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德拉尊称为南非国父。他从一名囚犯到一个自由的人,从一位追求解放的斗士发展为推进和解的热心人士,从一个政党领袖到一位国家总统,致力于推进国家的民主进程和发展。他是南非乃至全世界范围内追求公正、公平和尊严的化身,是我们这个时代令人鼓舞的偶像之一。
1995年,作者得到曼德拉总授权,写一本关于他的官方传记,为了撰写这部传记,作者的足迹遍及每一个曼德拉曾到过的地方,希望通过他的讲述和串联,为读者出呈现一幅有关曼德拉传奇一生的完整画卷。作者寻访了曼德拉小时候生长的地方——位于特兰斯凯的“圣地”,还去了他在古努村的新居。走访期间,作者采访了大量曼德拉的老朋友、老同事;也与他以前的对手进行了交流:他们中有狱卒、有官员,也有不少是政治领袖——还去拜访了前总统博塔,前总统德?克勒克,前外交部长匹克?博塔。作者还有幸接触到了曼德拉的采访录音,参阅了从未发表过的曼德拉狱中笔记,并见到了曼德拉的手稿原件,曼德拉的书信、以及一些迄今为止从未对外公布的外交及情报,试图透过外界对他充满传奇色彩的描绘和渲染,尽力再现和还原历史,展现曼德拉这位藏在历史背后的神秘人物波澜壮阔的一生
曼德拉总统本人还给予本书巨大的帮助:总统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不厌其烦地多次接受作者的采访,还亲自通读了全文初稿。除了对某些史实和细节进行了修改之外,总统谨遵保障,对作者个人评论的部分没有进行任何改动;同时,总统生动的评论还令原稿增色不少。与如此重量级的历史人物这样近距离交流互动,使得本书具有无与伦比的真实性和收藏性,并成为一部里程碑式的巨著。
南非失去了他伟大的儿子!
纪念为自由而奋斗的光辉岁月!
未发表过的狱中笔记,未披露过的外交信息,同盟和政敌一致接受采访,为我们展现真实的曼德拉!
曼德拉本人批读、亲自授权的官方传记!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强烈推荐!
曼德拉亲自授权的官方传记!
登美国亚马逊畅销书排行榜!
安东尼 桑普森,(1926年8月3日-2004年12月18日),南非记者,作家,学者,一直致力于南非问题研究。1951年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担任南非黑人杂志《鼓》、《观察家报》等杂志主编。正是那时在担任《鼓》杂志期间,在索韦托结识正在筹备抵制种族隔离的“藐视运动”的纳尔逊 曼德拉。
1995年,安东尼 桑普森得到曼德拉授权写一本关于他的官方传记,曼德拉还邀请作者去他位于约翰内斯堡的住所共进早餐。曼德拉说;“我们是多年的朋友,我信任你。”并就关键问题与作者进行讨论,并授予作者特权查看相关信件和文件,尽量保障史实的性。使得本书成为曼德拉亲自授权的官方传记。
及时部1918年—1964年
1 乡野童年(1918年—1934年)
2 使命(1934年—1940年)
3 大城市(1941年—1945年)
4 南非白人和非洲人(1946年—1949年)
5 民族主义者和共产党(1950年—1951年)
6 藐视运动(1952年)
7 律师和革命者(1952年—1954年)
8 自由的意义(1953年—1956年)
9 叛国罪和温妮(1956年—1957年)
10劲敌(1957年—1959年)
11夭折的革命(1960年)
12暴力运动(1961年)
13一击(1962年)
14罪与罚(1963年—1964年)
第二部1965年—1990年
15自我主宰(1964年—1971年)
16百炼成钢(1971年—1976年)
