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人间滋味图书
人气:39

人间滋味

图文美绘 精装典藏,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中国当代文坛巨匠、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一个纯粹的文人汪曾祺的浪漫的散文集,精美明信片,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编辑推荐

1、图文美绘 精装典藏,汪曾祺亲绘插图,彰显文人大家之儒雅风范

2、20世纪伟大的文学家、中国当代文坛巨匠、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纯粹的文人汪曾祺值得回味的浪漫作品。

3、和汪老爷子一起品读美食,赴一场不枉此生的饕餮盛宴。

关联推荐:《人间草木》 《人间有戏》 《汪曾祺图文珍藏版精装套装全三册:人间草木,人间滋味,人间有戏》

作者简介

著者:汪曾祺(1921-1997)江苏高邮人。现当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京派小说的传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一个士大夫”。沈从文先生的入室弟子。

目录

001 安身之本必资于食

002 五味

006 葵薤

011 故乡的食物

026 故乡的元宵

029 故乡的野菜

034 豆腐

041 豆汁儿

043 干丝

045 沽源

049 马铃薯

052 萝卜

057 菌小谱

062 韭菜花

064 食豆饮水斋闲笔

073 蚕豆

076 家常酒菜

081 烟赋

087 肉食者不鄙

088 肉食者不鄙

093 手把肉

097 贴秋膘

100 鳜鱼

103 鱼我所欲也

107 寻常茶话

113 泡茶馆

122 面茶

125 吃喝门道贵在讲究

126 吃食和文学

135 宋朝人的吃喝

138 食道旧寻——《学人谈吃》序

144 王磐的《野菜谱》

147 《吃的自由》序

150 作家谈吃及时集——《知味集》后记

154 《旅食与文化》题记

157 四方食事明心见性

158 四方食事

166 草巷口

171 昆明的吃食

180 昆明的果品

186 昆明菜

195 栗子

198 采薇

200 大等喊

204 唐巴拉牧场

206 泰山拾零

在线预览

人间滋味

安身之本 必资于食

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中国的许多菜品,所用原料本不起眼,但经过一番“讲究”之后,便成了人间至味。

五味

山西人真能吃醋!几个山西人在北京下饭馆,坐定之后,还没有点菜,先把醋瓶子拿过来,每人喝了三调羹醋。邻座的客人直瞪眼。有一年我到太原去,快过春节了。别处过春节,都供应一点好酒,太原的油盐店却都贴出一个条子:“供应老陈醋,每户一斤。”这在山西人是大事。

山西人还爱吃酸菜,雁北尤甚。什么都拿来酸,除了萝卜白菜,还包括杨树叶子、榆树钱儿。有人来给姑娘说亲,当妈的先问,那家有几口酸菜缸。酸菜缸多,说明家底子厚。

辽宁人爱吃酸菜白肉火锅。

北京人吃羊肉酸菜汤下杂面。

福建人、广西人爱吃酸笋。我和贾平凹在南宁,不爱吃招待所的饭,到外面瞎吃。平凹一进门,就叫:“老友面!”“老友面”者,酸笋肉丝氽汤下面也,不知道为什么叫做“老友”。

傣族人也爱吃酸。酸笋炖鸡是名菜。

延庆山里夏天爱吃酸饭。把好好的饭焐酸了,用井拔凉水一和,呼呼地就下去了三碗。

都说苏州菜甜,其实苏州菜只是淡,真正甜的是无锡。无锡炒鳝糊放那么多糖!包子的肉馅里也放很多糖,没法吃!

四川夹沙肉用大片肥猪肉夹了洗沙蒸,广西芋头扣肉用大片肥猪肉夹芋泥蒸,都极甜,很好吃,但我最多只能吃两片。

广东人爱吃甜食。昆明金碧路有一家广东人开的甜品店,卖芝麻糊、绿豆沙,广东同学趋之若鹜。“番薯糖水”即用白薯切块熬的汤,这有什么好喝的呢?广东同学曰:“好!”

