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是迄今讲授国学入门门径的指导书。
迄今易懂的国学入门经典
著名国学大师吕思勉带你领略国学智慧!
本书收录吕思勉先生《国学概论》《经子解题》《先秦学术概论》《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中国史籍读法》,是讲授国学入门门径的指导书。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江苏常州人,曾在常州府中学堂、苏州省立及时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校任教。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教授的学生有很多成了文史大家,其中包括钱穆、赵元任、黄永年等人。他也是我国现代史学界一位在通史、断代史和专史等诸多领域都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历史学家。与陈垣、陈寅恪、钱穆并称“史学四大家”。
及时篇 国学概论
何谓国学
中国学术之分期
先秦诸子之渊源一——古代之宗教哲学
先秦诸子之渊源二——王官之学
先秦诸子之学
秦汉时代学术之新趋势
魏晋玄学017
佛学
宋明理学
清代考据学
中国近代之思想家
第二篇 经子解题
自 序
论读经之法
论读子之法0
第三篇 先秦学术概论
及时章先秦学术之重要
第二章先秦学术之渊源
第三章先秦学术兴起时之时势
第四章先秦学术之源流及其派别
第五章研究先秦诸子之法
第六章道 家
第七章儒 家
第八章法 家
第九章名 家
第十章墨 家
第十一章纵横家
第十二章兵 家
第十三章农 家
第十四章阴阳数术
第十五章方
何谓国学
国学者,吾国已往之一种学问。包含中国学术之性质与变迁,而并非为与外国不同之学问也。吾国汉代古谚曰:“少所见,多所怪,见橐驼言马肿背。”吾国旧时视外人来华者,不知其学。较进,则知可学其一二端。更进,则知其自有其学术,而与吾国为截然不同。然由今之所见,则知中国之与外国,实为大同小异者也。古代各部落,有知造舟者,有知制车者,各有所能,各有所不知。今外国自工业革命以来,文明日启,距今亦为时不远。由将来观之,东西两洋之文化,犹古代各部落间文化之关系也。又常有以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等以区别东西洋之文化。实亦不然。今世之各社会,皆为文明之社会,其程度相差无几,善亦同善,恶亦同恶,固无何高下也。
中国学术之分期
1.中国学术之渊源:(1)古代之宗教哲学。(2)政治机关经验所得,所谓王官之学。
2.合此两者而生先秦诸子之学,诸家并立。
3.儒家之学独盛。
4.儒家中烦琐之考证,激起空谈原理之反动,偏重《易经》,与道家之学相合,是为魏晋玄学。
以上为中国学术自己的发展。
5.至此而佛学输入,为中国所接受。萌芽于汉魏,盛于南北朝,而极于隋唐,其发达之次序,则从小乘至大乘,是为佛学时代,而玄学仍点缀期间。
6.至唐而反动渐起。至宋而形成理学。理学之性质,可谓摄取佛学之长,而又去其不适宜于中国者。
此为中国学术受印度影响之时代,至明亡而衰。
7.而欧洲学术,适于此时开始输入。近百年来,对中国学术逐渐发生影响。[前此与欧洲之接触,仅为技术上,而非学术上的,故未受若何之影响。]
先秦诸子之渊源一——古代之宗教哲学
宗教哲学,今日为对立之物,在宗教起源之时则不然。一种宗教之初兴,必能综合当时人之宇宙及人生观,而为之谋得一合理之解决。此时之宗教,亦即其时最伟大最适宜的哲学。[凡一种大宗教,必具高深及浅显二方面之理论,以满足于高等与低等之人。]但宗教之为物,不徒重理智,而兼重意志及感情,故易于固执具体的条件,久之,遂变为落伍之物,而哲学乃与之分离。[宗教与理智方面,仅为其一种手段,使人得理智上之满足,其注重者,乃偏于意志及感情方面,使信之者得感情之安慰,秉坚强之意志以信仰其宗教。夫意志坚强之人,固不免易于固执也,故信教者,常以强烈之感情徘徊,以坚强之意志守旧,以致久而落伍。]故宗教之与哲学对立,非其本来对立,而由于宗教之陈旧。而论古代之学术,仍必溯源于宗教。
中国之宗教思想,最早盖系“拜物”,《周礼》分祭祀之对象为天神、地祇、人鬼、物魅四类。物魅盖即拜物时代之遗也。此时之思想,太觉幼稚,对于学术思想,无甚影响。
稍进,则为“天象崇拜”,其中又分为二期,前期盖在女权昌盛时代,所崇拜之大神,[神之为物,表面视为与人无关的,人外的,实则此种之神,已成为人为的神,具有人之性质。神之组织及一切,皆以人为依据,与人相类。]悉视为女性。《礼记 郊特牲》曰:“郊之祭也,大报天而主日。”可见古无抽象的整个的天神。后世祭天之郊祭,只是祭日,而《楚辞》《山海经》皆以羲和为女神。整个的地神,古代更其没有,所祭的只是自己所住所种的一块土地,是为社祭。地神的被视为女性,更古今皆然。关于此问题,可参看日本田崎仁义所著《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及制度》,王学文译,商务印书馆本。
