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国艺术史图书
人气:26

中国艺术史

中国艺术史》是一部集大成之作。苏立文通过梳理远古、先秦、秦汉、三国六朝、隋唐、五代与两宋、明清直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将中国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史》是一部集大成之作。苏立文通过梳理远古、先秦、秦汉、三国六朝、隋唐、五代与两宋、明清直至20世纪的中国艺术,将中国艺术的不同门类——建筑、雕刻、绘画、书法、陶瓷等在不同时代的表现形式及特点清晰、细致、地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他不仅论述了中国艺术的特点本身,而且更加着重于艺术与历史的结合,将中国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置于宏大的历史叙述之中,书写出了纵贯5000年的中国艺术之演进脉络。

编辑推荐

◇ 好的中国艺术史入门书

◇ 牛津、耶鲁、普林斯顿沿用40年之经典读本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作者苏立文院士又一重磅力作

中国艺术史》是苏立文先生以他的深厚学养和数十年心血累积而成,其阐述既不西方本位,也不囿于中国传统,从不故作高深,也没有炫耀知识的虚荣。他提供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知识本身,更是一种融会贯通的文化视野,将各种不同艺术形式置于大历史环境中交相观看并体会的胸怀,是对中国艺术演进脉络的整体梳理和把握。

相关推荐:

※《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2013光明书榜、中华读书报、出版商务周报年度十大好书;鲁迅文化奖年度致敬,震撼的现代中国艺术故事)

※《中国艺术》(“牛津艺术史”系列,中国美术学者经典著作,牛津大学校长 中国美院院长 联袂推荐)

※《废墟的故事:中国美术和视觉文化中的"在场"与"缺席"》(美术史家巫鸿学术专著力作,中文版与英文版同年面世)

作者简介

迈克尔 苏立文(Michael Sullivan,1916—2013)

牛津大学圣凯瑟琳学院荣誉退休院士,曾在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从事教学及研究。荣获过美国国家人文基金会、古根海姆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等多所机构颁发的多项荣誉和研究基金。

1940年代来到中国,并开始接触中国艺术,结识了庞薰琹、吴作人、丁聪、郁风、关山月、刘开渠等中国现代艺术家,此后一直与几代中国艺术家和诸多艺术机构来往密切。毕生专注于中国艺术的研究和传播,是最早向西方引介中国现代艺术的西方学者之一,并成为这一领域的国际。著有《中国艺术史》《20世纪中国艺术与艺术家》《东西方艺术的交会》等多部深具影响力的专著。

译者:徐坚,中山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毕业于北京大学考古学系,后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艺术考古系和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部学习,曾担任美国巴德学院访问助教授及法国高等人文和社会科学基金会爱马仕学人。研究领域包括东亚及东南亚青铜时代考古学、考古学理论和考古学史、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工艺美术和小艺术传统、濒危档案、文化和族群研究。 著有《暗流:1949年之前安阳之外的中国考古学传统》等,译有《阅读过去》《考古学思想史》和《理解早期文明》等作品。

目录

英文版第五版序

及时章 历史文明的曙光

第二章 早期青铜时代:商和西周

第三章 东周和战国时代艺术

第四章 秦汉艺术

第五章 三国六朝艺术

第六章 隋唐艺术

第七章 五代与两宋艺术

第八章 元代艺术

第九章 明代艺术

第十章 清代艺术

第十一章 20世纪中国艺术

注释

参考书目与延伸阅读

图版说明

在线预览

美学的出现

就是在这个动荡的年代里,中国画家和诗人及时次发现了自己。陆机作于300年的《文赋》是影响深远、充满激情的文字,正如诗人T. S.艾略特(T. S. Eliot)所说的“在词藻和义理之间角力”一样,它讨论了诗歌灵感的神秘渊源。

萧统作于530年的《文选》序中出现了新的评判标准,他提出选择诗文的标准不是道德,而是依照美学价值。这个复杂的观念的产生不是一蹴而就的。3—4世纪的文学批评仍然采取品藻形式,品藻是一种品评优劣的九等分类方法,首先用于人物,后来也用于诗歌。顾恺之就曾经用品藻来臧否魏晋时期的画家—如果保留至今的文本确系顾恺之所作。谢赫在名作《古画品论》中更系统地使用了这种方法。《古画品论》作于6世纪后半叶,谢赫将前代43位画家分为六个等级。在艺术史上,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区分,尽管评判并不见得高明。

