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图书
人气:42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及天文仪器

众所周知,学科的分支在早期的科学研究中并不存在,而是随着科学研究发展逐步形成的,直到现在对分支学科的严格界定也十分困难。研究古代天文学时,我们也遇到相同的问题,我们只能根据现代学科的分支概念,去提取...
  • 所属分类:图书 >自然科学>天文学  
  • 作者:[吴守贤],[全和钧]主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4648402
  • 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12
  • 印刷时间:2008-12-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众所周知,学科的分支在早期的科学研究中并不存在,而是随着科学研究发展逐步形成的,直到现在对分支学科的严格界定也十分困难。研究古代天文学时,我们也遇到相同的问题,我们只能根据现代学科的分支概念,去提取古代天文学的适当部分纳入现代学科分支的框架,并加以追溯和描述,异清楚它们的源流。

本书分上篇、下篇,包括五个部分。

“观象授时”是古代中国天体测量的萌芽阶段。尽管它也是历法部分的前奏,但是“观象”则不折不扣地是天体测量学。这一部分由徐世忠和吴守贤共同编撰。

“恒星方位天文”是中国古代天体测量最辉煌的篇章。从世界上及时部恒星星表起,历经唐宋以来几次大规模的恒星方位测量,到元代郭守敬的创造性工作,无不使世界上的天文学家赞叹不已。以恒星星表为基础所发展起来的精制星图,不仅仅是恒星星表枯燥的几何图像,而实际上也是当时的艺术精品。当我们把这些成果,用较大的篇幅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时候,时时都看到我们伟大的民族对人类科学事业的辉煌贡献,并为我们先辈的睿智而感到骄傲。这一部分由郭盛炽编撰。

“天文学常数”的确定,在中国古代从来没有作为独立的问题提出过,但有些中国古代天文学家凭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为了其研究领域需要而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实测数据,这实际上也是他们进行了某些天文常数测量的结果。只是到了现代才被一些中国和外国的天文学家分析发掘出来。本书首次把天文常数作为独立的研究领域,在一些天文学史专家研究的基础上,系统地、综合地将研究成果展示在读者面前。这一部分由吴守贤编撰。

编辑推荐

中国天文学史大系》(全套共10卷)是中国科学院重点研究项目的一大成果。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牵头,组织包括北京天文台、紫金山天文台、上海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北京天文馆、南京大学天文系、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等单位的,堪称中国天文学史界主要力量的二十余位专家,历时三十多年,集体编撰完成。

大系》集中国天文学史研究之大成,深入揭示了中国古代天文学理性认知探求与思想文化的关系,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学术价值。其所涉及的内容之广,超过了以往的中国天文学史论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引起国际天文学界和科技史界的高度关注,也推动了国际上对中国天文学史的研究。

大系》根据大专题立卷,各卷又结合,所引用史料丰富,分析科学合理,视野广阔,论述深入,构筑了一幅全景式的中国天文学历史发展的宏伟图像。

大系》展现了众多学者的研究成果,其中《中国古代天文学思想》《中国古代历法》和《中国古代星占学》已被收入“中国文库”,《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对于同属中华文化的“中国少数民族天文学”的发掘和整理,也是一项开拓性的探索。 《中国古代天文学词典》对天文典籍阅读者是很有价值的工具书。其余卷册的研究也各具特色。

目录

上篇 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

及时章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概述

第二章中国古代天体测量的萌芽

及时节 考古遗存的信息

第二节《尧典》四仲中星

第三节《夏小正》星象

第四节 斗建

第五节 昏旦中星

第六节 古代星区划分与太阳系天体的方位测量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天球参考坐标系

