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图书
人气:53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勾勒往昔的地理图景,是了解中国历史地理绝佳的入门书。十五讲系列,深受读者欢迎的名家佳作书系!通俗、详尽、精彩!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学  
  • 作者:[韩茂莉]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名家通识讲座书系
  • 国际刊号:9787301259818
  •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6
  • 印刷时间:2015-06-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大地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人类活动的舞台,人类依托大地、利用大地、改造大地的行为,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历史地理是研究往昔的地理,《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涉及历史地理研究的主要领域——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对这些领域的基本问题及其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和介绍,是了解中国历史地理很好的入门书。

编辑推荐

历史地理是昨天的、前天的地理,融时间与空间于一体,《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梳理疆域、环境、政区、农业、交通、军事、城市等的历史发展,通过回归前人经行的历程探寻旧日的足迹及其影响。

作者简介

韩茂莉,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主要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在历史农业地理、历史时期环境变迁以及历史乡村社会地理方面做出重要贡献,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3项,出版《宋代农业地理》《辽金农业地理》《草原与田园--辽金时期西辽河流域农牧业与环境》《中国历史农业地理》等学术专著,并在《文史》《地理学报》《考古学报》《近代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主讲课程"中国历史地理"被教育部评为精品课。

目录

"名家通识讲座书系"总序

及时讲 绪 论

第二讲 历史地理研究的起点

——史前时期人与环境

一 史前时期聚落的环境选择

二 聚落环境选择与人类生产方式

三 史前时期西辽河流域聚落持续使用时间与环境容量

第三讲 地理视角下的历代疆域变迁

一 "中国"的含义及其空间变化

二 中国历代疆域变化与疆域变化的地理基

在线预览

及时讲 绪 论

无论从旧石器还是新石器时代算起,人类在大地上已经走过万年以上的历程,而人类对于地理的认识几乎可以追溯至人类诞生之初。学术界给地理学下的定义是:地球表面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分布,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其实在地理成为科学并成为学者的研究对象之前,早已存在于人们对于环境的感知与创造之中。人类对于地理的认识首先来自于求生、觅食这一与动物没有区别的本能行为,采集、渔猎乃至于原始农业,人们都必须观察四周环境,获得哪里有食物可供采集、猎取,哪里的土地可以种植作物这类信息,并且在这样的观察中探寻出能够通行的道路与能够安置聚落的地方。这些人类早期本能的求生行为成为人类认识地理的及时步,并且人类在社会进步中继续迈出第二步、第三步……地理学逐渐发展成独立的科学。在今天的学术之林中,地理学似乎无足道,但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地理学是人类最早拥有的科学。

地理学的形成是一个渐进过程,人类掌握的地理知识,以及对于地理现象的探索并非停留在一个阶段,伴随社会进步,人类行为逐渐从利用环境发展到改造环境,对于自己生活之地,也从了解步入创造。这正如《全球通史》的作者L.S.斯塔夫里阿诺斯所表述的那样,各种生物均以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实现进化,只有人类的进化相反,不是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是通过改变环境适应自己的遗传因子。 正是这样的进化,使人类不仅从动物中分离出来,而且凌驾在所有生物之上。确切地讲,当人类处于采集、渔猎阶段,仅属于利用环境;原始农业生产出现之后就不同了,农作物取代了天然植被,由此环境发生了改变,可以数出种类的栽培植物覆盖了地表,人类通过城邑、聚落的修建,道路的延伸,工商业的经营,改变大地面貌而形成新的地理景观。人类改造环境,营造新的地理景观的同时,继续利用环境,但这时的利用已不同于采集、渔猎对于食物的索取,而是将政治、军事意图与空间利用结合为一体,并利用地理达到政治、军事目的。《左传》中的名篇《烛之武退秦师》就是一例,春秋时期郑国面临秦、晋两国军事进攻的威胁,郑国臣子烛之武为郑国退秦、晋联军,游说秦国时一语点明利害说的就是地理,即秦与郑之间有晋相隔,而晋与郑为邻,秦、晋联军若战胜郑国,直接受益者是晋而不是秦。烛之武利用秦、晋、郑之间的地理位置,以及攻郑必然会导致"邻之厚,君之薄"这样的结果,成功地分化了秦、晋联军,实现了退军的政治目的。固然,人类基于政治、军事意图利用地理并没有改变地物的格局,但却延伸了地理的含义,从可见的自然现象、人文现象扩展到抽象的政治、军事地理。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涉及政治、军事的地理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但几乎无从在大地上找到哪里是政治,哪里是军事,两者的存在通过人们的意愿、目的、智慧而实现,且在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变化手法。这样总结起来,地理的构成包括两个层面,一类属于自然界本有的,如山脉、河流、湖泊、荒漠、植被的分布,气候、土壤的形成与变化;另一类则源于人类创造,农业、城市、聚落、交通、工商业乃至于政治、军事、文化均可成为地理。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两大分支。两类地理现象的成因不同,但彼此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点缀、改造着我们脚下的大地与头顶的天空。

