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四大名著"与当代的经营管理进行联系,也许有人会觉得牵强,其实不然。
曾有书云:"读一书者同,议一书者异。"人们的阅读受制于各人的日常经验、期待和视野。一部好书总是能从多方面体现它的价值的。
例如,《三国演义》是小说,李自成、张献忠、洪秀全把《三国演义》中的"战案"作为埋伏攻袭的秘诀,把《三国演义》作为他们指导作战的"玉帐之秘本"。他们把《三国演义》作为兵书,从作战的角度挖掘它的价值。日本许多大企业在培训管理人员时,要求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很多企业家说《三国演义》是他们的成功秘诀之一。他们把《三国演义》作为商书,从管理的角度挖掘它的价值。
例如,清代有人说《红楼梦》"包罗万象,囊括无遗,岂别部小说所能望见项背"。《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很多年前,鲁迅就说过,一部《红楼梦》,道学家看、见淫,经学家看见《易》,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革命家看见排满。对于《红楼梦》,国内有的企业不也在研究吗?研究失败的管理教训,引以为戒;研究成功的管理经验,可资借鉴。王熙凤的制度管理,平儿的人情管理,探春的改革管理,可卿的危机管理,宝玉的人性管理,姐妹结诗社的民主管理,真有不少正面的经验。
品读篇
学小谋略,更学大智
——怎样品读《三国演义》2
大观园里的管理经
——怎样品读《红楼梦》5
"不读《水浒传》,不知天下之奇"
——怎样品读《水浒传》7
小谋略在书中处处可见。有的是讲决策的,如"定三分隆中决策","华容道孔明放曹",讲的是决策中的长谋;"锁战船曹操中计",讲的是经验性决策;"过江历险吊周郎",讲的是风险性决策;"算在敌先,三出祁山",讲的是决策前的预测。有的是讲谋略的,如"刘备笑拜孙夫人",讲的是以柔克刚之谋;"割三郡以退为进",讲的是以退隐进之谋;"一气周瑜"、"二气周瑜"、"三气周瑜"分别讲的是兵贵神速之谋、公关之谋、将计就计之谋;"钟会伐蜀先造船",讲的是一箭双雕之谋;"青梅煮酒论英雄",讲的是危机对策之谋;"陆逊假意恭关公",讲的是笑里藏刀之谋。上述之谋,之所以称为小谋略,是因为它们大多是一些讲思维、讲方法的,偏于做事,难以统领人生。
品读《三国演义》,挖掘诸多小智慧、小谋略并应用于经营管理之中,固然有益,但尚不够。怎样才能使人生、事业走得更远,乃人格也。所以,读《三国演义》,更深层次的是挖掘其中的大智慧,这种大智慧并非就事论事,从一两个故事中就能挖掘出的,而是经过对许多故事进行分析、综合、凝练、升华而成的。这种大智慧才是真正的大学问、大觉悟、大道理,才能统领经营之路。
《三国演义》显出的大智慧,归纳如下。
其一,凡事皆有度。
《三国演义》有许多"过度"的人和事:诸葛亮的征战过度、包揽过度、劳累过度,刘备的固执过度,张飞、王朗、周瑜、孙策、曹真的嗔怒过度,杨修的小聪明过度,许攸的贪功过度,典韦、淳于琼的贪杯过度。"过度",要么使这些人物丧命,要么使他们败业。
《三国演义》的"过度"之鉴警示我们,许多情况下,我们犯的错误,并非不干或干得少,而是干得太多、太忙,心太急,心太大,走得太远,力不负重,偏离了"度",企业成了"流星"。"过度"常常成为企业经营犯错误的主因。
其二,性格决定命运。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人物并非死于战场,而是死于不良的性格。如刘备的固执,关羽的自负,张飞的暴躁,夏侯悖的浮躁,周瑜、孙策的气量狭小,许攸、祢衡的狂妄,杨修的锋芒毕露,曹操的多疑;董卓。的蛮横,袁绍的优柔寡断??《三国演义》中也有不少人物有很好的性格,像孙权、赵云、陆逊等,他们谦虚谨慎、低调做人,善于听取各方意见,因而寿长事顺。
不良的性格能给人带来无尽的悲伤,常是败业之源。良好的性格能给人带来美好与幸福,助事业成功。不同的性格,得到的结果必然走向各自不同的方向――成功或失败。
其三,从长计议。
从长计议是生存与发展的智慧,不生存下来,不去适应生存的环境,不去创造生存的环境,则奢谈求发展。
诸葛亮华容放曹,司马懿不进空城,孙权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不收荆州,曹操竞把骂他祖宗三代的陈琳留用,都乃长谋深思熟虑。若明白看大势、算大账,又何必计较一时的得失呢?
其四,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有关"选择"的故事。诸葛亮选择舍弃三郡,曹操选择走华容,诸葛亮和陈宫选择"职场",有选择对了的,也有选择错了的。
每个人一生要面临许多选择,要选择职业,选择创业项目,选择目标市场,选择人生定位、做事方法,选择合作伙伴。如果选择对了,同时也努力了就会有效果;如果选择错了,所做的努力要么是徒劳,要么是离成功更远。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这是努力者劳而有功的大智慧。
其五,"忍"者无敌。
"忍"是大智慧。刘备三顾茅庐,忍人之"傲";陆逊坚守不战,以忍克急;司马懿装病装痴,以忍等待时机。大凡有所成就、有所作为的人,忍耐都是他们一生的座右铭。
其六,求异才能创新。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求异的精彩故事,诸葛亮草船借箭、借东风、空城计、木牛流马、八阵图,郭嘉的以逸待劳,都与常规不同,都是求异。求异才有创新。
还有其七、其八……相信诸君在品读《三国演义》中会挖掘出来的。
有人各用三个字概括了"四大名著"。《三国演义》――"统一了";《水浒传》――"死光了";《西游记》――"取到了";《红楼梦》――"家败了"。
"家败了",还会有什么管理真经吗?
有人认为,贾府的管理是失败的管理,不然怎么会"大厦瞬间倾",刹刻间家破人亡。其实,贾府由盛至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原因,盛衰之势乃历史的必然。当然,管理不善也是原因之一。例如,管理者王熙凤无德,贪污、盗窃、放高利贷;老板贾母、贾政夫妇当甩手掌柜,对管理人员缺乏有效的控制和监督;管理人才奇缺,一代不如一代;宁荣两府家族,坐吃皇粮租谷,奢靡逸乐,不图勤俭度日,不图治生之计,只消费,不生产,硕鼠蠹虫成群;挥霍无度,形成恶性循环;传统观念顽固,成为改革的禁锢。这些"反面教材"乃前车之鉴,也是今日管理者的一笔财富。从别人的失败之中,也能感悟出管理的真谛。
其实,贾府中的管理仍有不少可以称道之处。这么一大家子,千头万绪的事情,上上下下的人际协调,能够维持而不出乱子,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其中必然有管理经。
管理中岂无学问,经营中自有文章,有道者才能生财。
同样的大观园,《红楼梦》诸人物管理的手段也不一样。
王熙凤在管理上精明强干、威重令行,又巧于应酬,她强调制度管理,严格管理。协理宁国府就显示了她的管理才能。
平儿虽是丫环,颇有管理心计。她的拿手好戏是人情管理。失窃玫瑰露、茯苓霜的事件,被平儿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处理了。平儿擅长感情投入,讲究管理艺术,软硬兼备。P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