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噩梦年代图书
人气:17

噩梦年代

《第三帝国的兴亡》作者留给世界的一部鸿篇巨制,一部倾注了大量情感的时代万花筒和人生思考录。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人文/社会学家  
  • 作者:【美】[威廉·夏伊勒]著,[戚凯]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威廉·夏伊勒的二十世纪之旅
  • 国际刊号:9787515324487
  • 出版社:中国青年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8
  • 印刷时间:2014-08-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夏伊勒三卷本回忆录的第二卷,另两卷是《世纪初生:1904—1930》《旅人迟归:1945—1988》。

面对纳粹魔鬼突然出现的严峻考验,夏伊勒受命前往柏林报道。夏伊勒亲眼见证希特勒攫取权力,横扫欧洲,在与纳粹新闻审查机制的斗争中跟踪报道了把世界拖向战争的每一次重要会议,并随德军的铁骑前往比利时、法国。文字中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带有强烈的个人视角和临场感,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导演评论音轨"。

编辑推荐

当纽伦堡大游行希特勒嘶喊口号的时候,夏伊勒在现场;

当张伯伦在慕尼黑出卖捷克斯洛伐克的时候,夏伊勒在现场;

当希特勒兵不血刃地实现德奥合并的时候,夏伊勒在现场;

当希特勒下令闪击波兰,发动世界大战的时候,夏伊勒在现场。

这是一本让人痛心的手资料集,也是一本个人故事集,

一位年轻的美国记者渴望让自己、妻子和刚刚降世的女儿过上平静的生活,

却被卷入了欧洲的政治大潮。

作者简介

[美]威廉·夏伊勒(1904-1993),著名驻外记者、新闻评论员、历史学家。先后为《芝加哥论坛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等媒体服务,1947年获得当时广播电视领域的较高奖皮博迪奖。著有《柏林日记》《第三帝国的兴亡》《第三共和国的崩溃》等,其中《第三帝国的兴亡》成为了研究纳粹德国的传世之作,获得了1961年的美国国家图书奖。

在线预览

可以说,除了丘吉尔,当然可能也包括罗斯福总统和布莱恩,希特勒是我见过最强的公共演说家。至于希特勒的法西斯盟友墨索里尼,在演讲方面的能力根本不能和他相提并论。我曾经听过好几次墨索里尼的演讲,他的声音听起来极为刺耳,而且内容单调乏味,甚至还有故意假装的尖叫声。当然还有甘地,我在印度时也听过不少他的演讲,当他对着一小群人演说的时候,他的表现也是极富感染力的,而且特别能够打动人。不过甘地本人并不是演说家,他也压根儿不想做演说家。他的演说能够吸引10万农民前来聆听,靠的却不是他的口才,而是他的政治号召力。甘地发表公开演讲的时候从不故意提高自己低沉的嗓音,也不会做一点点手势。人们常常说,当希特勒掌权的时候,几乎没有德国人不被希特勒所蛊惑的。然而二战之后,越来越多的德国人却说这位纳粹独裁者的德语说得很糟糕。我自己的德语远没到的水平,所以我无法对希特勒的德语水平做出真实的评价,但是我倾向于同意上面的观点,希特勒的德语水平一般。不过经过再三的思索,我仍然不能确定这个结论。希特勒出生于奥地利的德语区,又学了一些巴伐利亚的方言,这两个地区的德语口音和句法都很特别,所以这可能导致一些德国北部的人认为希特勒的德语很差劲。不过德国历史学家和档

案学家马科斯·德玛鲁斯的观点却让我印象深刻。从1932年开始,直到纳粹政权倒台,马科斯听过希特勒的现场演讲要比我多得多,他得出的结论是希特勒的德语说得非常好。

很快我们就到了哥德斯堡,这是莱茵河畔最美丽的小镇之一。张伯伦和希特勒将在这里继续安排捷克斯洛伐克的命运,全欧洲都在翘首等待的会谈公告。一周前他们的贝希特斯加登会谈算是这场绥靖大戏的及时幕,现在第二幕也即将上演。我和一家德国杂志的编辑一起坐在希特勒下榻的德森酒店的天台上吃早餐。这个编辑是个奥地利人,我知道他其实很讨厌希特勒。我们边吃早饭边鸟瞰莱茵河的景色,突然希特勒出现了,他径自走过我们,直接走向河畔去检查他的专属游艇。朋友用手肘轻轻撞了我一下。

"看他走路的样子!"

