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张思莱育儿微访谈·爸爸妈妈全想知道的事(健康 养育分册 套装共2册)图书
人气:19

张思莱育儿微访谈·爸爸妈妈全想知道的事(健康 养育分册 套装共2册)

(当代育儿读物****,畅销千万册,千万中国家庭的**选择,*适合东方宝宝的家庭培育方案!)
  • 所属分类:图书 >育儿/早教>育儿百科  
  • 作者:[张思莱]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23564200
  • 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9
  • 印刷时间:2014-09-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自2000年初始至今,张医师在网上义务答疑已近14年,但微博上的140个字不足以解决家长心中的疑惑,于是张医师将在微博上的问答进一步详细论述,深入浅出,汇集成本书,以专业的知识帮助大家做科学、有爱的父母。

如果你是新手父母,正在为小宝宝的各种问题一筹莫展,读读这本书吧,让张思莱医师帮你育儿。

编辑推荐

中国影响力的网上育儿专家张思莱力作

贴近妈妈需求的实用育儿指导

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陪伴成长”公益项目推荐用书

作者简介

张思莱:原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主任、主任医师,原卫生部“儿童早期综合发展项目”专家,中国少年儿童基金会“陪伴成长”项目特聘专家,擅长新生儿专业、儿童保健、儿童疾病治疗以及儿科中西医结合治疗等,在婴幼儿早期教育及心理方面也有一定研究,著有《您育儿的方法正确吗》《从新手到育儿专家》《育儿路上答疑解惑》《张思莱育儿手记:孕产期保健及0-1岁宝宝养育专家指导》《张思莱育儿手记:1-4岁宝宝养育及早教专家指导》《张思莱谈育儿那点事儿:专家解惑0-6岁育儿难题》等。

从1998年开始,张思莱医师就致力于婴幼儿科学养育知识的普及和传播,经常作为嘉宾参加电台、电视台养育类节目的录制,同时还是众多孕育类杂志的专家顾问。张医师是国内最早的在线咨询专家之一,从2000年初至今,张医师在网上育儿咨询的及时线已经整整工作了14年,回答了成千上万家长的提问和咨询,仅2013年其育儿微博的总阅读量就达到9亿多次,是中国影响力的网上育儿专家之一,并因此获得多项荣誉:2013年新浪育儿金牌专家、新浪微博专家百强榜医疗健康专家TOP10、新浪微博全国十大大V用户NO.1。

作者新浪微博:张思莱医师weibo.com/u/1412779214

微信公共服务账号:张思莱医师(zhangsilaiyishi)

在线预览

l正常新生儿有哪些特殊表现

问:我的孩子出生以后,发现一些异常现象,如乳房里出现硬核,从阴道处流出一些像月经一样的分泌物,家里人十分着急,怕孩子发育异常。请问这些表现都是正常的吗?

答:有一些孩子出生后会有一些看似异常的表现,其实属于新生儿的正常情况。这些特殊表现包括:

假月经:有些女婴出生后1周左右阴道有血性分泌物,这是因为胎儿阴道上皮及子宫内膜受母体雌激素影响,出现与女性排卵期相仿的情况,出生后由于母体雌激素影响突然中断,女婴便出现类似月经的现象。这种情况无须处理,数天后即可消失。

红色尿:一些新生儿生后3~5天可见尿液呈红色,有时可以染红尿布,往往引起家长的恐慌。这是因为孩子出生后白细胞分解较多,使得尿酸盐排泄增多,再加上刚出生的孩子吃得比较少,尿也少,就会出现红色的尿。家长不用着急,无须处理,过几天就会消失。

蒙古斑(青记):大多数孩子出生后在腰部、背部、臀部以及大腿部有一片光滑、平坦、类似淤青的胎记,这种胎记多为淡蓝色或者蓝黑色,可以是几厘米大小或者大片融合。这是因为胎儿神经系统开始发育时,神经嵴的黑色素细胞向表皮移行时未能穿透表皮和真皮之交界,潴留在真皮中延迟消失所致。一般在孩子2~3岁时消退,个别孩子在7~8岁时自然消失,不需要治疗。

马牙:一些新生儿出生后在牙龈上可见一些黄白色的小颗粒,它是牙釉质在牙齿发育的过程中没有被吸收而形成的角化钙,很像小牙,因此俗称“马牙”。马牙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或为黏液包囊的黄白色小颗粒。马牙可以存在较长时间(数周或者数月),并可逐渐脱落、自然消退,不需要医治。家长千万不要将其挑破,以免引起感染,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螳螂嘴:新生儿出生后在两颊部各有一个突起的脂肪垫,俗称“螳螂嘴”。这种脂肪垫有利于新生儿吸吮乳汁,千万不可以挑破,挑破后一样会引起感染,严重者会有生命危险。

