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一个人的爱情疗愈图书
人气:19

一个人的爱情疗愈

风靡全美、影响数百万人的疗愈经典,写给想要变得更好的你!随书附赠64P全彩精美治愈系笔记本!
  • 所属分类:图书 >两性关系>恋爱  
  • 作者:[约翰]?[詹姆斯] [罗素]?[傅里曼] 著 [席玉苹] 译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魅丽文化
  • 国际刊号:9787539988443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2
  • 印刷时间:2017-02-01
  • 版次:1
  • 开本:32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在爱情世界里,带来伤害的是别人,但造成痛苦的,却是我们自己。只因为,我们老是用错误的方法处理失落的情绪。

那些未了结的情绪,往往会局限你再度爱人的能力,让你无法敞开心扉,投入新的感情。

如何进行一个人的爱情疗愈?作者通过一连串的疗愈步骤,如清晰回忆过去,画张情感关系图;写下只能对自己说的爱情故事;写一封爱情疗愈信等,告诉你如何走出困境,了结未化解的情绪,让你认清自己过去处理情感的模式,从而做出新的改变。十多年来,这本书已帮助无数伤心人,找到对的人,或是从此维持好感情。

风靡全美、影响数百万人的疗愈经典,写给想要变得更好的你!唯有坦诚面对自己,以行动疗愈,你才能重新去爱,也被爱。这本书要献给:

遭受感情挫折而恢复单身的人;曾经失恋、现在又重新恋爱的人;和另一半总是争吵不断,不知該如何是好的人;不再相信爱情、放弃追求幸福的人。

编辑推荐

1、风靡全美、影响数百万人的疗愈经典,写给想要变得更好的你!随书附赠64P全彩精美治愈系笔记本!

作者约翰•詹姆斯是美国伤心疗愈协会创办人,作者罗素•傅里曼是协会执行长,两人投入伤心疗愈超过三十年,已经帮助了数百万伤心人。著有《一个人的疗愈》、《给孩子的心情疗愈》,本书即为该疗愈经典系列之一,这本书献给所有遭受过感情挫折的人!

2、市面上情感治愈系图书大多都属心灵鸡汤文,讲道理,本书的区别和卖点在于:道出了情感疗愈的具体方针,按照作者的具体步骤指引,以行动疗愈,重新去爱,也被爱。作者身体力行,实践过书中所说的每一个行动,这是他们得以协助他人的真正资格和动力。 3、“伤心不分男女”,几乎每个人都需要进行情感疗愈;同时,本书所指出的疗愈法则不仅仅只针对情感疗愈,对于个人其他情绪的处理,同样具有启发性和适应性。

作者简介

约翰.詹姆斯(John W. James)、罗素.傅里曼(Russell Friedman):

约翰.詹姆斯是美国伤心疗愈协会创办人,罗素.傅里曼后来加入,现任协会的执行长。伤心疗愈协会举办疗愈讲座、证照课程,在加拿大亦有分会。

两人投入伤心疗愈超过三十年,曾在大专院校、医院、酒精与勒戒中心、殡仪馆与葬仪公司,还有各种社福、宗教、哲学团体机构担任顾问、提供课程,已经帮助了数百万伤心人。著有《一个人的疗愈》、《给孩子的心情疗愈》。

目录

前 言] 爱情,为什么要一个人疗愈?

及时部 我的爱情,到底错在哪里?

及时章 你的感情行李超重,你知道吗?

第二章 大家都用错的方法处理伤心

第三章 不要用短期的疏解,换虚假的幸福

第四章 为什么我一直无法“走出来”?

第五章 我们都假装爱情已经疗愈了

第二部 疗愈,幸福的入场券

第六章 疗愈开始:深刻挖掘我自己

第七章 哪一段逝去的爱最刻骨铭心?

第八章 痛有多深,书写回忆就要多清晰

第九章 只能对自己说的爱情故事

第十章 了结那些“未完成”的情绪

第十一章 写一封寄不出去的爱情疗愈信

第十二章 找个人,听你念完这封信

第十三章 新的未了结情绪,该如何处理?