其实我已经注意到了,他每走几小步,他的右肩都会神经性地耸动一下,同时左腿抖动。当他走回来再次经过我们,我更仔细地观察了他。一样的神经痉挛,眼角有难看的黑斑。我心里暗想:"这个人已经处于精神崩溃的边缘了!"此时我终于明白了一件事情,之前我在柏林的时候,一些纳粹党内的老党员总是在谈论一个词——"啃地毯的人(Teppichfresser)"。当时我还不明白,后来有人悄悄告诉我,这个词是用来描述希特勒的。据说元首患上了严重的焦虑症,而且其症状极为奇异——近一周以来,希特勒每天都会例行狂躁地咒骂捷克斯洛伐克人和贝奈斯总统,然后会直接扑向地上,用嘴撕咬地毯。我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但自从莱茵河的天台那天之后,我就有些相信了。

将近半个世纪的时间过去,可是直到今天我还能记得1938年的9月我承受的紧张与压力。9月6日,希特勒在纽伦堡组织了盛大的纳粹党年度游行,其间紧张的气氛让人觉得欧洲即将再一次走向命运的转折点。到了9月12日,这种气氛更加峻急,据说希特勒已经计划于当天宣布进攻捷克斯洛伐克,以解决苏台德问题。

9月10日,我回到布拉格,当地还是一片平静,但是却能感觉到忧虑。9月5日,几乎陷入绝望的贝奈斯总统决定做一搏,他召见了苏台德人的谈判代表,让他们把自己的要求全部写下来,不管是什么,他都通通接受。

1941年的时候,鲁道夫·赫斯搭乘飞机前往伦敦,希望劝降英国政府,被英国人一直扣留到战争结束,现在盟军法庭把他也从伦敦带回了德国接受审判。据说赫斯被抓回来以后,一直在纽伦堡的监狱里装疯。我想对于一个狂热纳粹分子来说,装疯应该不是难事,我一直觉得他精神有问题。他曾经的办公地点也在威廉大街,现在也不复存在。大街的远端是纳粹宣传部大楼,现在只剩下几堵被战火熏黑的残壁,满地都是断裂的房梁和碎砖石。我和霍华德在宣传部废墟转悠了好久,我们讨厌纳粹宣传部和戈培尔——我们在这里停了多少谎言啊!

我匆匆来到街对面的帝国总理府——希特勒生活、工作的地方,最终也死在了这里。现在它也不剩什么了。房梁和光秃秃的墙壁成片地倒塌,堆积如山。一个形容枯槁的苏联红军守卫在总理府防空地下室外面,我从那里了解到,纳粹的宣传——"英勇牺牲……在生命的一刻都在与布尔什维克战斗"根本就是在撒谎。

希特勒是在总理府的地下室里自杀的,临死前24小时他终于和他的长期情人艾娃结婚了。然而婚礼刚刚结束24个小时,艾娃就在希特勒的命令下服毒。然后,他举起左轮手枪吞枪自尽。当时苏联红军已经逼近总理府,近得已经是苏联火炮的平射距离。希特勒自杀身亡的具体时间是1945年4月30日,星期一,下午3:30。这24小时距离他56岁的生日刚刚过去10天,距离他成为德意志总理12年零3个月差24小时。他曾经差点毁灭了苏联,现在为了避免自己成为苏联的俘虏,只好自行了断。

媒体评论

非常值得一读……他报道了那么多新闻的幕后故事实在新鲜有趣。引人入胜……是历史与冒险故事的结合。——约翰·钱塞勒 ,《纽约时报》书评

所有当代史读者的重大题材。再没有比之更详细的向公众介绍纳粹崛起的书了。——芭芭拉·塔奇曼,《八月炮火》作者

威廉·夏伊勒是大量历史事件的及时亲历者。这使得他能够以超乎寻常的熟悉程度来评说希特勒的德国……他没有忘怀也没有原谅纳粹。——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作者

不同于以往任何常规的历史书籍,夏伊勒回忆录让读者重历历史。——《人物周刊》

引人入胜……夏伊勒动人的回忆让那个十年又活生生地出现在老一代人面前,也让年轻一代沉迷其中。作为见证者他精炼地铺开了那段令人痛苦的场景……这是一部气势恢宏的作品。——《出版人周刊》