17从主妇到女斗士(1962年—1976年)
18影子般的存在(1964年—1976年)
19黑人的觉醒(1976年—1978年)
20监狱的魅力(1976年—1982年)
21破碎的家庭(1977年—1980年)
22笼中之笼(1978年—1982年)
23暴乱(1982年—1985年)
24无政府状态(1986年—1988年)
25失去的领袖(1983年—1988年)
26“犯下滔天大错”(1987年—1989年)
27囚犯与总统的对决(1989年—1990年)
第三部1990年—1999年
28神与人
29从革命到合作
30第三种力量
31别了温妮
32艰难和谈
33大选
34治国
35荣耀巅峰
36宽恕
37急流勇
1乡野童年(1918年—1934年)
在南非,再没有什么地方比特兰斯凯离城市生活更遥远了。特兰斯凯在约翰内斯堡以南600英里,是南非最美丽但同时也是最贫穷的地区。这里山峦绵亘,草木葱茏,圆形茅舍星罗棋布,牧童和牧民赶着牛羊穿行其间,俨然一派祥和的田园风光,宛如《圣经》中所描绘的永恒乐土。但是,美丽只是表象:这片土地上的人口已严重过剩,本来就很贫瘠的土壤遭到了严重侵蚀,只能勉强养活些瘦骨嶙峋的牛羊和零零星星的玉米类庄稼。
这里就是纳尔逊?曼德拉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后来他在这里修建了自己的住所,每逢圣诞节和假期,便回到此处居住,而且希望退休之后也能在这里颐养天年。那是一幢带有西班牙风格拱门的红砖房,依德班与开普敦之间的主干道而建,位于特兰斯凯较大的城市乌姆塔塔以南数英里。这所房屋矗立在丝柏大道尽头,四周砌了围墙,它灌木丛生的院落将它与广阔的乡村隔开。这所房子的蓝图是曼德拉在狱中的一年里构思出来的,监狱看守的住所与曼德拉自己在狱中的住处一结合,便形成了房子的平面图蓝本。曼德拉挑选的这个位置能看到他的家乡古努村,因为他相信,人在哪里出生,就要回哪里长眠。
曼德拉确切的出生地点其实还要往南几英里,那是蜿蜒的巴色河畔的一个小村庄,村庄的名字叫作姆维佐,曼德拉的父亲是那里的世袭领袖。(曼德拉家的草屋群,或称卡拉尔①,早已不在那里了。1988年,尚在狱中的曼德拉曾想托当地一名律师去寻找旧时住处,但是已毫无踪迹可循。)1918年7月18日,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出生在姆维佐——据他后来回忆,那时及时次世界大战已接近尾声,俄国的布尔什维克革命正进行得如火如荼,新成立的南非非洲
人全国大会派了一名代表远赴伦敦去为南非黑人争取权利。大不列颠开普殖民地于1910年被划入南非联邦,这片土地上还有一部分特兰斯凯土著居民。三年之后,《原住民土地法》将数千黑人农民驱逐出境,许多人只好长途跋涉来到特兰斯凯,因为这里地域辽阔,而且只有在这里,非洲人才能拥有自己的土地。所以,从特兰斯凯走出来的黑人领袖比南非其余任何地方都要多,而这些领袖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
罗利赫拉赫拉的父亲亨得利?曼德拉自己就遭到过驱逐。曼德拉出生后的第二年,一名部落成员因一头公牛而与他产生争执,进而对他提起了控诉,当地白人法官传召亨得利出庭答辩。亨得利拒绝了,因而立刻以不服从罪被指控,他的领导权被剥夺,还被夺去了大部分家畜、土地和收入。他们举家迁出了姆维佐的祖屋,搬入了邻村古努,曼德拉就在古努度过了几年孩提时光。虽然财富骤减,但曼德拉一家的日子过得还不算差。每当有食物或平常乐事,他们都会与亲戚朋友分享,所以曼德拉从来不会感到孤单——晚年时期,他仍会满怀温情地回忆起当年那种集体观念和共同的责任感;那时,西方的竞争意识和个人主义思潮尚未渗透进来。
