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战国策(精装典藏本)图书
人气:28

战国策(精装典藏本)

(博采谋略经典,全新精装,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完整的著作。堪称谋略宝典,论辩宝典,文学宝典)
  • 所属分类:图书 >古籍>史类>编年类   图书 >历史>史家名著  
  • 作者:([西汉]) [刘向]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博采谋略经典
  • 国际刊号:9787539272412
  • 出版社:江西教育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06
  • 印刷时间:2014-06-01
  • 版次:5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又称《国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书中记载的历史,从公元前490年智伯灭范氏,至公元前221年高渐离以筑击秦始皇,是我国古代记载战国时期政治斗争的一部完整的著作。

编辑推荐

本书为文白结合对照足本,出版社修订,全新精装,印制精美,系列囊括中国古代所有谋略经典,适合阅读和收藏。

古代谋略学的经典内容,精心辑录、翻译,并结合古今中外的著名事例进行通俗易懂的解读,阐述了为人处世应遵循的各种规则,揭示了在职场、商场中处理各种复杂关系的智慧,对加强个人修养,应对职场难题,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中生存和发展,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

作者简介

刘向(约公元前77年—公元前6年)是《战国策》的编注者之一,他编注的版本在当下流传最广、最。刘向原名刘更生,字子政,西汉末年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

目录

及时章 东周策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秦攻宜阳

第二章 西周策

薛公以齐为韩、魏攻楚

雍氏之役

苏厉谓周君

司寇布为周最谓周君

第三章 秦 策

卫鞅亡魏入秦

苏秦始将连横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

陈轸去楚之秦

齐助楚攻秦

楚绝齐,齐举兵伐楚

义渠君之魏

医扁鹊见秦武王

甘茂亡秦且之齐

秦客卿造谓穰侯

范睢至秦

应侯曰郑人谓玉未理者璞

蔡泽见逐于赵

秦王欲见顿弱

或为六国说秦王

谓秦王

濮阳人吕不韦贾于邯郸

文信侯欲攻赵以广河间

四国为一

第四章 齐 策

靖郭君将城薛

邯郸之难

邹忌修八尺有余

秦假道韩、魏以攻齐

秦伐魏

苏秦为赵合纵说齐宣王

韩、齐为与国

昭阳为楚伐魏

孟尝君将入秦

孟尝君在薛

孟尝君有舍人而弗悦

齐欲伐魏

齐人有冯谖者

孟尝君为从

齐王使使者问赵威后

齐人见田骈

苏秦谓齐王

苏秦说齐闵王

田单将攻狄

齐闵王之遇杀

齐王建入朝于秦

第五章 楚 策

荆宣王问群臣

江乙为魏使于楚

楚王问于范环

楚襄王为太子之时

苏子谓楚王

五国伐秦

魏王遗楚王美人

庄辛谓楚襄王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

天下合从

汗明见春申君

楚考烈王无子

虞卿谓春申君

第六章 赵 策

知伯帅赵、韩、魏而伐范、中行氏

晋毕阳之孙豫让

秦王谓公子他

武灵王平昼间居

赵恵文王三十年

齐破燕,赵欲存之

平原君谓平阳君

秦攻赵于长平

秦、赵战于长平

秦围赵之邯郸

齐将攻宋,而秦阴禁之

五国伐秦无功

虞卿请赵王

秦攻魏,取宁邑

赵太后新用事

第七章 魏 策

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武侯与诸大夫浮于西河

魏公叔痤为魏将

魏公叔痤病

魏恵王死

齐、魏战于马陵

田需贵于魏王

秦、楚攻魏,围皮氏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

秦败魏于华,走芒卯而围大梁

秦败魏于华,魏王且入朝于秦

华阳之战

秦将伐魏

魏王欲攻邯郸

秦、魏为与国

信陵君杀晋鄙

魏攻管而不下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

第八章 韩 策

秦、韩战于浊泽

史疾为韩使楚

段干越人谓新城君

第九章 燕 策

人有恶苏秦于燕王者

苏秦死,其弟苏代欲继之

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

苏代自齐使人谓燕昭王

昌国君乐毅

客谓燕王

赵且伐燕

第十章 宋卫策

公输般为楚设机

第十一章 中山策

犀首立五王

在线预览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

“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兵;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这则故事说的是九鼎是国家权力的象征,得九鼎者得天下,秦国兴师威胁东周,妄图夺鼎,就是想代东周成为天下的新主人。求鼎不是简单的索取器物,而是直接关系到周室能否继续存在的大事。危急关头,东周重臣颜率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口才,劝说齐解救这场国难,而齐正是当时可以和秦抗衡的强国,所以齐将陈臣思率领的齐兵一出,秦军随即退去,东周的尊严也得以挽回。