及时节 中国古代的宇宙学说与天球概念

一、原始的天地观与北天极

二、盖天说与半球形天空概念

三、浑天说与天球概念上篇 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

及时章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概述

第二章中国古代天体测量的萌芽

及时节 考古遗存的信息

第二节《尧典》四仲中星

第三节《夏小正》星象

第四节 斗建

第五节 昏旦中星

第六节 古代星区划分与太阳系天体的方位测量

第三章 中国古代的天球参考坐标系

及时节 中国古代的宇宙学说与天球概念

一、原始的天地观与北天极

二、盖天说与半球形天空概念

三、浑天说与天球概念

第二节 四象与二十八宿

一、最早的星空划分——两象

二、四象的形成

三、星官

四、二十八宿体系的中外起源说

五、二十八宿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角度单位

一、最基本的角度单位——度

二、角度单位的细致化

三、名称与长度单位相同的角度单位

四、两种角度单位的关系

五、指

第四节 世界上最早的赤道天文坐标系

一、赤道天文坐标系的出现

二、中国古代独有的天文坐标系

第五节 借助北天极的准黄道天文坐标系

一、中国古代的黄道概念

二、准黄道坐标系的特点

三、黄道十二宫的传入

四、黄赤道坐标的转换

第六节 不断完善的地平天文坐标系

一、中国古代使用的地平坐标

二、划分趋于细致的方位标志

三、地平坐标系的逐渐完善

第四章中国古代的恒星观测

及时节春秋时代以前

第二节春秋战国时期

一、天文学的发展概况

二、《石氏星经》《甘氏星经》和《甘石星经》

三、对北极星和二十八宿星官的观测

第三节 两汉时期

一、西汉太初年间的恒星观测

二、东汉恒星观测

第四节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

一、陈卓对恒星观测工作的贡献

二、浑象、浑仪的制作简况

三、夜半中星和北极星的观测

第五节 隋唐时期

一、三垣二十八宿恒星系统的形成

二、开元年间大规模恒星观测工作

三、隋唐时期的星图和《开元占经》

第六节 两宋时期

一、天文观测仪器的制作与改进

……

第五章中国古代对恒星位置的描述

第六章中国古代星表

第七章中国古代星图

第八章中国古代地理位置的确定

第九章中国古代对天文常数的确定

附录224颗恒星的古今星名与位置

下篇中国古代天文仪器

第十章中国古代天文仪器概述

第十一章圭表与日晷

第十二章漏刻

第十三章浑仪

第十四章浑象

第十五章古代天文台及天文仪器

第十六章其他天文仪器

第十七章清代天文仪器

参考文献

总跋

补记

在线预览

上篇 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

及时章 中国古代天体测量学概述

从人类在地球上诞生的及时天起,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为了种族的兴旺与发达,就开始了与大自然的斗争,这种斗争实质上是为自身的生息繁衍而向大自然进行的索取。因此,人类就必须对大自然及其规律不断地观察、发现,不断地发明新的方法和工具,通过实践去创造财富。这种经验的积累,事实上也是知识的积累。从某种意义上说,在那个时代,人类已经开始了科学研究,相应的科学技术已经诞生,人类已经有了及时批科学家。

及时个重大的发现是“火”,这个发现是人类文明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及时个重大的发明是钻木取火,这是人类文明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创造。随后更多的发现与发明接踵而至。

例如利用圆周运动的切线加速度原理而制成的打击远方野兽的飞石武器,利用液体浮力原理做成的从江河湖泊取水的尖嘴瓶,等等,无一不是那个时代科学家的杰作。那个时代的人们没有想到过科学应该有分科,更没有去追究某一个人是在研究力学还是在研究化学,在他们看来,神秘的大自然隐含着无限的奥秘,只要把其规律提取出来为人们所用就心满意足了。

把科学按照研究的对象或者按照研究的方法分解成各种分支学科,可以说是后代人在目不暇接的自然规律面前无可奈何的自发结果。一个人的短暂一生不可能懂得所有的知识,更不可能在广泛领域内去深入钻研,因此很自然地出现各种分门别类的分工研究领域。李时珍以其毕生的心血编著《本草纲目》时,当然不会再去研究日月星辰运动的规律;当祖冲之精心研究圆周率和编修历书时,大概也不会对飞禽走兽发生兴趣。有少数博学的学者凭借他们的天才悟性,一生中可能在很多领域内取得了成就,但是终究还是在一个有限的范围之内。随着研究的深入和揭示大自然规律的广泛,这种自发的分工,逐渐发展成了自觉的分工,从而产生了以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天文学、地学、数学等为一级分支学科的科学,后来又逐渐发展出二级和三级分支学科。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