北方人不是不爱吃甜,只是过去糖难得。我家曾有老保姆,正定乡下人,六十多岁了。她还有个婆婆,八十几了。她有一次要回乡探亲,临行称了两斤白糖,说她的婆婆就爱喝个白糖水。

北京人很保守,过去不知苦瓜为何物,近年有人学会吃了。菜农也有种的了。农贸市场上有很好的苦瓜卖,属于“细菜”,价颇昂。

北京人过去不吃蕹菜,不吃木耳菜,近年也有人爱吃了。

北京人在口味上开放了!

北京人过去就知道吃大白菜。

由此可见,大白菜主义是可以被打倒的。

北方人初春吃苣荬菜。苣荬菜分甜荬、苦荬,苦荬相当苦。

有一个贵州的年轻女演员上我们剧团学戏,她的妈妈不远迢迢给她寄来一包东西,是“择耳根”,或名“则尔根”,即鱼腥草。她让我尝了几根。这是什么东西?苦,倒不要紧,它有一股强烈的生鱼腥味,实在招架不了!

剧团有一干部,是写字幕的,有时也管杂务。此人是个吃辣的专家。他每天中午饭不吃菜,吃辣椒下饭。全国各地的,少数民族的,各种辣椒,他都千方百计地弄来吃,剧团到上海演出,他帮助搞伙食,这下好,不会缺辣椒吃。原以为上海辣椒不好买,他下车第二天就找到一家专卖各种辣椒的铺子。上海人有一些是能吃辣的。

我的吃辣是在昆明练出来的,曾跟几个贵州同学在一起用青辣椒在火上烧烧,蘸盐水下酒。平生所吃辣椒亦多矣,什么朝天椒、野山椒,都不在话下。我吃过最辣的辣椒是在越南。一九四七年,由越南转道往上海,在海防街头吃牛肉粉,牛肉极嫩,汤极鲜,辣椒极辣,一碗汤粉,放三四丝辣椒就辣得不行。这种辣椒的颜色是橘黄色的。在川北,听说有一种辣椒本身不能吃,用一根线吊在灶上,汤做得了,把辣椒在汤里涮涮,就辣得不得了。云南佤族有一种辣椒,叫“涮涮辣”,与川北吊在灶上的辣椒大概不相上下。

四川不能说是最能吃辣的省份,川菜的特点是辣且麻,——搁很多花椒。四川的小面馆的墙壁上黑漆大书三个字:麻辣烫。麻婆豆腐、干煸牛肉丝、棒棒鸡;不放花椒不行。花椒得是川椒,捣碎,菜做好了,再放。

周作人说他的家乡整年吃咸极了的咸菜和咸极了的咸鱼。浙东人确实吃得很咸。有个同学,是台州人,到铺子里吃包子,掰开包子就往里倒酱油。口味的咸淡和地域是有关系的。北京人说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大体不错。河北、东北人口重,福建菜多很淡。但这与个人的性格习惯也有关。湖北菜并不咸,但闻一多先生却嫌云南蒙自的菜太淡。

中国人过去对吃盐很讲究,如桃花盐、水晶盐,“吴盐胜雪”,现在则全国都吃再制精盐。只有四川人腌咸菜还坚持用自贡产的井盐。

我不知道世界上还有什么国家的人爱吃臭。过去上海、南京、汉口都卖油炸臭豆腐干。长沙火宫殿的臭豆腐因为一个大人物年轻时常吃而出名。这位大人物后来还去吃过,说了一句话:“火宫殿的臭豆腐还是好吃。”

