
六月初七日发家信第九号,二十九日早接丹阁十叔信,系正月二十八日发,始知祖父大人于二月间体气违和,三月已全愈,至今康健如常,家中老幼均吉,不胜欣幸。四弟于五月初九寄信、物于彭山屺处,至今尚未到,大约七月可到。
丹阁叔信内言去年楚善叔田业卖与我家承管,其中曲折甚多。添梓坪借钱三百四十千,其实只三百千,外四十千系丹阁叔兄弟代出。丹阁叔因我家景况艰窘,勉强代楚善叔解厄,将来受累不浅。故所代出之四十千自去冬至今不敢向我家明言,不特不敢明告祖父,即父亲、叔父之前,渠亦不敢直说。盖事前说出,则事必不成;不成,则楚善叔逼迫无路,二伯祖母奉养必阙,而本房日见凋败,终无安静之日矣。事后说出,则我家既受其累,又受其欺,祖父大人必怒,渠更无辞可对,无地自容,故将此事写信告知孙男,托孙原其不得已之故,转禀告祖父大人。现在家中艰难,渠所代出之四十千,想无钱可以付渠。八月心斋兄南旋,孙拟在京借银数十两付回家中归楚,此项大约须腊底可到,因心斋兄走江南回故也。
孙此刻在京光景渐窘,然当京官者,大半皆东扯西支,从无充裕之时,亦从无冻饿之时,家中不必系怀。孙现经管长郡会馆事,公项存件亦已无几。孙日内身体如恒,九弟亦好。甲三自五月二十三日起病,至今虽全愈,然十分之中尚有一二分未尽复旧。刻下每日吃炒米粥二餐,泡冻米吃二次。乳已全无,而伊亦要吃。据医云此等乳最不养人,因其夜哭甚,不能遽断乳。从前发热烦躁、夜卧不安、食物不化及一切诸患,此时皆已去尽,日日嬉笑好吃。现在尚服补脾之药,大约再服四五帖,本体全复,即可不药。孙妇亦感冒三天。郑小珊云:“服凉药后,须略吃安胎药。”目下亦健爽如常。
甲三病时,孙妇曾于五月二十五日跪许装修家中观世音菩萨金身,伏求家中今年酬愿。又言西冲有寿佛神像,祖母曾叩许装修,亦系为甲三而许,亦求今年酬谢了愿。
梅霖生身后事办理颇如意,其子可于七月扶榇回南。同乡各官如常。家中若有信来,望将王率五家光景写明。肃此谨禀祖父母大人万福金安。
八月初三日
男国藩跪禀父亲大人万福金安:
五月十八日发家信第八号,知家中已经收到。六月初七发第九号,内有男呈祖父禀一件,国荃寄四弟信一件。七月初二发第十号,内有黄芽白菜子,不知俱已收到否?
曾国藩的家书,上自祖父母至父辈,中对诸弟,下及儿辈,立志之论甚多,都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成为为人处世及当下政企管理之圭臬。
本书在体例上将曾国藩家书分为修身、劝学、治家、理财、交友、为政、用人、养生、军事诸篇。选编时对多个版本进行比较,精选其中有代表性的和对当代人具有参考价值的篇章,按照时间排序,酌定标题,进行注释和点评
唠家常的形式让人很轻松,阅读中,好像能想象到作者当时收到书信,以及回信的情形。大学之后再也没有写过信了,现在读到这本书,带来了很多回忆,回忆有信可以收的人日子,课余回信的时光总是那么美好。书中很多道理说的很简单,但是给人很深的思考。精装硬皮,有插图
推荐家长们看看,从中选取了对后世影响最深远、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提炼当下人最需要的做人做事智慧介绍给读者,让读者从他的身上领悟做人智慧,学习成事之道。
他的著作和思想同样影响深远、泽被后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不但要了解其在朝中做官的历史,更要了解是生活的历史,这样我们才能更清晰的了解曾国藩这样一位人物!看他是如何治国,更有如何治家!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行,但是经典的齐家育人的传统却可以保存下来,供后世学习!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其所著的《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地位显赫而又最有争议的一位人物,《曾国藩家书》是研究曾国藩其人及这一时期历史的重要资料。
他的家书讲求人生理想、精神境界和道德修养,在骨肉亲情日渐淡漠、邻里亲戚形同陌路的现代社会里,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值得每个人一读。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和道德修养,最能体现曾国藩思想精髓的“家书”,提炼当下人最需要的做人做事智慧介绍给读者,让读者从他的身上领悟做人智慧,学习成事之道 。推荐这本书给大家。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一代代倾心尽力、总结提炼人类智力成果精粹的学子。因此整理与复原中国经典原籍,磋商旧学,培养新知,应是我们今天的文化责任。我们应该传承与创新文化,引领可持续的发展。
这本书的内容很不错,当我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巩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这个书很有哲理 告诉我们 当我们的行动有了明确的目标,并且把自己的行动与目标不断加以对照,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进行速度和与目标相距的距离时,行动的动机就会得到维持和巩固,就会自觉地克服一切困难,努力达到目标。
书质量很好,拿在手里,很有感觉,拆开就开始看了,因书有塑封。昨天晚上看了几篇,感觉很有收获,其中有说到文人有才,但不能孤芳自赏,亦不能傲气逼人,要为人民为社会作贡献,否则,只能是个识字能写文的牧猪奴而已,余深以为然。
尽管曾氏著作流传下来的很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和道德修养,从而使其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我觉得这些作品都是经典,百看不厌!
