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茶叶边疆图书
人气:40

茶叶边疆

茶,就是人传递人 我出生在边陲小城双江县,记得小时候家里大人们喝的是一种产自勐库的“绿袋袋”包装的茶,“勐库”两字在我的脑海中代表的就是“茶”。2004年,普洱茶业已经开始...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文化研究  
  • 作者:[周重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68027700
  •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8
  • 印刷时间:2017-08-08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304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1935年,双江先贤彭桂萼先生感慨道,像双江这样的边地情形,我们居然不如外国人知道得透辟,写边地问题,反而要去参考外国人写的书。 于是他写下了《双江一瞥》与《双江茶业》。 80年后,我们有感于此,写下了《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

编辑推荐

在勐库,除了茶,可经营的东西很少,茶是生意,更是生活。勐库茶园里有生生不息的种茶人、制茶人、卖茶人,他们相互影响,共同迈进。

很多勐库茶人的格局在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从商业的角度看勐库,还在考虑如何保护和经营好这个地方。

时代瞬息万变,茶业代代相传。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去做我们该做

的事情。茶路上会有我们的足迹。

作者简介

周重林 :著名茶人、茶文化学者,主要作品有《茶叶战争》、《茶叶秘密》、《茶叶江山》 与《云南茶生活百科全书》等。他创办的自媒体《茶业复兴》是茶界影响力较大的自媒体之一。 2014年,入选《生活》月刊“文艺复兴百人集”。2015年,获得《中华合作时报》“新 媒体营销推广个人奖”。2016年,获得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兴文强茶”杰出贡献奖。

杨绍巍:籍贯云南临沧, 毕业于上海大学影视学院编导专业, 现任云南双江津乔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自2008起专注茶叶事业, 打造出概念原创茶作品和津乔独特的品牌文化, 长期致力于推崇现代茶尚生活。

内容简介:

1935年,双江先贤彭桂萼先生感慨道,像双江这样的边地情形,我们居然不如外国人知道得透辟,写边地问题,反而要去参考外国人写的书。 于是他写下了《双江一瞥》与《双江茶业》。 80年后,我们有感于此,写下了《茶叶边疆:勐库寻茶记》。

图书卖点:

在勐库,除了茶,可经营的东西很少,茶是生意,更是生活。勐库茶园里有生生不息的种茶人、制茶人、卖茶人,他们相互影响,共同迈进。很多勐库茶人的格局在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从商业的角度看勐库,还在考虑如何保护和经营好这个地方。

时代瞬息万变,茶业代代相传。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去做我们该做

的事情。茶路上会有我们的足迹。

目录

1.勐库,因茶而荣

005 一座茶香弥漫的小城

009 匠作空间:一饼普洱茶的诞生

019 华侨农场:这里有茶叶江山,更有家国情

在线预览

勐库大叶种的来历

勐库茶、勐库种、勐库味,要谈勐库茶,绕不开勐库种。我们接下来要谈的内容,仅仅是提出一些假设,从一种新的角度去看待勐库大叶茶。《双江拉祜族佤族布朗族傣族自治县志》第240页第九章“茶叶”,开篇及时个部分讲的就是勐库大叶茶。双江勐库大叶茶是全国优良茶叶品种之一……勐库大叶茶为有性品种,茶树籽种纯度高达 80%,是国内茶叶品种资源少有……虞富莲撰文,赞誉勐库大叶茶是云南大叶品种的正宗。

这一段记载有很多关键信息,稍后解读,我们现在翻一页,在242页,第二节“种植”部分,有这么一段记载。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勐库冰岛李三到西双版纳行商。看到那里农民种茶,路过“六大茶山”拣得部分茶籽带回。到大蚌渡口过筏时被关口检查没收。勐勐土司罕廷法得知后,第二次派李三、岩信、岩庄、散琶、尼泊 5人到西双版纳引种。回来时用竹筒作扁担,打通竹节,将茶籽装入竹筒内,带回 200多粒茶籽,回到冰岛培育试种成功150多株。经繁殖发展,清朝至民国初,逐渐扩大到坝卡、懂过、公弄、邦改、邦木、邦协、勐库、勐勐等地,其他地区有零星种植。土司时期,茶叶已成为土司向农民派捐的重要物资之一。

资料铺陈暂告一段落。

关于勐库种来源的几种主流说法

首先,自不必说,就是县志上所记载的古六山引种说。这种说法值得推敲之处在于,为何表现如此的勐库大叶茶在其“原产地”古六山难得一见?