第三部 用新的方式处理感情

第十四章 了结旧习,重建直觉

第十五章 不争吵的好感情,如何做到?

第十六章 怎样才会遇上对的他(或她)?

第十七章 在空白处,写下你的新计划

结 语] 所有失落的关系,都需要疗愈

在线预览

及时部 我的爱情,到底错在哪里?

大部分人都会将过往的感情经历带进新的恋情里,你可能也不例外。随着你对自己了解愈来愈多,你或许发现自己曾经在感情上自作自受,或者明知这段爱情不可能开花结果,却还是一头栽入。

想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做出这样的行为吗?首先,你必须找出在面对各种失落感受时,学过哪些基本观念?唯有如此,你才能找到自己的感情问题,并将它整理干净。

要是我们告诉你:“这本书每个字都要读,所有的习题都要做。”你一定会觉得太专断,所以我们换个比较柔性的说法:建议你读进去每个字,好是把所有的习题都做了。

本书所规划的行动已对成千上万的人产生效果,其成功的要素不只是把书的内容读进去而已,更重要的是付诸行动。所以,只要你愿意行动,这套方法在你身上也会奏效。

提醒你:如果你刻意去找例外,你会找到它、放大它,然后用各种理由继续走你现在的老路子,但这样做,没办法让你得到真正的幸福。

“你不能光想而已,必须借由行动做到正确思维。”我们不知这句话最初出自何人之口,但它的意义再清楚不过:要让生活得到有意义的改变,行动是最主要的关键。这个观念与本书息息相关,我们不妨做个衍生:你不能靠阅读得到美好爱情,但你可以借着阅读并采取行动而迈向美好的关系。

从第二章开始,你会看到一系列的习题,我们的行动指引即是以这样的形态出现。

当你准备好的时候,我们就出发吧!

及时章 你的感情行李超重,你知道吗?

把超重的感情行李带到下一段恋情,是我们再三犯下相同错误的主因

在很多社交场合中,你常会听到谁谁谁分手或离婚了。大家总是会问:“(在这段感情里,)他是不是带了太多的感情行李?”答案永远是肯定的,从无例外。

接着,会出现一句试图安慰伤心人的话:“不要难过,下一个会更好。”诸如此类的陈腔滥调。或许这些安慰的话是出于好意,但帮助却微乎其微。

或许对方确实有感情行李超重的问题,但我们更想问伤心人:“你自己又带了多少感情行李投入这段爱情呢?”这个问题很残忍,但如果你想要拥有一段长久而幸福的关系,这是能逼你查看自己行李是否超重的关键问题。

大多数人都知道“感情行李”这个字眼在爱情中所代表的含义。现在,我们必须为它下个更明确的定义,好让你能用行动清空感情行李。

很多东西都属于感情行李的范畴,包括:

所有我们曾经学到的处理失恋的普遍错误观念;

我们在面对情绪反应的当下所采取的错误处理方式,特别是分手或离婚所引发的情绪反应;

分手后,我们习惯采取“替代”的短期能量释放行为(第三章会说明),来转移注意力;

长期以来一直没有传递出去、囤积在我们心里日积月累的负面情绪。

既然你只能处理自己的行李而无法代为处理他人的,我们就从了解你和你的行李着手进行吧!

对另一半的态度,我们从小就已养成

小时候,当心爱的玩具或小毯子被人拿走时,我们就尝到了失落的滋味。你一定会想,这是一本谈论爱情的书,举这个案例不太合逻辑。但其实这些小时候的失落遭遇以及家人给予我们的指引,决定了我们初次遭受情伤时会做出的回应。

想象你出生的那一刻,身上没有携带任何感情行李,是个全新的人生之旅。你既无半点错误的观念,也没有任何未了结的情绪,因为不管发生什么事,你立刻就能做出响应,完全地活在当下。有东西逗你开心你就笑,等到开心的感觉过去,你也准备好迎接下一个情绪来临。假设你下一个情绪感受是悲伤的,没问题,只管放声大哭就好,并且和刚才一样,痛快哭完之后你什么都没积存下来,又开始准备迎接下一个人生事件。

