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留住北京,为留住一座经典的城市,梁思成付出了一生的代价,他本来可以不说话,让故都离他远去;也可以远走他乡,让故都留在梦中。但他实在放心不下,他太爱这座城市了。历史真是无情,当故都将倾的时候,想去扛住她的竟是一个瘦弱、还有些残疾的书生,他哪里来的勇气呢?文化?艺术?还是别的什么。他是梁启超的儿子,血脉里有中国知识分子最宝贵的东西。
人格是一种操守,一种精神,是做人的灵魂。梁思成夫妇之所以被后人怀念、尊敬,人格的魅力最为重要。他们真诚无邪,爱国敬业,忘我奋斗,追求新知,从不屈从于权力、的压力,坚持他们认定的真知、真理,展现了现代知识分子少有的风骨。
一纸清诗吊兴废,山色江声共寂寥。
无论哪一个巍峨的古城楼,或一角倾颓的奠基的灵魂里,无形中都在诉说乃至歌唱时间漫不可信的变迁。
——梁思成
一个民族的自大和自卑,都源自于对于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无知。只有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够站在客观的立场上,产生深沉的民族自尊。
——梁思成
建筑师比一般人更幸福,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英的作品:建筑师支比一般人更苦恼,因为他比别人更多地看到丑的作品。
——梁思成
当时的匠师们,每人在那不可避免的环境影响中工作,犹如大海扁舟,随风飘荡,他们在文化的大海里飘到何经何纬,是他们自己所不知道的。在那时期之中,只有时代的影响,驱使着匠师们去做那时代形成的样式;不似现代的建筑师们,自觉的要把所谓自己的个性,影响到建筑物上去。
——梁思成
前言贵族与贵族文化
及时章世家温情——从"双涛园"到"饮冰室"
一、"思成梁启超"
二、维新英雄
三、文化宗师
四、天伦之乐
五、教子有方
第二章快乐的求学时光
一、思成初长成
二、有政治头脑的艺术家
三、初入建筑殿堂
第三章牵手林妹妹
一、任公的得意安排
二、欢喜冤家
三、"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
四、从"太太客厅"到"梁家茶会"
五、世纪挚友
第四章与时间赛跑
一、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二、不寻常的选择
三、寻梦佛光寺
四、的野外考察
五、李庄往事
第五章1948年的院士
一、再进清华园
二、载誉美利坚
三、理想守望者
第六章新时代,大贡献
一、国徽、国旗、人民英雄纪念碑
二、出色的教育大师
三、生死不渝"黄昏恋"
第七章大匠的困惑
一、从梁陈方案到北京城墙
二、飞来横祸大屋顶
三、爱恨清华
第八章尾声——于平凡中传承家风
及时章世家温情——从"双涛园"到"饮冰室"
1901年4月20日,是日本东京樱花绽放的时节,在家人的热切期盼中,一名中国婴儿降生了。毫无疑问,他的到来给全家带来了无比的愉悦,尤其是他的父亲——的领袖之一——梁启超,更是喜出望外,以至于两年多来把命运突变、亡命东瀛的坎坷经历都暂时抛到脑后,面对道贺的亲友,频频揖首致谢,幸福之情溢于言表。此时此刻,无论家人,还是亲朋好友,欢喜之余,恐怕谁都没有意识到,这个取名思成的孱弱男婴。日后会成为古老中国最早一批系统接受西方现代建筑教育的留学生,在古建筑研究、保护与现代建筑教育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成为梁启超乃至整个梁家的当然继承人——名誉与人格的继承者,而且,似乎是冥冥之中早有安排,他的命运颇似窗外盛开的樱花,烂漫与璀璨显得那么的短促,以至于他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都在命运的重压下顽强地拼搏,直至一息。
在社会上,人们都称梁思成是梁启超的长子,但在梁家,他的弟妹们却称之为二哥,说起来还有一段颇为离奇的故事。原来,梁思成出生前,他的母亲李蕙仙在1893年生下长女思顺后,多年未有生育,后虽于1900年生下一子,不久即不幸夭折。在梁家对男性继承人的热切盼望中,思成出生了。但很快,大家又开始为刚刚出生的小思成的健康状况所深深忧虑。他不仅非常瘦小,而且两条腿向外撇开,两个脚尖相对,看起来象是一个畸形儿。后来.在一位外科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小思成的腿总算矫正过来了,但脚板依然不像正常孩子的双脚那样平整。年幼的思成体弱多病,全家想尽了种种办法.都不能使他的身体强壮起来。……
上班之余,不到一个星期看完,爽。
内容相当好,已经看了不少了!
很喜欢关于一代建筑大师的书
不错
好
好
很好,强烈推荐
书很不错!质量也不错!绝对正版!
这个商品不错~
内容很不错,值得好好读一遍……
这个商品不错~
朋友推荐的书,翻了翻,很不错。值得一读。
下次还来买
很好的一本书,特别喜欢在当当上买书,价格又便宜,又是正版的书,看完之后收获很大,特别的喜欢,下次还会在这买的。
这套书很好看,印刷精美值得拥有,谢谢。。
好书,全家人都在看,封面设计、装订、纸质、字体皆属上乘,可读可藏。
作为不学建筑的但喜欢林徽因的人,看看这本书还是很不错的!
很想读梁思成的一生,与林徽因的感情。。。静下心来,口味人生。。
我不是学建筑的,只是建议您去看看。有对孩子教育的感悟。有感觉自己生在今日中国的一份庆幸。有同样的,面对社会现状的无能为力,希望自己可以声嘶力竭的呐喊,而自觉无力的无奈。满清、民国、沈阳、北京城墙,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