谢赫短短的文章之所以在中国绘画历史上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是因为其序言中提出了品鉴画作和画家的“六法”。关于“六法”的讨论已经层出不穷,然而,“六法”本身却是不可回避的,不管“六法”如何变化或排序,它一直是此后中国艺术批评的关键。它们是:

一、“气韵生动”:精神的统一、生命的运动规律;精神共鸣所引起的生机。

二、“骨法用笔”:骨架方法用笔;用笔来构建结构。

三、“应物象形”:在描摹形状时应忠于原物。

四、“随类赋彩”:施加颜色时,要忠于对象。

五、“经营位置”:放置元素时,要经过适当安排。

六、“传移摹写”:应经常模仿古代杰作。

第三、四、五法则是不言自明的,它反映了早期绘画所遇到的技术问题。第六法则表明训练画家的手法以获取高超的绘画技巧的需要,同时,它也指出遵从传统的必要,每个画家都自视为传统的捍卫者。忠实摹写古代名作是保存传统的途径,或者像后世所说的那样,用以往大师“古法”绘画,然后增加自己的特征,可以使传统得以新生。

正如法国画家塞尚(Cézanne)所称的“来自自然的强烈视觉感受”,画家的经验表现在气韵之中,就是索伯所说的“精神共鸣”。气是宇宙中的精神,从字面上说就是气息或云气,它赋予万物以生机和活力,赋予树木、山川以生命和生长,赋予人类以能量,山川呼吸而产生云雾。艺术家必须协调自己以适应宇宙精神和灵气,并让灵气贯穿自身,这样就处于灵感迸发的状态了。这是一种无以言表的状态,画家本身成了灵气表现的中介。

威廉 埃克(William Acker)曾经问过一位著名的中国书法家为什么将沾满了墨汁的手紧紧地掐入巨笔的笔锋之中,这位书法家回答说,只有这样,他才能感觉到气从他的手臂通过毛笔直达纸面。气是一种宇宙能量,正如埃克所言,“在不断变化的漩流中流动,时深时浅,时聚时散”,灵气可充斥于万物之中,不论其是否有生命。因此,第三、四、五法则包含的就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因为所有自然界的生命形态都是“气”的可视表现。只有通过忠实地反映它们,艺术家才能表现出他对宇宙原则的意识。

媒体评论

这本书是好的中国艺术史著述。除了苏立文,没有任何中国艺术史家能拥有如此广泛的知识。

——班宗华(Richard Barnhart,耶鲁大学艺术史教授)

苏立文《中国艺术史》一书表述之清晰、内容之均衡,对主题把握之熟稔,几乎无出其右者。它为所有的中国艺术初习者提供了极好的途径。

——谢柏轲(Jerome Silber Geld,普林斯顿大学艺术史与考古系主任)

苏立文先生是中国美术界的老朋友,他对中国艺术不遗余力的研究和推介,不仅对中国,而且对全人类的艺术发展,都是贡献巨大的。

——潘公凯(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苏先生对中国艺术和中国人民始终抱有巨大的热情,非常让人感动。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教授)

苏立文教授对中国艺术家和中国艺术史家都给予过很多鼓励和提携,是一位真正的仁人长者,我们都很感激他。

——万青力(香港大学中国艺术史教授)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到货很快,印刷质量好,对中国艺术史的分类较新颖。

2016-12-09 15:27:3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中国艺术史》总算买到了,一老外写中国的艺术写得这么好,好好看才是对他最大的尊敬。

2014-12-16 18:25:51
来自三十学**的评论:

外国人些的中国艺术史,框架构建的还不错,是本不错的中国艺术史入门书

2016-04-27 10:01: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对了解中国艺术史非常有帮助,写的比中国人还详细。

2016-07-18 11:28:14
来自tuan199**的评论:

在学习中国艺术史想看看外国人理解的中国艺术史

2016-04-26 14:55:35
来自好哥哥5**的评论:

相当相当不错,亚光纸,全彩,外国人严重的中国艺术发展。

2016-09-28 16:26:32
来自dunganl**的评论:

图片很精美不过就是有点小。估计有彩页的话就不会是这个钱了。以一个外国人的眼光来看中国的绘画、雕塑、别有一番意味。感觉讲的很透彻,总是值得入手!