粟粒疹:新生儿出生后在鼻尖、鼻翼以及颜面处可见针尖大小、黄白色的粟粒大小的疹子,由皮脂腺堆积而成,不需要处理,随着新生儿脱皮会自然消失。

橙红斑(又称“鹳咬痕”):新生儿出生后在前额、眼睑、鼻尖、鼻梁、脑后以及颈部有一片不规则的红斑,这是微血管痣,主要是在子宫内受妈妈激素影响产生的。它们通常会在数月后自行消失,无须处理。

新生儿红斑:孩子出生后1~2天内出现大小不等、边缘不清的斑丘疹,散布在新生儿的头面部、躯干和四肢,孩子没有任何不适,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可在1~2天内迅速消失。产生新生儿红斑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胎生牙(额外齿):新生儿出生时,在下门牙处带有1个或者1个以上的异位切牙(属于多生的牙),这种牙齿易于松动脱落,无釉质,会刮伤孩子的舌头、舌下系带和妈妈的乳头,在婴儿吸吮时容易吞食或者误入气管中,因此医生往往建议将其拔除。当发现新生儿有这种情况时应请医生做进一步诊断,以决定是否拔除。

足部姿势异常:有的新生儿出生后双脚出现一些异常表现,如足上翻、足底内翻、足趾重叠、足趾弯曲等,主要是因为宫内胎位不正,或者出生前受妈妈骨盆以及子宫的强力压迫、小子宫、羊水过少等因素影响,胎儿习惯了宫内的位置,出生后仍然保持者宫内的姿势,一旦改变这种姿势,新生儿就会感到不舒服或者哭闹,一旦恢复到原来的位置就会安然入睡。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必过于紧张,随着新生儿的发育,加上每天多次按摩可恢复正常。

外耳异常:有的孩子出生后耳轮和耳郭折叠或外展紧贴着头部,主要是在宫内压迫所致,一般在生后数周可以恢复正常,但如果在宫内压迫时间过长,可以导致双耳生长不对称。

乳房增大:有的孩子出生后不久可见乳核增大,或者出现黑色乳晕,甚至分泌微量乳汁,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新生儿在宫内受妈妈激素影响所致,一般2~3周内消失。有的地方有挤奶头的习惯,这是一个陋习,给新生儿挤奶头很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这是因为新生儿从母体来到这个大千世界,要面对着各种病原体的威胁,而新生儿对多种疾病的特异性免疫主要是通过母体获得的,但有的抗体不能通过胎盘获得,因此新生儿体内的特异免疫还不成熟和完善,抑菌杀菌能力很低,所以在成人看来是微不足道的感染,对于抵抗力相当弱的新生儿来说很可能是灭顶之灾。因此,千万不能挤孩子的乳房。

l为什么新生儿出生后有脱屑现象

问:我的孩子出生3天后回到家里,每次给他洗澡时,脱下小衣服总会发现衣服上散在着一些皮屑。这是怎么回事?

答:人的皮肤由最外面的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以及皮肤附属器等组成。小儿的皮肤比成人薄,尤其是新生儿。新生儿表皮发育不完善,其表皮的角质层由2~3层角化的细胞组成,彼此联系松懈,容易脱落。与此相反,表皮的基底层发育旺盛,细胞增长很快。表皮与真皮之间的基膜可以把表皮和真皮紧密地联系起来,但是新生儿基膜发育不全,不但细嫩而且松软,其中的结缔组织和弹性纤维发育比较差,表皮和真皮联系不够紧密,所以表皮容易脱落(脱屑)。足月新生儿出生24~48小时后开始脱屑,未成熟儿生后即脱屑。随着孩子的生长发育这些现象就会消失。我建议每次给孩子洗澡后要给他全身涂抹润肤油,保持皮肤的湿润,避免皮肤干燥。

l为什么有的新生儿受到一点儿刺激就全身抖动

问:我的孩子刚出生不久,无论是在睡眠时还是清醒躺着时,只要听到比较大的响声,就会突然“激灵”一下全身抖动。这是为什么?