历史地理隶属于地理学,但研究对象分属于不同的时代——侯仁之曾经说过历史地理是昨天的、前天的地理——因此历史地理将历史学的时间体系纳入到研究之中,融时间与空间于一体,并在回归人类所经行的历程中探寻旧日的足迹及其影响。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中也孕育了对历史地理的探求。史念海指出中国历史地理这一名称最早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那时顾颉刚创办了专门从事历史地理研究的学术团体——禹贡学会,并同时出版了学术期刊《禹贡》半月刊。《禹贡》本是《尚书》中的一篇,为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以此命名学会与刊物,乃显示其渊源的久远,但《禹贡》半月刊的英文译名却是The Chinese Historical Geography。无疑,《禹贡》半月刊的问世就是历史地理登上中国学术舞台的年代,然而这并不是历史地理研究起步的年代,追寻历史地理的渊源,可上溯至东汉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汉书·地理志》虽未提及历史地理这一名目,但其表述形式、记述内容已具有"昨天""前天"地理的特征,这一切将中国历史地理的学术渊源推溯至两千年前。

如果说《汉书·地理志》开启了传统历史地理的及时页,那么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则进入了新的阶段,1909年张相文创办"中国地学会",并出版会刊《地学杂志》。《地学杂志》从1910年问世至1937年抗战前夕停办,28年间共出版181期,1600余篇,其中不乏历史地理文章。继"中国地学会"之后,前已提及,20世纪30年代前期,顾颉刚联合北京大学、燕京大学、辅仁大学三校有志于历史地理与民族史的同学,组织成立了"禹贡"学会,并创办了《禹贡》半月刊。"中国地学会"囊括地学各个领域,"禹贡"学会则专门致力于历史地理研究,这是历史地理及时次独立登上学术舞台。无疑,"禹贡"学会与《禹贡》半月刊的创办是中国历史地理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禹贡》半月刊于1934年3月创刊,至1937年"七七事变"被迫停刊,共出版了7卷82期,发表文章700多篇。这些文章都成为后来历史地理各个领域的先声。 "禹贡"学会不仅为20世纪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中国历史地理学乃至历史学、民族史、方志学等学科造就了一批人才,当年"禹贡"学会的创立与组织者顾颉刚、谭其骧,以及学会成员侯仁之、史念海、冯家升、吴晗、童书业、齐斯和、白寿彝、朱士嘉、周一良、张维华、杨向奎、韩儒林等,都成为后代瞩目的著名学者。

"禹贡"学会开启了中国历史地理的近代化阶段,20世纪50年代,在侯仁之的倡导之下,中国历史地理逐渐与现代地理学接轨,并融入现代学术体系之中。侯仁之在审视地理学的性质与研究宗旨之后指出:"研究历史时期主要由人的活动而产生或影响的一切地理变化,这就是今日所理解的历史地理学的主要课题。" 从那时到今天,60年中,中国历史地理各代学者的研究涉及"由人的活动而产生或影响的一切地理变化"的各个领域,即历史自然地理、历史农业地理、历史人口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历史聚落地理、历史交通地理、历史工商业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历史文化地理等,由于人类的空间活动、空间创造、空间利用多种多样,这些研究领域几乎囊括生产、生活的所有层面,且涉及了不同领域的空间现象。

