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图书
人气:29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

告慰父亲 我常常想起父亲,我常常梦见父亲。在他居住了43年的老院子里,他坐在那把旧了的轮椅上,把自己置身于明丽的阳光下;他微笑着望我一眼,一言不发,而后,他微微抬起头来,深邃的目光望向湛蓝的苍穹。在他...

内容简介

本书是解放军女中将聂力回忆她的父亲——聂荣臻元帅光辉一生的纪实文学作品。

作品以女儿独特的视角,叙述父亲戎马倥偬的战斗岁月,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此外本书还展现了聂帅作为一个体贴爱人的丈夫、牵挂女儿的慈父、疼爱孙女的祖父的普通人的情感侧面,充分展示了他开国元勋、科技主帅、厚道长者的形象。

聂帅的许多故事,人们已是耳熟能详。但在本书中,我们还是能够读到许多新鲜的内容,譬如他早期在上海、香港从事地下工作的秘密岁月;与的数度合作;以及建国前后担任北京市市长;担任开国大典阅兵总指挥;主持中苏国防新技术协定的谈判;在决策与领导"两弹一星"中的重大贡献;与、""的斗争,以及他与党和国家重要领导人的密切交往等等,这些鲜为人知的事情的披露,丰富了历史,有助于我们更地解读聂帅、认识聂帅,而这也是本书的亮点。

本书求真尚实,经过作者长期的生活积累和广泛的搜集资料,大量采访事件的当事人,还原了历史及人物的真实性。鲜活感人的细节、震撼人心的场面,层出不穷,为本书增添了极大感染力。

本书还收入聂帅及家人照片九十多幅,其中不少系首次公开发表,弥足珍贵。

编辑推荐

后记

父亲逝世后,许多同志热情地鼓励我,要求我讲讲有关父亲的故事。

我却迟迟没有动笔。我一岁多离开父亲,十六岁才回到父亲身边;后来又去苏联学习,回国后到国防科技战线工作。几十年中,与父亲聚少离多。

我担心自己对父亲了解不够、理解不够,有负同志们的期望和重托。

父亲离开我们十几年了,我总觉得父亲并没有离去,他仍然和我们在一起。当我来到国防科研试验基地,当我来到科研院所,当我来到晋察冀革命老区,当我来到故乡重庆江津,从科技战线老一辈领导者、科学家的回忆中,从广大指战员的怀念中,从老区乡亲们的讲述中,从故乡父老的思念中,总能听到父亲那么多的事迹,总能听到人们那么亲切地说起"聂帅"、"聂总"…… 记得父亲逝世前对我说:"你的童年受了许多磨难,你能有今天,是由于党对你的教育和培养。你的成长历史应该写下来,很有意义。同时我也非常感谢你的母亲,没有你母亲,就没有我们全家今天的团圆。你要好好照顾母亲啊!" 三年后的1995年,母亲也逝世了。

在绵绵不断的缅怀和思念中,我终于下定决心,讲讲父亲的故事。

这是我的心愿,更是我的责任。

作为女儿,他是我亲爱的爸爸;作为军人,他是我敬爱的元帅;作为科技工作者,他是我尊敬的领导者。父亲不仅仅属于我自己,他属于我们伟大的祖国,属于那个伟大的时代,属于那一段轰轰烈烈的历史,属于我们广大的科技工作者和部队官兵。

于是,从2002年寻访晋察冀老区开始,我着手对父亲的经历和故事进行收集和整理。

是回忆,是怀念,是寻找,是发现,在一次次的采访、座谈中,在一次次的阅读、思考中,父亲的足迹越来越清晰,父亲的形象越来越亲切。

我想说,父亲是一座山,无论从哪个角度走近,都能发现美好的风景; 我想说,父亲是一本书,无论从哪一页阅读,都能受到启迪和激励; 我想说,父亲是一双明澈的眼睛,无论走多远的路,他都在深情地注视着你、祝福着你; 我更想说,父亲就是父亲。他是一个厚道的人、高尚的人…… 如果我的这些感受能够传达给读者朋友们,那将是我极大的欣慰。

谨以此书献给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中国航天事业创建50周年,献给我的父亲诞辰110周年、母亲诞辰100周年。