第二种说法,我在邦改考察时听到了缅甸腊戌引种说,其过程与县志记载几乎一样,只是引种地从西双版纳变成了腊戌,而最早开展种植的地方从冰岛变成了邦改。关于这个说法我需要补充一点,在2014年末,我在佤邦做过一次考察,见到了至少三块连片的老茶园,相当多的茶树的树干直径超过 20cm,据推测应该是当地处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留下的茶园。其品种,正是勐库大叶茶。

第三种说法,整个无量山的主要茶产区,如景东、景谷等地,都是以勐库大叶茶为主要品种,樊绰的《蛮书》中记载“茶出银生城界诸山”。因此这其中会不会有某种联系?此外还有一些类似的说法,此处不一一列举。这三种说法都可以称为“引种说”,与之相对应的是大雪山“原生说”。

在勐库西半山的邦马大雪山里有一片野生茶园,面积超过12000亩,其中分布着大量野生茶,这是世界上迄今为止发现的密度较大、分布最广、保存最完整的野生古茶树群落。由于这个原因,也有人猜测这块土地可能是世界茶树的起源处。但是野生茶的品种却是大理种,与栽培型的勐库大叶茶在性状上有很大差别。

这就是勐库大叶茶来源的几种说法,到现在,肯定还有人各执一词,发生争执。寻根溯源是我们做学问的一个特色。那么究竟哪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呢?

茶种来源传说的其他价值

大理茶虽然也是可食用可品饮的茶,但是由于多酚含量低、叶质硬、不易加工,并且有微毒等问题,渐渐被先人放弃,而沦为野生茶。但人类尚未发现栽培型大叶种茶树之前,大理茶应该也有过一段被人类饮用的历史。在西半山考察时,听当地人说,邦马大雪山上有一条废弃的茶马古道,可以直通缅甸。下面这段是我想象的:

当时的茶马古道贯通了无量山与东南亚,各个民族进行着各种交流,而茶叶必然是其中很重要的组成部分,茶籽在古道上不断流通与播种。由于茶马古道增加了原始的大理茶品种之间的有性交流机会,使得其基数变大,变异个体增加,其中一种变异使得叶子变大变软,不适应高海拔原始森林环境而导致难以生存。但有几颗种子被水流带出了高山,滞留在了低海拔的河沟边,这里水分充足,气候温暖,大叶子导致蒸腾变多,能维持生存。就这样,及时株栽培型大叶种茶树出现在了世界上。之后,一个马帮的兄弟发现了一片叶背长绒毛的“怪茶”,这种茶滋味足,容易加工,而且吃起来口感更好,相对吃多点也不会不舒服。再之后,大理茶的栽培历史就结束了,叶背长绒毛的“怪茶”成了主流的茶树,这就是今天栽培型云南大叶种的始祖。

我在第二节和本节的两个假设中,推演出勐库大叶茶的起源地,其实是茶马古道。是人类商业活动的发展,产生了勐库大叶茶。

元江糯茶与勐库大叶茶的类比

勐库大叶茶其实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品种,而是一种文化认同,当地人认同这种叶形大的茶树,认为其品质好,就称其为“大叶茶”,外地人则称其为“勐库大叶茶”。

我们可以用元江糯茶来做类比。肖时英先生在1956年到元江猪街考察糯茶,发现各家茶地的糯茶形态各不相同,但可以找出的一个共同点,就是村民都认为,自己家好的那几株茶就是糯茶。可见“元江糯茶”就是一个典型的文化概念,并不具备品种学意义的名称。“勐库大叶茶”显然也是一个文化概念,但是随着品种纯度的提高,性状的逐渐统一,这个名称渐渐具备了更具象的含义,于是“勐库大叶茶”

