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百科全书》旨在帮助大众读者了解那些原本只在专业学术领域才能接触到的经济主题。通过其查找便捷的版式和简单易懂的文风,《经济学百科全书》在对一般读者和专家来说都日益重要的领域内为非专业人士提供了基本观点。《经济学百科全书》包罗万象,涉及该学科的方方面面。它不仅涵盖诸如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这类专业性较强的论题,也包括像消费者满意度测量这类理论性较强的论题。该书的393个词条源自经济学的12个领域,从货币理论到靠前贸易,从福利经济学到经济思想史,都包括在内。其中有48个词条是关于经济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作为经济学家的工具的抽象定理和假设。有31个词条通过讨论过去的经济理论学派来历史地考察上述定理和假设。有8个词条论述过去和现在的几种特定的经济制度,包括殖民主义、共产主义和福利国家。有8个词条涵盖影响社会经济基础的诸如工业革命和大萧条等事件和立法,提供更深层的历史视角。经济学家试图通过运用诸如数学方程和模型、经济计量学、统计学等方法科学地考察经济现象,则是另外33个词条的论题。还有22个词条论述增长和发展,尤其是与欠发达国家和区域问题相关的增长和发展方面的论题。
经济学百科全书(套装上下卷)》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美国)弗兰克 N 马吉尔 (Frank N.Magilll) 译者:吴易风
上卷优势加速原理会计学和经济学调整过程和稳定性广告总供给和总需求老龄化和经济学农业经济学摊销反托拉斯政策套利仲裁阿罗-德布鲁模型阿罗不可能性定理资产和负债分配问题拍卖和拍卖者奥地利经济学派自动化平均成本定价和边际成本定价阿弗奇-约翰逊效应商品贸易差额国际收支平衡表银行结构和竞争中央银行体制和自由银行体制银行学派、通货学派和自由银行学派银行类型谈判进入壁垒物物交换和交易贝叶斯推断债券类型盈亏平衡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预算赤字和盈余内在稳定器重金主义论争经济周期企业组织形式资本预算国际资本流动资本品和投资资本理论资本主义卡特尔中央计划需求的变动芝加哥学派古典经济学科斯定理共同决定和利润分享柯尔贝尔主义集体行为和市场行为共谋殖民主义命令经济共产主义比较优势竞争和不竞争互补品和替代品企业集团消费者价格指数消费者剩余消费函数连续时间随机模型合约合作社《谷物法》公司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成本—收益分析成本函数成本加权定价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成本类型生产成本易货贸易信用信用社挤出效应通货关税同盟决策理论赤字融资赤字支出去产业化需求函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存款机构折旧和损耗萧条政策性贬值区域发展发展和贸易条件发展理论贴现离散选择模型歧视的种类分配理论股利和股利政策二元经济对偶性双头垄断计量经济学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经济学家效率弹性 1946年《就业法案》就业理论捐赠:战略性重新配置能源经济学恩格尔法则和恩格尔曲线企业家和企业家行为环境经济学一般均衡长期均衡平等 欧洲经济共同体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汇率和利率 扩张性政策、 预期 实验经济学剥削 出口和进口美国外债外部性 因子分析联邦储备银行融资 企业:理论及分类 财政政策:需求方效应财政政策:凯恩斯主义观点财政政策综述财政政策:供给方效应预测 外国援助自由贸易与保护期货市场博弈论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德国历史学派吉芬悖论黄金与金本位劣等品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大萧条格雷欣法则现实国民生产总值和潜在国民生产总值实际国民生产总值和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出口推动型增长和进口替代型增长增长理论增长与发展哈罗德—多马分析卫生经济学赫克歇尔—俄林贸易理论经济学史住房经济学人力资本恶性通货膨胀进口限制收入类型收入效应收入弹性收入不平等指数化证券指数化指标产业组织产业革命工业化通货膨胀效应创新和市场结构投入—产出分析制度经济学利息和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利率的期限结构利率和货币政策国际债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贸易:理论综述国际贸易与专业化收益发明存货对外投资投资决策标准投资税抵免看不见的手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康德拉季耶夫周期劳动经济学妇女的劳动供给劳动价值论拉弗曲线自由放任、自由通行和自由主义的历史 法和经济学收益递减规律的起源和历史综述收益递减规律的理论综述超前和滞后最小二乘法有闲阶级消费的生命周期模型线性规划流动性 