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图书
人气:29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

(冯友兰经典名作,2015中国教育报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中国哲学史的必备参考书,史学必读)
  • 所属分类:图书 >哲学/宗教>哲学>哲学史  
  • 作者:[冯友兰]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61783542
  •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07
  • 印刷时间:2011-07-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是部完整的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为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奠基之作。陈寅恪评此书,赞为“取材谨严,持论”。本书基本架构已为中国哲学史界普遍接受,许多观点(如名家应分为惠施之“合同异”、公孙龙之“离坚白”两派;二程思想不同,分别为心学、理学之先驱;又如程朱异同,陆王异同,朱王异同;等等),均发前人所未发,在学术界享有盛誉。

作者简介

冯友兰(一八九五-一九九○),字芝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后赴美,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中州大学、广东大学、燕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任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一九五二年起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

目录

上 自序一 自序二 自序三 及时篇 子学时代 及时章 绪论 一、哲学之内容 二、哲学之方法 三、哲学中论证之重要 四、哲学与中国之“义理之学” 五、中国哲学之弱点及其所以 六、哲学之统一 七、哲学与哲学家 八、历史与哲学史 九、历史与写的历史 十、叙述式的哲学史与选录式的哲学史 十一、历史是进步的 十二、中国哲学史取材之标准 第二章 泛论子学时代 一、子学时代之开始 二、子学时代哲学发达之原因 三、子学时代之终结 四、古代大过渡时期之终结 五、古代著述体裁 第三章 孔子以前及其同时之宗教的哲学的思想 一、鬼神 二、术数 三、天 四、一部分人较开明之思想 五、人之发现 第四章 孔子及儒家之初起 一、孔子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孔子对于传统的制度及信仰之态度 三、正名主义 四、孔子以述为作 五、直、仁、忠、恕 六、义利及性 第五章 墨子及前期墨家 一、关于墨子之考证 二、《经》、《经说》及《大取》、《小取》六篇之时代 三、墨者为一有组织之团体 四、墨子哲学为功利主义 五、何为人民之大利 六、兼爱 七、宗教的制裁 八、政治的制裁 九、余论 第六章 孟子及儒家中之孟学 一、孟子之抱负及其在中国历史中之地位 二、孟子对于周制之态度 三、孟子之理想的政治及经济制度 四、性善 五、孟子反功利 六、天、性及浩然之气 第七章 战国时之“百家之学” 一、杨朱及道家之初起 二、陈仲子 三、许行、陈相 四、告子及其他人性论者 五、尹文、宋轻 六、彭蒙、田骈、慎到 七、驺衍及其他阴阳五行家言 第八章 《老子》及道家中之老学 一、老聃与李耳 二、老学与庄学 三、楚人精神 四、道、德 五、对于事物之观察 六、处世之方 七、政治及社会哲学 八、《老子》对于欲及知之态度 九、理想的人格及理想的社会 第九章 惠施、公孙龙及其他辩者 一、辩者学说之大体倾向 二、《天下篇》所述惠施学说十事 四、惠施与庄子之不同 五、公孙龙之“白马论” 六、公孙龙所谓“指”之意义 七、公孙龙之“坚白论” 八、公孙龙之“指物论” 九、公孙龙之“通变论” 十、“合同异”与“离坚白” 十一、《天下篇》所述辩者学说二十一事 十二、感觉与理智 第十章 庄子及道家中之庄学 一、庄子与楚人精神 二、道、德、天 三、变之哲学 四、何为幸福 五、自由与平等 六、死与不死 七、纯粹经验之世界 八、的逍遥 九、庄学与杨朱之比较 第十一章 《墨经》及后期墨家 一、战国时墨家之情形 二、《墨经》中之功利主义 三、论知识 四、论“辩” 五、《墨经》中“同异之辩” 六、《墨经》中“坚白之辩” 七、《墨经》对于其他辩者之辩论 八、《墨经》对于兼爱之说之辩护 九、对于当时其余诸家之辩论 第十二章 荀子及儒家中之荀学 一、荀子之为学 二、荀子对于孔子、孟子之意见 三、荀子对于周制之意见 四、天及性 五、荀子之心理学 六、社会国家之起源 七、礼论、乐论 八、王霸 九、正名 第十三章 韩非及其他法家 一、法家之学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之趋势 二、法家之历史观 三、法家之三派 四、三派与韩非 五、法之重要 六、正名实 