成为“勐库大叶种”。所以,是文化观念造就了品种,而不是基因造就了品种。

媒体评论

勐库茶的品质世界,但长期作为原料输出地,勐库在外界的知名度却并不高。很多人或许都喝过勐库茶,却不一定知道那是勐库茶。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对勐库的树种和人文描写比较细致。纸张也不错,只是装订不是很好,总担心会散架。

2017-11-15 11:34:0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茶书还是很不错的,推荐给大家看

2017-10-12 14:23:5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喜欢弄茶的人,大多还是有点想法的

2017-10-12 14:24:3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本茶书,一杯清茶,赛过活神仙

2017-10-12 14:36:2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墙裂推荐本书,品茶人都应该买的一本书

2017-10-12 14:39:2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喜欢喝茶,也很喜欢这种有品位的关于茶的书籍,在看过里面绝对算的上是精品中的精品

2017-10-12 14:47: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的书,电子书既经济又实惠。大家可以好好读。

2017-10-21 09:28:11
来自autumn6**的评论:

很好很好哦

2017-10-25 19:40: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多勐库茶人的格局在发生改变,他们不仅从商业的角度看勐库,还在考虑如何保护和经营好这个地方。

2017-10-29 09:29: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正版图书 ,包装不错 , 整体感觉不错 ,

2017-11-09 09:49:2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茶可以修养一个人身心,在寂寞的时候有茶的陪伴,

2017-10-10 10:58:2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合贯穿始终,J贴近生活。体味茶文化的精髓,受益一生

2017-10-10 13:19:5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有可读性的一本书,从中领略各个季节的茶滋味

2017-10-10 13:34:4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普洱茶到茶道、茶艺、茶史,都很详细,太喜欢这本书了

2017-10-10 09:43:0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作者对茶的感悟,更多是对生活的感悟。不同时节,不同茶味

2017-10-10 11:32:2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中的各种唯美的茶具茶叶还有风景的插图了,简直美腻的一本书

2017-10-10 11:25:4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单翻翻,感觉不错,至少一个封膜,不会像其他书似的破破烂烂。快递给力

2017-10-11 10:38:2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此书颇为适合入门者,按照节气采茶次序,对各种茶进行实践式的探究

2017-10-12 13:58:5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因茶而入味,人因书而起茶心。一页一页的读去,如季的茶香,温润了满眼满心。

2017-10-10 11:33:2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本好书,因为喜欢茶,对介绍茶的书很关注,这本书有茶,有人,有故事,更有道

2017-10-12 13:57:0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喜欢喝茶,但一直都是乱喝。觉得懂茶的人很美,所以特想学习下。这本书很好

2017-10-10 13:18:46
来自我***在**的评论:

真的很棒,拿到很厚的一本,比想象的厚。而且关于茶的什么都有,买茶的内容很实用,

2017-10-10 09:32:4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啜过始知真味永”茶路上遇到的人、遇到的事,又何尝不是一盏盏百味俱全的茶汤?

2017-10-10 15:55:5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喝茶却对茶的采摘,烹制,器皿等一无所知,不免被人看作附庸风雅。这是图文并茂的一本书

2017-10-10 09:45:2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将这些年的茶思茶语记录下来,直到终于化为这手头丰厚的文字,是一直坚持不懈的“又一杯茶”。

2017-10-11 14:58:2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者用略带古风的话语,为读者娓娓道来了一段关于茶的旅行,更让人觉得,这并非是说茶,而是说生活。

2017-10-10 11:34:4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值得一看的书,充满了人文气息与关怀,笔触朴实生动,读之书仿若游历于各处名山茶场,值得回味。

2017-10-12 14:46:2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现在已经成了当当的铁杆粉丝了,每次买书都是第一个想到当当,这本书纸质很好,有图有解说很形象

2017-10-10 10:34:3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很喜欢这本关于茶的书。之前也买过一些,但是大部分都属于那种纸张多,里面没什么内容的,而且内容多是非常重复,这本书就跟他们不一样

2017-10-12 13:13:27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