不管快乐或悲伤,你的感受都能真实地流露出来,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这是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想想看,如果你的内心没有情绪的积存,就不会产生任何感情行李。在你出生的头几年,你就是以这种本能处理所有的情绪,情绪一发生就自然发泄干净。

然而,等你从襁褓踏入学步的年纪时,你开始学习到,不管是快乐或悲伤,将所有的情绪表露于外,不再是被大家接受的事。大人会告诉你,表现悲伤或负面的情绪是不妥当的,而伴随着这些情绪流下的眼泪,也同样不受人欢迎。你一定听过这句话:“要哭,回你的房间去哭。”但你可曾听过“要开心,回你的房间去开心。”?恐怕没有吧?

开心是好的,伤心是不对的。这个观念,使得我们在处理情绪时的反应,和天性产生了冲突。

日后有伤心事发生,我们之所以不懂得如何处理情绪,就是被这个奉为较高准则的观念所影响。我们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帮助你去检视处理情绪的观念,找出那些早该丢弃的错误信息,让你重新和自己真实的情绪取得联结。

别担心,我们不是要你回到两岁小孩的行径,因为表达自己最诚实、坦然的情绪有很多方法,并非只能用小婴儿的方式传达出来。

我们敢说,当你慢慢认知到我们下面提到的观念时,你会发现自己总是无法走出失恋阴霾、进退不得,其实就是这些错误观念造成的。

我们不曾遗忘任何感受

人脑是个最的硬盘。打从我们吸进及时口气开始,大脑就忙个不停。它将我们眼睛看到、耳朵听到或所有接触到的一切,都观察进去并储存起来。你也许不太相信,但这是事实。

举例来说,几乎每个人小时候都听过这句话:“把碗里的食物吃干净,某某国家的小孩还没东西吃呢!”因为爸妈这样说,我们就把“碗里的食物要吃干净”的观念牢牢记在脑子里。随着年龄增长,有些人学会修正这个观念,找到适合自己的健康饮食习惯,但遗憾的是,大多数人并没有做到这点。

请回想一下你祖母的家,你会立刻想到什么?也许是杉木制的衣橱散发的气味涌现在你脑海里。

其实这段记忆早在你年幼时,大脑就自动储存起来了,长久以来你一直都带着它生活,直到今天它依然存在。即便你没有刻意去想它,但记忆中的味道依旧清晰。不论经过了多少年,你的大脑也不会遗忘,只要一个简单的询问就能马上让你想起回忆中的味道。

你们之间的问题,早在三岁就形成了

记忆专家认为,人在三岁时大脑便已将75%的信息编码、储存下来,作为日后生活运行之用。而且,这些信息会和信息来源的影响力大小储存在一起。

专家指出,我们80%的观念养成,通常是来自爸妈或其他直系家庭成员,剩下约莫有两成是从老师、同学、电影、电视和书报杂志等来源吸收而来的;等进入青春期、初尝恋爱滋味时,95%的观念已定型,并被我们广泛运用在事件的解读和生活作息当中。

一般来说,我们能追溯到的最早记忆的时间点,就是我们有意识的记忆开端。所以,在有意识的记忆之前发生的事,并不在我们直接撷取的范围之内。也就是说,有时无论你多么努力地回想,还是想不通自己某些信念从何而来、某些感受生成的原因。

当年我们年纪太小、毫无能力分辨信息的好坏,总以为吸收进来的信息都是正确的。一如前面所说,由于这些信息发自具有影响力的来源,因此被我们奉为的真理,深深烙刻在我们的记忆中。

这些长期惯用的生活信息,我们称之为:信念系统(belief system),简称为BS。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信念系统,根据你储存在大脑里的所有信息组合而成,也就是你所相信、认为是正确的一切事物。然而,这些信息里,有一些是毫无用处或错误的观念,尤其是在处理失落感受的认知上。

