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本身就是一门内部容易产生叛逆的学问。当今中国法学中就存在着一种特别的品流,它游移于"人文"与纯正的"法学"之间,既倡言现代法治的精义,又寄托了传统文人的情怀,堪称"文人法学"。
本书就裒辑了清华大学林来梵教授多年来所撰写的一系列颇具这种风味的文章,均为其学术随笔中的精选之作。各篇文笔清奇,理趣并蓄,许多篇什在章法上抽丝剥茧、层层推进,但话锋一转,一语切中要害。
这也是一册立意隽永的法律人文读物。但凡关心中国法治的命运,又或不乏人文的情怀的读者,均可偷闲一读。
法律学人,现任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法学》主编,兼任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曾在国内外出版过著作若干。平时以"往返于书斋与学堂,出没于现实与理想"自况,并偶作现代诗自误,感慨最深的一句为:"憔悴的人还在返回语言的途中。"
◇代序:所谓"文人法学"
◇及时辑 环宪法学的随想
宪法的日偏食结构
宪法的肉身
"身体宪法学"入门随谭
宪政的风水
◇第二辑 法治愿景里的遐思
人类文明史中的法治
从一本书中眺望宪政的远景
中国需要西方式的法治吗?
苏格拉底与李斯之死
岳飞之死的历史现场
秋菊女儿的困惑
法律人的情人
法律与私奔
劝酒的意义
腐败散谈
网络是较大一所学堂
◇第三辑 熬了规范主义的药
谁是中国的施米特?
宪法学界的一场激辩
人民会堕落吗?
自由主义的败家女?
警惕法律实力主义
反思科学主义
◇第四辑 特别的思忆
从法律通往上帝的怀抱
坚忍的理想主义者:纪念异国恩师畑中和夫先生
◇第五辑 杂言补拾
学术幼稚病的N种表现
教师节感
皇皇正论,姑妄听之:课堂语录100条
编辑手记借来法言传心脉
能启发我们深层次的对法律现状的思考
恩师的随笔,值得推荐
好
不错
学术随笔中的精选之作
著者以通俗易懂的话语对法进行阐述。
很好!
非常好,推荐,林来梵老师写的东西有保障
很好,不论是包装,还是运送,亦或是送到的时间之短。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算是非常愉快的购书经历。真的是在当当上买书非常方便!!强烈推荐,放心买!!
一册立意隽永的法律人文读物。但凡关心中国法治的命运,又或不乏人文的情怀的读者,均可偷闲一读。
很多内容是林来梵博客上的内容,不应该买啊,还这么贵,性价比低
书有褶皱,装订部位有断裂,好在没有完全断掉,真想退了这本书,不过不想麻烦了,还是勉强接受吧。
能看出作者独到的见解,克服了法学生硬枯燥的特点。
内容很好,适合新手,有助于理解能力的提高,非常值得一读。
林老师的文字耐读,而且读后还回味无穷。为了加强自己的人文素养和修炼自己的文笔,这本书也值得法学骄子好好拜读!
作者是法学家,也是一文人,法学家严谨,文人却风流。二者合一,必名于世。
其中一本《法治的细节》已经看了一大半了,的确中国的法治进程中需要注重很多细节,只有细微之处的进步,才能获得巨大的进步。
对于林来梵的书还是蛮喜欢的,推荐另一本《宪法学讲义》,对于法科学子影响颇深。
一本随笔,写的还很有深度,作为法律人真的很倾佩
梵师继《剩余的断想》后又一随笔文集,既有对社会、对人生的体悟,又有对法律问题的洞察,关于政治宪法学与规范宪法学之论辩的几篇文字则为文集平添了几分学术意味。个人感觉读来略比《剩余的断想》轻松些,哑然失笑之处颇多,惟纪念畑中和夫教授一文,结尾处不由得泪下。
林来梵的文章在文人法学派中的确有很高造诣,文人法学这个词很是喜欢,法学这么严谨严肃的学科也能有浪漫也能有更丰富的情怀是多么吸引人啊
我讲带着好奇阅读国内公法专家林来梵教授的,享受他的法学文笔
文人法学,开启宪政之蒙,中国的法治似乎更加坎坷,法治之发展,在于民心,民心之教化在于启蒙,大部头的宪政著作恐难完成使命,正是此书,茶余饭后,细细品来,韵味颇深,大家之作,自能启迪民智,开宪政之蒙,开法治之蒙,实属难得。
在中国,搞学问是较为尴尬的事情,很多皇皇正论因了众所周知的原因,未必能见诸于世。于是,学术随笔开始大行其道。考其缘起,大抵古时文人为之更甚。古人为文,多属于业余爱好,为官才是本行。所以,除了奏章、策论之类算是所谓的经民济世之学术正论外,余皆可归入广义的“学术随笔”之范畴,如诗词歌赋、散文小品、尺牍小说之类,概莫能外。由是观之,我中央帝国对待那后世流传千古的经典,却也抱着“玩玩”的态度。而目下的中国学术界,这种“玩玩”的现象可谓大行其道。当然,这也许是迫于在我们这样一个特殊的国度,学术可不是那么随便的,每每胸有想说而又无法直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