答:人类的新生儿是在大脑不成熟的状态下出生的,出生以后大脑需要继续发育:包括神经细胞的不断增殖和自身肥大以及功能健全;营养和支持神经细胞的神经胶质细胞也在不断增殖,同时神经纤维不断增长,与其他的神经细胞进行连接,建立神经通路,完成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信息传导。为了加快信息以及反应的传递速度,神经纤维外面需要磷脂进行包裹,这样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不但可以加快速度,而且信息传递,使机体对外界的刺激迅速而且地作出反应而不至于流失和分散,这个过程在医学上就叫作“神经系统髓鞘化”。

孩子出生时神经系统髓鞘化即完成50%,到3岁继续完成至80%。因此,在婴幼儿时期由于神经系统髓鞘化形成不全,当外界的刺激作用于神经而传入大脑时,因无髓鞘的隔离,兴奋即可传于邻近的纤维,在大脑皮层内不能形成一个明确的兴奋灶。同时刺激在无髓鞘的神经纤维传导也比较慢,所以小婴儿对于外来刺激的反应比较慢而且泛化,出现全身抖动的现象。

l为什么出生后体重不升反而下降呢

问:我的孩子没有到预产期就提前4周出生了,出生时体重是2000克,出生后不久医生告诉我孩子体重下降到1800克。为什么孩子体重不升反而下降呢?

答:世界卫生组织妇幼专门机构在1961年建议:出生胎龄小于37周的新生儿为早产儿。无论是早产儿还是足月儿,出生后及时周都有生理体重减轻的阶段,足月儿体重下降不会超过10%,早产儿可能会下降10%~15%,超低出生体重儿(体重<1000克的早产儿)可能会下降20%。1周后早产儿体重开始恢复,出生后2~3周恢复至出生体重。所以你不用着急,只要孩子没有什么疾病,以后加强喂养,孩子会追赶生长达到正常孩子的发育水平。

l早产儿如何计算月龄

问:我的孩子早产1个月,现在出生已经2个月了,到医院做体检时,其发育状况是按照出生后的月龄还是按照矫正月龄来检查?

答: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计算月龄:一种是按出生的时间计算,像你的孩子已经出生2个月了,所以出生后的月龄就是2个月;另一种计算方法是按预产期计算,即矫正月龄。你的孩子早产1个月,所以2-1=1,矫正月龄应该是1个月。体检时,你的孩子应该按照矫正月龄1个月来评定发育情况,而不是按照出生的月龄2个月。

人类生长具有轨迹现象,在正常环境下,健康的孩子生长是沿着自身特定的轨道向遗传所确定的目标前进。但是由于出生时体重偏轻,例如足月小样儿或者早产儿,或者因为疾病、营养不良以及某种激素缺乏时,孩子的生长就会偏离正常的轨道,造成生长落后。但一旦这些阻碍生长的因素被去除掉,孩子将以超过相应年龄的发育速度加速生长,以恢复到原有的生长轨道,这种现象被称为“追赶生长”。追赶生长的程度与受到损害的原因、时间、严重程度以及年龄有关。如果孩子受到的伤害严重,伤害的时间过长,年龄偏大,则追赶生长很难完成。

早产儿需要追赶生长,如果喂养合理,随着发育矫正月龄和出生月龄之间的差异越来越小,孩子很快就会达到出生月龄发育的标准了。追赶生长的时期是生后及时年,尤其是前半年。

低出生体重儿可通过追赶生长回归到正常范围,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追赶生长要好于小于胎龄儿。由于疾病或者缺乏某种激素造成生长障碍的小儿,越早治疗其追赶生长的效果越好。

l孩子生长发育的几个指标如何测量

问:每次去医院给孩子检查身体,医生都要给孩子测量几个指标,包括头围、身长和体重。家长自己如果能够掌握和操作,定期给孩子量体重和身高,就会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干预。请您告诉我们应该如何测量这几个指标。

答:小儿的生长发育是遵循一定的规律持续进行的,其身长、体重、头围是衡量孩子是否正常发育十分重要的客观指标。

1.体重

测量孩子体重应该选择在合适的室温下,一般在进食后1小时,排完大小便,脱去全身的衣帽(仅留背心和短裤),同时注意每次测量应在同一时间、同一条件下进行。小婴儿可放在称盘中,1~3岁的孩子可以赤足站在画好脚印的踏板上,双手自然垂直,不能摇动和接触其他物体,以免影响测量的性。出生后6个月内,每个月测量1次;6~12个月每2~3个月测量1次;1~3岁每3个月测量1次。

目前使用的体重计算公式为:

1~6月时体重=[出生体重+(月龄×0.7)]千克;

7~12月时体重=(6+月龄×0.25)千克;

1岁以后的平均体重:城市=[(年龄×2)+8]千克,农村=[(年龄×2)+7]千克。

2.身长

3岁以下小儿测量卧位身长时,脱去鞋袜,仅穿单裤(或不穿),仰卧于量床底板中线上,一个人固定孩子的头,使其接触头板,孩子面向上,两耳在同一水平上,两侧耳部上缘和眼眶下缘的连接线构成与底板垂直的想象平面。测量者位于小儿右侧,左手握住小儿两膝,使小儿的双下肢互相接触并紧贴底板,右手移足板,使其接触小儿的两侧足跟。双侧有刻度的量床应注意两侧读数要一致。

3岁以上的孩子测量时脱去衣帽和鞋,仅穿背心和短裤,取立正姿势,两眼正视前方,胸部稍挺起,腹部微后收,两臂自然下垂,手指并拢,脚跟靠拢,脚尖分开约60°,脚跟、臀部和两肩胛角间几个点同时靠在立柱上,待校正符合要求后读取立柱上所示数字。

新生儿身长,男孩平均50.2厘米,其中95%在46.8厘米~53.6厘米;女孩平均为49.6厘米,其中95%在46.4厘米~52.8厘米。出生后3个月内每月平均增长3厘米~3.5厘米,共约10厘米,4~6个月每月平均增长2厘米,后半年每月平均增长1厘米~1.5厘米,及时年共增长25厘米,1岁时身长大约是75厘米;第二年约增长10厘米。1岁以后也可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出身长的大概数值:

身长=[(年龄×5)+80]厘米。

3.头围

3岁以内的小儿应常规测量头围。小儿取立位、坐位或卧位,测量者立于被测量者的前面或右方。用右手拇指将软尺零点固定于小儿头部右侧,软尺齐小儿眉弓上缘处,经枕骨结节绕头1周。测量时应将软尺紧贴皮肤,左右对称。头发长者应将头发在软尺经过处向上下分开。

新生儿平均头围,男孩33.9厘米,女孩33.5厘米,头围比胸围大1厘米~2厘米,头围出生后前半年可增8厘米~10厘米,后半年约增2厘米~4厘米,1岁时头围大约是46厘米,第二年时头围增长48厘米,5岁时头围为50厘米。

以上测量数据个体差异比较大,疾病、营养、生活环境、遗传、运动和精神状态等都会影响以上检查数据。

l如何根据生长发育曲线了解孩子的生长情况

问:我们这个地段的保健是通过测量孩子身长、体重、头围,然后标示在生长发育曲线图上来比较孩子每个阶段发育的情况。怎么能够通过这张图来了解孩子发育的情况呢?这张图与百分位表一样吗?

答:要了解孩子生长发育是否正常,掌握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就要利用生长发育曲线了。生长发育曲线是通过检测众多正常婴幼儿发育过程后描绘出来的,整个曲线由若干条连续曲线组成,最下面的一条曲线为3%,意思是将有3%的婴幼儿低于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长发育迟缓;最上面的一条曲线为97%,意思是将有3%的婴幼儿高于这一水平,可能存在生长过速。这两种情况都应该引起关注。中间的一条曲线为50%,代表平均值。可以通过生长百分位曲线图来了解孩子的生长情况(身长生长曲线图参见本书391页)。

在欧美等国家都广泛采用百分位生长曲线图对孩子体格发育进行综合评价。目前我国很多医院的儿科和儿保科医生也在采用:就是将孩子某个项目(体重、身长、头围……)的生长数据标为纵坐标,以年龄(2岁以内使用)为横坐标绘制成的曲线图。每次测量孩子的身高、体重、头围后,对照年龄列,按照测量的数字画上一点;连续测量几次后,将这些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就是生长曲线图。百分位是指:以100个孩子来计算,由低到高排列,若孩子的体重、身长及头围等的测量值,均落在同一年龄的3百分位~97百分位(包括落在3百分位或97百分位),且当年增加时沿着同一曲线向上移动,则为正常;只要曲线落在正常范围,且一直都沿着曲线往上走就是最标准的,如果孩子的百分位曲线突然下降说明孩子有一些问题了。这样就可以直观、快速地了解孩子生长的情况,通过连续追踪观察可以清楚地看到生长的趋势和变化情况,及时发现生长偏离的情况,以便及早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l囟门什么时候闭合

问:我的孩子已经1岁了,可是前囟门还是没有闭合。孩子的囟门应该什么时候闭合?有人说孩子的囟门不能摸,是这样吗?

