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最负盛名的纪实文学作家——《巴黎烧了吗?》作者拉莱?科林斯和多米尼克?拉皮埃尔,联手为全世界读者奉上一部纪实文学经典。
两位作者用长达两年时间,采访了大量历史参与者,从国家元首到普通一兵,并披阅了浩如烟海的史料,以及及时手珍贵资料,在此基础上,再用三年时间写成本书。书里详实记录了以色列建国前后,围绕耶路撒冷发生的一次次战争与博弈。
作者再现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以《清明上河图》般细密的描摹,惊人地还原历史现场,呈现了最真实生动的细节。
一部侦探小说般“烧脑”的纪实文学经典,一本书写尽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
“迄今为止关于以色列伟大的著作之一” ,“这本书会让你无限接近耶路撒冷”
《巴黎烧了吗?》作者历时5年艰辛记录,事事有依据,句句有出处
60张绝版相片 5张珍贵地图 全新精装珍藏版
拉莱•科林斯(Larry Collins,1929—2005),美国《新闻周刊》记者。
多米尼克 拉皮埃尔(Dominique Lapierre,1931— ),法国《巴黎竞赛》记者。现居巴黎。
两位作者合著有纪实文学经典《巴黎烧了吗?》,作品拥有数百万读者,并被译为超过30个语种。
序曲
及时部耶路撒冷:“哀恸有时,跳舞有时。”
1.在法拉盛草地公园做出的决定
2.“终于,我们是一个自由的民族了。”
3.“父已归。”
4.两位前往布拉格的乘客
5.两个民族,两种军队
6.“我们将绞杀耶路撒冷。”
第二部耶路撒冷:窝里斗
7.“我们不是邻居吗?”
8.哈加纳的圣诞老人
9.荒谬之旅
10.“巴伯 艾尔 瓦德峡谷,在通往耶路撒冷的路上。”
11.果尔达 梅厄的25个“司提反”
12.“从天而降的拯救。”
13.“我们将变得坚如磐石。”
14.白光一闪
15.一个不大可能成为劳伦斯的人
16.堪萨斯城的男士服装店老板
17.车队过不来了
第三部耶路撒冷:围城
18.一间兀立在地狱里的房子
19.“用你的牙齿紧紧咬住耶路撒冷。”
20.保险杠上的十个字
21.“昨晚我们干掉的一个阿拉伯人。”
22.代尔 亚辛的和平
23.“再见,亲爱的……”
24.“进攻,进攻,继续进攻。”
25.格拉布 帕夏带来的口信
26.“我们还会回来的。”
27.“石头扔完了就去死吧。”
28.一票之差
29.的晚餐
30.以珥月的第五天
第四部耶路撒冷:一座分裂的城市
31.“这些人必能担当。”
32.“一年中最美的那个月。”
33.“去拯救耶路撒冷。”
34.“一代人的哀歌。”
35.“约瑟夫救了耶路撒冷!”