本书正文分十四讲讲述历史地理的重要问题:史前时期聚落选址与环境(第二讲)、历代疆域变化的地理基础(第三讲)、历史自然地理(第四讲、第七讲)、历史农业地理(第五讲、第六讲、第八讲)、历史政治地理(第九讲、第十讲)、历史交通地理(第十一讲、第十二讲、第十三讲)、历史军事地理(第十四讲)、历史城市地理(第十五讲)。固然,这些并未囊括历史地理所有研究,但却是最重要的研究领域。其中将历史地理上溯至史前时期,并非仅仅拉长了研究时段,主要在于自新石器时期人与环境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此时人类已经从依靠大自然的恩惠采集食物,转向栽培植物养活自己,这一具有根本意义的"农业革命",使人类不仅在自然的束缚中获得更多的自由,且在大地上建立了由自己创造的地理。20世纪中期,侯仁之提倡将历史地理研究上溯至一万年以来,自此针对人类改造环境、利用自然的探索成为历史地理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历史地理的各个研究领域中,历史自然地理以坐落在大地上的山川湖沼、气候变化的冷暖干湿为核心,但自从人类迈出改造自然的步伐,原封未动且沿袭至今的景观与地物几乎不存在,即使环绕在四周的空气也添加了越来越多的人为生产物——甲烷、二氧化碳、雾霾……因此历史自然地理研究一方面致力于复原历史环境,另一方面则着重探讨人类活动施加于自然环境的影响及其后果。历史留给今天的大致有两类地理现象,一类如同化石,不仅残存且已固化,成为我们探讨、复原过去的标识;另一类生成于过去,却通过人类不间断的、连续性的行为影响到今天,环境变化即是如此。历史农业地理、历史交通地理、历史城市地理均属于人类改造环境、创造地理的结果,这样的创造不仅有形、有物,成为人类保全自己、壮大自己的依托,且全然替换了原本属于大地之上的植被、景观,我们置身于当下,环顾四周,多属于高度耕作的景观与整治了的景观。人类立足在大地上,改造环境、整治景观并不能摆脱自然力的制约,因此探寻人类出于不同需求,改造环境且建构地理现象之间的空间关系,成为这些领域的基本研究内容。如果说上述历史地理各个领域更多讨论的是人与自然的直接关系,那么历代疆域变化、历史人口地理、历史政治地理、历史军事地理则着重体现了人类的组织形式与集群形式,由此形成的地理几乎没有改变大地上的什么,却凭借人类组织与政治、军事意愿利用了地理,并就此形成人类组织空间分布形式以及与政治、军事捆绑在一起的空间谋略,这就是国家疆域、人口的分布与迁移、国家执行管理的空间单元——行政区以及行军作战的路径与战场。地理学乃至历史地理学所构成的研究领域,展现了所有人类活动方式与空间的关系,这样的关系过去存在,今天依然在继续。

回顾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追溯,回味、反思、借鉴都在其中。人类不应该因为拥有今天而割断对于昨天、前天的记忆,其实,我们今天迈出的脚步也会落在往日的足迹之上。而旧日的足迹究竟带来的是福还是祸?答案就在我们的探索之中。历史地理不是显赫的学科,却拥有任何学科都不可替代的地位。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從地理學的角度看歷史,獨特的視廣,很有斬獲。封面的圖案是釆用了漢代畫像磚弋射收獲圖,出土于成都,現藏我們成都博物館。拿着書,覺得很親切

2017-11-17 17:48:16
来自llj0612**的评论:

本人爱好广泛,文学及所有社会科学都感兴趣,都想做一番了解,这本有关中国历史地理的通识书收了。

2016-11-27 13:06:25
来自清心日**的评论:

这是一本很专业的书,所以有些内容比较枯燥,我略过数据部分,只看结论,后面的地理历史政治结合部分还不错。

2017-11-13 11:10:2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很不错的一部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入门书,但个人觉得配图说明略少......

