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妮日记》以犹太少女安妮的视角记述了二战反犹太主义盛行期间犹太人藏匿的生存状态。更记录了一个正值花样年华的少女在战争和种族迫害的阴影下,依旧坚强乐观、渴望自由的不凡经历。安妮虽然年纪尚小,但却展示了非凡的文字功底,日记内容流畅通俗,字里行间体现了一个青春期女孩非凡的个性和勇气。这部有关战争与民众、亲情与叛逆、青春与爱情的少女沉思录,是德军占领下的人民苦难生活的真实报道,是宝贵的历史印记,曾获得美国前总统约翰 肯尼迪的高度赞誉。
《安妮日记》被译成70多种文字,全球销量达3000万册。
朱碧恒曾翻译过诸多有关青少年成长的外国名著,译文风格深受读者好评,语言亲切自然,文字心态更加贴近读者。
战争下的人民是苦难的,战争下的少女又是如何应对苦难的?和平年代需要这种烽火后的追忆。
作者简介:
安妮 弗兰克(Anne Frank,1929—1945),德国犹太少女,二战期间“犹太人大屠杀”中最引人注目的受害者之一。安妮青春洋溢,求知欲强,热爱写作。1942年为躲避纳粹迫害,不得不随家人藏匿于不见天日的密室中。此后的25个月,她用日记记录了令人窒息的密室生活和自己那颗被时代捆绑住的少女心。1944年8月因人告密而被抓捕关进集中营,在几个月后爆发的伤寒疫情中年轻的生命就此凋零。二战结束后,安妮的日记得以整理出版,控诉了战争阴云下犹太人艰辛而令人恐惧的生存状态。
安妮 弗兰克于1999年入选《时代杂志》“20世纪全世界影响力的100个人”。
译者简介:
朱碧恒,1940年出生于江苏无锡。副教授,著名翻译家郑克鲁之妻。译著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秘密花园》《气球上的五星期》等,主编《欧 亨利短篇小说欣赏》,参加编写《外国文学史》。
1942 年7 月8 日 星期三
亲爱的吉蒂:
从星期天到现在似乎过了好多年。发生了好多事情,就像整个世界都颠倒。但是你瞧,吉蒂,我还活着,爸爸说这是最重要的。我确实还活着,但别问我在哪儿或怎样活着。或许今天我说的话你一句也理解不了,那么我就从星期天下午发生的事说起吧。
下午三点(赫洛刚走,不过打算过一会儿再来),门铃响了。我正在阳台上懒洋洋地读一本书,所以没听到。不一会儿,玛戈特异常激动地出现在厨房门口。“党卫队给爸爸送来了传唤令。”她低声说,“妈妈已经去见范 丹先生了。”(范 丹是爸爸生意上的伙伴,也是一位好朋友。)
我大为震惊。传唤令!每个人都清楚那意味着什么。集中营和孤零零的监狱景象闪现在我脑中。我们能让他落入这种境地吗?我们在客厅等妈妈的时候,玛戈特郑重地说:“他当然不会去。妈妈去了范 丹家商量是否明天就可以搬到我们的隐藏处。范 丹家和我们一起去,一共七个人。”沉默。我们不能继续谈下去了。想到爸爸去拜访犹太养老院的某个人,他对现在发生的事还毫不知情。漫长地等待妈妈回来,酷热和担心,这一切让我俩陷入沉默。
突然门铃再次响起。“是赫洛。”我说。
“别开门!”玛戈特阻止我。不过没必要,因为我们听到妈妈和范 丹先生在楼下正和赫洛说话。接着他们进来并关上了门。每次门铃响起,我或者玛戈特都得蹑手蹑脚下楼看是不是爸爸,绝不给任何其他人开门。我和玛戈特待在房间外面,因为范 丹先生想和妈妈单独谈话。
我们一起待在卧室的时候,玛戈特告诉我传唤令不是给爸爸的,而是给她的。受了这第二次打击,我开始哭泣。玛戈特才十六岁,显然他们想把这样年纪的女孩单独带走。谢天谢地,她不会去的,妈妈也这样说。这一定就是爸爸说的我们全家都要躲避的意思吧。躲避……躲哪儿去呢?城里,乡下,一间房子里,还是村舍?什么时候去,去哪儿,怎么去?……这些问题我都不能问,但它们在我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
玛戈特和我已经开始把一些最必需的东西塞进书包里。我首先放进去的就是这本日记,然后是卷发夹、手帕、课本、一把梳子、旧书信。想着我们就要去躲藏了,我把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装进去。但我并不遗憾,回忆对我来说远比衣服重要。
五点钟爸爸终于回来了。我们给克雷曼先生打了电话问他晚上是否可以过来一趟。范 丹去接米普了。米普过来取走满满一包鞋子、衣服、外套、内衣和袜子,答应晚上再过来。随后沉默降临到整个公寓,谁都不想吃东西。天气仍然很热,一切都是那么反常。
我们把楼上的大房间租给了戈德施密特先生,一个三十几岁的离婚男人。他似乎和这个特别的夜晚无关,尽管屡次礼貌地暗示,他还是一直待到十点。
十一点钟,米普和扬 吉斯来了。米普从1933 年起就和爸爸一起工作,并和她的丈夫扬 吉斯都成为我们的密友。又一次,鞋子、袜子、书籍、内衣统统消失在米普的包里和扬的深口袋里。在十一点半的时候,他们俩也消失了。
我筋疲力尽,虽然我知道这可能是我在自己床上的一晚,还是很快就入眠了,一直睡到第二天早上五点半妈妈叫醒我。幸亏星期天不是很热,温热的雨水下了一整天。我们四个人裹上一层又一层衣服,看上去就像要在冰箱里过夜,而这都是为了能带走更多的衣服。处于我们这种境地的犹太人绝不会带着满满一箱子衣服外出。我穿了两件汗衫、三条裤子、一条连衣裙,外面再套一条短裙、一件短上衣、一件雨衣、两双袜子、笨重的鞋、一顶帽子、围巾,还有许多别的衣物。在出发前我就快要窒息了,但是没有人过问一下我的感觉。