流动性偏好可贷资金和可贷资金市场 下卷洛伦兹曲线宏观经济模型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宏观经济学综述马尔萨斯经济学边际原理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效用边际学派经济学市场和基本经济问题市场价格市场结构马歇尔—勒纳条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数理经济学极大似然分析法均值—方差分析重商主义兼并微观经济学移民模型综述增长模型货币主义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法货币均衡和非均衡货币机构货币政策综述货币政策和汇率债务货币化货币创造货币需求货币、信贷和资本市场货币供给垄断综述垄断定价和垄断产量垄断管制垄断和竞争买方垄断蒙特卡罗方法抵押贷款和抵押贷款利率乘数分析和乘数原理国债自然利率和市场利率新古典经济学新李嘉图主义国民生产净值非营利性组织规范经济学和实证经济学营养、饥荒和食物经济学提供曲线和相互需求曲线石油经济学寡头垄断模型寡头垄断与产业集中机会成本性
宏观经济学家既寻求对经济周期存在性的解释,又提供减轻其冲击程度的建议。在1930年以前,人们认为经济周期是自发产生的,政府在制止周期或减轻它带来的问题上是无能为力的。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学中强调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的凯恩斯范式的出现使得人们相信,财政和货币政策的灵活运用可以消除经济周期。在20世纪60年代,高的产出增长、低的失业率和低的价格水平似乎证明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家们的预测。不过,60年代之后的70年代是灾难性的,在那一时期经济深受"滞胀"困扰,高失业和高通货膨胀并存。此时,许多宏观经济学家转向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古典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所固有的,无论是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都不能消除经济周期。
测定经济周期的时间很好重要,因为决策者通常希望提前知道衰退期或扩张期是否即将来临。如果经济正处于繁荣期,就应该采取政策来减轻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如果经济正滑入衰退期,决策者可能希望进行扩大劳动机会的计划或失业保障支出。不过,总体来说,很难确定经济是否正步入衰退;因为即使经济没有进入衰退期,衡量经济中生产产品总量的国民生产总值(GNP)的指标也可能下降好几个月。
历目前测定周期的经济学家团队集中于国家经济研究局(NBER)。NBER的经济学家们研究产出、就业和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历史数据,从而确定经济周期各阶段的持续时间。不过,大多数测定发生在周期出现之后,即NBER的经济学家不是提前预测衰退(或扩张),而是简单地在低迷(或好转)发生之后给经济活动的低迷(或好转)冠以衰退(或扩张)的标签。NBER的经济学家们的目标是解释经济周期而不是预测它们。
为了预测好转或低迷状态,经济学家使用被称为超前指标的宏观经济变量,这些变量在经济波峰之前达到自己的挑选水平,在经济波谷之前达到大力度优惠水平。主要超前指标的一个例子是商业存货的规模。存货衡量的是厂商生产出来而没有卖出去的商品。如果存货在积累,厂商认为这意味着它们的产品需求在下降,从而会削减生产。如果大部分产业的存货都在增加,经济学家会预测生产率的总体下降。随着生产率下降,就业也会减少,这通常预示着衰退的来I临。另一方面,如果存货储备下降,经济学家将其视为经济处于扩张阶段的证据。其他的主要超前指标包括平均每个工作周的工作时数、股票价格动向(价格上升意味着扩张)以及设备订单的规模(更多的订单意味着更多的经济活动)。应 用
资本主义经济表现反复无常,会从高就业和高产出的时期转向低就业和低产出的时期。在20世纪30年代、1974-1975年以及1982-1983年发生了几次大规模的衰退。被称为大萧条的20世纪30年代,成为美国所经历的很长和很深重的一次衰退。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其他国家也遭受了衰退,许多地区的衰退比美国来得更早并且持续时间更长。在大萧条时期,美国有1/4的工人失业,其中大部分人无论在多么低的工资水平上都找不到工作。在1933年大萧条很严重的时候,商品和服务的生产比1929年下降了30%,价格水平下降了23%。在美国,此次萧条持续了整个30年代。
1974-1975年的衰退不像大萧条时期那么严重,并且一般认为是欧佩克的成立使得1973年的石油价格上涨了三倍所致。在这一时期,失业率从5%上升到9%,商品和服务的产出下降。然而,与往届衰退不同,这次衰退中价格不但没有下降反而持续上涨。用来描述这一时期高失业和高价格并存现象的术语是"滞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