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曾经怀揣芭蕾梦的纯真少女,是英国前首相布莱尔盛赞的“人民的王妃”,是世界人民心中永远的慈善天使。她是善良、美丽、自信的拥有者,是优雅、时尚、高贵的代言人。她是戴安娜 弗朗西斯 斯宾塞,是永不凋谢的英格兰玫瑰。
然而,在那顶名为“情人结”的皇冠之下,却掩藏着鲜为人知的辛酸与无奈。戴安娜王妃私人护卫官肯 沃尔夫和“皇家报道教父”罗伯特 贾布森共同执笔,以肯的亲身经历和见闻为基础,真实还原出皇室光环下那个脆弱又坚强、复杂又纯真、高贵又亲切的戴安娜王妃。
王妃的私人护卫官和皇家报道教父的真实报道,捍卫真实的戴安娜,还原历史的真相。
《纽约时报》畅销书,独家授权。
英国BBC、《每日电讯》、《星期日时报》倾情推荐。
1999年《时代》杂志将戴安娜评为“20世纪100位重要的人”之一。2002年BBC票选活动“伟大的100名英国人”第三位。
英国首相托尼 布莱尔盛赞“人民的王妃”,她属于世界。
她失去了婚姻,却赢得了全世界的爱,她的热情与友爱惠泽我们每一个人。
花团锦簇的婚礼,万人同悲的葬礼,让我们走进戴安娜王妃的美丽与脆弱,爱心与不幸。
精美图文,感受戴安娜王妃的倾世风采。
肯 沃尔夫(Ken Wharfe),英国皇室安全官、戴安娜王妃的私人护卫官。他陪伴戴安娜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也因此成为其生命中重要的角色。他是威尔士王妃最亲近和信任的知己,戴安娜和他分享了许多秘密。他也是及时位出版传记的皇室安全官员。
罗伯特 贾布森(Robert Jobson),皇家评论员,获奖记者,畅销书作家,一直站在皇家新闻报道的前沿。被《华尔街时报》誉为“皇家报道教父”。他是《伦敦旗帜晚报》的皇家编辑,也是美国国家新闻广播电台的皇家评论员,常驻英国广播电台(BBC)、英国独立电视台(ITV)、天空新闻台(Sky News)。
作者序 (及时版)_ 01
作者序 (第二版)_ 02
引子 _ 06
Part 01 戴安娜的坚强与柔软
时光深处的优雅 _ 002
穿上水晶鞋的少女 _ 007
世上最迷人的妈妈 _ 012
爱冒险的母子 _ 016
心照不宣的秘恋 _ 022
我们会成为好搭档 _ 027
忧伤的蓝眼睛 _ 031
在音乐中乐观 _ 037
Part 02 每个人都需要被关
这是个何其讽刺的日子。
这些年来,我一直用生命保护着这个女人,现在却在她的葬礼上负责安保工作。1997年9月6日,我站在威斯敏斯特教堂西门观看戴安娜的葬礼,感觉就像摄像机录下的好莱坞悲剧电影的长镜头,眼前的画面像慢动作一样冗长而肃静,空气中回荡着威廉•哈里斯(William Harris)的《序曲》(Prelude)中的风琴声。伴随着空洞的钟声,从各路显要——亲王、首相、总理等——到普通民众,都纷纷赶来向这位杰出人士致以的敬意。
20世纪末是属于戴安娜王妃的时代。当时,就全世界的关注程度而言,也许只有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可以和她相提并论。现在,36年过去了,她的卡米洛特已经成了残垣断壁,她的魅力也消失不见了。当护柩人——威尔士禁卫军官兵——吃力地抬着有衬铅的灵柩时,很难想象,那个曾令世界为之倾倒的女性正静静地躺在里面。也许在她过于短暂的一生当中,这是一次彻底安静下来的时刻。激情、愚蠢和人为失误扼杀了那条生命。和世界上很多人一样,我最初的愤怒渐渐变成了麻木,只觉得这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在成为戴安娜的保护官之前,我曾经负责保护她的两个儿子。此时他们在不幸面前表现得非常坚强。小时候热衷于打架的他们,现在正面临着生命中最严峻的考验。他们身穿黑色套装,走在妈妈棺椁的后面,俨然是两个男子汉,而不是两个男孩儿了。覆盖着皇家旗帜的灵柩上,一张手写的卡片躺在一大片百合花中,上面“妈妈”两个字似乎说出了一切。
当天上午,伦敦市中心一片宁静,上百万悼念者走上街头,站在灵车必经道路的两旁。王妃的灵柩将由一辆炮车从肯辛顿宫运到威斯敏斯特教堂。由于道路封闭,我从白金汉宫徒步走向教堂,空气中弥漫着浓郁的花香。戴安娜的棺椁昨晚已经从圣詹姆斯宫王室小教堂转移到肯辛顿宫。成千上万份纪念这一历史事件的报纸和杂志特刊,出现在街头巷尾的报摊上,随处可见她那张熟悉的脸。电视报道也纷纷涌入千家万户中,整个英国处于停滞的状态。全球有超过20亿人在电视机前观看报道,很多人不敢相信自己有生之年会看到这则新闻。不同于肃穆的气氛,有不少穿着牛仔裤和T恤衫的悼念者,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送葬队行经的道路两旁挤满了人,威斯敏斯特教堂低沉的钟声,一直回荡在这座几近沉寂的首都。
两位王子走在队伍前面,威尔士亲王、爱丁堡公爵和王妃的弟弟斯宾塞伯爵垂着头走在他们身边。炮车行至林荫路,经过白金汉宫时,女王率王室成员站在王宫门外俯首致意,他们的头顶上方是随风飘扬的英国国旗。此前公众一直批判女王对王妃之死的漠然态度,直到葬礼前几天,女王终于做出了让步,下令降半旗。这也是英国有史以来及时次为悼念君主以外的人降半旗。