因为这些观念从小就存在于我们的信念系统里,所以即便是错误的,我们仍然会为它贴上“正确”的标签。不仅如此,这些观念远在我们初尝情伤苦果之前,便已操练多年,未来更会出于习惯而继续沿用下去。

我们可以这样说:信念系统里的错误信息,已变成你感情行李的一部分,被我们带进未来的爱情世界中。不但如此,我们还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护,认为自己是对的,即使它害我们再三犯下同样的错误。

第二章 大家都用错的方法处理伤心

“别难过”、“下一个会更好”,不会帮你停止伤心

我们处理伤心的能力,受到六种重大迷思的局限。这六个迷思蕴含着错误的信息,但大多数人早已将这些迷思储存在自己的信念系统中。

这个章节,我们要协助你,认清自己从小被教导处理伤心观念的真相,我们称为“理性行李”。

你会慢慢发现,原来你不曾细看过自己处理情伤的信念,也不曾检视它到底对不对、是否对你有益。重复使用这些错误观念,是造成感情行李的主因,它会局限你的能力,让你无法敞开心扉、全心投入一段感情。

理智、情感和直觉三者相辅相成,是最理想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我们对生活中所有的重大事件皆可做有效的处理。在幼童时期,这三个面是互相关联、共同运作的。譬如,当情绪降临时,孩子当下便能将它清除干净,这也是孩子之所以令人羡慕的原因之一,因为他们能在理智、情感和直觉之间自由游走。

若能将当下情绪感受表露于外,再加上理智和直觉的运用,不管是小孩或大人,都能与天性保持和谐。反过来说,一旦情绪受到压抑,我们天生处理伤心的能力也就随之丧失了。

1.“别难过”——多令人心寒的话

小孩在出生后的前几年多半过得无忧无虑,直到他们及时次听到这句话。而这句话所产生的负面效应,足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那就是:“不要难过。”

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没有错,但仔细检视后,你会看出一个严重问题。在我们听懂它意义的那一刻之前,我们所有的情绪都在大人接受与允许的范围。但自此而后,只有快乐和欢笑才会受到鼓励,伤心和眼泪却被排除在外。

这样的转变是从何发生的呢?

下面是个典型的例子。

有个小女孩从幼儿园回到家,双眼泪汪汪,爸妈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回答:“有女生欺负我。”爸妈就说:“不要难过。来,吃块饼干,你会好过点。”

我们仔细分析,这个信息涵盖两个部分:

及时,告诉小女孩,不要去感觉她已经感受到的情绪;

第二,要她用某个实质的东西,将伤心的感觉转移开。

看似简单的一句“不要难过”,却隐藏着严重的错误观念。

另一句回答也同样常见——当她回答:“有女生欺负我。”爸妈就说:“不要难过,你会交到新朋友的。”

请记住这句话,因为我们下面会解释,这句话的后半段隐含着另一个迷思。

由于这些劝小孩不要难过的信息来自父母的之口,它们等于被盖上了“正确”的章。这些被归类为“正确”的信息,从此成了小女孩信念系统的内容。

在这之前,她什么话都一五一十地告诉父母。当他们问她发生了什么事,她自然对他们吐露自己的真实感受。但现在她发现自己错了,跟过去年纪更小、喜怒哀乐都毫无顾忌的时期比起来,这是一百八十度的转变。

“不要难过”的建议虽然很理性,但对伤心人来说,非但自己的伤心不被接受,还被迫要隐藏起来、刻意视而不见,这是多么令人心寒的一句话啊!

2.“何处无芳草”——我爱的是一根草?

