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牢记·一个家族的抗战史图书
人气:27

牢记·一个家族的抗战史

本书作者沈宁,系"文胆"陶希圣外孙,"七君子"首领沈钧儒堂侄,著名翻译家沈苏儒之子。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重要日子,他拿起笔,记录下沈氏家族在抗战时期一个又一个令人心跳,令人流泪的抗日故事。在这...
  • 所属分类:图书 >传记>家族研究/谱系  
  • 作者:[沈宁]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9970394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5-04
  • 印刷时间:2015-04-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沈宁,系"文胆"陶希圣外孙,"七君子"首领沈钧儒堂侄,著名翻译家沈苏儒之子。在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的重要日子,他拿起笔,记录下沈氏家族在抗战时期一个又一个令人心跳,令人流泪的抗日故事。

编辑推荐

在这本回忆录中,作者记述了嘉兴沈氏一族在抗战时期与日寇殊死抗争的历史;深情回忆了祖父陶希圣,堂伯沈钧儒、父亲沈苏儒等人在抗战洪流中无数不为人所知的抗日事迹;忠实还原并再现了中国军民在抗战中所表现出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历程,以此作为对抗战英烈的崇高的致敬与献礼。

我们世代的生命之所以依然繁茂,我们神州的国土之所以继续存在,我们民族的文化之所以仍旧昌隆,就是因为那些前辈英雄们曾经在抗日战争中牺牲,我们欠着他们成千上万的性命,欠着他们无限的再生恩情。我们时刻不能淡忘,我们必须永远牢记。

作者简介

沈宁,家谱名沈詝,浙江嘉兴沈氏言字辈人。美籍华裔,"文胆"陶希圣外孙,"七君子"首领沈钧儒堂侄,著名翻译家沈苏儒之子。南京出生,上海长大,北京读书,陕北插队。西北大学中文系一九七七级,毕业任职陕西省电视台电视剧部。一九八三年自费赴美留学,获爱荷华大学硕士,教育学院博士班深造。历任美国学校教师和校长,"美国之音"新闻主播,美国联邦空军军官学院教官,美国科州雷科伍德市文化委员会委员,美国科州法院专职译员,美国传播公司经理等职,业余写作。现任世界华文作协美国科罗拉多州分会会长。

目录

001 前

001 嘉兴沈家的日本渊源

009 十一公公:甲午进士难忘甲午

021 外祖父:"九一八"事变时的北大教授

030 外祖舅父舅母: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內幕

036 二伯伯:大义凜然的七君子

046 外祖父:庐山牯岭商讨国是

052 外祖母:千难万险逃出北平

057 堂姐夫:抗战初期的战地记者

068 外祖舅公:悲壮的淞沪会战

075 外祖父:短暂的武汉岁月

079 外祖母和母亲:在成都平静后面的动荡

084 祖母:荣获抗战勋章的小学校长

091 叔叔:少年从军抗战杀敌

102 姑父:夫子抗战获颁勋章

119 四哥:参加新四军

131 堂侄:空军烈士永垂不朽

148 外祖伯父:修筑滇缅铁路和公路的艰辛

160 岳父:投笔从戎的儒将

166 外祖父:冒死逃离日汪集团

174 母亲和舅舅:巧用计冲出日伪魔窟

182 外祖父一家:香港沦陷的日子

187 外祖父:千难万险重返国门

192 姑父:战火中看天象

204 外祖父一家:抗战后方的日子

209 父亲和母亲:烽烟里飘荡一条红线

216 外祖父:写作《中国之命运》

222 父亲和母亲:沙漠中的绿洲

227 父亲:给中国人民送来喜讯的及时人

232 父亲和母亲:胜利带来的幸福

239 外祖父:训政的结束

243 后 记

在线预览

外祖父:冒死逃离日汪集团(节录)

一九三九年秋天,带领陈公博、周佛海、梅思平等几人,自重庆出走,经过河内,到达上海,试图与日方举行和平谈判,尽快结束中日战争。我的外祖父跟随离开重庆,但是滞留香港多时,犹豫不决,可终于经不住多次要求,也到了上海,参加中日谈判。

外祖父自港抵沪之后,最初住在虹口,两三日后与、周佛海、梅思平等一起,从虹口搬到沪西愚园路。当时上海沪西,是公共租界区域,日军占领之后,派宪兵戒备,公共租界的巡捕不能来这里执行警务,成了日本的地盘。愚园路一一三六弄楼房不多,但都很讲究,其中之一为前国民政府交通部长王伯群的私邸。巷内左侧是汪公馆,右侧是陈公博公馆。弄底三栋楼房,分住周佛海、梅思平,和外祖父。弄堂口是日本宪兵队办公室,一方面保护汪方谈判要员,一方面也软禁这几人。

