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译文纪实系列·无缘社会图书
人气:27

译文纪实系列·无缘社会

高龄、无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 他们活着,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不回家乡,也没有人和他们联系; 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无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

内容简介

高龄、无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

他们活着,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不回家乡,也没有人和他们联系;

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无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

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

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

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

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却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热衷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赴他乡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

高龄、无子、失业、不婚、城市化,造就了这样一批人:

他们活着,没有工作,没有配偶,没有儿女,不回家乡,也没有人和他们联系;

他们死了,没有人知道,即使被发现,也无人认领他们的尸体,甚至无法知道他们姓甚名谁;

他们的人生被总结为寥寥几个字的遗骨认领布告;

他们被称为“无缘死者”,

他们所在的社会也会渐渐从“有缘社会”变成“无缘社会”。

日本每年3万2千人走上“无缘死”的道路。他们中间,有在公司20年没有迟到请假、却一夜之间变成街头流浪汉的工薪阶层;有热衷一个人旅行的旅者;有一生未婚的女性;有儿女远赴他乡的空巢老人;有从来只在网络上交友的年轻人……

编辑推荐

相关推荐:

作者简介

本书为采访录制组的合著作品。

NHK特别节目的介绍:

“NHK特别节目”起始于1989年4月2日,从及时个节目《政治是可以改变的吗?——里库路特事件的冲击》到2013年3月31日的《魂之旋律——失聪的作曲家》24年间一共制作播放了2487部作品。是它的前身NHK特集的2倍。

“NHK特别节目”承继了其前身的基本方针,即奉“亲身采访”“独家”“感动”为圭臬。大胆挖掘,不畏挑战,以图接近事实真相。而且更加彻底地贯彻了“没有不能上电视的话题”这一点。

目录

序言 引子 “无依无靠者”与日俱增的日本 及时章 追踪“在途死亡者”:归纳在仅仅几行字里的人生轨迹 专栏 悄然普及的“直接火葬” 第二章 日趋脆弱的家庭纽带:“拒领”遗体的去向 第三章 单身化时代:“终身未婚”的骤增 专栏 靠儿老人 第四章 职场关联断绝之后:依赖虚拟家庭的人们① 第五章 吟唱“单身情歌”的女人:依赖虚拟家庭的人们② 专栏 共同坟墓 第六章 年轻群体中蔓延的“无缘死亡”恐惧:推特上对未来的不安 专栏 年富力强的“家里蹲” 第七章 为了纽带的恢复:度过第二次人生的男子 第八章 消失的老人:接连发生的老人失踪 第九章 从无缘社会走向结缘社会:探求新的“关联” 代结语

在线预览

我们的采访从太阳尚未升起的早晨四点就开始了,当时我们正在东京湾岸警察署背后的栈桥上待机。这里是警视厅的警备艇专用栈桥,常时停靠着四五艘警备艇。其中一艘“天鹅”号艇是配给我们采访用的。据说因为早晨是船只来往的高峰时段,所以浮到水面上来的尸体撞上船体而被发现的频度较高。由于天色还很暗,在发光二极管的照射下,警察署外墙上的警视厅吉祥物“小披颇4”图案和“Tokyo Wanan”的文字正反射出桔黄嵌蓝色的色彩。

记者与节目主持人,加上摄像师,全都一直屏住呼吸,等着发现溺死尸体的电话。从一大早守候待机了几个小时后,突然,记者的手机响了起来。

“彩虹大桥下发现疑似尸体的漂泊物。”

电话里的声音伴随着兴奋。这是东京湾岸警察署干部打来的联络电话。虽然他使用的是“疑似尸体的漂泊物”这种慎重的措辞,但几乎可以肯定就是溺死尸体。我们立刻绷紧了神经。

当时的紧张感至今也忘不了。我们急忙穿上警察事先给我们的救生衣,等着刑警们到栈桥上来。没过几分钟,五名刑警从警察署跑到栈桥上来了。我们在栈桥上等得早已心急火燎,只觉得等待的时间怎么这么长。刑警们乘上停靠在栈桥旁的警备艇“朝潮”号,立刻开船出发,我们乘坐的“天鹅”号也赶紧跟了上去。由于是快速启动,船尾呈现出略微下沉,当时我们正站在甲板上拍摄,差一点儿失去平衡。