36.“拿下拉特龙。”
37.通往应许之地的门票
38.“不惜一切代价执行任务。”
39.拉特龙的麦田
40.“记住我幸福时的模样……”
41.“在耶路撒冷道一声晚安,说一声再见。”
42.“我们将开辟一条新路。”
43.“阿拉伯人民将永远不会原谅我们。”
44.为生者干杯
45.30日停战
46.美中不足的号角
尾声
人物小注
鸣谢
各章注解
参考书目
译后记
序曲
这声音他们太熟悉了。在1948年5月这个下午之前的几个月里,这种凄惨的呜咽声标识着他们存在的边界。那是英国人的风笛声,现在它一次回荡在耶路撒冷古老的石路上,预示着这些还滞留在耶路撒冷古老城墙内的英国士兵也要开拔了。他们排成纵队行进,默默无语、不苟言笑,有节奏的军靴踏步声和行将消逝的风笛声混在一起。在每一列纵队前后各有一名士兵,胳臂上倒挂着一支司登冲锋枪,和他们平素一贯的目不斜视迥异,不住地扫视周围充满敌意的石头建筑。
从犹太人的街道两旁、装饰着石雕的会堂窗户里,从传道授业的圣堂发霉的门廊里,蓄着大胡子的老人望着他们前进。他们的祖先也曾这样望着其他士兵走出耶路撒冷:有巴比伦的、亚述的、罗马的、波斯的、十字军的以及土耳其的,他们都是在耶路撒冷短短32年统治行将结束、正在抽身离去的英国士兵的军事前辈。这些老人是拉比、《塔木德》学者、律法的解释者,数百年来,他们和他们的前辈聚集在耶路撒冷的城墙——这段被遗忘的犹太遗迹——下面,靠着他们散居的兄弟、大卫城的守护者的接济为生,他们经年累月、坚持不懈地钻研经典,脸色苍白、弯腰弓背。他们谨守安息日,他们贫困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都符合律法的明确规定。他们熟记《托拉》经文,辛勤抄写世代相传的《塔木德》文献。他们每天跪在圣殿山的石头面前,祈求终有24小时,亚伯拉罕的上帝会将他的子民从他们被丢弃的地方带回锡安地。
这24小时从来没有如此接近过。在另外一些人看来也是如此,他们从街区堵着沙袋的窗户和庄严的石头墙上开凿的枪眼里,注视着这些英国士兵。这些武装起来的人已经没有耐心按上帝的指示行动了,他们下定决心,要用自制的手榴弹和他们抓在手中的司登冲锋枪,加速上帝预言的到来。在一名英国士兵消失后,他们就将冲出去抢占英国人数月来控制的位置,那是将老城的犹太区和阿拉伯区分割开来的一连串有利地形。
一列英国士兵沿着街道走下去,突然停了下来,向左转入一条蜿蜒曲折的鹅卵石铺成的小巷里的路,它通往占地面积很大的亚美尼亚宗主教领地。队伍在奥尔 查伊姆街(OrChayim)3号的石拱门前停了下来。
屋里,犹太区的年长居民末底改 维恩嘉顿(MordechaiWeingarten)拉比在古书和犹太银器环伺之下,阅读着令人气定神闲的圣典,已然度过了一个下午。陷入沉思的他,听到敲门声还犹豫了一会儿。
他站起身,穿上黑色马甲和外衣,扶了扶金丝边眼镜和黑帽,迈步向场院走去。站在他面前的是一位人到中年的英国少校,别着萨福克团黄红相间的军徽,右手悬挂着一把约莫一英尺长、锈迹斑斑的铁条。他向这位年长的拉比郑重地鞠了一躬,并把它交给了他。那是一把钥匙,耶路撒冷老城七门之一锡安门的钥匙。
“从公元70年直到今天,”他说,“耶路撒冷的城门钥匙从未掌握在犹太人手里。这是18个世纪以来,你的人民及时次获得此项特权。”
维恩嘉顿用颤抖的手接下钥匙。有一则犹太人的传奇说,就在罗马皇帝提多摧毁圣殿的那天晚上,城里绝望的祭司把耶路撒冷的钥匙抛向了天堂,呼喊着:“上帝啊,从此以后就由你来守护这些钥匙吧!”现在,这位并不合适的人把它们交还给犹太人,立正并敬礼。