我们一个同志到南京出差,他的爱人是南京人,嘱咐他带一点臭豆腐干回来。他千方百计,居然办到了。带到火车上,引起一车厢的人强烈抗议。

除豆腐干外,面筋、百叶(千张)皆可臭。蔬菜里的莴苣、冬瓜、豇豆皆可臭。冬笋的老根咬不动,切下来随手就扔进臭坛子里。——我们那里很多人家都有个臭坛子,一坛子“臭卤”。腌芥菜挤下的汁放几天即成“臭卤”。臭物中最特殊的是臭苋菜杆。苋菜长老了,主茎可粗如拇指,高三四尺,截成二寸许小段,入臭坛。臭熟后,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一吸,芯肉即入口中。这是佐粥的无上妙品。我们那里叫做“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

北京人说的臭豆腐指臭豆腐乳。过去是小贩沿街叫卖的:“臭豆腐,酱豆腐,王致和的臭豆腐。”臭豆腐就贴饼子,熬一锅虾米皮白菜汤,好饭!现在王致和的臭豆腐用很大的玻璃方瓶装,很不方便,一瓶一百块,得很长时间才能吃完,而且卖得很贵,成了奢侈品。我很希望这种包装能改进,一器装五块足矣。

我在美国吃过最臭的“气死”(干酪),洋人多闻之掩鼻,对我说起来实在没有什么,比臭豆腐差远了。

甚矣,中国人口味之杂也,敢说堪为世界之冠。

葵 薤

小时读汉乐府《十五从军征》,非常感动。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望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羹饭一时熟,不知贻阿谁。出门东向望,泪落沾我衣。

诗写得平淡而真实,没有一句是呼天抢地的激情,但是惨切沉痛,触目惊心。词句也明白如话,不事雕饰,真不像是两千多年前的人写出的作品,一个十来岁的孩子也能读懂。我未从过军,接触这首诗的时候,也还没有经过长久的乱离,但是不止一次为这首诗流了泪。

然而有一句我不明白,“采葵持作羹”。葵如何可以为羹呢?我的家乡人只知道向日葵,我们那里叫做“葵花”。这东西怎么能做羹呢?用它的叶子?向日葵的叶子我是很熟悉的,很大,叶面很粗,有毛,即使是把它切碎了,加了油盐,煮熟之后也还是很难下咽的。另外有一种秋葵,开淡黄色薄瓣的大花,叶如鸡脚,又名鸡爪葵。这东西也似不能做羹。还有一种蜀葵,又名锦葵,内蒙、山西一带叫做“蜀蓟”。我们那里叫做端午花,因为在端午节前后盛开。我从来也没听说过端午花能吃,——包括它的叶、茎和花。后来我在济南的山东博物馆的庭院里看到一种戎葵,样子有点像秋葵,开着耀眼的朱红的大花,红得简直吓人一跳。我想,这种葵大概也不能吃。那么,持以作羹的葵究竟是一种什么东西呢?

后来我读到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和《植物名实图考》。吴其濬是个很值得叫人佩服的读书人。他是嘉庆进士,自翰林院修撰官至湖南等省巡抚。但他并没有只是做官,他留意各地物产丰瘠与民生的关系,依据耳闻目见,辑录古籍中有关植物的文献,写成了《长编》和《图考》这样两部巨著。他的著作是我国十九世纪植物学极重要的专著。直到现在,西方的植物学家还认为他绘的画十分。吴其濬在《图考》中把葵列为蔬类的及时品。他用很激动的语气,几乎是大声疾呼,说葵就是冬苋菜。

然而冬苋菜又是什么呢?我到了四川、江西、湖南等省才见到。我有一回住在武昌的招待所里,几乎餐餐都有一碗绿色的叶菜做的汤。这种菜吃到嘴是滑的,有点像莼菜。但我知道这不是莼菜,因为我知道湖北不出莼菜,而且样子也不像。我问服务员:“这是什么菜?”——“冬苋菜!”第二天我过到一个巷子,看到有一个年轻的妇女在井边洗菜。这种菜我没有见过。叶片圆如猪耳,颜色正绿,叶梗也是绿的。我走过去问她洗的这是什么菜,——“冬苋菜!”我这才明白:这就是冬苋菜,这就是葵!那么,这种菜作羹正合适,——即使是旅生的。从此,我才算把《十五从军征》真正读懂了。

