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研究部2010年的重点项目,既是首次对国内外文化产业应用理论的一次初步总结,也是为文化产业的人才培养所做的理论教材准备。
通过一学期的读书与整理,最终收录理论共159条,以四大篇章分别予以介绍。,每则理论都注以出处、释义以及要点归纳,希望成为文化产业初学者与研究者的基础工具读本。
向勇,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副主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文化产业、艺术创意管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等。主要著作有《区域文化产业研究》、《文化产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创意城市发展研究》等,先后在《学术月刊》、《北京大学学报》、《中国行政管理》、《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国家核心报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参与和主持、国家发改委、国家文化部委托课题和地方文化产业规划项目数十项。
刘静,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学术研究部副主任,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社会学学士,艺术学院在读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文化产业行业、区域的宏观发展、文化消费。《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0年)》执行主编。
及时章 当文化遇到资本
--从经典意识形态角力到新形态产业操作
一、理论纲要
(一)文化之于社会
(二)从经典意识形态角力到新形态产业操作
(三)探讨文化与经济的其他思路
二、理论阐释
(一)文化的范畴
(二)社会文化
(三)文化领导权
(四)文化霸权理论
(五)文化帝国主义
(六)文化一经济关系的四种模式
(七)增长极理论
(八)梯度理论
(九)螺旋式文化兴衰
(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
(十一)国家竞争优势理论(竞争力"钻石体系说")
(十二)精英文化
(十三)大众文化
(十四)新媒体文化
第二章 在认识与社会结构层面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社会事实的出现
及时节 文化产业作为一个话语的智识合法性
一、理论纲要
(一)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属
(二)文化产业实践的内在要求
(三)小结
二、理论阐释
(一)大生产力
(二)两种经济
(三)经济文化化
(四)布迪厄文化资本理论
(五)精神经济理论
(六)创意经济理论
(七)体验经济理论
(八)文化生态学理论
(九)组织生态理论
(十)生态位
(十一)麦克卢汉媒介理论
(十二)商业化
第二节 文化产业话语权背后的社会结构变革
一内外因相结合推动生产力发展
一、理论纲要
(一)关于结构主义框架下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形态
……
第三章 文化产业场域内的主题:理论与实践
第四章 文化产业发展分析模型与分析工具研究
参考书目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特别声明:本站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主要从事期刊杂志零售,不是任何杂志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特此申明。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09010985号-11 川公网安备:51092202000082 统一信用码:91510922MACX24HU41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射行审新出发2023字第016号 股权代码:102064© 版权所有:四川博文网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太和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