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从事大豆科研工作的专家集体编写,内容涉及大豆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遗传规律、分子生物学、生物固氮、品种选育、营养与施肥、栽培技术、病虫草害防治、加工利用、转基因大豆安全评价、产业经济等多个方面,汇集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建院以来在大豆科研方面的主要进展。书中还收录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科研人员发表的大豆论文、专著目录和品种介绍。各章均附有中英文摘要。
本书可供从事大豆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生产管理的科技工作者和大中专院校师生参考。
本书是中国农业科学院不同研究所大豆科研工作者集体智慧的结晶。作者中既有长期从事大豆科研的老专家,也有年富力强的中青年骨干。本书内容涉及大豆种质资源、生物学特性、性状遗传规律、品种选育、分子生物学、生物固氮、营养与施肥、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加工利用、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评价、大豆产业经济等多个方面,反映了中国农业科学院大豆科研的全貌。
序
前
及时章 野生大豆种质资源
及时节 中国野生大豆资源考察与研究
第二节 野生大豆生育与环境因素
第三节 野生大豆形态及生育过程
第四节 野生大豆的进化
第五节 中国野生大豆的化学品质
第六节 中国野生大豆的生物化学研究
第七节 野生大豆资源评价与利用
第二章 栽培大豆种质资源
及时节 搜集、整理和保存
第二节 品种分类和多样性研究
第三节 农艺性状的评价
第四节 抗病性评价
第五节 耐逆种质的评价
第六节 大豆品质性状的评价
第三章 大豆的生物学特性
及时节 大豆生长发育阶段的划分
第二节 大豆的光周期反应
第三节 大豆对温度的反应
第四节 大豆的光温互作
第五节 大豆的光温生态类型
第六节 大豆光周期反应的生理、遗传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第七节 大豆其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第四章 大豆性状的遗传
及时节 黄淮海地区大豆品种亲缘关系和遗传改进分析
第二节 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析
第三节 大豆抗性遗传的研究
第四节 大豆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第五节 大豆品种与根瘤菌共生特性遗传分析
第五章 大豆育种
及时节 中国农业科学院大豆育种的历史回顾
第二节 大豆育种目标
第三节 大豆育种方法
第四节 高产品种选育
第五节 高油大豆育种
第六节 高蛋白大豆育种
第七节 生化品质育种
第八节 抗胞囊线虫育种
第九节 抗锈病育种
第十节 高光效育种
第十一节 广适应性育种
第十二节 分子育种
第十三节 大豆育种的体会
第六章 大豆分子生物学
及时节 大豆基因组及基因克隆和功能研究
第二节 重要性状基因定位及分子标记选择
第三节 遗传相似性及多样性分析
第四节 核心种质建立及应用
第五节 大豆细胞工程
第六节 大豆基因工程
第七章 大豆营养特性与施肥
及时节 主要营养元素的吸收积累特性
第二节 大豆共生固氮资源的评价与利用
第三节 大豆吸收积累硒的特性及其基因型差异
第四节 大豆微肥应用研究
第五节 黄淮地区夏大豆施肥
第六节 南方多熟制大豆施肥
第八章 夏大豆氮磷营养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
及时节 大豆氮磷营养生理特点及施肥基础研究
第二节 大豆与根瘤菌、菌根菌联合共生体筛选研究
第三节 夏大豆生产潜力及高产规律研究
第九章 大豆快生根瘤菌
及时节 大豆根瘤菌的资源调查及分布
第二节 辽宁慢生大豆根瘤菌及快生大豆根瘤菌的分类
第三节 大豆根瘤菌的血清学
第四节 快生大豆根瘤菌的质粒
第五节 大豆根瘤菌的共生效应及其应用
第十章 大豆病害防治
及时节 大豆胞囊线虫病及其防治
第二节 大豆疫霉病及其防治
第三节 大豆锈病的生物学和防治
第十一章 大豆的营养功能与加工利用
及时节 大豆的营养组成
第二节 大豆的加工利用
第十二章 转基因大豆安全性评价
及时节 转基因大豆发展状况
第二节 转基因大豆的环境安全性
第三节 大豆转基因食用安全性与人类健康
第四节 我国转基因大豆发展前景
第十三章 大豆产业经济
及时节 我国大豆生产的历史变化
第二节 大豆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分析
第三节 大豆和大豆产品的消费
第四节 大豆和大豆产品的进出口贸易
第五节 中国大豆业发展的对策思路
附录
一、中国农业科学院大豆论文目录
二、中国农业科学院培育的大豆品种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