女权时代之思想,存留于后世者甚少,只有一部《老子》,是表现女性优胜思想的。《礼记 礼运》,孔子曰:“我欲观殷礼,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说者谓殷《易》先坤。这该是一种女性优胜的遗迹,但殷《易》之内容不传,今所传之《周易》,则表现男性优胜之思想矣。[《周易》先乾。]
大概中国学术思想,大部分是从周朝流传下来的,殷以前的成分,已经很少了,周朝宗法特别发达,可见其为男权昌盛的社会。而殷朝兄终弟及,是一个母权社会的遗迹。周在西方,殷在东方。后来齐国长女,名为巫儿,为家主祠,不出嫁(《汉书 地理志》),而齐太公为出夫(《战国策》)。燕人宾客相遇,以妇
侍宿,婚嫁之夕,男女无别,反以为荣(亦见《汉书 地理志》)。楚王妻妹(《公
羊》桓公二年)。皆可见风俗与周不同。然此等文化,多已沦亡了。
古代宗教哲学之骨干,为阴阳五行,但二者似非一说。[阴阳最早见于《周易》,然不及五行之说,五行最早见于《洪范》,然不及阴阳之说。且自古至今,从未有合论二者者,后世言阴阳者众,而说五行者寡,则以阴阳能自圆其说,而五行不能也。]五行之说,见于《书》之《洪范》,后来衍其说最详者,为《白虎通义》之《五行篇》,虽煞费苦心,然究属勉强,予意水、火、木、金、土乃古代管此工事之五种官。[水,通沟渠,建桥梁。火,未知钻木取火,得火不易,设之以保存火种。木,伐木制物。金,冶金之事。土,营建之事。]
本非哲学上分物质为此五类,后来哲学家就已成事实而强为之说。[物体之之然,气、液、固体。印度之哲学,言地、水、风、火四大。地,固体;水,液体;风,气体,益之以火。如此分法,尚觉可通。而五行之水、火、木、金、土,水为液体,木、金、土为固体占其三,无一气体,不必哲学家,亦知为不妥,故决非哲学家分物质为此五类。]其说本来不合论理,故虽煞费苦心,终不能自圆其说也。[五行之变化,有生胜之说,亦作生克,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其中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木克土、土克水等,实不甚可通。]
至于阴阳,则因人之认识,必始于两,而现象无论如何错杂,亦总可归纳之而成二组,即谋与非谋,此即正负,正负即阴阳也。故其说处处可通,而古人推论万物,必自小而推诸大,于是以天地为万物之父母。[此时以阴阳为实质,尚未合哲学之原理。]再进,知万物之原质推一,乃名此原质曰气。假想万物之变化,皆由于气之聚散,而气之所以动荡不已,则由于阴阳二力(阴静阳动)之更迭起伏焉。至此而哲学上之泛神论成立矣。[泛神论者,即谓神即宇宙间一切现象之本身。]
宗教哲学之进步,既进于泛神论,则事物变动之原因,即在事物之本身。(古代野蛮人不知自然规律,只知人律,其视万物为有知,一切皆神所为。而其所谓神,亦有实体,《墨子 天志》《明鬼》之论,所谓天、鬼者,皆有喜怒,欲恶如人,则其证也。遂泛神论既成立,至此自有神而进为无神矣)而别无一物焉,在其外而使之者,此之谓自然。[自,始也;然,成也。古书自然之“然”字,无作如此之解者。]自然之力,至为伟大,只有随顺利用,而不能抵抗。而自然界之美德,如“不息”“有秩序”“不差忒”等,均为人所宜效法,此之谓“法自然”。[法家即如是,谓政治上之赏罚,当以自然界之美德为准则也。]自然之规律,道家称之曰道。[《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自然现象,永远变动不居,而其变动也,又有一定之规律,是为“变易”,“不易”,加以永不止息,若人之任事,不觉其劳苦然,是为“简易”。所谓“易一名而兼三义”也,不易之现象,是为循环,祸福倚伏之义,由此而生。[吾国古代以农为主,注意于不易之现象,故有祸福倚伏等义。盖以为自然界之现象既如是,人事亦当如是也。]自然力既伟大,人根本绝无能为,委心任运之义,由此而生。
自然之力,固无从从时间上指其原理,亦无从从空间上指其根源。然强为之名,固可如此。[盖泛神论者,本无因果也,惟无因果之关系,则无可加以思想,故强为之名,而为是说者,亦明知其为强说而已。]此种力之原始(系人所强名的),儒家称之曰“元”。《易》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乾卦 彖辞》)《春秋》家谓:“《春秋》以元之气,正天之端。”(《公羊》隐公元年何注)是也。[其他如《公羊》何注,隐公元年,曰:“天不深正其元,则不能成化。”《春秋繁露 重政》曰:“元者,万物之本,在乎天地之前。”](古人以天为万物之原因,而元为天之原因)在男权优胜时代,最贵此种健行的美德,但女权优胜时代柔能克刚、静以制动等见解[今所存者,以《老子》为代表。]亦仍保有相当地位。
-常州府中学堂诸师长尤为余毕生难忘者,有吕思勉诚之师。——钱穆
-当年我是先看吕诚之(思勉)师的《经子解题》,这是1939年我回常州城后在地摊上花几分钱买到的,是引导我步入文史领域的入门书。抗战后期上高中二年级时听了吕诚之师的“国文”、“本国史”、“中国文化史”、“国学概论”四门课,真正得益。——黄永年
若是想对中国文学史有所了解,这本书还算的上通俗易懂,内容充实,也很全面了!