七、严赏罚 八、性恶 九、无为 十、法家与当时贵族 第十四章 秦汉之际之儒家 一、关于礼之普通理论 二、关于乐之普通理论 三、关于丧礼之理论 四、关于祭礼之理论 五、关于婚礼之理论 六、关于孝之理论 七、《大学》 八、《中庸》 九、《礼运》 第十五章 《易传》及《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一、《周易》之起源及《易传》之作者 二、八卦及阴阳 三、宇宙间诸事物之发展变化 四、宇宙间事物变化之循环 五、易象与人事 六、《淮南鸿烈》中之宇宙论 第十六章 儒家之六艺论及儒家之独尊 一、儒家之六艺论 二、儒家所以能独尊之原因下 第二篇 经学时代 及时章 泛论经常时代 第二章 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一、阴阳家与今文经学家 二、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 三、董仲舒在西汉儒者中之地位 四、元、天、阴阳、五行 五、四时 六、人副天数 七、性情 八、个人伦理与社会伦理 九、政治哲学与社会哲学 十、灾异 十一、历史哲学 十二、《春秋》大义 第三章 两汉之际纬之象娄之学 一、纬与谶 二、所谓象数之学 三、阴阳之数 四、八卦方位 五、卦气 六、孟喜、京房 七、音律配卦 八、其他纬书 九、阴阳家与科学 第四章 古文经学与扬雄、王充 一、“古学”与刘歆 二、扬雄 (一)《太玄》 (二)《法言》 三、王充 (一)自然主义 (二)对于当时一般人见解之批评 (三)王充对于历史之见解 (四)方法论 (五)性说 (六)对于命运之见解 第五章 南北朝之玄学(上) 一、玄学家与孔子 二、何晏、王弼及玄学家之经学 三、阮籍、嵇康、刘伶 四、《列子》中之惟物论及机械论 五、《杨朱篇》中放情肆志之人生观 第六章 南北朝之玄学(下) 一、向秀与郭象 二、“独化” 三、宇宙间事物之关系 四、天然及人事之变化 五、“无为” 六、圣智 七、“逍遥” 八、“齐物” 九、“至人” 第七章 南北朝之佛学及当时人对于佛学之争论 一、中国佛学与中国人之思想倾向 二、佛家与道家 三、“六家七宗” 四、僧肇所讲世界之起源 五、僧肇之不真空义 六、僧肇之物不迁义 七、僧肇所说之圣人 八、僧肇之般若无知义 九、道生之顿悟成佛义 十、当时对于神灭神不灭之辩论 第八章 隋唐之佛学(上) 一、吉藏之二谛义 二、玄奘之《成唯识论》 (一)唯识教双离空有 (二)识之四分 (三)及时能变即阿赖耶识 (四)第二能变末那识及第三能变前六识 (五)一切唯识 (六)三性、三无性、真如 (七)转识成智 三、法藏之《金师子论》 (一)“明缘起” (二)“辨色空” (三)“约三性” (四)“显无相” (五)“说无生” (六)“论五教” (七)“勒十玄” (八)“括六相” (九)“成菩提” (十)“入涅檠” (十一)主观的唯心论与客观的唯心论 第九章 隋唐之佛学(下) 一、天台宗之《大乘止观法门》 (一)真如、如来藏 (二)三性 (三)共相识与不共相识 (四)万法互摄 (五)止观 (六)诸佛染性 (七)觉与不觉 (八)天台宗与唯识宗及华严宗之比较 (九)湛然“无情有性”之说 二、慧能、神会、宗密 (一)慧能、神会与禅宗 (二)无念 (三)对于无念之另外解释 (四)宗密所述禅宗七家 (五)宗密和会“宗”“教” (六)宗密所述之五教 第十章 道学之初兴及道学中“二氏”之成分 一、韩愈 二、李翱 三、道学与佛学 四、道教中一部分之思想 五、道教中之科学精神 第十一章 周濂溪、邵康书 一、周濂溪 (一)《太极图说》 (二)《太极图说》与《通书》 二、邵康节 (一)太极与八卦 (二)先天图及其他图 (三)特殊的事物之发生 (四)人与圣人 (五)世界年表 (六)政治哲学 第十二章 张横渠及二程 一、张横渠 (一)气 (二)宇宙问事物所遵循之规律 (三)宇宙间之几种普遍的现象 (四)横渠所说之天文地理 (五)性说 (六)天人合一 (七)对于“二氏”之批评 二、程明道与程伊川 (一)天理 (二)对于佛氏之批评 (三)形上、形下 (四)气 (五)性 (六)阴阳、善恶之消长 (七)明道所说之修养方法 (八)伊川所说之修养方法 第十三章 朱子 一、理、太极 二、气 三、天地人物之生成 四、人物之性 五、道德及修养之方 六、政治哲学 七、对于佛家之评论 第十四章 陆象山、王阳明及明代之心学 一、陆象山 二、杨慈湖 三、朱陆异同 四、朱子以后之理学 五、陈白沙与湛甘泉 六、王阳明 (一)《大学问》 (二)知行合一 (三)朱王异同 (四)对于“二氏”之批评 (五)爱之差等 (六)恶之起源 (七)动静合一 (八)阳明心学所引起之反动 七、王龙溪及王心斋 第十五章 清代道学之继续 一、汉学与宋学 二、颜李及一部分道学家 (一)理、气 (二)性、形 三、戴东原 {一)道、理 (二)性、才 (三)求理之方法 (四)恶之起源 (五)东原与苟子 第十六章 清代之今文经学 一、清末之立教改制运动 二、康有为 (一)孔子立教改制 (二)《大同书》 三、谭嗣同 (一)仁与“以太” (二)有无与生灭 (三)大同之治 (四)论教主 四、廖平 (一)经学一变 (二)经学二变 (三)经学三变 (四)经学四变 (五)经学五变 五、经学时代之结束 附录 原儒墨 原儒墨补 原名法阴阳道德 原杂家(与张可为君合作) 孟子浩然之气章解 审查报告一(陈寅恪) 审查报告二(金岳霖) 审查报告三(陈寅恪) 校勘后记(蔡仲德)本套系列套材还包括:《中国哲学史(下册)》