没过一会儿,我们两艘警备艇上开始旋转表示紧急行进的红灯,震耳欲聋的警笛声朝着四周响了起来。由于侧风很强,水面激起了大浪,但高速前进的警备艇不顾浪高一直朝前猛冲过去。

“湾岸警察署的侦查人员已经到达附近。”

驾驶舱里的无线通话机传出听不太清的声音,他们已经到达目标水面——发现溺死尸体的现场了。从栈桥出发到现场花了五分钟左右。那地方在彩虹大桥的正下方,又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从下朝上看到的彩虹大桥竟然那么巨大。

这24小时发现的尸首是个看上去六十多岁的男子。他上身是件白色宽松夹克衫,穿着条深藏青的裤子。身体呈头朝下俯卧状,后脑勺露出水面,在波浪中摇来摇去,水面上海蜇似地轻轻飘动着他那件白色宽松夹克衫。 我们的采访从太阳尚未升起的早晨四点就开始了,当时我们正在东京湾岸警察署背后的栈桥上待机。这里是警视厅的警备艇专用栈桥,常时停靠着四五艘警备艇。其中一艘“天鹅”号艇是配给我们采访用的。据说因为早晨是船只来往的高峰时段,所以浮到水面上来的尸体撞上船体而被发现的频度较高。由于天色还很暗,在发光二极管的照射下,警察署外墙上的警视厅吉祥物“小披颇4”图案和“Tokyo Wanan”的文字正反射出桔黄嵌蓝色的色彩。

记者与节目主持人,加上摄像师,全都一直屏住呼吸,等着发现溺死尸体的电话。从一大早守候待机了几个小时后,突然,记者的手机响了起来。

“彩虹大桥下发现疑似尸体的漂泊物。”

电话里的声音伴随着兴奋。这是东京湾岸警察署干部打来的联络电话。虽然他使用的是“疑似尸体的漂泊物”这种慎重的措辞,但几乎可以肯定就是溺死尸体。我们立刻绷紧了神经。

当时的紧张感至今也忘不了。我们急忙穿上警察事先给我们的救生衣,等着刑警们到栈桥上来。没过几分钟,五名刑警从警察署跑到栈桥上来了。我们在栈桥上等得早已心急火燎,只觉得等待的时间怎么这么长。刑警们乘上停靠在栈桥旁的警备艇“朝潮”号,立刻开船出发,我们乘坐的“天鹅”号也赶紧跟了上去。由于是快速启动,船尾呈现出略微下沉,当时我们正站在甲板上拍摄,差一点儿失去平衡。

没过一会儿,我们两艘警备艇上开始旋转表示紧急行进的红灯,震耳欲聋的警笛声朝着四周响了起来。由于侧风很强,水面激起了大浪,但高速前进的警备艇不顾浪高一直朝前猛冲过去。

“湾岸警察署的侦查人员已经到达附近。”

驾驶舱里的无线通话机传出听不太清的声音,他们已经到达目标水面——发现溺死尸体的现场了。从栈桥出发到现场花了五分钟左右。那地方在彩虹大桥的正下方,又让我们感到惊奇的是,从下朝上看到的彩虹大桥竟然那么巨大。

这24小时发现的尸首是个看上去六十多岁的男子。他上身是件白色宽松夹克衫,穿着条深藏青的裤子。身体呈头朝下俯卧状,后脑勺露出水面,在波浪中摇来摇去,水面上海蜇似地轻轻飘动着他那件白色宽松夹克衫。