齐国出兵的交换条件是东周献出九鼎,秦兵既退,如何向齐国交代,这又成了新的难题。颜率不愧为一个的战略家,怎样收场早已在他的谋划之中。他用夸张、铺陈的语言,极力渲染九鼎运输之难:首先,九鼎笨重,运送途中需要大量人力,难以解决;其次,无论从哪条道路运输,九鼎都有可能在途中落入他国手中。这些难题是客观存在的,齐王无奈,只好知难而退,颜率也没有失信。周君化险为夷,齐王也得到美誉。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①,周君患之,以告颜率②。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③于齐。”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④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⑤,与秦,不若归之大国⑥。夫存危国⑦,美名也;得九鼎,厚实⑧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⑨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注释:

①九鼎:东周传国之宝。

②颜率:东周重臣,有计谋,擅言辞。

③救:求救,救援。

④无道:不讲道义。

⑤画计:商量、计议。

⑥大国:指齐国。

⑦危国:指东周。指秦兵临城下,东周面临亡国之危。

⑧实:实际利益。

⑨陈臣思:即田臣思,齐国名将田忌。古代田、陈同音。

译文:

秦兵临城下,向周索取国宝九鼎。周君忧心忡忡,召来大臣颜率商议,颜率劝慰说:“大王不要担心,我愿向东方的齐国,借兵援救。”颜率到齐,对齐王说:“秦王暴虐无道,不讲道义,发兵威胁周君,妄图夺取东周的九鼎。我东周的君臣一致认为,与其将鼎给秦国,还不如给贵国。挽救濒危的国家,是美名;得到九鼎,是很实际的利益,希望大王慎重考虑。”齐王听后,非常高兴,发兵五万,任命陈臣思为统帅前往救援东周,秦兵于是撤回。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颜率曰:“不可。夫梁①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②之下、沙海③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④。”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⑤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王曰:“寡人终何途之从而致之齐?”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⑥耳,可怀挟提挈⑦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⑧,漓然⑨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⑩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途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注释:

①梁:指魏国。魏惠王时,定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市),故魏又称梁。

②晖台:地名。

③沙海:今河南开封西北。

④寄径于楚:由周至齐,并不经过楚国,这是拟议的话。

⑤叶庭:今湖北华容。

⑥醯壶酱甀:醯(xī),醋。甀(zhuì),瓮。醋瓶子和酱罐子。

⑦怀挟提挈:怀里揣着,手里提着。

⑧兔兴马逝:比喻像兔子跑跳、骏马疾驰那样飞快。

⑨漓然:水渗流的样子。

⑩(wǎn):牵拉。

被具:运鼎需要用到的器具。

译文:

齐国向东周索要九鼎,周君又忧虑起来。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心,我愿到齐国解决此事。”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仰仗贵国的仗义相助,周国上下才得以保全,现在心甘情愿献上九鼎,但不知贵国要借哪条道路运至齐国?”齐王说:“我打算向梁国借道。”颜率说:“不可以。梁国的君臣一心想要得到九鼎,他们在晖台和沙海一带谋划这件事已很长时间了。九鼎一旦进入梁国,肯定有去无回。”齐王说:“那我向楚国借道。”颜率回答说:“不可以。楚国的君臣为了得到九鼎,早就在叶庭密谋过。假如九鼎进入楚国,就很难再出来。”齐王说:“那我该从哪条道路把它运到齐国呢?”颜率说:“我东周君臣也在私下里替大王担忧此事。因为九鼎可不像醋瓶酱罐,可以随意揣在怀里提在手上就能到达齐国,也不像鸟聚鸦飞、兔跑马奔,瞬间就能抵达齐国。当初西周人战败殷商才得到九鼎,运送一只鼎就动用了九万人,九只鼎共用了九九八十一万人,此外还要准备相应的搬运工具和被服粮饷等物资。如今大王即使有足够运送的人,又从哪条路运送回国呢?所以我私下为你担忧啊!”齐王说:“你多次前来,无非是不愿把鼎交给齐国罢了。”颜率赶紧解释说:“我不敢欺骗大国,只要大王尽快决定从哪条路搬运,我东周定将鼎迁出,随时待命。”齐王只好打消获得九鼎的念头。

东周策》)