答:新生儿头上都有两个柔软的区域,即前囟和后囟,这是未成熟的颅骨为继续生长预留的空间。前囟门为两侧额骨与两侧顶骨形成的菱形、柔软的部位,出生时1.5厘米~2厘米大小。出生后,前囟随头围增大而变大,6个月以后逐渐骨化开始变小,12~18个月闭合,最迟不能超过2岁。后囟是两块顶骨和枕骨形成的间隙,呈三角形,后囟一般在生后不久,最迟不超过3~4个月内闭合。前囟由结实的脑膜覆盖着,外面还有一层头皮、皮下组织,一般的触摸不会伤及孩子。在光线好的时候还可以看到囟门的跳动,这是因为头皮下有血管通过的缘故,其跳动频率介于心率和呼吸节律之间。

医生在检查孩子身体时,必须要检查囟门的状态和闭合情况。如果前囟凸出且张力大,结合其他症状多考虑颅内病变。不过有的药物或者高烧也会造成前囟凸出,但不是颅内病变,因此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如果前囟凹陷,呕吐或者腹泻,同时伴有尿少,多考虑脱水。前囟门早闭多见于头小畸形,晚闭多见于佝偻病、呆小症、脑积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少数婴儿长到5~6个月时,囟门只留下指尖大小,似乎快要关闭,但实际上并未骨化,这不是提前闭合。足月新生儿出生时只要头围不少于33厘米~34厘米,1周岁时不少于46厘米,2岁时不少于47厘米~48厘米就是正常,不必担心。医生可以通过检查囟门的情况及时发现问题。

l2个月的孩子为什么总爱揉眼或抓脸

问:我的孩子已经2个月了,她总爱揉眼或者抓脸,可是我检查孩子的眼睛和脸的皮肤很正常,孩子也不是要睡觉,有的时候把脸都抓破了。这是为什么?

答:小婴儿尤其是2个月的孩子,他的运动是不随意的运动,动作也不,而且他还没有认识和使用自己肢体的意识,这是因为神经系统发育还不成熟。而且这时的小婴儿肌肉的紧张度较高,尤其是以四肢的屈肌最为明显,所以小婴儿卧位时四肢常常屈曲,手呈握拳状。当负责上肢屈肌的大脑皮层兴奋时,上肢的屈肌收缩,上肢前臂呈上举内收或旋内状态,因为是握拳,动作不,所以你常常看到孩子在揉眼。如果孩子指甲长,或者偶尔张开手,可能就会抓破脸。所以要给孩子勤洗手,保持清洁;注意剪短孩子的指甲,防止污染眼睛和抓破脸。

l3个月的孩子膝关节活动时发出响声正常吗

问:我儿子3个月,自从出生开始就发现他的右膝关节在活动时(如换尿布)有点异样的感觉,还听到有“咔咔”的声音,但不觉得他有疼痛感。这有问题吗?

答:膝关节在屈伸活动中出现弹响,但是活动不受限,也不疼痛,可能有尽管下3个原因:

可能因为膝关节旁的肌腱异常滑动而引起弹响;

有的是膝关节内的脂肪垫在活动时移动发出的声音;

个别小孩的韧带发育比较松。

以上情况都可以发生弹响,一般多发生在3个月或1岁的小孩,但不是每个小孩都有这种情况。如果有这种情况,家长尽量少让孩子活动这个关节,等以后小孩长大了这种响声就没有了。这不是属于疾病,是一种生理现象。如果孩子的关节活动受限,伴有疼痛,就一定要到医院就诊。

l3个月的孩子头睡偏了可以纠正吗

问:我的孩子从出生后总是喜欢朝一边躺着,现在发现孩子的头睡偏了。一个男孩子偏头是很难看的。睡偏了头还可以纠正吗?

答:头睡偏了校正时间好在生后3个月内,因为这时颅骨还在发育中,边缘还没有骨化,骨质比较软,所以比较好矫正。从现在起让孩子朝相反的方向躺着,白天多竖着抱起孩子,轻度的偏头都能纠正过来;比较严重的偏头随着发育有可能偏的程度减轻,但是如果过于严重,纠正就比较困难了。用童车推孩子外出时,尽量让孩子采取半卧位,倾斜度为15°~30°,既有利于孩子用眼睛观察外界的事物,提高孩子的认知水平,同时还可以减少偏头的概率。

l4个月的孩子流口水正常吗

问:我的孩子已经4个月了,从3个月左右就开始流口水。我的侄子已经1岁了仍流口水。这是不是一种疾病呀?