一部生动的人类档案……少有的让我感觉与熟知的世界历史事件有如此直接和戏剧性接触的作品。——詹姆斯·麦克格雷格·伯恩斯,《领袖论》作者

一位的记者……近距离接触希特勒的夏伊勒最能感受纳粹领袖超强的个人气场……夏伊勒的自传式叙事贯穿在那一混沌的局势中,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本非同凡响的好书。——《时代》

新闻史上一个了不起的成就。这的确是一段最精准和最吸引人的历史。——《华盛顿邮报》

本书是夏伊勒三卷本回忆录的第二卷,另两卷是《世纪初生:1904—1930》《旅人迟归:1945—1988》。

面对纳粹魔鬼突然出现的严峻考验,夏伊勒受命前往柏林报道。他亲眼见证希特勒攫取权力,横扫欧洲,在与纳粹新闻审查机制的斗争中跟踪报道了把世界拖向战争的每一次重要会议,并随德军的铁骑前往比利时、法国。文字中展现了丰富的历史细节,带有强烈的个人视角和临场感,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导演评论音轨"。

非常值得一读……他报道了那么多新闻的幕后故事实在新鲜有趣。引人入胜……是历史与冒险故事的结合。——约翰·钱塞勒 ,《纽约时报》书评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小兜爸**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4-10-22 20:15: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三部曲一定要入噢!

2014-11-01 22:41: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威廉夏伊勒的自传,非常好。

2015-05-11 09:53:08
来自wuwenzh**的评论:

应该很好看

2015-05-20 22:39: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没读。

2016-03-31 10:36:4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的质量很好,是正版全新的,与介绍相符,值得购买。

2017-01-07 13:23:17
来自z***5(**的评论:

不错,真不错,真的很不错!

2017-01-10 11:30:4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不错的一本书

2017-01-10 22:20:2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不错,收到

2017-01-13 17:33: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还没有看,总的不错

2017-03-15 10:39:20
来自***(匿**的评论:

整体感觉不错

2017-04-25 22:16:49
来自yunchg**的评论:

为我们展现了上世纪的人文社会,今天读来感觉也不遥远。

2014-12-09 10:57:22
来自陆冕白**的评论:

非常有价值也非常有趣的一本书,绝对不无聊,强烈推荐!!!

2015-09-20 16:56:1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推介者说,“一部倾注了大量情感的时代万花筒和人生思考录”,此句最得我心,恰如译者后记所说---《噩梦年代》一书,奇便奇在虽只记载十年时光,却横跨亚、欧、美各大洲,于具体事务,更是让人眼花缭乱,乌克兰之饥荒、西班牙之内战、法兰西之堕落、英帝国之颟顸、美利坚之萧条、苏联之野心,以及最重头戏的纳粹德国之野蛮与残暴,纷纷在夏伊勒先生的笔下栩栩如生;更因他本人见多识广、兴趣广泛,因而书中所涉及的文学、艺术、政治、社会乃至广播技术诸多事务,都让这本书堪称是一部“时代的大百科全书”。

2014-09-25 17:14: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二次购买,单买了一套,当时不知道是整套价格会更便宜。不过书是蛮好的。发货太给力。第二天就到了,下次还要买。

2015-08-27 09:56:47
来自garssdd**的评论:

转上海财经大学学者刘新对该书内容的评价:威廉.夏伊勒以其名著《第三帝国的兴亡》为国人广为熟知,其开阔的历史视野和精辟独到的分析曾经启迪包括我在内多少人的思想。与第三帝国的宏观叙事不同,不过《噩梦年代》是作者在柏林生活岁月的细致的个人观察,目睹那个年代风尚如何扭曲、人心如何变衰、心灵如何扭曲,恐怖的主义和制度如何在社会与个人生活中渗透扎根,最后酿就荼毒欧洲也自毁德意志的血火灾变。历史是生动的,宏观的分析之所以切中要津,基础其实还在对世道人心的精确分析与贴切观察之中。如斯,夏伊勒才能不发空洞虚矫之言,才能刀刀刺中纳粹主义兴亡的…

2014-09-26 13:15:24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