秦攻宜阳

宜阳是韩国的军事重镇,秦国志在必得,韩国势在必守。对战事的结局,周君和赵累看法各有不同。

周君认为,宜阳是方圆八里的大城,有精兵十万,粮储可用数年,附近还有韩相公仲亲率的二十万大军,楚将景翠也带领人马,在周边声援,因而秦国不可能攻下宜阳。

赵累的看法则正好相反,他认为攻城的大将甘茂是从楚国入秦的客籍人士,是否能在秦国立足,全在此一战,所以必定倾尽全力。至于秦武王,他不顾重臣们的反对,坚持任用甘茂,假如无功而返,将难以面对群臣。所以宜阳必将陷落。

进而,赵累向周君献计,对楚将景翠表明当下各国的冲突利害关系,各种抉择所产生的不同后果,以利益诱惑他,使景翠按照周的谋划行事。

结局正如赵累所料,秦攻下宜阳,景翠乘机出兵。于是秦国割地,韩国献宝,景翠两面得利,感激东周给他出了个好主意。

秦攻宜阳①,周君谓赵累②曰:“子以为何如?”对曰:“宜阳必拔③也。”君曰:“宜阳城方八里,材士④十万,粟支数年,公仲⑤之军二十万,景翠⑥以楚之众,临山而救之,秦必无功。”对⑦曰:“甘茂⑧羁旅也,攻宜阳而有功,则周公旦⑨也;无功,则削迹⑩于秦。秦王不听群臣父兄之议而攻宜阳,宜阳不拔,秦王耻之。臣故曰拔。”君曰:“子为寡人谋,且奈何?”对曰:“君谓景翠曰:‘公爵为执圭,官为柱国,战而胜,则无加焉矣,不胜则死,不如背秦,秦拔宜阳,公进兵,秦恐公之乘其弊也,必以宝事公;公仲慕公之为己乘秦也,亦必尽其宝。’”

注释:

①秦攻宜阳:周赧王七年(公元前308年),秦武王派甘茂攻打韩国重镇宜阳,次年攻克。

②赵累:周大臣。

③拔:攻陷,攻破。

④材士:材同才,有强劲战斗力的兵士。

⑤公仲:韩相国,名朋。

⑥景翠:楚国之将。

⑦对:地位低的人对地位高的人,年少者对年长者的回话称为“对”。

⑧甘茂:楚国下蔡(今安徽寿县)人,秦国左丞相。

⑨周公旦:姓姬名旦(约公元前1100年),亦称叔旦,周文王第四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武王伐商。

⑩削迹:除名。

执圭:亦作“ 执珪 ”。指执珪上朝朝见君主,象征高级爵位。圭,上圆下方的玉。

译文:

秦国攻打宜阳,周赧王对大臣赵累说:“你认为这场战争将是怎样的结果?”赵累回答道:“宜阳必然会被秦国攻陷。”周君说:“宜阳城方圆八里,城内有十万骁勇善战的兵士,粮食储备几年都吃不完,再加上宜阳城附近韩相国公仲的二十万军队,另外,楚国大将景翠也率兵前往救援,秦军必定会无功而返。” 赵累回答说:“秦将甘茂是寄居秦国的客将,如果攻下宜阳,他就会成为另一个周公旦;如果失败,他将无法在秦国立足。秦武王不听群臣的意见,执意攻打宜阳,如果宜阳攻不下来,他会感到耻辱。所以我认为宜阳必定会被攻破。”周赧王说:“那你替我谋划一下,我该怎么办?”赵累说:“请您这样对景翠说:‘将军的爵位已是执圭,官职也升到了大司马,即使打了胜仗,也不能再加官进爵了;但是如果打了败仗,你就难逃一死。不如背叛秦国,等秦军攻下宜阳之后你再出兵,秦国害怕你会攻打他的疲惫之师,必定会拿出宝物送给你,而韩相公仲敬慕你乘虚攻打秦国,替宜阳解围,也一定会献出全部珍宝。’”

秦拔宜阳,景翠果进兵。秦惧,遽效煮枣,韩氏果亦效重宝。景翠得城于秦,受宝于韩,而德东周。

译文:

秦军攻下宜阳后,景翠果然听取周赧王的建议发兵攻秦。秦国害怕,赶紧献出煮枣城,韩国果然也献出了珍贵的宝物。景翠不但从秦国得到了煮枣城,还从韩国得到了珍宝,因此很感谢东周。

东周策》)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战国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历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是第一部),又称《国策》。由西汉刘向所整理编写。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分为12策,33卷,共497篇。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也可说是纵横家的实战演习手册。本书亦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2014-07-16 17:13: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书中以短小的故事,叙述了战国的历史,体现出当时又争霸战争转变为兼并战争的事实,同时也可以看出当时各国为了各自利益而斗争。并且之中出现了很多大智大勇的英雄人物。。值得一看,

2014-10-20 11:07: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属删减版本,不全,不过对于我们一般读者来说够了,都是精华