亨得利?曼德拉是位严父,曼德拉本人也觉得自己遗传了父亲固执的脾气。亨得利没受过什么教育,没有宗教信仰,却有好几个妻子;他高大威严,肤色比儿子更深,从不觉得自己较之白人便低人一等。他居住的村落能自给自足,也有它既定的习俗和礼仪。他有四个妻子,曼德拉的母亲诺塞克尼?法妮是他的第三个妻子。每位妻子都有自己的卡拉尔、田地和牲畜,自己种植蔬菜,所以基本都是自给自足。亨得利会轮流到几个妻子的卡拉尔中居住,她们似乎相处得非常和睦。他自己的屋子里储藏着家酿的酒,其中总有一瓶是白兰地,在柜子里搁着,大约能放3~4个月。他非常尊重部落习俗:有孩子出生的时候,他就会宰一头山羊,把它的角立在屋里。
亨得利从未皈依基督教,但他有几个基督教的朋友,比如坦尼森?马基维恩牧师,他是个颇具学者风范的社区领袖,是特兰斯凯精英中的一员(他的后代后来成了非国大中备受争议的成员)。亨得利还与姆贝卡拉兄弟乔治和本交好,兄弟两人所属的部落被称为阿曼芬谷,或称“芬果”;这个群体独立于科萨人之外,受传教士和西方习俗影响更深,许多芬果人成为了教师、牧师或警察。姆贝卡拉兄弟说服曼德拉的母亲入了卫理公会,从那以后,她就由传统的科萨服饰改着西式服装。曼德拉便是以卫理公会教徒的身份接受洗礼的。后来兄弟俩还劝说曼德拉的父母将儿子送入当地的教会学校读书——这在曼德拉的家族中是史无前例的。
曼德拉的妹妹玛贝尔和莉亚比回忆起古努村简朴的乡村童年生活时总是满怀着喜悦之情。他们的整个天地便是母亲卡拉尔中的三间圆形草屋——一间是卧室,一间是厨房,另一间则是食物储藏室——外头有柱子做的围栏隔着。他们的母亲用泥土制成砖后盖起了这些屋子;家里简陋的椅子和橱柜也是泥土做的;炉子也不过就是在地上挖个洞。家里没有床,没有桌子,只有垫子;稻草用绳子捆住连起来,便可充作屋顶。卡拉尔内的洞窟里存放着玉米,那是他们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白天男孩子们出去放牧,女孩则在家中与成年女性们聚在一间房里准备食物,她们把玉米放在石头之间碾碎,再放到黑色的金属三脚锅里煮熟,末了再与酸奶拌在一起。傍晚时分,一家人便席地而坐,在同一个碗里取食,这便是他们的正餐了。
亨得利的其他几位妻子还育有另外三个儿子,但他们都已离家。身为男孩的曼德拉比自己的姐妹享有更多的自由。他与母亲十分亲近,但也时常与父亲的另一位妻子待在一起,她给曼德拉的爱和安全感不比法妮少。纵观曼德拉的一生,他与女性相处更加自在——尤其是和强大的女性相处,因为这样的友谊能给他更多回馈,这可能与曼德拉童年的经历有关系。
在他的书信和回忆录中,曼德拉经常追忆起乡野间的童年生活。在狱中,他也曾以生动地笔触描述过,家乡有美丽的山川和溪流,在池塘里游泳其乐无穷,他可以直接就着奶牛的乳头吮吸牛奶,还能吃上烤玉米棒子。许多世界领袖人物,在来到都城,深陷强权与政治的泥潭之后,都会怀念乡村生活时的浪漫;比如劳埃德?乔治就曾回访威尔士的村落,林顿?约翰逊对他德克萨斯州的牧场也是念念不忘。但是曼德拉总统坚持称自己为乡下小孩,因为乡间的这段安逸、单纯的成长经历在他政治信心的树立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了解他不能仅靠新闻中的片段,更需要知道其成长与变化的过程。从仇恨到宽恕,从充满攻击性到收起棱角,用改变自己去影响世界,成就了其的伟大。社会的进步并非只能靠你死我活的斗争,还要靠多元的共和、共容、共存。靠同情心和爱产生的感染力。这本书,拿起就没放下。读了就有收获。
——任志强