父亲的一生波澜壮阔、丰富多彩,我在这本书中讲的只是自己经历和后来了解的故事。限于篇幅,还有许多事情未能一一详述,难免有不足之处,衷心希望前辈、同志和读者批评指正。

感谢李继耐、陈炳德和迟万春同志对于我写作本书的热情鼓励;感谢总装备部政治部和北京军区政治部的领导同志给予的积极支持;感谢我的爱人丁衡高同志,他对本书的写作一直热情支持,全力帮助;感谢原聂帅办公室、聂帅传记组工作人员周均伦、陈克勤、王红云同志,他们帮助我搜集、整理了大量资料;感谢父亲的老秘书范济生、刘长明、甘子玉同志和聂勋材、周继强等同志,他们认真审稿,核实史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感谢总装备部宣传部有关同志和常红同志,他们积极协调、联络,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感谢作家彭继超、陶纯同志,为资料和文字的整理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协助我完成了本书的写作;感谢所有为本书的写作给予支持和帮助的同志们。

作者简介

聂力,汉族,重庆江津市人,1930年生于上海。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8年参加工作,1960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学文化,留学苏联,高级工程师。原人大常委、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中将。 1960年任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工程组组长;1965年任七机部十三所仪器室主任;1

目录

告慰父亲

及时章赤子情

在线预览

6月14日上午9时,父亲来到西郊机场,特意赶到机场送行。两位老战友用信赖的眼光互相凝望着,两双握在一起的手久久不愿松开。也许他们都明白,两人肩负的担子是何等的沉重。

说:"又辛苦你了。"

父亲说:"你在北京坐镇,担子也不轻。"

这是父亲在八个月的时间里第三次去核试验基地。此行他正发着烧,是抱病执行任务的。随父亲去核试验基地的周均伦秘书说:"我们是上午9点钟从北京起飞,在空中飞了5个半小时,那时在飞机上看,一片黄土高原。我们坐的专机,专机上有一张床,聂帅可以睡在床上。那一次老帅还发着烧,前几天温度38度多,走的那24小时还37度多,稍微好一点,但这一次试验很重要,他亲自去了。"

下午1时50分,专机降落在马兰机场。

父亲到了马兰飞机场,张蕴钰、李觉、郑汉涛、张震寰他们都到机场去接,当地的时间跟北京的时差相差了两个小时,到了那里,正好吃中午饭。周均伦回忆:" 吃完中午饭,聂帅及时个就要看降落伞。在氢弹空投以前,进行冷弹试验。氢弹有多重,用水泥模拟弹的重量,从高空往下投。往下投的时候,投一次还不行,要投几次。有一次投的时候,降落伞的一根吊带断了。这样,就可能引起很大的危险,偏离方向。在北京的时候,就报告了这个情况。聂帅特别重视这件事情,刘长明(聂帅办公室主任)、陈兆保(警卫参谋),还有我跟着他一起去检查。把原来坏的降落伞也放在那个地方,好的降落伞也放在那个地方(马兰礼堂)。聂帅问得很仔细。技术人员告诉聂帅,这降落伞有什么缺陷,不过我们把毛病找出来,现在都加固了,不会有问题。听了汇报以后,聂帅认为都比较了,这才放心。"

晚上,父亲不顾5个小时飞机的颠簸劳累,听取国防工办副主任郑汉涛和张震寰、张蕴钰、李觉、朱光亚、陈能宽、程开甲等关于准备工作情况的详细汇报。刘长明主任回忆:"在汇报当中有个问题,在氢弹上面有个垫片找不着了,原因就是工艺上不严格。他们告诉聂帅,已经采取了措施,不会有问题。聂帅听了以后,一再追问,详细了解情况,说相信你们采取了措施,不会有问题。同时强调,你们不要小视这工艺,搞尖端武器,这工艺特别严格。这些问题不要看成是小事,出起事来会变成大问题。规程上的工序一道也不能少,少了一道工序,就是个教训。"

父亲说:"现在大家很累了,要注意很好休息。这次试验与过去不同,有质的变化,休息安排不好,工作是搞不好的。"

15日,父亲又两次听取郑汉涛等领导同志的汇报。16日下午,父亲来到马兰机场,慰问在现场工作的科技人员。他认真观看了试验用的氢弹实物,登上执行空投氢弹任务的轰-6型飞机,并同机组人员一一握手,勉励他们说:

"这可不是一个一般的炸弹,一定按操作规程执行好任务,但也不要紧张。"

机组人员坚定地回答:"请元帅放心,我们保障胜利完成任务。"

父亲用力握住机组组长徐克江的手,不停地摇着说:"好,好,我相信你们,相信你们!"