答:新生儿唾液腺不发达,一般从3~4个月开始分泌唾液,但是量不大,过了4个月分泌量开始增加,每昼夜分泌200毫升~240毫升,5个月以后才大量分泌,常从口中流出。随着牙齿的萌出,尤其是从10~17个月及时乳磨牙的萌出,刺激了唾液腺管口,唾液分泌得更多,然而孩子的吞咽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口腔深度不够,孩子不会吞咽口水,于是就顺着下颌流下来了,严重的可以把下颌或颈部渍红甚至破溃。你的孩子正处在这个阶段。

孩子4~6个月是吞咽和咀嚼功能发展的关键期,当孩子开始添加辅食后家长就要有意识地给予相应的训练。添加泥状食品时,例如米糊不能放在奶瓶里用奶嘴喂孩子,正确的做法是冲调成糊状,用小勺喂孩子,将食物放在婴儿的舌面方便其吞咽。这一系列动作需要孩子反复练习,才能协调和配合得好。缺乏这种训练的孩子就有可能不会吞咽唾液,于是口水就流出来了。所以建议你给你的侄子做这样的训练:每次吃东西时有意识地让孩子看你是如何吞咽的,做个示范动作。他爸爸做示范动作效果会更好,因为爸爸吞咽的时喉喉结会随着吞咽动作上下移动,孩子看着就逐渐学会如何吞咽了。经过这样训练的孩子会随时吞咽唾液而不至于使唾液流出。现在你的孩子就应该开始做吞咽和咀嚼的训练,预防出现你侄子的那种情况。

但是也有的孩子原来不流口水,突然口水增多,不会吞咽,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孩子可能要出牙了,出牙前牙龈不适,刺激口水增多;另一种可能是孩子口腔内有了疾患,例如溃疡、疱疹等。

l长时间使用安抚奶嘴好吗

问:我的孩子已经6个月了,她从新生儿时期就开始使用安抚奶嘴,时至今日养成了使用安抚奶嘴的习惯。我和孩子的爸爸很怕安抚奶嘴对她的牙龈不好,但是看到国外很多孩子都用安抚奶嘴,我感到困惑,不知如何是好。请问,长时间用安抚奶嘴好吗?

答:是否可以使用安抚奶嘴是专家们产生分歧的一个问题。我认为使用安抚奶嘴有利也有弊,但是弊大于利。

有利的是:使用安抚奶嘴可以满足孩子的口欲,即吸吮的需要,同时也起到安抚孩子情绪的作用。但安抚奶嘴应该选择在孩子吃完奶后,而不是孩子饥饿哭闹时作为安抚物给他使用,否则反而让孩子更加烦躁。在新生儿时期不建议给孩子使用安抚奶嘴,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孩子,好不要使用安抚奶嘴,否则会影响纯母乳喂养成功。有的专家说使用安抚奶嘴可以降低猝死综合征,但是也有的专家对此表示质疑。

使用安抚奶嘴也有许多弊病:

由于孩子不停吸吮安抚奶嘴,促使唾液腺不断地分泌,造成消化酶的丢失。

由于吸吮安抚奶嘴,使得孩子吃进过多的气体,容易造成孩子腹胀,严重的可以引起肠痉挛。

孩子反复吸吮安抚奶嘴,如果清洗不及时或不彻底,很容易造成奶嘴污染。孩子的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健全,容易引起一些感染性疾病。

长时间吸吮安抚奶嘴,容易引起牙齿排列不整齐,上下颌骨和牙齿向外凸出生长,这不但不利于孩子日后牙齿的咬合,而且也影响孩子颜面部的美容。这也是牙医反对孩子使用安抚奶嘴的原因。

孩子经常吸吮安抚奶嘴也不利于孩子的语言和感情交流,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

有的专家认为孩子使用安抚奶嘴患中耳炎的概率高。

孩子的嘴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触觉器官,你的孩子现在正处于口欲期,需要大量的触觉刺激和口欲的满足,孩子喜欢安抚奶嘴实际上是孩子自慰的一种行为。你的孩子之所以吸吮安抚奶嘴,是不是孩子口欲没有得到满足?你们平常的时候是不是和孩子交流得少?孩子得到你们家长的爱抚少?孩子只能以吸吮安抚奶嘴获得触觉的满足和安全感。希望你们从这些方面找找原因。

l8个月的孩子手脚发凉正常吗

问:我的孩子已经8个月了,我经常发现他手脚发凉。家里的老人认为是给孩子穿得少、孩子受冷的缘故,可是多穿衣服后孩子就大汗淋漓。请问孩子手脚发凉是因为衣服穿得少,还是有其他问题?