玛戈特把她的书包装满课本,骑着她的自行车跟在米普后面奔向未知的地方。总而言之,这便是我的想法,我还是不知道我们隐藏的地方在哪儿。
七点半,我们关上了家门。我道别的活物就仅仅是小猫咪莫奇。按照我们留给戈德施密特先生的便条,它将被送到邻居家,在那儿有个安乐窝。
凌乱的床铺,早餐还摆在桌上,厨房里放着一磅给猫咪的肉——一切造成我们仓皇离开的假象。不过我们不在乎什么印象,我们只想离开,只想安全地逃遁并抵达目的地。别无他求。
明天再续。
你的安妮
在历史上众多在重大痛苦和损失之时为人性尊严发言的人中,没有谁的声音比安妮 弗兰克的更铿锵有力。
——美国前总统 约翰 肯尼迪
这是一本代表了六百万(犹太)人心声的书,纵使这不是什么雄壮伟大的史诗,只是一本普通小女孩的日记。
——苏联作家 伊利亚 爱伦堡
日记内容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呈现出了青春期的心态,而且细致而充满自信,简约而不失真实地描述了一个孩子转变为成人的心态。
——著名美国诗人 约翰 贝里曼
还没有开始看,准备扩大我的阅读量!想看很久了
以一个十三岁少女的角度,以日记的形式,写出了自己对战争的厌恶
情节紧凑,在每个故事的一开始就打破现实与幻想之间的常规对应,给人一种或幽默或荒诞或机智的美感;同时更重要的是,他的作品都具有一种让人一读就爱不释手的魔力。
别人推荐买的,还不错,还没看,这几天要抓紧心上了
很喜欢这本书的封面,但是故事内容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排版要是行间距稍微大一点看起来会更舒服,不然太费眼睛了
没买过这个出版社的书,对这个出版社还不太信任,先买几本看看。
名著,可以侧面了解二战纳粹对犹太人的迫害造成的影响
作者悲惨的生活经历是我不忍直视的,但我想体会她的那种内心强大。
穿越时空的文字,也带我进入二战时的德国,平凡的女孩留下不平凡的生命体验,启示后人
这本书值得一读,可以让人了解到二战时的历史.
看到最后的两百多页发现了有4页是反方向的~有点伤心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
看一个小姑娘的日记感觉真的很单纯很可爱!也能了解下当时的历史,刚看了开头,继续追!
在历史上众多在重大痛苦和损失之时为人性尊严发言的人中,没有谁的声音比安妮·弗兰克的更铿锵有力。
看完了这本书后再来评论的,通过安妮的日记来控诉了纳粹对犹太人的残害
二战时的少女日记,记录生活琐碎事,但能深刻体现出当时犹太人的生活状态,更好的了解那个时代。
书的质量不错,想买一件人物传记给孩子看看,腹有诗书气自华,让孩子拥有才气,当然我也可以读读,尽管已不可能成为伟人,但也可以增加点知识.毕竟读书要比看肥皂剧好.
北京联合出版社的书,还出过 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也是经典必读书目,安妮宝贝的文字如水,涤荡你的心灵,,,文学界的一股清流,一缕清风,,
给人以朴素大气的感觉。安妮日记是一部战争的血泪史。
小孙女刚刚学习记日记,读读这个小女孩安妮的日记,应当有所补益。
少女的日记,犹太人的日记,全世界孤独而敏感之人的日记,很好,写日记的人看了感受更大吧
安妮是犹太人,在躲避德国纳粹党的时候写的日记,她把日记当做自己最好的朋友,可惜在犹太人解放的前一个月她在集中营去世了…
安妮日记一直是我想看的一本书,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历史不容忘记,魔鬼的罪行将受到人类的谴责永世不得安宁
二战时的少女日记,记录生活琐碎事,但能深刻体现出当时犹太人的生活状态,值得认真阅读。
安妮日记是写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对犹太人的压迫。
有些事只适合收藏。不能说,也不能想,却又不能忘。它们不能变成语言,它们无法变成语言,一旦变成语言就不再是它们了。它们是一片朦胧的温馨与寂寥,是一片成熟的希望与绝望,它们的领地只有两处:心与坟墓。比如说邮票,有些是用于寄信的,有些仅仅是为了收藏。
有点小问题,自己解决了。安妮日记一直是我想看的一本书,二战的硝烟早已散尽,但历史不容忘记,魔鬼的罪行将受到人类的谴责永世不得安宁
这些书的内容非常不错,封面看着很舒服,当当的物流很快,包装还可以,字体大小适中,对行间距也很满意,很喜欢,我是当当网的忠实拥趸,我家的书一般都在这里买。日记形式的还是新颖的
这本书控诉了战争阴云下犹太人悲惨的命运,用日记的方式记下,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与其它回忆作品很不一样,感受特别深刻
书的纸质非常好,字体适中,不伤眼。安妮日记虽然给人的感觉是很枯燥,毕竟记录的是匿居的琐屑小事。但是要耐着性子品读,这样才会融入到这本书里。
《安妮日记》已经买过好几个版本了,因为喜欢,所以又买了这个版本。书的印刷,纸质还是不错的,就是配图太少了,另外要是硬封皮就更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