6月16日晚上,父亲赶赴核试验场区,住到场区的开屏村,这里离指挥所约30公里。周均伦秘书回忆:"那里蚊子特别多,我们赶到白云岗快到10点,但天还没有黑,我们在那里散步,他们讲蚊子厉害,我们每个人都戴着手套,脸上每个人弄一个纱罩。蚊子叮着你以后,你拨弄它,它都不飞,它非要咬你,除非你把它打死。聂帅身体不好,到晚上温差很大,给他披了棉大衣。"

当天晚上,父亲同张震寰、张蕴钰商量研究后,确定将试验零时定为17日8时,并在电话上向作了报告,得到批准。

第二天凌晨7时,天还没亮,父亲便乘车来到指挥所,指挥所设在距爆心西55公里的白云岗。到达指挥所时,天已破晓。早晨的天气很好,一片晴朗,仅在靶场上空飘浮着一片卷云,确是试验的难得好天。试验场上,一切准备就绪,人们都怀着一种激动的心情,期待着即将发生的一切。

周均伦秘书回忆说:"指挥部设在一个帐篷里,附近还有一个堑壕,那是掩蔽壕,因为核试验有三大杀伤威力。一个是冲击波,一个是光辐射,还有一个是放射性沾染。我们在掩蔽壕里面主要防止冲击波,大家都下去了,老帅也下去了。"

6月17日7时40分,父亲再次分别打电话给、,汇报了现场各项准备工作的情况,说飞机已经起飞,预计8时整进行氢弹空爆试验,得到了他们的肯定和鼓励。

8时前,飞机声由远而近,人们都翘首以待。

8时整,空投氢弹的飞机到达预定空域,没有投弹,拐了个弯飞走了。

"怎么回事?"父亲在掩蔽壕里用电话问。

电话里空军地面指挥员报告说:"飞行员操作中少了一个动作,请求再飞一圈。"

父亲当即答复:"可以!应该这样子,这是飞行员认真负责的表现。"

多年之后,这架飞机上负责投弹的及时领航员孙福长回忆说:"一时由于当时我的心情比较紧张,再加上受`左`的干扰,在飞机上要不断地背诵语录,影响了我的注意力,所以忘了按自动投掷器,氢弹没能在预定的8时整准时投下。"

这可以算作是这个辉煌时刻的一个小插曲。

于是,20分钟以后,徐克江驾驶的轰-6型飞机再次飞临预定空域,在预定高度,投下了颗全当量氢弹。氢弹在距靶心315米、高度2960米处爆炸。

此时,天空中出现了一个自然的太阳,一个人造太阳。两个太阳在蓝天上并排高挂,这一奇特的景象,令人叹为观止。

随后,是一声震耳欲聋的轰鸣。氢弹爆炸成功了!

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20分,是一个值得永远记住的时刻。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人们从指挥部、从掩蔽壕内跳出来欢呼,一阵强风带着热浪迎面扑来,有的人几乎被吹倒,这是氢弹冲击波的威力!

周均伦秘书说:"氢弹一爆炸,我们都高兴得很,都跳出了掩蔽壕,我和护士欧阳等年轻的同志先跳出来。我们站在掩蔽壕的上面,氢弹一爆炸,一股热浪就是冲击波冲过来,要把我们吹倒。离我们大概100米左右,指挥部的帐篷都吹倒了。"

1967年6月17日,我国及时颗氢弹爆炸试验成功

父亲因为上了年岁,无法像年轻人那样跳出掩蔽壕。但他手握电话,激动地凝视着天空那个人造太阳渐渐演变成的蘑菇云。军事摄影家孟昭瑞拍下了这次试验的几张历史性照片,其中也有这张照片。

人们面对着这朵比原子弹的蘑菇云要壮观得多的伞状烟云,欢呼声经久不息。

欢呼声中,父亲让刘长明催问有关方面尽快汇集各种数据,计算出眼前实现的核爆炸的当量,够不够得上氢弹级爆炸?