“我们的关系不总是那么轻松愉快,”他说,“但还是让我们像好朋友一样告别吧。祝你好运,再见。”
“耶和华啊,你是应当称颂的!”维恩嘉顿轻声地说,“你赐给我们生命和食物,准许我们活到今日。”然后,他对英国人说,“我以我人民的名义接受这把钥匙。”
英国人转过身去。他迅速命令他和士兵列队离开拉比的小院子。夜晚的阴影降临到了耶路撒冷老城。很快,一种新的声音代替了风笛的回响。维恩嘉顿紧握着这把锡安门的钥匙,听见这声音,怔住了。这声音提醒他的人民,他们开启大门的力量多么微弱,他们对于这些石墙围起的新领地的所有权或许将会非常短命。耶路撒冷将再一次变成战场。拉比在渐浓的夜色中谛听,这响声越来越大、越来越密,仿佛遍及整个老城。
那是令人感到不祥的、恐怖的枪声。
子弹一颗一颗从头顶飞过,这位阿拉伯女子本能地紧张起来,她加快脚步,穿过阒无一人的街道。在阿希亚 哈拉比(AssiyaHalaby)的前面,朱利安路(Julian'sWay)的山顶就是她的目的地,在那里的一幢六层楼的石头建筑里,她曾经工作了许多日子。这座难看的建筑辖制着新耶路撒冷(NewJerusalem)的天际线,而住在里面的人则主宰着整个城市的生命线。这幢以那个在犹底亚山上选择建都的国王名字命名的建筑,乃是英国巴勒斯坦委任统治当局的所在地。
这天早上,大卫王宾馆的大堂几乎是空荡荡的。黄色的防尘罩覆盖在扶手椅和沙发上。平日里一尘不染的地面上扔着废纸。六个用红蜡封着锁的档案柜摆放在门口,就等着货车将这些曾经带给人希望的法令存入英国某个尘封的档案馆。在房间的一个角落里,几个英国公务员,就像官方鸡尾酒会上的一批食客似的,在略微有些尴尬的气氛中说着闲话。
阿希亚 哈拉比冒着生命危险来到大卫王宾馆,向他们告别。她走进宾馆,发现她是同事——不管是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中,一个前来向这些统治着她生于斯、长于斯的地方长达三分之一世纪的人来告别的。
在午后的大卫王宾馆三楼办公室里,她作为英王政府的雇员,为他们办了一件公事。她签署了一份特别的补充支出授权书,批准农业部发放650巴勒斯坦镑,以支付两位编外护林员守护杰宁森林的工资。她明知这些森林里的树木永远不会知道有这些护林员保护性的巡视,但她还是干脆利落地用她官僚主义者的钢笔画了圈。也许是该签署这份授权书,因为在许多方面阿希亚 哈拉比是巴勒斯坦的英国行政当局的产物。
她出生于一个信仰基督教的阿拉伯中产家庭,从英国行政当局那里获益甚多。首先,多亏了它,她获得了妇女的解放,一个象征性的事实就是,1939年春天的一个上午,在耶路撒冷机动车登记处举行了一个简短仪式。仪式结束后,阿希亚成为巴勒斯坦及时位拥有并驾驶汽车的女子。
和许多巴勒斯坦阿拉伯人一样,阿希亚 哈拉比并不真的相信英国人会离开。那些曾经教导她,要热衷于把人类事务管理得井然有序的人居然“逃跑了,还留下了一个真空”,这简直不可理喻。可是现在,和阿希亚握手告别后,他们鱼贯爬上等候在一旁的巴士,就这样匆匆离去,甚至没想到要为一个来向他们告别的巴勒斯坦人留下一条安全的回家通道。他们的车队沿着朱利安路一路下行,往大马士革门绝尘而去。在他们身后,阿希亚 哈拉比一次挥手作别。大卫王宾馆现在已是门可罗雀。在这座曾象征着巴勒斯坦统治权的堡垒里,让人还能想起英国人的,就只剩下一些纸片,像秋天的枯叶,在空荡荡的走廊里面飞舞着。