媒体评论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李慎之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开花的**的评论:

中国哲学史最权威的著作,了解中国哲学思想流派的诞生和演变的必读之书。印刷质量也很好,看起来很舒服。

2017-11-23 17:42:44
来自大眼帅**的评论:

对于阅读这本书的人,我建议先打好文言文(一定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古文)基础。本书引入很多原典,建议先将原典内容理解好。本书并非是给哲学门外汉所写,建议在对中国古典哲学(特别是经学)有所了解后再看此书

2017-02-21 19:09: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哲学越来越感兴趣,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可谓久负盛名,还有一本中国哲学简史,去年买入的,现在入手这本中国哲学史,想必会更详细更深入吧,书刚入手还没有读,期待中.....

2017-11-10 08:41:0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当今社会,有太多捉摸不透的事情,不可能认清社会,那么就先认清自己。哲学或许是认识自己的捷径,要了解哲学,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列为必读当之无愧!

2016-06-21 11:20: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给弟弟的礼物,速度很快。自己来说只在图书馆借过哲学啊心理的书,送给他这本书是因为觉得评价也不错,作者资历比较深,总会有收获。他挺开心的,他先读的是《中国哲学史概论》,然后才开始读本书。希望会有收获。

2014-03-27 16:19: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是冯友兰教授的作品,之前在图书馆拜读过,粗略地介绍了中国哲学的历史流变,对扩展知识面很有帮助,买回家来和家人一起分享体会哲学之美。

2017-08-29 19:28: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物流超快,赞一个。想把先生的《中国哲学史》读下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啊。对于真心喜爱国学、中国哲学的爱书人,我觉得这本书确实值得好好阅读。如果只是想了解一番的话,还是看看冯先生编写的简史。

2014-05-29 12:54:0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作为中国哲学史的入门拜读之作,还是可以尝试的。书到了后,很新。是正品

2017-06-20 22:17:5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中国哲学史》蕴含着正直、坚强的人类道义和战胜这个混乱世界的智慧和教诲。

2016-04-22 20:55:5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是当当网的忠实顾客,一直喜欢在这里买书,一方面支持正版,一方面喜欢当当的服务态度,《中国哲学史》是我一直想买的一本书,几次都没货,这次终于买到,很开心,书很好,送货也快,还没来得及看,但我会仔细研读,认真学习的。

2013-10-31 15:06:59
来自小脸通**的评论:

虽然是半文言,但也还没有说要什么国学基础才能读,纸质确实对不起内容和价格,但也没有其他版本买。我随便翻了几页,感觉比起史更多的在谈论中西哲学的关系的区别,阐述各种理念,和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侧重点完全不一样。

2015-04-08 14:17: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读过冯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后买的此书,的确不能按书名去简单的把此书理解为是简史的升级版,二者内容和方向都相差甚远,本书更侧重于中国自古至今哲学体系内容的研究。内容无需置疑,了解中国哲学的必备书籍,只是书本质量相较三联版本有不小差距,想收藏建议购买三联。

2015-12-17 13:23: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中国哲学史》写于上世纪三十年代,从问世起便成为中国哲学史的必备参考书。引文多且精,比较忠实于各家思想,观点平正;关于先秦名家 和宋明理学辨析尤精,并多有新义。陈寅恪先生评此书为:“取材严谨,持论精严,允宜列入清华丛书,以贡献于学界。”发货速度挺快,可是就直接给我塑料皮裹上就来了,中国哲学史还好这个外面有层推广夹页,不然书脊就会受损,一个包的西方哲学史就没有幸免,真是醉了,给打包裹的给差评!书也是正版,好评吧,希望内容对自己有用

2016-10-25 10:22:5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 因为我好奇,为什么中国文化环境下成长的思维方式与西方文化环境下成长的思维方式会你一样,所以就迫不及待地买下冯友兰先生著的《中国哲学史》和《中国哲学简史》。