约翰(作者之一约翰?詹姆斯)七岁的时候,他心爱的狗死了。

约翰伤心欲绝,看到他那样痛苦,他的父亲说:“不要难过,星期六我再买一只狗给你。”

这句话可以这样解读:你可以找其他东西来取代失去的。

失去爱犬已经够让约翰痛苦了,找另一只狗来代替的想法更让他摸不着头绪、不知逻辑何在。

约翰得到的信息包含两个部分:

一、不要难过;

二、找东西来取代失去的。

约翰的父母说到做到,星期六果然给约翰买了一只狗回来。可是约翰还沉溺在爱犬死亡的忧伤里,无论如何也无法对新的狗产生感情。他的心已经碎了,不能冒二度受伤的危险,于是他把那只狗送给了弟弟。

了解“找东西来取代失落”在约翰爱狗去世事件当中的含义后,我们回想一下前面的案例。

当其他小孩不愿跟小女孩做朋友时,她听到的那句“不要难过,你会交到新朋友的”又代表了什么意义呢?

你应该拿其他东西去取代这些朋友。

这个信息会深化成一种信念,在她多年后初次失恋时,变成一个棘手的问题。

罗素(作者之一罗素?傅里曼)初二时,爱上了一个名叫凯伦的女生。他们之间无话不谈,不但把最重要的心事和秘密告诉对方,也一起计划未来。他对她的信任远胜任何人,感觉人生是多么美好。

突然间,凯伦决定不再当罗素的女友,让他几乎为之崩溃。他记得,之后的那些天、那几个星期,世界一片黑暗。他吃不下、睡不着,不想见任何人,也不跟任何人说话。几天后,他母亲安慰他:“不要难过,天涯何处无芳草。”

这是罗素及时次发现,原来他一直在跟一根草约会。抱歉,我们忍不住要开个小玩笑。不过,几乎所有人在失恋之后,都听过这句话或是它的某个版本。

撇开幽默不谈,罗素听到的这个来自重要——他的母亲的信息,明指他不需要难过,应该立刻出门交个新女友。他乖乖照做了,却发现自己不愿对新女友推心置腹,以免再度受伤,所以态度始终有所保留。

他不觉得自己可以信任她,毕竟,前女友粉碎了他对爱情的信任,所以他不想让自己受到二次伤害。只要他把持得住,他就不想这样做。

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段恋情就毁在他的态度上,没过多久便无疾而终。新女友告诉他:“我不想跟你在一起,因为你从来不让我知道你真正的模样。”

年仅十四的罗素,为了减轻初恋痛楚而匆匆投入新的恋情,但他的痛苦非但没有减轻,反而对爱情更加畏惧,下一回他的态度还会更加退缩。无形之中,罗素已开始囤积感情行李,并将它带入往后的爱情关系里。

三个故事情境虽然不同,却有着耐人寻味的共同点。及时次失恋后,罗素得到的指引,和被欺负的小女孩以及失去爱犬的约翰一模一样:

一、不要难过;

二、找东西来取代失去的。

这些信息早就变成一种自动设定,每当爱情走到尽头,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开启它——我们不该伤心难过,应该快点物色新对象!

这种反应打从幼儿园开始,就已深深烙印在我们内心。明明很难过却试着不去难过,只会让问题更加严重,因为它不容许我们诚实地面对自己。就算你的旧伤口还在滴血,你也会自动开启“找东西来取代失去的”的设定,贸然投入新恋情。这个行为不但有违常理,也是失败的保障。

“找东西来取代失去的”是没有用的,因为每段感情都是的,无一例外。还有一个原因:爱情无法被取代,更不可能替换。

“为情所困”很软弱,我好独自伤心?

“当你欢笑,全世界陪着你笑;当你垂泪,就只有你一个人哭了”,这是个会影响你一辈子、威力强大的负面想法。你已经听过“不要难过”的劝诫,现在又多了一个:劝你远离他人,暗自伤心就好。

当失落发生,你对它产生正常的情绪反应、想跟你信任的人分享心事之际,很容易就会接收到这个信息──你不该在外人面前表露伤心或痛苦的情绪。这样的话不但助长了我们应该独自伤心的观念,也意味着别人如果难过时,我们也该让他(或她)独自面对伤心,给他(或她)一点空间。孰不知,也许他们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找人谈谈自己的感受,但这个观念却把他们推得更远、令他们更孤单。