阿希亚 哈拉比回到家,发现她兄弟留下一张纸条,要她赶紧到老城的穆斯林区和他会合。她收拾了几样东西:一台便携式打字机、一只婴儿枕头、一只泰迪熊,还有一套绿色的两件套。出门时又顺手从书架上抓了一本书,好在以后的几天里翻阅。
和许多耶路撒冷人一样,阿希亚 哈拉比认为,从那天早晨起将要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很快在耶路撒冷的中心就要竖立起一堵高墙,墙上的石头将让这座她出生的城市成为她的流放地。不是几天,而是几年的时间里,她都要去思考她在那天早上带出来的书上的内容。那本书的书名是《阿拉伯的觉醒》。
身穿刚熨好的英国皇家炮兵将军服,一副严厉而庄重的样子,这位苏格兰人迈步走出官邸正门,停下脚步,欣赏着展现在他眼前的风景。某个对圣经知识一无所知、早已被人遗忘的官员,像游客似的瞥了一眼,就决定在这座恶意之山1上修造英国驻巴勒斯坦高级专员的官邸。此举必定让那些生活被此地居民所决定的人对其生活嘲笑不已。现在,阿兰 康宁汉爵士(SirAlanCunningham),一任的高级专员做一次回眸,欣赏脚下的壮观景象,亘古不变的耶路撒冷城墙在荒瘠的山头一览无余。
然而,康宁汉爵士几乎没有时间沉思。作为英国的高级专员,还有一项仪式在等待着他举行。就像在遍布山脚的教堂一样,他所代表的行政当局也有自己规定的仪式。今天上午,康宁汉爵士将主持一个典礼,标志着英国在巴勒斯坦统治的终结。
早在及时次世界大战期间,大英帝国就开始觊觎巴勒斯坦了,战后更是迫不及待要获得统治权,其战略性目标,一是要确保苏伊士运河的北部通道畅通,二是要构筑一座通往伊拉克荒漠的桥头堡,因为那里盛产一种新的财富:石油。战后,英国以国际联盟委任统治的形式,取代奥斯曼土耳其当局,最终确立了其统治。
这种统治一开始可谓志在高远。英国保障帮助当地流浪的犹太人,为本地人提供教育,用开明的基督教殖民主义的典范取代土耳其人的暴政。但是,最终结果不尽如人意。英国在巴勒斯坦遭遇到了难以逾越的困难,没有谁比一任高级专员更加明白,英国人留给这个5月清晨的,只有混乱和战争。康宁汉爵士看了耶路撒冷一眼,一个念头让他极度苦恼,猛烈地撞击着他的心扉:就在那里,在他花园的墙头下面,16万人民在等着他离开,好捉对厮杀。
他转过身去。有几个人——军官、政府官员和一些新闻记者——正恭候一旁。康宁汉一张一张脸看过去,他悲哀地发现,竟然没有一个阿拉伯或犹太社团的代表前来向他道别。他在官邸前面站定。在阳台上,五名高地轻步兵团的士兵笔直地站在那里。7点整。清晨,空气透亮,军号声咽。康宁汉爵士立正。风笛缓慢而庄严地奏响,英国国旗从耶路撒冷蔚蓝的天空徐徐降落。
看着落下的国旗,康宁汉爵士感到“一种极大的悲哀”传遍全身。“为了实现这么小的目标,却付出了那么大的努力,失去了那么多的生命。30年过去,我们几乎一事无成。”他想。
送他去机场的黑色豪华轿车启动了。那是一辆四吨重的戴姆勒装甲轿车,原为乔治六世在巡游大轰炸肆虐的伦敦时特制的。克雷蒙 艾德礼首相将它送到耶路撒冷,以确保康宁汉的安全。这个倔强的苏格兰佬总是拒绝乘坐。根据安全人员的正式命令,它将载着他做一次伤感的耶路撒冷之旅。
在坐进轿车前,他绕着官邸走了一圈。他要沿着官邸的花园小径再做一次告别散步,否则就不愿离开,因为三年的耶路撒冷生活,他已深爱上这座花园。有多少次,他曾在花园的玫瑰花丛里徜徉,思考某个判刑的犹太囚犯的命运,或者竭力忘却被恐怖分子炸碎的英国士兵尸体的惨状。他熟悉每一丛薰衣草,每一朵攀缘上花园墙壁的蔷薇,每一棵精心修剪的细长的阿勒颇松树。
“现在,”他想,“谁来照料这花园呢?”