科学家们紧张地计算着,很快就报告说:"初步计算,核爆炸的威力在300万吨梯恩梯炸药的当量以上(据各项数据测算的结果为330万吨),是氢弹爆炸!"

试验获得圆满成功。

父亲对身边的张蕴钰说:"300万吨,够了!够了!"

他的意思是,氢弹的当量达到了设计要求,这样的威力,在作战实用时够了。

这时,父亲已经来到指挥部,帐篷是临时扯起来,还没有弄好。到那里父亲赶紧要通北京的电话。先给报告,讲这氢弹试验成功了,科学家初步计算,氢弹爆炸是300万吨左右。说:代表、代表国务院、党中央向在场的人表示祝贺。父亲又给叶帅打了电话,叶帅讲,代表中央军委向全体参试人员表示祝贺。

父亲走出指挥部帐篷,回到阵地,大家还在欢呼。父亲向热烈鼓掌的人群挥手致意,大声转达了、的祝贺。

1967年6月17日11时,父亲乘飞机赶回马兰机场,向执行任务的机组人员表示感谢、慰问和祝贺,并同他们合影留念。

从及时颗原子弹爆炸到氢弹爆炸,美国用了7年零4个月,苏联用了4年,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我国只用了两年零8个月,以最快的速度,赶在法国之前,完成了从原子弹到氢弹这两个发展阶段的跨越。

回去的路上,有人向父亲说出了上述时间表。父亲自豪地对身边的人说:"中国人民是有志气的,我们的科学家该有多好啊!"

父亲主持及时颗氢弹爆炸试验,右为张震寰

现在人们已经知道,美国1952年爆炸的是一个65吨重、三层楼高的氢弹装置;苏联1953年爆炸的及时颗氢弹虽能用飞机空投,但爆炸威力只有40万吨。而次氢弹试验,便成功地实现了体积较小、重量较轻、聚变比较高的百万吨级氢弹的预期目标。它再一次证明,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够办到,而且能够办得更好。

氢弹爆炸后不久,高兴地说:"两年零八个月搞出氢弹,我们现在在世界上已是第四位。我们搞原子弹、导弹有很大成绩,这是赫鲁晓夫帮忙的结果,撤走专家,逼我们走自己的路,要发给他一个一吨重的勋章。"

我手头的一份资料表明:我国在突破原子弹和氢弹以后,很快又掌握了中子弹技术。美国和苏联先后做了上千次核试验,法国也做了200多次核试验,我国总共只做了45次,但我国核武器的技术水平并不低。我国核试验的成功率和效费比,在世界上是较高的。

氢弹炸响两天之后,父亲乘飞机回北京。在马兰机场,他站在飞机的舷梯上,面对前来送行的两派群众,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过去试验的是原子弹,是`裂变`产生的威力。这次试验的是氢弹,是`聚变`产生的威力。希望你们团结起来,像`聚变`一样,把基地的各项工作搞好!"

飞机起飞了,父亲恋恋不舍地望着机翼下的大地。也许这时候他并没有意识到,这将是他一次出征罗布泊。在的风暴中,他见证了两次核聚变的光芒,他深深地知道,这是来之不易的。

直到父亲的晚年,他一直关心着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

1976年,11月11日下午,父亲出席了中央军委会议,听取国防科委关于10月17日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的情况汇报。

朱光亚回忆说:"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1978—1979年间,聂帅发现了``中研制计划出现的问题。它是``期间的产物,要求研究用强击机带核炸弹,这大概是从、吴法宪这条线下达的任务。工作已经开展,也投了不少钱。到了粉碎``以后,聂帅很明确地提出这样的工作是不宜于开展下去的。他从运载工具有缺点,特别是从我们的战略思想、我们的政策的高度来看武器型号发展的。聂帅指出,我军是积极防御的战略,我们不应该发展这样一种型号的武器。在1979年的`专委`会上,这是的一次专委会,小平同志、叶帅、聂帅、徐帅都参加了,聂帅在会上又阐述了他的观点,会上很多领导同志认为聂帅是非常正确的,于是这个项目就下马了。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聂帅运筹帷幄,从比较高的角度来分析、指导我们的国防科学技术工作应该怎样发展,这点对我教育很深。"

1980年后,我国核试验转入地下。1996年7月29日,我国在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地下核爆炸后宣布暂停核试验,这24小时,我国政府庄严宣布:

"从1964年10月16日及时次核试验起,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中国现已建立起一支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中国广大工人、科技工作者、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所有从事国防建设的工作人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不怕牺牲、艰苦奋斗,为研制和发展我国的核武器,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

父亲与核试验基地的同志们共享成功后的喜悦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ryhkz28**的评论:

虽然有点麻烦。。但是诚信拉!