一九三九年十二月二十六日晚,人们还在热烈庆贺耶稣圣诞之中。召集汪方全体人员,听取谈判报告,审查全部文件,然后宣布谈判结束,全部接受日方条件,定在十二月三十日签字。外祖父立刻明白了,如果他不签字,只有死在上海。但如果他在日汪密约上签字,就做了卖国的汉奸,比死更可怕。

回到家里,外祖父闷声不响,垂头丧气。下午三点多钟,高宗武突然到外祖父家来,两人关了门密谈。外祖父告诉高宗武:我听说,他们早已监视你,现在你有生命危险。高宗武说:我们走了吧。外祖父说:我有几个学生很亲近,靠得住,能帮忙接应。高宗武说:我发求救电报给香港的亲戚。外祖父说:我想好能请杜月笙先生帮忙,我跟他有一面之交,估计他会伸援手。高宗武说:杜先生也在香港,我这就去办。外祖父说:小心,小心。然后高宗武匆匆告辞,茶也没有喝。

第二天外祖父开始称病在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更不去愚园路开会。不放心,派了两个医生来家里,给外祖父检查身体。他们查不出具体的毛病,但看到外祖父确实精神萎靡,报告,允许外祖父在家多休养几天。十二月三十日双方签署密约,外祖父没有到场,所以没有签字。一月一日元旦,外祖父必须到愚园路去,沿家拜年。外祖父到汪府,进门刚坐下,陈璧君就要他补签密约。外祖父说:我是抱病拜年而已,这几日头痛得很,笔也拿不住,好现在不看文件,不谈公务。陈璧君不答应,幸亏刚好下楼来,见到外祖父说:此刻不必勉强,过几日病好了再补不妨。这算是救了外祖父,否则他只有当场自尽。

外祖父回家后,派母亲出门,单身一个,摆脱七十六号特务的跟踪监视,跑到高宗武家,递交一信,说明自己必须立刻脱离上海的决心,已经与香港杜月笙联络过了。高宗武请母亲带回复信,说明他将立刻着手,对日汪密约照相,以备带到香港,公诸于报端。

一九四○年元旦前后几日,外祖父和一家人,在生死线上焦虑徘徊,等待香港通知。那不是一场儿戏,上海由日军占领,戒备森严,高宗武和陶希圣两人又属汪方高层,日汪特务日夜紧密监视,且不说能否出走成功,连事先保密都很难周全。

元月三日外祖父接获香港密报,立刻到南京路华懋饭店,有人接应。外祖父借口看朋友,两手空空,叫日汪派来监视他的车夫送到华懋饭店。当时的华懋饭店,有九层楼房,很气派,正门上面高出两层,有个高高尖顶。没有多少人进出,里里外外的人都是西装革履,昂头挺胸。外祖父下了车,从前门走进去,穿过门厅,走到后门,迅速穿出,飞奔到马路边,坐进街边一部计程汽车,疾驰十六铺码头。

那里早安排好了接应人员,把外祖父领入船舱,紧闭舱门。不多时,轮船起锚,外祖父总算安全逃离上海。到达香港之后,外祖父和高宗武一起,联名在香港《大公报》公布了日汪密约全文,向世界揭露日寇吞并中国的狼子野心,激发中国人民的抗日决心。以美国为首的国际社会,立刻宣布坚决支持中国的抗日战争,并拨出巨款援助中国军民。

这就是史称的"高陶事件"。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党政军**的评论:

好书

2015-06-24 16:51:14
来自紫臻朝**的评论:

好!

2015-08-11 14:54:57
来自大过天6**的评论:

文化传承、舆论导向、信息传播和休闲娱乐

2015-08-20 19:49: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这类书

2016-08-29 10:59: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阅读演讲中推荐的书,这么快到了,准备细细阅读哈,开卷有益!

2016-11-09 15:28:29
来自请***(**的评论:

推荐购买 非常不错

2017-01-07 15:27:02
来自***(匿**的评论:

不同角度的抗战

2017-05-29 21:42:4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家里九十岁的老爷子星期一想看的书星期二就送到了,当当神速啊!以后想看的书必须在当当了!

2015-08-04 21:35:25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