1948年5月14日。圣地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随着英国将军的离开,一个古老国家在此重生,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将采取一种公开的、全新的方式争夺这片土地。其结果则将给中东带来20年的烦恼,也令全世界为之瞩目。
“感人,奇妙,烧脑……关于耶路撒冷,没有任何书能超越这一本……这本书会让你无限接近耶路撒冷!”
——《洛杉矶时报》
“一部杰出的著作…不仅仅披露了巴以战争中军事、政治事件的真相与细节,更用生动逼真的人文主义视角展现了人类生活的本真。”
——《国家观察者报》
“一部不朽的经典!”
——克利夫兰新闻
“这本书读起来就像扣人心弦的侦探小说,一旦翻开,你就会不忍释卷,想要一页一页一直读下去,想要知道下一页会冒出什么故事……这些文字的节奏如此轻快,悲剧和喜剧交错闪回,不断加强着本书的戏剧性,让人不得不时常屏住呼吸,大呼意外。”
“这部书里有耶路撒冷史上戏剧性,最神奇,最充满奇迹的故事。”
——《纽约时报》书评
对此次购买十分满意,期待下次购买。建议大家阅读0
不错,挺好的
书很厚,拿在手里很舒服,很好
对本次购买十分满意,期待下次购买.非常经典,建议大家阅读。
骗子大骗子
阒无一人, 阒无一人, 阒无一人,……
书很好,活动期间性价比高
第三本耶路撒冷,值得一看
上次买了耶路撒冷三千年看的昏头昏脑,但愿这次不会。另:物流太快了
为国庆准备 看到过年!支持当当!
印刷精美 物流给力 慢慢品读
书买太多太多了!绝大部分都还没有拆看的。为了得积分写此“评论”,表示书籍包装及质量尚可。书很厚,若想知其内容如何的,此评可以忽略掉了!待日后详看了再来追评吧!
很值得了解的一段历史
可以可以,非常喜欢,很厚的一本,需要慢慢读。
15号下单 今天拿到手的新书就是脏的 下次注意吧
当当的运输越来越有保障!感谢周到的服务!!!
史蒂芬张赞
开始看不进去,后来停不下来。
买的书很多,没法一一详细评论了,就是提醒大家,买书要仔细选,挑好出版社的,多读经典的书!还有就是尽量凑个六七本书,这样快递就会用纸箱寄,书不会容易被磕破。希望我的评论能帮到大家。
了解历史,受益匪浅!
还没开始看,不过包装挺好。
装帧精美,优秀隽永,很好看
Satisfied
真的超厚一本 趁着活动才下手的
天,收到了一本新华字典,太厚了,值得收藏
真的是像词典一样厚,搞活动买的,顿时觉得自己赚到了,哈哈,还是很期待内容,看完追评
豆瓣网书评很高,买来看看,本子不厚,应该很快看完
详尽叙述以色列建国惊心动魄的每一天,文笔很好。
非常精美的一部大部头作品!好好的了解一下耶路撒冷的前生和今世。
快递很给力 第二天中午就到了 印书很正 排版不错
还没看,希望翻译不错,被上一本耶路撒冷搞怕了
好好好!快递很给力,书也很好。刚好要出差,带上一本,旅途不无聊!赞!
不用说别的,看到耶路撒冷这四个字,就知道这个故事应该会很精彩。趁着活动购入,十分满意。
渴望读的书。买200送100活动,又买了一堆书,慢慢读。
非常厚的一大本,硬面精装,配有多幅黑白照片,简单地翻了翻,感觉比以前买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可读性强。
到手被吓到了,竟然跟现代汉语词典差不多厚,不过赶上做活动买挺划算的,精装书拿在手里很舒服,包装完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