送葬队的后面,是500名挑选出来的送葬者。他们中有慈善工作者、护士、艺术家,还有其他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士,代表了王妃生前满心挂念的那些组织和事业。这并非是这类事件的惯常做法,却符合我前老板的秉性,她生前也从不会对王室的盛大仪式表现出很大热情。
这座宏伟的哥特式教堂内,聚集着1900 名特邀嘉宾,阳光透过巨大的窗户倾洒在地面上。10 点刚过,贵宾们陆续抵达,引导他们就座仿佛是一场军事演习,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因为全世界恐怖分子的主要目标,大多都聚集在这座庄严的中世纪建筑里。美国及时夫人希拉里• 克林顿(Hillary Clinton) ——她丈夫比尔• 克林顿(Bill Clinton)总统曾在王妃去世仅几小时后就公开赞扬她及其一生的成就——走过时看了看入口附近敬献的鲜花。撒切尔夫人(Baroness Thatcher)和约翰• 梅杰(John Major)两位前首相也从教堂西门走进来,来到托尼• 布莱尔(Tony Blair)首相和他的妻子切丽(Cherie)身边,然后四人一起前往他们的座位。
斯宾塞一家到达后不久,穆罕默德• 法耶兹(Mohamed Fayed)夫妇也走进教堂。我的视线一直追随着他们,尤其是戴安娜的妈妈弗朗西斯• 尚德• 基德(Frances Shand Kydd)。查尔斯王子一家不久后也抵达了,入场的是伊丽莎白二世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王太后和爱德华王子,他们在一片静默中走到离圣坛不远的位子,与斯宾塞一家只隔一条过道。这时,大本钟敲响了11 点的钟声,送葬队到达西门。8 名没戴帽子的威尔士禁卫军官兵绷着脸,吃力地抬着重达250 千克的灵柩,缓缓地走过教堂中殿。哈里王子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父亲将他拉近身边,哥哥威廉把手搭在他的肩上安慰他。
教堂里回荡着国歌的旋律,悲痛的气氛令人揪心,女王的窘迫几乎可以察觉出来。王妃意外丧生后,斯宾塞家族和温莎王室间的矛盾摆上了台面。国家媒体想引开公众的注意力,淡化他们在王妃的死亡中该负的责任。然而,无论是对哪方的指责都是毫无意义的。狗仔队虽令人生厌,但并没有蓄意谋杀,这可以说是一场本可以轻易避免的意外。
现在再说“如果怎样怎样”已经于事无补了。我所在的部门保护她长达15 年,而穆罕默德• 法耶兹的“保镖”团队保护她仅八个星期,她就死了,他们的失职让我无言以对。
在1987年,一个许多人还相信爱滋病可以通过轻微接触就能传染的年代,戴安娜王妃坐到了一个爱滋病患者的病床上,握住了他的手。她告诉了世界爱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离,而是热心和关爱。——美国前总统比尔 克林顿
这才是历史,因为这是肯 沃尔夫的亲身经历。——英国历史学家大卫•斯塔克(David Starkey)
肯 沃尔夫认为,戴安娜的优良品质正在被“从历史上抹去”,这是在为卡米拉担任威尔士亲王的公众角色做准备。这本书深入描写了戴安娜王妃和查尔斯王子不和谐的婚姻,以及王妃得知婚姻结束的那一刻。——英国BBC
我读过很多关于戴安娜的书,这是迄今为止我读过的真实性的一本。肯 沃尔夫不仅成功地描绘了戴安娜的公众形象,也写了她私下的样子。很精彩,很真实。作者本身对戴安娜是赞誉的,同时也指出了其缺点和矛盾,并解释了戴安娜为什么有时候会那么没有安全感。我是戴安娜的铁杆粉。这本书写出了戴安娜人性和真实的一面。对她的孩子来说,她是个的母亲,这在皇室里是不可多得的。 ——亚马逊读者BySusan K.评论
这位前护卫官并非利用一个信任自己的女人的秘密赚取利益,而是希望能纠正歪曲的记载,让戴爱娜能得到更公正的评判。——英国《每日电讯》长文章评论
戴安娜是个复杂的女人,她不应该这么快离开我们。作者把我们带进戴安娜的世界,让我们更加喜爱我们的王妃。愿她安息!——亚马逊读者BySusan K.评论
最近喜欢读传记
戴安娜活出了自己的价值,小和田雅子注定只能做一只困在牢笼的金丝雀
戴安娜王妃
用的韵达快递,不送到家却送到小区里的小超市,还要付费才能拿,只能退货啊!告诉自己,以后再买书,一定选择货到付款,这样就必须送到家了
孩子很喜欢,书的质量也很好。
很正规的书
真心不错,值得购买
很喜欢,非常喜欢
女神 十年前就是这个评价
买了一本送了朋友,又买了一本
内容没看,但是大致翻了下图片精美,纸质也不错,印刷排版喜欢
装帧精美,本书的作者肯,戴安娜王妃的私人护卫官。亲历众多鲜为人知的皇家秘密,也见证了戴安娜王妃的坚强与脆弱
很详细、真实,有很多细节,让人近距离了解真实的戴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