2016-08-12 04:24:36
来自木子足**的评论:

包装不错哦(2) 整体感觉不错(2) 性价比很高(2) 印刷很正(2) 纸质好(2)

2016-10-19 16:47: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直在当当购买图书,正版质量好不缺页

2016-11-29 16:24:47
来自噢丁先**的评论:

还可以,但有点流水账的感觉

2016-12-18 10:32:53
来自莫***啊**的评论:

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读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读。

2017-02-22 17:23:02
来自莫***啊**的评论:

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需读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精读,细读,反复读。

2017-02-22 17:26:09
来自w***2(**的评论:

很好,老师推荐的。

2017-03-15 09:28:23
来自绵***e(**的评论:

送给老爸的

2017-04-27 10:51:4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好书,真实耐看

2017-04-27 23:00:51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我是一个爱看书的人,大多数图书都在这里买。这里全都是正版图书,印刷和装帧精美,经常都有价格实惠的促销活动,图书包装严实,发运速度快,电商客服和快递员服务也很好。

2017-05-09 14:55:0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质量不错,送货速度快,赞

2017-05-12 13:02:0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嘛不错的一本书,现在越来越喜欢在当当在上买书了,发货速度超级快,很方便

2017-05-23 15:05:0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书不错~~~就是当当登录气死人了

2017-06-21 20:25:39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非常棒,在当当买书已成为习惯

2017-07-02 17:06:15
来自GUOHJ1**的评论:

还算及时,包装不错

2017-10-09 14:31:56
来自程伟校**的评论:

敬佩那时候的领袖们 他们敢做别人不敢做的事情 最后取得了突破

2011-12-28 18:25:28
来自小佐_先**的评论:

那个年代的回味,却实令人佩服。现代是与国际接轨的时代,要有新思想才走得通。

2014-05-31 18:17:3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与作者一同回味聂帅那峥嵘岁月,看到了今天的来自不易......

2011-11-02 09:38:30
来自白头丹**的评论:

以真挚情感,回忆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聂荣臻,有一些历史细节的披露,值得一看。

2012-07-06 22:06:46
来自lahmk**的评论:

那个年代的回味,却实令人佩服。现代是与国际接轨的时代,要有新思想才走得通,战争年代及政治运动的大时代真的不适合二十一世纪的发展了。还是改革吧!

2012-05-17 01:34: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到了聂帅的风采,忠心感谢那一代伟人的丰功伟绩。

2013-02-20 20:27: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聂荣臻元帅是我国科技界当之无愧的大元帅。或许没有聂帅的坚持,我国的历史,尤其是那十年之后的历史将会被重新书写。

2014-04-06 19:04:23
来自书香宅**的评论:

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 很好的经典图书,等待好久了,这次活动力度大,一举拿下。

2017-07-14 22:53:09
来自你找不**的评论:

聂荣臻前辈在我们冀西革命根据地奋战了很多年,建国后一直还关注我们这个地方的发展,我们中学就有他的 基金赞助,所以我们老区人民非常喜欢爱戴他。所以买这本书送给爷爷这个老革命者。我们永远怀念聂荣臻元帅!

2010-05-27 20:03:0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内容很丰富很不错的一本人物传记回忆录,对于了解聂荣臻元帅很有帮助……

2017-04-23 21:31:02
来自430126**的评论:

这是女儿回忆父亲的回忆录,读来亲切,聂帅一生贡献良多,他的感人故事也多,但给人最深印像的当数他为国防科技事业,特别是“两弹一星”殚精竭lu、鞠躬尽瘁,给人印象最为深刻,最为感人。值得好好一读!

2012-01-04 00:56:1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我却迟迟没有动笔。我一岁多离开父亲,十六岁才回到父亲身边;后来又去苏联学习,回国后到国防科技战线工作。几十年中,与父亲聚少离多。

2017-06-15 13:40:21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