2017-11-13 22:50:57
来自我***炉**的评论:

给孩子买的,比较适合孩子使用,了解多一点的历史地理知识

2017-06-26 10:18:15
来自末了未**的评论:

地理,是天地人合一的学问,这本书融学术与通识一体,获益匪浅!

2016-08-05 01:00:1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通过阅读此书,使我对历史地理知识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2017-04-05 20:46: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关于历史地理很多方面的一些初步的知识 买来做一些了解 刚看了一部分发现有的图片看不大清楚...

2016-11-09 01:11:52
来自豆芽猪2**的评论:

韩茂莉此书在其自身研究的基础上,融合前人的观点,适合对历史地理初学者看。

2015-09-11 17:34: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挺失望的,跟我期待中的历史地理相比,早知道性格先看看电子版的

2016-07-30 08:09:32
来自菘园**的评论:

这部书也算是中国历史地理的登堂入室之书,值得一读!

2015-09-29 22:14: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好的历史地理学读本,论证深入浅出令人印象深刻

2017-11-01 18:13: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历史地理,比较有趣的学科,与历史、考古、文献、古文字都有关联。书印刷挺好,内容慢慢看,37.2元感觉稍贵。

2015-11-03 14:13:2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视角新颖,深入浅出,从地理视角解毒历史,让历史鲜活起来。不错不错!

2017-09-20 09:33:04
来自lovexia**的评论:

以前上过作者的中国历史地理的课,再买她写的书来读读。

2016-10-14 23:20:47
来自ycwfang**的评论:

关于中国历史地理的书本来就不多,这一本还是不错的,内容全面,条理清晰

2016-04-23 23:01:1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对历史地理感兴趣,买来看看,当当的物流包装真心不行,换了一次货

2017-05-02 12:09:17
来自ZXXZ200**的评论:

历史地理是一个陌生的领域,相信大多数人没有研究过,这本书可以让大家有初步的理解。

2016-04-23 22:25:40
来自**(匿名**的评论: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下学期学历史地理了,先买点资料看着。学长推荐的。不错。

2017-07-18 14:23:1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套十五讲丛书出了不少好书。一直想配合着山河地理的故名来了解历史的演变这本可当做教材或参考书。很不错。

2017-01-01 09:58: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作者序言讲:历史地理不是显赫的学科,却拥有任何学科都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本介绍历史地理的书是不错的。发货送货很快!

2015-11-16 23:23:15
来自z***5(**的评论: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建筑历史专业的应读书单,建筑与历史与地理更与人的活动制度密切相关。此书作者的书也买过几本,相信这本同样有收获!!

2017-09-28 19:23:21
来自mirfakf**的评论:

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 这本是基础,学历史还有搞政治的都应该掌握,涉及疆域,政区,环境,农业,交通,军事,城市发展等。330+页。

2017-10-06 17:24: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的教材。在历史地理的方面,此书是很好的参考。对我国的历史地理是很好的解读。推荐给大家。

2016-06-02 21:26: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没事看看中国历史地理,某些历史事件的理解可以更进一步了。

2017-10-21 06:28:42
来自天***看**的评论:

一个新的领域,让人对此感到新奇。地理对历史进程的影响,对人文形成的影响,在本书有了一个让人比较深刻的理解。对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就历史看历史的观念,有了新的更新。

2017-06-05 17:12: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书对中国历史地理的叙述比较全面,将历史和地理两个角度有机结合起来,为历史专业和地理专业人士提供了不同的视角。

2016-04-23 17:09: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中国历史地理研究的重要著作,对于搞文学、历史、地理的学人来说,此书必读!

2016-11-01 20:13:17
来自夜空星**的评论: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研究素称悠久,但现代意义上的历史地理学,却只有不足百年的历史,本书即是对现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地理学基本内容的精要介绍,值得对此有兴趣的人去看。

2016-10-22 22:04: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书今年刚出的,37大洋,过几个月就便宜了吧!内容全是韩茂丽教授多年来在前人的基础上的知识总结,当然多从自己的研究方向方面(历史农业地理)讲述的,总体质量很高。

2015-09-17 09:22:33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