答: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的婴幼儿手脚发凉,一些家长就认为是孩子穿得少受冷造成的,因此就像你家的老人那样给孩子增加衣服。岂不知这样做反而容易造成孩子感冒。为什么呢?原来婴幼儿尤其是1岁以下的孩子四肢含有的血量少于内脏,四肢供血不足可能是造成孩子手脚发凉的原因之一;又由于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尤其是自主神经发育不成熟,不能很好地控制小血管收缩和舒张,也可能出现手脚发凉的现象。随着孩子逐渐发育,这种现象就会消失。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办法观察孩子是否冷:哺乳的婴儿在吃奶时可通过乳母的乳头来感受孩子的口腔温度,判断孩子是否冷;也可以通过感觉孩子额头和腋下的温度来体会孩子是否冷,再决定是否增加衣服。

l10个月的孩子为什么反复有节奏地撞头

问:我的孩子10个月,最近醒来或者在很高兴时喜欢有节奏地将头往床栏杆上撞击,撞完后也不哭闹,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不适。每次听到孩子的头被碰得“咚咚”作响,我十分担心他把头撞坏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答:有节奏地撞头是6~12个月孩子开始出现的一种比较多见的重复性行为,多发生在睡眠前、醒后、情绪激动时,主要表现为无目的、有节律地撞头,撞头时孩子没有什么不适的感觉。5%~19%的婴幼儿可能发生这种行为,1岁半以后明显减少,大多数在4岁前停止这种行为。一般男孩较女孩多。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有人说可能与孩子出牙或者中耳炎有关。虽然这样的动作一般来说对脑组织没有什么损害,也不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但有可能发生意外的危险,需要引起家长的注意。

把孩子经常撞头的地方用软材料包裹起来,预防因为撞击引起头颅损伤。

当孩子撞头时家长既不要表示过分关心,也不要训斥孩子,否则强化了孩子的这个行为,撞头会加剧发作。

平时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经常与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以减少发作。

媒体评论

自2000年初始至今,张医师在一线义务答疑已近14年,是“科学养育”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推动者。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习惯称呼张思莱医师为“张教授”,虽然张医生并不在学校任教,但我心里觉得这个称谓与她所做的事情特别贴合。教而授之,传道解惑,张医生一直做的就是“教授”的事。她以儿科医生的从业经历,十几年前即开始在论坛上为父母答疑。她跟新浪育儿的渊源关系比我都要长。张医生还是很“潮”的姥姥,带外孙,玩微博,回答网友问题,传播科学育儿知识。跟着张医生,我们学习养育小孩,努力做个好父母。

2010年,微博新媒体成为重要交流手段,张思莱医师开通新浪微博,成为众多率先在新浪开通微博的大V用户中相当有影响力的一位专家医生,粉丝数达到62万。2011年,作为新浪育儿金牌专家组成员,张医师进驻微访谈问诊栏目,在照看小外孙、外出讲座之余,年复一年地在线回复家长的问题,解决众多年轻父母在宝宝养育及早教方面的困惑。如今,这本汇集了张医师在微博上回复众多父母养育问题的精编书出版了,如果你也是新手父母,正在为小宝宝的各种问题一筹莫展,读读这本书吧,让张思莱医师帮你育儿。

——新浪网育儿执行主编郑先子

认识张大夫,是14年前的事。那时候儿子刚出生不久,遇到育儿问题就抓瞎,我就跑网上去找答案。找到了新浪育儿论坛的0-1岁俱乐部,发现有个张思莱医师在那里答疑,回答问题既专业又中肯,比泛泛而谈的回答有用多了,就认真地看了起来。再后来,发现很多爸爸妈妈的问题其实是重复的,我就帮着张大夫拷贝粘贴,也回答起问题了。再往后吧,我就一直跟着张大夫回答问题,这一回答就是14年。这本书是张大夫把她回答过的问题进行补充完善后结集出版的,应该说,是最贴近爸爸妈妈们需求的育儿指导。