不是泛泛而谈的那些国学普及读物,讲的更深入一些,但是不晦涩。可以以此书为导线,进行进一步的研读
这本书也是当当出品的,虽然较厚,但是纸质印刷显然不如《国学常识》、《国学概论》两本,是现代人编的,买来了解一下国学基本常识。因为书籍有部分变形的情况,已经申请了换货,还没收到。
在国学热的今天,了解国学知识不是为了赶时髦,而是身为中国人应该对自己民族的文化和发展有相当的认识和了解。
非常的好,内容很专业,非常适合喜欢国学的朋友
内容很好,对提高国学认识水平有帮助,但均为古白话写就,对个人基本能力有一定要求。
内容出乎意料的好,涉及面广而且有深度,篇幅精炼不觉枯燥冗长,钱穆也大力推荐,喜欢国学的不要错过。
内容不错,作者更是大牛,我们就应该好好看看国学
书的内容对我来说有的难度,但中国人都应该懂些基本的国学知识
相当于国学知识索引和缩影,还是南怀瑾选集更朴实和深入
很不错的国学入门书籍,对传统文化的发源整体变化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描述,有理有据浅显易懂,推荐。
作为国学大师的作品,当之无愧的经典,好东西,值得分享~
凑单买的……大概翻了一遍,有点枯燥!国学知识有这么枯燥无味吗?
挺厚的一本书,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国学,没有那么简单。
这是一本迄今最全面易懂的国学入学经典,值得推荐!
此书收录了民国国学大师吕思勉的一些学术作品,是值得细细品读的一本书,不错,很喜欢。
喜欢国学的可以一读,这本书囊括了很多国学的知识,概括挺全面的,又是名家写的书,更具有阅读的价值。
这本书包装好,同时国学知识应该要被现在的中国人所熟知才对,但是很多人都是一知半解或者不甚了解,这本书的内容也很好。
很好的国学普及读物,不像现在的有许多国学书粗制滥造。
之前给宝宝买了国学的漫画,我也想看看、正好看到吕思勉老师的书,之前看过他写的《中国通史》很是喜欢,所以果断买!
国学知识温故知新,常学常新!中国人再不看看“国学”,不知道“国学”,基本上就太那个了,不读书真的愚昧!
本想充实自己对国学的知识,发现书中多数引用古文且标明出处,得对古文有研究的书虫们应该是可以,可能学生来读比较有用,我得很久才能读完
好书,值得推荐。吕思勉先生是“前辈史学四大家”之一,自有其道理所在,读这本书可以对吕思勉先生的学术思想有个大致的了解。
大师吕思勉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所作的国学普及读物,内容充实,对今天的我们仍具指导意义,但其价值历久弥新。值得品读。
史学四大家之一的吕思勉先生带你走进国学的世界,用通俗的语言带您领略国学之美!
非常好的书籍,一直想购买的,国学入门书籍,还是易中天老师经常拿来做例证的吕思勉先生的著作。乘着这次书香节优惠活动购买了很多书籍,接下来的时间就是好好品读啦!
印刷清晰,纸张不错,内容很充实,就是因为这本书差点上了骗子的当,广东一个号码打过来说是此书印刷错误要召回,给我邮箱发了一个链接,让点进去填个人信息,包括卡号,身份证这些,我一看马上关了网页,修改了当当密码,不晓得是怎么泄露的,骗子太可恶!
本书是吕思勉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写就于先生的学术盛年期,在民国时期一经出版,即受到当时的国学爱好者和整理者的大力追捧,一时有洛阳纸贵之誉。虽世易时移,但其价值却历久弥新,仍对当代国学爱好者与研究者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吕思勉大师这个名字是从易中天品三国中听来的,时下正直618大促销,观书目录,述国学之常识,正合当下之意,乃入此书。收到书后,稍作翻看,书的印刷质量甚好。吕先生乃生于晚清时期,此书读起来略有难处,可供细读。美中不足的是,收到书时封面略有损伤。
《国学知识大全》是吕思勉先生为指导青年学子阅读国学的开示门径之作,写就于先生的学术盛年期,在民国时期一经出版,即受到当时的国学爱好者和整理者的大力追捧,一时有洛阳纸贵之誉。虽世易时移,但其价值却历久弥新,仍对当代国学爱好者与研究者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国学知识大全》整理汇集了《国学概论》、《经子解题》、《理学纲要》、《中国文化史》、《历史研究法》、《史学与史籍》和《中国史籍读法》等著作,堪称一部全面完整的国学巨著。作者观点权威,论述严谨,考证精详,旨在给读者带来更深刻、纯粹的阅读体验,实为不可多得的国学入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