吴其濬为什么那样激动呢?因为在他成书的时候,已经几乎没有人知道葵是什么了。

蔬菜的命运,也和世间一切事物一样,有其兴盛和衰微,提起来也可叫人生一点感慨,葵本来是中国的主要蔬菜。《诗 邠风 七月》:“七月烹葵及菽”,可见其普遍。后魏《齐民要术》以《种葵》列为蔬菜及时篇。“采葵莫伤根”,“松下清斋折露葵”,时时见于篇咏。元代王祯的《农书》还称葵为“百菜之主”。不知怎么一来,它就变得不行了。明代的《本草纲目》中已经将它列入草类,压根儿不承认它是菜了!葵的遭遇真够惨的!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是因为后来全国普遍种植了大白菜。大白菜取代了葵。齐白石题画中曾提出:“牡丹为花之王,荔枝为果之王,独不论白菜为菜中之王,何也?”其实大白菜已经成了“菜之王”了。

幸亏南方几省还有冬苋菜,否则吴其濬就死无对证,好像葵已经绝了种似的。吴其濬是河南固始人,他的家乡大概早已经没有葵了,都种了白菜了。他要是不到湖南当巡抚,大概也弄不清葵是啥。吴其濬那样激动,是为葵鸣不平。其意若曰:葵本是菜中之王,是很好的东西;它并没有绝种!它就是冬苋菜!您到南方来尝尝这种菜,就知道了!北方似乎见不到葵了。不过近几年北京忽然卖起一种过去没见过的菜:木耳菜。你可以买两把来,做个汤,尝尝。就是那样的味道,滑的。木耳菜本名落葵,是葵之一种,只是葵叶为绿色,而木耳菜则带紫色,且叶较尖而小。

由葵我又想到薤。

我到内蒙去调查抗日战争时期游击队的材料,准备写一个戏。看了好多份资料,都提到部队当时很苦,时常没有粮食吃,吃“荄荄”,下面多于括号中注明“(音害害)”。我想“荄荄”是什么东西?再说“荄荄”读gāi,也不读“害”呀!后来在草原上有人给我找了一棵实物,我一看,明白了:这是薤。薤音xiè。内蒙、山西人每把声母为x的字读成h母,又好用叠字,所以把“薤”念成了“害害”。

薤叶极细。我捏着一棵薤,不禁想到汉代的挽歌《薤露》,“薤上露,何易脪,露脪明朝还落复,人死一去何时归?”不说葱上露、韭上露,是很有道理的。薤叶上实在挂不住多少露水,太易“脪”掉了。用此来比喻人命的短促,非常贴切。同时我又想到汉代的人一定是常常食薤的,故尔能近取譬。

北方人现在极少食薤了。南方人还是常吃的。湖南、湖北、江西、云南、四川都有。这几省都把这东西的鳞茎叫做“藠头”。“藠”音“叫”。南方的年轻人现在也有很多不认识这个藠字的。我在韶山参观,看到说明材料中提到当时用的一种土造的手榴弹,叫做“洋藠古”,一个讲解员就老实不客气地读成“洋晶古”。湖南等省人吃的藠头大都是腌制的,或入醋,味道酸甜;或加辣椒,则酸甜而极辣,皆极能开胃。

南方人很少知道藠头即是薤的。

北方城里人则连藠头也不认识。北京的食品商场偶尔从南方运了藠头来卖,趋之若鹜的都是南方几省的人。北京人则多用不信任的眼光端详半天,然后望望然后去之。我曾买了一些,请几位北方同志尝尝,他们闭着眼睛嚼了一口,皱着眉头说:“不好吃!——这哪有糖蒜好哇!”我本想长篇大论地宣传一下藠头的妙处,只好咽回去了。

哀哉,人之成见之难于动摇也!

