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应用法学评论(2015)图书
人气:33

应用法学评论(2015)

“应用法学”是对法律应用中的现象、状态、规律、机理予以理论化、体系化、科学化的研究。相对于传统的部门法学而言,“应用法学”重在打破部门法的壁垒,同时也突破法学学科中“理论法...
  • 所属分类:图书 >法律>法学文集/经典著作  
  • 作者:[西南政法大学应用法学院]主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1893000
  •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6
  • 印刷时间:2016-06-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应用法学”是对法律应用中的现象、状态、规律、机理予以理论化、体系化、科学化的研究。相对于传统的部门法学而言,“应用法学”重在打破部门法的壁垒,同时也突破法学学科中“理论法学”与“部门法学”之间的隔阂,强调从法律运行的实践情况出发来研究法律问题。诸如,从法律职业的角度出发,“应用法学”会从法官、检察官、律师、仲裁员适用法律的角度来研究具体的审判、检察、仲裁中存在的现象、状态,梳理审判、检察、仲裁中的规律、原理等。

目录

专题

人民法庭审理涉农离婚案件的风险与防范——H省C市43个人民法庭的调查/陈建华

人民法庭主审法官办案责任制的构建——以团队办案模式和指导责任制为核心/况向东

论司法服务个性化需求下人民法庭角色之再定位——兼评人民法庭向弱司法性转型的可能/李任舟

人民法庭植根乡土的司法改革破解/王光金崔焕志

法院能动司法的另一个思路

——以人民法庭实践为中心的考察/胡伟曾民

人民法庭参与社会治理机制建设研究——以巡回审判为视角/张长青刘洪郑天衣陈旭

城市化法庭的自我定位与发展——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人民法院陈家桥法庭为样本/秦伟

专门法庭的法律构造与机构建制/陈鸣

藏区巡回法庭设计研究

——以青海藏区基层法院为例/佟松树

少数民族地区人民法庭职能改革研究——以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86个人民法庭为研究对象

/冯成唐杰张黎

论文

省级检察机关的阅卷审查与职能发挥——以四川省人民检察院死刑二审办案实践为例/李崇涛

刑法适用“五不”法/陈长均

刑事法治与国家治理——以犯罪概念的理性转换为视角/徐洋洋

思想力量、分析工具和批判武器——论作为侵权法哲学的“亚氏正义观”/黄清华

论侵权法基本功能的形式与内容/吴纪树

伦理与法律的冲突与契合:“常回家看看”条款的实践品性与法律适用/王汝洋

网上仲裁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叶子祥

报告

检察官办案责任制改革实证研究/刘晴段明学

译介

立陶宛议会申诉专员制度译评/田勇军

案例

一起医疗期案例引发的思考/宋静

书评

法治化社会的纠纷解决展望

——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段明

2016年《应用法学评论》稿约

应用法学评论》注释体例

在线预览

“推进依法治国”是来之不易的。从古到今,中国社会经历过太多的“变法”与“革新”,但总的来说,其核心内涵不过是当权者运用规则、制度治理社会。自新中国成立以降,先后围绕“人治”、“法制”、“法治”展开过诸多的讨论,也随之产生过大量的相关实践。十八届四中全会有史以来及时次将“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全会主题。随着“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语)的确立,法治建设在中国迎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阶段。这既给法律人提供了发挥智慧的舞台,也注定了法律体系建设及法律运行将成为时代的重音符。

法律的生命在于应用。亚里士多德曾言:“邦国虽有良法,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是本身制定得良好的法律。”无疑,要实现“良法善治”,一方面是法律体系建设问题,另一方面则是法律的运行问题。法律体系建设问题是法治的基本前提,同样重要的是这些精思细虑、设计精巧、立意公允的法律规范能够有效地在社会中运行。

尽管法律运行不局限于法律适用主体或民众有意识地运用法律来解决社会纠纷、维护社会秩序,但相比于社会被动地遵守法律规定,法律的应用更容易成为关注的焦点。法律应用往往是矛盾的交集处,也更能展现“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的重要内涵。

正因如此,《应用法学评论》旨在登载法律应用的研究成果,希望为中国的法治建设贡献绵薄之力。作为一本新生的法学学术读物,有必要对《评论》及相关问题做些交代。

所谓“应用法学”,研究法律应用问题乃其应有之义,但是“应用法学”并不是与“理论法学”相对应的事物。从本质上讲,“应用法学”是对法律应用中的现象、状态、规律、机理予以理论化、体系化、科学化的研究。相对于传统的部门法学而言,“应用法学”重在打破部门法的壁垒,同时也突破法学学科中“理论法学”与“部门法学”之间的隔阂,强调从法律运行的实践情况出发来研究法律问题。诸如,从法律职业的角度出发,“应用法学”会从法官、检察官、律师、仲裁员适用法律的角度来研究具体的审判、检察、仲裁中存在的现象、状态,梳理审判、检察、仲裁中的规律、原理等。

这样一种跨越部门法学界限、超越部门法学与理论法学的法学研究,才可能为中国法治建设提供更有效的助力。这既是《评论》的意义之所在,也是“应用法学”学科诞生的原由。继1991年我国设立较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之后,西南政法大学于2011年设立了全国及时个“应用法学”法学二级学科。显然,《评论》势必是“应用法学”学科建设的成果展示平台,也将是学科进一步发展的智识源泉之一。毋庸置疑,对于我国这样一个泱泱大国而言,目前“应用法学”研究的广度、深度尚远远不够,《评论》意在为法律同仁提供一个智识交流的平台,共同促进,齐头并进,也为中国的应用法学研究竭己所能。

特别需要提及的是,《评论》是一本开放、包容的法学学术读物,不限于法律应用研究成果,但凡的法律研究成果均为《评论》所欢迎、翘盼。

曹守晔

较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

2015年12月25日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