2016-04-23 21:24:1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印刷很好,和国内中国艺术史的关注点会有些不太一样,值得入手

2017-06-19 17:30: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苏立文先生的代表作之一,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很到位,尤其是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影响。可惜就是太简略,这么点篇幅是很难把中国艺术说透的,另外有些数据有问题,例如唐诗可远不止15000首。苏立文先生已经作古,不知道会不会后继有人,把这项工作完善下去?看到书中插图,发现好多宝贝都在海外,看来祖国对世界文化贡献很大呀!不禁惊叹咱中华家大业大,被强盗和不肖子孙们那么糟蹋居然还剩下这么多好东西。

2016-06-29 16:41:34
来自q***g(**的评论:

一个外国人对中国艺术史的观点看法,值得一度。

2017-07-04 09:02:01
来自houshij**的评论:

打折力度比较大,本身也很喜欢艺术,买来增加知识,也对艺术更清晰的有所了解!很喜欢

2016-04-23 16:54:5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虽然内容较为简约,点到即止,没有深入详细介绍,但从外国学者的眼光看中国艺术,跳出我们自己的思维,还是值得一看,推荐!

2016-07-15 10:51:0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缺乏艺术方面的熏陶,想感受一些艺术方面的气息。

2016-06-23 11:25: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是好书,翻译水准比较高,偏文艺。书送过来发现压出永久痕迹,心里很别扭。因为运送是箱子且有充气袋填充所以应该不是运输过程中造成的。对这种艺术类书建议严格检查,否则拿在手里会一直耿耿于怀,还不如直接书店买了能挑品相。

2014-08-21 08:45:48
来自w***i(**的评论:

老外写的书感觉不死板,正在看,感觉还是比较有意思的,对中国艺术有个基本的了解。

2017-04-27 16:05:58
来自onthewa**的评论:

我很喜欢作者对中国艺术的论述和评价,西方学者的笔调更幽默

2016-12-07 00:50:40
来自夙水悠**的评论:

苏利文的中国艺术史从一个外国学者的角度看中国艺术,值得入手研读。

2016-05-11 16:23: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外国人写的中国艺术,明显学术一点,没有中国人写的可读性强。

2016-12-21 15:22: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以前也看了几部我们中国人自己编写的艺术史,都是以我们中国人的思维和写法编的书。但是看了西方人著的中国艺术史,其不论从编法和思维上都有所不同,不一样的视角,值的一读。

2015-01-18 13:06:24
来自自***n(**的评论:

苏立文的中国艺术史不一样的角度一样的艺术享受

2017-01-08 13:52:24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西方人写中国艺术的通史类总觉得隔了一层,有些常识性的错误不可避免,不过在站在“他者”的角度,对于中国文化的有些问题看的很透彻!

2017-03-03 10:18:38
来自做看云**的评论:

这本中国艺术史是一个外国人从外国人的角度介绍中国艺术,很专业,图片很多。但是感觉对中国的艺术沧海里只介绍了一粟。值得一看,如下深入此书不够。

2015-10-26 12:51:3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看的出作者对中国文化、艺术的理解和精通,内容丰富多采,时间分别从远古时代的中国到现代,涵盖了陶器、铜器、石刻、雕塑、绘画、织物等各个方面,文字简练优美,个人觉得是非常好的一本书。值得慢慢品味和阅读。

2014-10-14 10:32:4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老外写的几乎是最经典的中国艺术入门级书籍,不过其中的口气、术语和观点还是偏从西方艺术审视中国艺术,总的来时很值得看。

2017-07-14 09:20:30
来自fleeawa**的评论:

最近打算专攻艺术史,所以买了多本艺术史的入门书籍,西方,东方的都有。由于部头都比较大,所以还没有时间看。各本书里面有一些内容交叉,但是每本书的侧重都不一样。中国艺术史是我的弱项,需要查漏补缺,装帧不错。比较满意的一本书。

2015-07-05 05:20:23
来自keynesy**的评论:

中国艺术瑰宝不是用几行字就能概括的,先人留给今人的丰富的艺术财富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与延续。在现代中国传统文化被“韩剧”、“日本动漫”、“流行时尚”等排挤的险些没有立足之地时,似乎会出现这么一些声音在强烈呼唤传统文化。

2015-09-17 10:15: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要反复阅读、分析、研究、揣摩、品味,深入了解准确把握评论对象,挖掘出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从而提出自己新颖、深刻、精辟的见解;而不是浮光掠影地泛泛而读,分析不得要领,只是发表一些陈旧、肤浅、庸俗的见解。

2016-04-23 12:51:59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