一位勇率湘军的晚清奇才,平日里却贱习着“不以善小而莫为”的家长里短的言传身教。剿灭太平天国、位极人臣之最,一个在晚清官场纵横捭阖的“古今完人”打破官场上“靡不有初,鲜克有终”的怪圈。在动荡异常的晚清官场上保有善终。
曾国藩从社会底层小吏到晚清名臣,从乡下秀才走向权力的巅峰,他是近代中国最显赫和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曾国藩家书,让我如获至宝
推荐这本书,尽管曾氏著作流传下来的很少,但仅一部家书足以体现他的学识和道德修养,从而使其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称誉。书的质量很好,希望更多的朋友信赖,我会再次光顾的*
推荐这本书给大家,面临家事、人事、军事、国事等大小问题时所采取的处理方法。在很多的书信中都,曾国藩更是总结了自己的得意与失落, 用自己的经验教育诸兄弟,特别是曾国藩对于子女的品格教育,直至今日,仍足以作为现代父母教导子女、树立良好家,教的绝佳典范。
曾氏家族,向来治家极严,也很有章法。曾国藩受家风熏陶,对子弟也要求极严,并谆谆加以教诲。他的家庭教育指导思想中,有许多可取之处。诸如在教子弟读书、做学问、勤劳、俭朴、自立、有恒、修身、作官等方面
曾国藩是一个有**眼光的改革家。洋务运动的开展,至少使中国开始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正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不至于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继续陶醉。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曾国藩对于中国近代的发展功不可没。
简洁大方的版式,公道的价格,真是感谢。 一直想买曾国藩家书闲读,每每都会有不同的体会。这是一本值得拥有的书,可以教我们很多东西,重要的是,可以让我们走回历史,看一个年代,看一些人,看一些家事、国事、天下事。
曾国藩一生经历了中国衰朽的过程。就其本人而言,早年专精学问,学做圣贤,着实取得不小成绩,后从戎理政,也大有所成。他的门人李鸿章曾感叹地说:“吾师道德功业,固不待言,即文章学问,亦卓绝一世。”曾国藩关于治学修身齐家和立志立功立德的论述,对后人仍有研究和弘扬的价值。
昨天开始读《曾国藩家书》。重点看了修身和劝学两篇。民间有传:做官要学曾国藩,经商要学胡雪岩“。正因这句话,让人我这种对为官从政毫无兴趣之人,反而避而远之。做官那一套嘛,大抵心有城府,圆滑世故,说一套做一套。读完这两套书之后,更加深入地了解这个人,就愈发钦佩,深受教导。
认真地读读《曾国藩家书》确实有劝世化俗的价值,真是值得每个人一读,尤其对当今的富二代教育大有裨益。自古看大多数官宦之家盛不过三代,多因纨绔子弟的“文官爱财、武官怕死”丢了世袭荫泽。而曾氏家族却代代有英才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重要的历史人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千古完人、官场楷模。他整肃政风、倡学西洋,开启同治中兴,使即将崩溃倾倒的清王朝又延续了60多年,其功业无人可以效仿。看看他的一生沉浮感觉非常有意义.
推荐这本书给大家,曾文正公的家书还是非常值得一读的,其修身功夫更是值得今人借鉴。一本朴实无华的家书折射出一位伟人的一生,读他的家书总有一种亲切感,有时候像是兄长的好言相劝,又有时候像是家父的谆谆教诲。
凡骄傲者,总是拿自己的长处与别人的短处相比,因而沾沾自喜,不求上进。或者觉得自己怀才不遇,牢骚满腹。这些都是影响进步的因素。曾国藩在信中通过总结正反两方面的教训,谆谆告诫弟弟们力除傲气,力戒自满,对后人也同样会有深刻的教益。
《曾国藩家书》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推荐这本书。
曾国藩被称为“晚清第一名臣”,又称之为“官场楷模”,他的家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点,从这些不同类型的家书中,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曾国藩的人生、性格、为官之道,做人之道,在一些问题上也看到了他内心的复杂心理。
在曾国藩的330多封家书中讲求人生理想、道德修养。他说:“凡人皆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的君子”。与曾氏家教比较,我们不难发现我们的教育目标发生了偏差,我们过分的重视了“才”的教育,忽视了“德”的教育。
曾国藩是近代中国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是从清朝官吏到现代很多人都崇拜的主要偶像之一。青年时代的就曾说过:"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可见曾国藩影响之大。早就想买一本他的书来看看!高中那会就之到曾国藩是个大人物,果然不错的一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