2016-01-12 20:00:32
来自nathanw**的评论:

包装很好,没有看呢,不知道怎么样,应该还可以,书挺大的

2014-12-01 23:10:2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经典之作,好的作品经得起检验,细细品味,很有味道。

2014-10-20 11:34: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收到了,很新,精装没有磕碰,送过来一点褶皱都没有。

2014-10-20 11:02: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物流是超快啊,昨天下单今天上午到货,书本整体材质不错,价格便宜,值得购买

2015-02-05 14:43:43
来自盈盈小**的评论:

还没拆,不过买过很多种精装典藏的书了,保存的时候一定得注意

2015-04-21 18:18:3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不错 不愧是先秦文学的经典之作。了解历史,了解古代人民的口才与智慧

2014-07-16 17:26:0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是那种一打开就放不下的好书。江西教育这套书很好,每个故事前都有一个故事背景的简略介绍。让读者更了解来龙去脉。

2014-07-16 16:59: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坑,这种书适合初高中的学生看,我说怎么这么便宜呢!坑到死!照片拍的好像有多厚,其实就200来页!坑死!关键不知道怎么退

2014-08-07 20:14:44
来自端庄姐1**的评论:

书是寄到朋友那的,还没看到,不过据他说精装的质量很不错。其实内容肯定是好的,能经历时间沉淀下来的,肯定是经典的!

2014-10-20 10:34:51
来自xrainz**的评论:

很好看,对文言文的学习挺有帮助,更能加深对历史的了解

2015-05-25 00:08:4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有逻辑,有故事,有人性,有冲突,有够贫。象北京的士司机一样关心世事,象管理咨询顾问一样慎思笃行。熟读半部,在街面上混个肚圆不是问题。

2014-10-20 11:12: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就是字太小了不适合低年级小孩看,怕伤了孩子的眼睛,暂时让其睡觉

2016-09-07 17:01:3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我一直再看,白话文翻译,对了解战国的历史很有帮助。

2016-04-06 18:53:18
来自十里烟**的评论:

当初初中语文课本就有几篇文言文是出自战国策的,一直比较喜欢,只是当初一切以考试为重点,现在自己经济独立了终于可以买自己喜欢的书看了。

2014-11-26 15:01:1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这本书很不错,可以学到很多国学智慧,和处事哲学

2017-05-09 07:04:28
来自碧海情**的评论:

还不错,值得阅读和收藏。装帧设计、排版与纸张还都不错,主要是这个版本性价比很高。

2016-12-16 16:26: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战国策》既体现了时代思想观念的变化,也体现出战国游士、侠士这一类处于统治集团与庶民之间的特殊而较为自由的社会人物的思想特征,不完全是为了维护统治秩序说话。由于《战国策》突破了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又不完全拘泥于历史的真实(当然从历史学的眼光看这是缺陷),所以就显得比以前的历史著作更加活泼而富有生气。

2014-10-20 10:11:2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在茫茫的历史长河中,西汉文学家刘向或许不是最璀璨的一颗明珠,但他留下的《战国策》,却无疑是中国历史学的著作。它为司马迁《史记》的纪传体的形成,具有极大的影响。

2014-10-20 11:16:4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将读者带回风起云涌、尔虞我诈的战国时代。古文、白话对照,注解清楚,非常不错。

2017-02-03 18:17: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本不错的了解战国时期各种韬略的书 是中华的经典藏书,说的一点也不错,战国策是一本记录历史的书,是一本无可相比的好书,文言文的形式,相信对于古文爱好都一定是一本相当好的书

2014-07-16 17:06: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昨天下午买的,今天上午就到了,速度很快,拆开看了,是我要的那种。同时还买了同类型的《左传》,《国语》.还在别的网站买了一部《史记》,个人特别喜欢春秋战国时期,趁过年有时间好好读一下。纸质不错,印刷和排版也不错,赞一个,我很喜欢。

2014-07-16 17:50:35
来自goodcow**的评论:

《战国策》的思想内容比较复杂,主体上体现了纵横家的思想倾向,同时也反映出了战国时期思想活跃,文化多元的历史特点。《战国策》的政治观比较进步,最突出的是体现了重视人才的政治思想。《战国策》一书是游说辞总集,幾乎所有纵横家谋士的言行都在此书。有三大特点:一智谋细,二虚实间,三文辞妙。

2014-07-16 16:41:5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它作为一部反映战国历史的历史资料,比较客观地记录了当时的一些重大历史事件,是战国历史的生动写照。它详细地记录了当时纵横家的言论和事迹,展示了这些人的精神风貌和思想才干,另外也记录了一些义勇志士的人生风采。

2014-07-16 16:34:45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