我写这篇随笔,用意是很清楚的。

及时,我希望年轻人多积累一点生活知识。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这一点似乎和前面几点不能相提并论,其实这是很重要的。草木虫鱼,多是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对于草木虫鱼有兴趣,说明对人也有广泛的兴趣。

第二,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要尝尝,不管是古代的还是异地的食物,比如葵和薤,都吃一点。一个一年到头吃大白菜的人是没有口福的。许多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的蔬菜,比如菠菜和莴笋,其实原来都是外国菜。西红柿、洋葱,几十年前中国还没有,很多人吃不惯,现在不是也都很爱吃了么?许多东西,乍一吃,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你当然知道,我这里说的,都是与文艺创作有点关系的问题。

媒体评论

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也有文才!“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沈从文

他是我认为全中国文章写得好的,一直到今天都这样认为。

——黄永玉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

——铁凝

看这本书时,你可以捏个馒头,或者端一碗白米饭,足矣。用汪曾祺的话说,这就是一顿好饭了。

——鹦鹉史航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m***k(**的评论:

汪老的散文,我才发现大大小小散落于各个单行本,有叫《岁朝清供》,有叫《做饭》,本次又买了《食事》和《人间滋味》。发现好多重复!

2017-07-19 16:39:2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喜欢。文字里透出来的性情,汪曾祺大隐隐于市,我们都是人间稚子,什么都在变,唯独家乡的味道,中国的味道,是此生永远的贪恋。

2017-03-03 10:27: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人间滋味 栀子花粗粗大大,又香得掸都掸不开,于是为文雅人不取,以为品格不高。栀子花说:"去你妈的,我就是要这样香,香得痛痛快快,你们他妈的管得着吗!"好看

2017-08-18 11:32:25
来自忙***鸢**的评论:

喜欢汪曾祺老师的文字,朴素自然,读起来就像自己也在亲身感受那样的生活,安抚浮躁的心

2017-08-19 19:04: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汪曾祺的书一直都有种温暖的感觉,很平凡的琐事却很浪漫很幸福,而他和他父亲亦亲亦友的独特感情确实是造就他笔下温情故事的重要原因,很让人羡慕的父子之情

2016-12-18 20:54:1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感觉汪曾祺老师真是不折不扣的美食爱好者,吃美食还能分析出一二来,延伸到自己做美食自创美食

2016-12-04 19:34:18
来自子非鱼e**的评论:

书很好,汪曾祺老先生的书除了受戒,最喜欢的就是人间滋味!!

2017-08-18 16:57: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舌尖上的美味,看着一个个生动的象声词和形象的动作,仿佛面前就是一锅咕噜咕噜要开锅的美味,就等着摆上盘,撒上葱花。但是,收到书的时候硬装的书皮上被磕碰了,有种被咬了一口的即视感。

2016-04-23 13:15:3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包裹的很好 封面也很精致 字体排版整洁 纸的颜色很柔和 内容嘛还没具体看 我看书有很大一部分是为了作者在书里面描写的各种吃的 这本书 我估计能看好多遍 哈哈

2017-03-12 11:48:4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朴实的美食,读着能减肥,因为就这个馒头感觉吃着人间美味。

2017-04-21 17:36:30
来自旷谷**的评论:

平易近人的语言,让你觉得你不是在读一本书,而是有一种和汪老喝茶聊天的错觉,你可以感受到他的幽默风趣,体味他的语言魅力。泡一杯茶,且听汪老讲述人间滋味。

2016-12-27 23:56: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直都在当当上买书,隔三岔五的,很好,正版!就是不太喜欢包装过度的书,那种带软书皮的,真烦人,鸡肋似的。这老头儿的书我爱看的,平常言语里的平常生活,人间有味是清欢

2016-12-21 14:04:32
来自jumpfox**的评论:

鹦鹉史航说汪曾祺是那种你热闹时他冷清,你冷清时他给你热闹的作家。一本书写得津津有味,一碗白饭佐之,食人间滋味,得半世逍遥。书的装帧印刷都很舒服,二刷

2016-11-30 20:22:39
来自如***7(**的评论:

很喜欢,虽然刚开始看,但是语言朴实自然,有一种回归生活的质朴,其实生活不就是这样么,简单的,实在的,对食物喜好,对美味的向往,是可以弥补被名利困扰的空虚的

2017-03-30 08:42:15
来自jumpfox**的评论:

鹦鹉史航说汪曾祺是那种你热闹时他冷清,你冷清时他给你热闹的作家。一本书写得津津有味,一碗白饭佐之,食人间滋味,得半世逍遥。书的装帧印刷都很舒服,二刷中

2016-11-30 20:23:04
来自小***1(**的评论:

非常喜欢,有插图有意境。散文真美!吃货的我买了三本:人间滋味,雅舍谈吃,随园食单。哈哈哈哈

2017-09-13 15:58: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曾说过:“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一日不读。”书是一位老师,将它所有的知识传授给我们;书市一位高尚的人,我与它交流自己的心得,书是一座桥梁,只要书的河流永不干涸,桥梁永远不会倒塌。

2015-11-29 13:56:41
来自t***3(**的评论:

想买这本好久!!毕竟对吃货来说美食即正义!!等到书香节终于下手啦哈哈哈哈哈 包装完整,快递服务也很好,在当当买的书完全不用担心质量问题啊什么的!等高考完就可以看啦!

2017-04-30 07:57:5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他会写留学时想念的一锅明炉白粥、令自己健康起来的新鲜蔬菜与贴心字条、有历史重量的柏林荨麻菜汤、代表和平舒畅生活的山区手信、还有仿如宗教行列的法国电影的盛宴……

2017-06-03 13:15:14
来自三三年**的评论:

人间滋味 人间滋味,人间吃的滋味,很中国味儿的风土民情。

2017-09-11 22:49:2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每篇文章篇幅适中,从容闲淡,朴素而自然,和汪老爷子一起品读美食,赴一场不枉此生的饕餮盛宴。

2017-09-08 15:43:25
来自风逝难**的评论:

一直和很喜欢汪老爷子的东西。特别喜欢他写“吃”。包容各种食物,不管是什么样的食物,都能找到其中的滋味。非常喜欢他字里行间那份对生活的热爱。没事我就喜欢翻翻他的文章,感觉整个人都会豁达许多

2015-10-13 15:05:59
来自青石斜**的评论:

看汪曾祺写吃的,真的受不了,特别是当其中某些你偶然吃过一次,配着他的文字,感觉又吃了一遍美食,同时更加希望能够吃到其他的未吃过的美食,我睡前看的,流口水

2016-10-24 17:04:00
来自我爱嘉**的评论:

先看了《人间草木》,很有意蕴,作者的书画作品看着舒服,文章写得更是有味!看完《人间草木》,就想着再看汪曾祺的其他两本《人间滋味》《人间有戏》!这一套书,值得反复看!

2016-09-05 14:32: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拿在手里有一种非常舒服的感觉,一如汪曾祺老先生的文字,连纸的味道都那么好。君子之文如其人,也是淡如水,却香,香到让人无论何时看了都会觉得饿。哪怕只是他信手拈来的绿豆、苋菜,都是令人神往的美食。也许这就是心美便一切皆美,情深则万象皆深。

2016-06-30 22:54: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当我发现这是一个梦的时候,我发现我在也醒不来,我不知道孤独终老会是怎样,但当我小心翼翼想去触碰的时候,总是会被伤的很碎,碎到能看到自己的影子,但那是裂痕累累的影子,,是放弃了吗,可是我不想这么说,我以为我付出我终会得到,但我真的在这里迷路了

2016-12-13 18:30:0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有时看到一枚水果、一棵菜、一盆用心做出来的食物、一篇好的散文、一首好诗,总令你眼前一亮,像看到一个出落得与众不同的人,有她独特的修养和容貌,让人心生爱慕,想一个生命也不容易完成她自己的个性,值得珍重。

2016-06-27 17:42:50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