这些年来,我怀着十分谦卑的心情关注着他,崇拜着他。同时,他在追求公正公平梦想过程中所作出的牺牲也激励着我。他从一名囚犯到一个自由的人,从一位追求解放的斗士发展为推进和解的热心人士,从一个政党领袖到一位国家总统,致力于推进国家的民主进程和发展。他对改变这个国家乃至整个世界作出了巨大贡献,很难想象,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如果没有他,历史会变成什么样。
——美国总统 巴拉克
一位德高望重的自由斗士。特别值得敬佩。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争取自由贵在坚持,贵在以高贵地和平地非暴力的方式去争取。只是曼德拉的生活与我们的现实比较远,读起来会有些枯燥。
好大一本,拿到手里很有分量,看着封面就感觉很是激动啊。一代伟人的故事马上就要开始阅读了。包装的塑封有点破损,不影响阅读,印刷质量不错,纸质很好,比较厚不透,这是精装版的。感觉很好。应该是精品,很期待啊
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扣理解曼德拉的人格力量。
曼德拉传记不计其数,从中挑了这本,原因是性价比,希望令自己满意。
刚开始看,比较喜欢曼德拉这个人,冲着他的传记去购买的,纸质还可以
曼德拉为南非黑人的自由奋斗一生。黄家驹的那首歌就是为他写的。
曼德拉,不平凡的一个人,他们的身上都有发光点
收这本书遇到了很多的波折,我预定的很早但是每次来货都没我的份儿,但是我还是给好评,就是因为在你们当当买书时间久了,产生了感情,希望你们能改进自己的运营方式、提高效率。别让我这样的当当粉丝因为你们的小失误而逐渐流失。
以为伟大的人,,我真的很佩服你的能力,在自己艰难的时刻依然坚守内心。你的一生就是一个传奇。当然,这也是世事无常,如果你的境遇好点,那么你也就可能没有造成性格的一些扭曲。
深受触动的一本书,曼德拉面对苦难的态度,他的宽容,他对理想的追求都让人印象深刻。
刚收到书读了个简介,开始还不知选哪本好、后看了作者的简介后发现作者和曼德拉是朋友、作者收集很多关于曼德拉的事迹,并且由曼德拉亲自批阅
从高中就一直很崇拜曼德拉 上了大二感觉越来越空虚 我知道我应该读书了 所以又选择了曼德拉 特别喜欢当当的当日递和次日达 感觉就像在书店买书一样 速度很快 但纸张貌似没书店的好 不过不影响看 今天还下着不小的雨 特别感谢快递大姐 很负责也很守承诺
做活动买了一批书,总体来说,非常惊喜。所以我不该吝啬我的赞耀。当当真是响当当!有你有幸福。曼德拉这本书很厚实,纸张很好,硬壳精装,装订用心,图片字迹清晰,这么好的书送自己,真的是非常满意。
世界政坛伟大的领袖,奋斗一生孤独的老人;南非人心中的好爸爸,孩子们心中的坏爸爸……成功之路多磨难,取舍之间心忠诚!貌似成功路上的三大法宝是忠于理想、目标清晰、宽容大度。在我看来这三点只是基本要素,决定性的因素是你活的够久。
曼德拉,被人们称为上帝。他何以得到如此之高的爱戴?正是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买了这本书回来。书中没有把曼德拉神话,用很平实的语言描述了曼德拉对南非的解放做了重要贡献,不管希望多么渺茫,条件多么艰苦,始终坚持不放弃,最终使南非获得了自由,平等,和平,对整个南非乃至世界的影响意义重大。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27年的监狱生涯,没有磨灭曼德拉追求自由,平等,和平的愿望。一生的种族隔离斗争,极高的自制力生存力,开阔包容的胸襟。曼德拉本身的经历,铸就这本自传。什么是真正的勇敢?什么是人格魅力?什么是自由战士?什么是献身精神?读罢,你都能找到答案!非常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