一名刑警从船甲板上伸出一根三米多的长棍,开始打捞溺水尸体。棍子头上装着个J字形的金属钩,他用金属钩钩住死者裤子上穿皮带的马王襻,将尸体朝警备艇拉过来。接下来,警备艇面放着的那个货架似的部件如同吊车似地向水中降了下去,这样一来,就能够把水面上漂着的溺死尸体原封不动地载到那货架似的部件上去了。与此同时,别的刑警用烧杯采集海水样本,测量水温,这是在进行现场采证,以备这个案件带有刑事性时好作为物证。

彩虹大桥上,一辆辆汽车、卡车争分夺秒地奔驰而过,而桥的正下方却在进行溺死尸体的打捞作业,日常与非日常的活动交错进行在彩虹大桥现场。然而,眼前的光景却令我们感到,对于已经死去的这个男性的存在,似乎没有任何人予以关注。

死者的搏斗姿态

男子尸体运进了东京湾岸警察署地下一楼的太平间。五名刑警把裹着鼠灰色被单的尸体横放在太平间的简易床上,然后要进行验尸,检查该尸体是否牵涉到刑事性。太平间里已经等着警视厅的鉴定科验尸官了,他是从东京樱田门的警视厅总部办公楼赶来的。

清晰地说完一声“默哀”之后,验尸官与五名刑警双手合十,为死去的男子献上了一分钟默祷。他们双手都戴着极薄的医用橡胶手套,使得这不寻常的氛围与通常的默哀迥然不同。随后,验尸官平静地说了声“那就动手吧”,验尸便开始了。

那男子双臂朝前弯成钩形,姿态像是一个拳击手在进行搏斗。这种现象是尸体肌肉发生了硬化,叫作尸僵。据说尸僵通常从死后两小时起先发生于下颚与颈部,半天左右会波及全身。然后再过三四十小时又会开始逐渐消除,九十小时后会消除。所以在进行犯罪侦查时,从死尸的僵硬程度,可以推断出死者的死亡时间。

验尸进行的同时,别的刑警在一旁研究死者的体貌特征和他的随身物品,试图从中找出他的身份。他们给那些依山或傍海的警察署打电话,将死者与那里有人申报过的失踪者名单进行比对。他们想设法找出死者的身份,将尸体送到他在世时的亲友那里去。刑警们不言不语,不停地埋头工作着,然而他们的愿望也往往是一厢情愿。据说,这几年来,警察查找之后依然身份不明的无名尸体数一直在增加。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依然大**的评论:

先在豆瓣阅读上看的电子书,很不错的纪录片,很不错的调查题材,买实体书是收藏的

2016-10-26 15:07:00
来自虾米绚**的评论:

纪实类的书籍,反应了当下社会纯在很多无缘社会的现象的出现,人情冷漠,发人深省!值得一读!

2015-04-11 09:21:14
来自1emonmy**的评论:

听这个名字和简述,就觉得是很冷静又简洁的陈述一个事情,我想书籍的力量在这里吧,可以记录下历史和正在发生的事。

2016-06-08 11:20:11
来自呢***呢**的评论:

挺好看的,怎么说呢,虽然不怎么出名但是其实很有价值

2017-06-02 18:55:3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包装看着不错,虽说有纪录片了,但依然还想看一下纸质版的

2017-06-11 11:36:5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觉得比较好的一本书,纸张质量不错,印刷不错,排版也很棒,总之超级喜欢

2017-06-19 11:57: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译文纪实系列·无缘社会 带给我很大的启示 想到了一些还没想到的问题

2017-09-10 21:41:50
来自苏莞柚**的评论:

接受别人的安利购买的,据说能从中思考到很多

2017-11-04 18:08: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同事说看名字感觉不是很向上,但是说实在的有时候粉饰太平的东西看多了,喜欢看看这些现实到让人心脏难受的事实,挺好的。

2016-10-19 13:04:42
来自玖月牙**的评论:

在中国老龄趋势之下。有多少孤寡老人独自一人在家中等死。而死后又有多少知道?我不知道国内的人是否冷漠到不认领骨灰。但我希望不会。

2014-08-17 12:58:48
来自juventi**的评论:

很详细的记录了采访的整个过程,有很多与当事人的交流。日本是个很奇特的社会,不如中国这般人情世故,也不如西方的理性乐观,就是一个不愿意麻烦别人的世界。

2015-03-30 22:43:57
来自wanghbd**的评论:

未来社会我们也可能要面临的问题,需要学习思考

2017-08-02 05:16:53
来自为人类**的评论:

译文纪实系列·无缘社会 好看好看,发聋振聩,对我们社会很有警示和启示作用

2017-09-12 11:06:0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书也是一口气看完的,看的心里不舒服,敬佩作者,写出了社会无人关注的一群人的真实生活。

2017-05-22 09:13:42
来自morickZ**的评论:

这样的社会很快就在我们身边了,提前了解对个人社会均有重要意义 。

2017-08-28 20:36:0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日本现在的社会,就是未来中国的社会,提前看看,提前预防

2017-09-16 15:48:06
来自***(匿**的评论:

看完了,对日本社会更加绝望,这是一个表面客客气气,大家互不打扰,人情冷如冰的社会。

2017-07-14 15:20:15
来自淮原**的评论:

这个社会中遇到的形形色色擦肩而过的人,跟自己住在同一所公寓的人,可能明天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密度越来越低,没有可以依赖和信任的人,即是无缘社会的来临。如今的日本,将来的中国,会怎么样呢。不禁这样想着。第一版只印了6000册的书,能收到一本,果然觉得很荣幸呢。

2014-04-27 08:59:0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故事都是对于日本当代的老龄化问题的报道,其中一章是在一本杂志上看到的,并且附有书的名字,就买了一本原装的书回来看,感觉自己进一步了解日本了,这个国家

2017-02-15 11:21: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了一部分,总体来说还是非常喜欢日本的作家和一些社会现象的,总觉得日本的发展轨迹和中国有重叠的地方,站在不同的角度看看也有好处。内容还是很详实的,腰封的夸张程度也尚在接受范围之内,相比同期买的另两本书来说更好,4星足够

2014-08-18 22:24:06
来自higashi**的评论:

在想如果華人也遇到像日本人一樣的情況 結局絕不是淒涼蕭瑟 內心深處的心牆讓他們既驕傲也決絕 但他們毅力驚人 向死或向生 一旦打定主意就不再悔改

2016-10-25 07:40: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可以说是一口气看完的!很震撼!可能国情不同,在中国应该情况没日本那么严重,但是不代表不会发生,每个人都会变老,谁能保证不会出现无人认领!在这个浮躁且人情越来越冷漠的社会,这是看了后值得深思的一本书!

2014-07-22 16:50:32
来自天才梦**的评论:

在两三天零碎的时间内看完,很触动,虽说很少从中国的新闻中听到类似报道,但应该也存在这类人群,多了解社会,多注重与他人关联,还是有必要的,希望社会稳定美好。推荐。

2017-11-06 10:59:55
来自好梦云**的评论:

很震撼的一本书,直面现代日本边缘化的人物的生存状态,让人深思。现代化的日本,老龄化社会,不禁想起现代中国,这样的人群绝不会是少数,他们是沉默的一分子,自生自灭。日本还有那么多社区组织、非营利组织在行动,我们呢?不敢细想。

2016-11-13 23:08:2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值得一读的书!读完以后能对自己的生活现状作出反思,无缘社会将会是今后很多国家都将面临的问题。虽说是趋势,也有些不可避免,但及早思考,多少能让自己死的不那么孤单。或许有些东方传统的东西不应该抛弃,比如亲情的纽带。

2017-07-19 18:58:0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无缘社会”的核心问题其实是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而个体与社会的关系,则可以说是社会学的永恒话题。它们不仅在涂尔干和韦伯的经典理论中占据着中心地位,而且在当代社会思潮中依然是焦点所在。

2017-08-16 23:18:05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