2017-10-08 20:37:46
来自经络人**的评论:

这是一部中国人的哲学巨著,承载着历史的风味和底蕴。任何一个有文化良知的中国人,都应该了解自己的历史。人们常说,哲学就是三个问题:我是谁,我从哪儿来,我要到哪儿去。解决了基本的温饱,人们更向往精神的盛宴。读书吧,读冯老的书吧,给精神找一个家园。

2016-02-03 12:41:4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之前看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次选择了先生的《中国哲学史》,希望能更细致全面地理解古代的中国哲学,理解不同时期的文化,理解那些一脉相承的中国人的气质。

2017-06-01 20:51:34
来自喻园晨**的评论:

此书是冯友兰所著的第一部具有现代意义的中国哲学史,奠定了现代中国哲学史学科的基本框架,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许多高校使用的教材,非常好的书!

2016-06-02 14:31:34
来自阅***7(**的评论: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 我每次都是在当当网上买书,每年都会买两千元左右的书,每一次都选择当当比较信赖,到货也快,书的纸张那是没得说,必须顶一个,而朴槿惠推荐的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史使我受益终生!

2017-06-06 16:54:39
来自追梦人1**的评论:

喜欢哲学,喜欢中国哲学,哲学能给人以心灵慰藉,当你伤心时,没钱时,受挫折时,没人理解时,与哲学为伍吧,它绝对是你的良师益友。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他的《中国哲学史》在中国哲学史上也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向中国哲学致敬!

2013-06-11 19:41:32
来自花***(**的评论: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 很好,不过比起冯友兰先生的那本中国哲学简史来说,难度大幅提升,比起唐君毅和牟宗三先生对中国哲学的理解来说,笔者更推荐冯友兰先生的这本中国哲学史,很好,排版也非常棒!

2017-09-07 20:48:08
来自才仁不**的评论:

发货速度挺快,可是就直接给我塑料皮裹上就来了,中国哲学史还好这个外面有层推广夹页,不然书脊就会受损,一个包的西方哲学史就没有幸免,真是醉了,给打包裹的给差评!书也是正版,好评吧,希望内容对自己有用

2016-10-07 14:19:28
来自笔***(**的评论: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 已经看过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简明扼要,振聋发聩,使我对中国哲学思想史有了一个初步的轮廓,但简史终究是略写,而且是先生美国讲稿的翻译本,不能展现先生一生治学研究的全貌,所以我买了一本更加精深也更加难懂的《中国哲学史》,一睹先生的风采。

2017-11-02 14:47:1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中国哲学史(全二册) 物流还是快的,整个过程中,不得不说,服务态度很好,还打电话和我确认,书拿到了,质量也很好,如果图片看不清,是我拍照问题,晚上拍照,光线不足,不好意思哈

2017-06-25 22:17: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前几天看见当当网上有中国哲学史,立即订了一本,但在发货时被告知该书无货,不知是等有了货就给送过来,还是要重新定货???更让人不理解的是,到今天为止,当当网上还说该书有货,定了即可送到读者手里等等。拙拙怪事。

2013-07-08 11:00:36
来自豆农**的评论:

很喜欢的一本书,自下单就期待着,可是奇怪的是等了几天后告知没有货了,但更奇怪的是当当网上还在做抢购的活动并且显示有货,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看评论才知道不仅是我一个人遇到这种情况,希望当当网能关注一下,将工作做得更好一些,谢谢。

2013-07-12 13:34:22
来自430126**的评论:

这是冯老的当年原作,不是时期的那本中国哲学史。期间,冯老受最高领导的指示,改写了中国哲学史,曾被史学界里私下议论过,冯老也深知这是违心之作,其内心常为此而自责。可见在那个年代就像指鹿为马的年代。可悲可叹!

2013-01-04 20:21:56
来自行者平**的评论:

我已经拜读过哲学简史了,就是想再次拜读更为详尽的哲学史。现代哲学家冯友兰的著作,值得我去好好学习和领会。除了冯友兰的著作,现代哲学家里,还有几个能够值得我们去研究学习呢?

2015-12-23 16:51:10
来自中书小**的评论:

看完了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后决定买这个看看。到货后,才发现这套《中国哲学史》绝对不是《中国哲学简史》的丰富版,这个不再是大众读物了,很专业,内容深邃很多,一般人估计不爱读了。但是这套真的很好,要读进去才可以

2011-11-11 16:22:10
来自lclzjh**的评论:

挺好的书,腰封太烂了,我买来就撕掉了。什么叫影响韩国首位女总统朴槿惠的中国著作,朴槿惠算什么?影响她就值得推荐了?就是出口返内销,就是媚个洋大人,拜托你也找个什么有点水平档次的洋大人。哪有这么推荐书的,真是倒胃口!

2014-12-05 16:08:53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