——@心泉之家

张奶奶是家喻户晓的新浪育儿大V,从孩子降生起,她的微博我每天必看,帮我解决了很多养育难题,真可谓“身边的家庭医生”。

听说张奶奶要把网上答疑的内容整理成书,真是很高兴!因为我对孩子小时候遇到养育困难却无人能问、无人能答的无助感,那种到医院排几小时队才见上医生却只能聊上几句的奔波无奈,印象特别深刻……

养育的很多问题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详细的解答,相信这本书给予新手父母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满满的正能量,衷心祝愿更多的可爱宝宝们能够从这本书中受益。

——普通读者 陈誉文 网名@小土大橙子

张思莱奶奶是我从怀孕开始就在微博上关注的著名儿科医生,张奶奶向我们这些新手父母们科普的不仅是她从业多年积累的丰富的医学经验与常识,更有许多她在养育外孙过程中重新学习与实践到的与时俱进并且非常接地气的育儿理念与方法。作为新妈妈,我与许多朋友都受益匪浅,我们学会了不被陈旧与不科学的育儿观点左右,更懂得如何分辨育儿道路上太多纷繁芜杂信息的真伪对错。

张奶奶之前写的《张思莱育儿手记》是我在育儿过程中很重要的参考书籍,而我更相信这本收录了大量对育儿方面典型问题进行答疑释惑的《张思莱育儿微访谈》,将更能详细地总结年轻父母在育儿过程中最容易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并起到更好的实际指导作用。

——普通读者林小暖bella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2016-08-13 18:57:09
来自jkcby70**的评论:

掌柜太善良了,真是干一行懂一行呀。在掌柜的指导下我都快变内行人士了!

2016-09-08 18:45:32
来自jvofj76**的评论:

价格很优惠,服务也很,东西不错,给个好评此次鼓励

2016-09-08 19:05: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微博妈妈推荐的书,还可以,语言浅显易懂

2016-09-19 15:38: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实用

2016-09-22 18:40:01
来自馒头喵**的评论:

各种情况基本都介绍到了

2016-10-14 17:09: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本可以

2016-10-20 04:39: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打折,实惠,挺好的书

2016-11-07 13:58:0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实用性很强

2016-11-22 22:19:30
来自舍月禾**的评论:

一本答疑解惑的书,有时间的话可以多看看

2016-12-03 11:27:41
来自乌龙的**的评论:

这书挺好的,很有指导意义。

2016-12-07 17:05: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评

2016-12-12 15:11:3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值得购买的书籍

2016-12-21 12:03:2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别人推荐的

2017-04-01 20:28:27
来自泡***歌**的评论:

好书 实用性强

2017-06-22 09:27:1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henhao

2017-06-26 15:44:5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皮磨损严重,要发票还不给,我连一星不想给你,永久差评

2015-05-29 10:09: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观念陈旧,内容写的简单,不能实际回答家长的问题,不如崔玉涛的书及观念

2015-05-13 07:58:5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张奶奶用自己的外孙子做例子,告诉我们养育中的方法和重点,通俗易懂。张奶奶在微博义务科普,支持一下

2015-05-23 07:45:55
来自丘山伶**的评论:

没事翻这看看,有疑问就查阅,讲得细致透彻也易懂。

2015-03-29 23:36:22
来自蓝色圆**的评论:

有些地方还有疑惑,与我之前看的科学育儿观点不同。

2015-06-08 07:22:17
来自maomao7**的评论:

还没有认真看呢。希望能给我这个新手妈妈提供一些有用的育儿经验。

2014-12-09 22:33: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了张老师的微博买的这本书,对育儿的确有帮助,给好评!

2015-05-28 22:46: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挺好的书 买来送人的 趁着搞活动 省了不少钱 希望这些促销的力度会更大哈~~

2016-06-02 22:09:1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张医生的书,写的很详细,非常有用,涵盖了育儿的方方面面。

2016-08-28 10:15: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张思莱的书和崔玉涛那一套书,观点很接近。婆婆很喜欢看。孩子马上就要出生了,看点育儿书,免得到跟前抓瞎!

2016-04-27 11:21:18
来自我是连**的评论:

读了一些,因为第一次当妈妈很多都不知道,在天天向上认识了思莱奶奶,就加了微博。看着奶奶很多建议,感觉多有用的。所以都买了这本书。还好吧,讲的比较多,如果有配套光碟就好了。可以直接看,更省事了。

2015-04-04 14:42:5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拿到书后就迫不及待看了起来,不得不说以前不知道的育儿知识这本书里讲的很好,很有帮助。

2014-12-14 09:34:01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