某人一旦显露出悲伤或痛苦的情绪时,我们就会听到这样的评断:她(或他)整个人失了魂、崩溃了。这种评断,更深化了我们在他人面前表露悲伤情绪是不安全的观念。这样的话不必多,寥寥几句就能瓦解你的安全感,让你相信将自己隔绝起来、独自面对伤心的观念,是我们信念系统中“永远正确”的想法。

只要我们感到失落,心理计算机就立刻传送出这个信息:不要让自己的伤心造成别人的负担。所以,我们采取的做法就是,将自己隔绝起来,不让自己的情绪显露于外。

一段感情结束时,我们会感受到多种相互矛盾的情绪。譬如,我们一方面为不必再与对方争吵而如释重负,却又因未来的梦想破灭而感到心碎——如释重负是正面的感受,心碎是负面的。另一个矛盾是,我们渴望将自己的感受告诉他人,但不断被强化要独自伤心的信息,却让我们困惑而无所适从。

有情绪是正常的,想对我们信赖的人倾吐心事也是。问题是,我们从小到大一直被灌输“不要难过”的想法,如果你真的难过也该独自伤心。在我们最需要也渴望他人支持与关爱的时刻,接收到的信息却是:你要独自伤心。

“独自伤心”是第三个重大错误观念,阻碍了我们去化解因分手或离婚所引发的悲伤情绪。现在,我们的清单又长了一些:

一、不要难过;

二、找东西来取代失去的;

三、独自伤心。

这些观念,无疑是你感情行李堆积、未来情路多灾多难的保障。

“时间”无法治愈什么

在所有处理情伤的错误观念中,造成人生较大障碍的恐怕就是这一则。它有各式各样的版本,但都同等错误。它最常登场的姿态是:“时间会治愈情伤”或“时间久了,你自然会想开了”。对这个严重错误的观念,几乎所有人都深信不疑。

来解释这个观念何以错得离谱,轮胎漏气可以说是好的比喻。

假设你开车出门后,发现有一个轮胎扁了,这时你会拉张椅子坐着等空气跑进轮胎里吗?一定不会吧!每个人都知道,要让你的车重新上路,你非有所行动不可。大部分人会打电话给修车公司,请他们派人来换胎(这也是我们用手机的原因之一);有些人则拿出千斤顶来自己动手换胎。不管你怎么做,要让汽车重新上路,采取行动是少不了的。

爱情也是同样的道理。破碎的心和漏气的轮胎一样,如果你不采取有效的行动,你的朝气与活力只会慢慢漏尽,一去不返。要你怀抱着一颗破碎的心,全心投入生活是非常困难的,但什么事也不做,光是等着时间治愈你的伤痛,就像坐着等空气自动跑进扁掉的轮胎里一样愚蠢。

这个譬喻还可以做更进一步的延伸。假设你的车在勉强可用的情况下,你不去修补扁掉的轮胎,还继续往前开,不出多久,你不但会真的毁了这个车胎,而且只靠轮胎钢圈行驶,迟早整个车轮都会报废。

感情也是如此,如果你和男友分手后,既不去发掘这段关系尚未了结的负面情绪,也不谋求深入的了解,这种态度只会让你带着破碎的心进入新的恋情。就像你单靠心的外缘开车,任由它在扁塌的状态下承受庞大的压力,早晚有24小时,你的心会因承受不住压力而再次破碎。

要多久才能走出来?

假设你失恋没多久,就开始找对象约会,如同我们前面所提的:找东西来取代失去的。这种做法带有破坏因子,可能会摧毁你的新恋情。

要经过多久的时间才能走出伤痛、开始约会?是像电影《失恋三十三天》的片名天数一样?还是那句“上一段感情持续多久时间,你得等上它的一半时间才能准备好投入新的感情”那样?这么说,如果你上一段婚姻持续了十年,那你不是得等上五年才能谈恋爱?

不论是哪种建议,只要它指出过了多久时间你就能再度约会,清一色都是谬误的。我们有非常多的实例能证明这点。

最糟的是它的弦外之音:你只要静待时间过去就好。

可是,在等待的期间里,你应该做什么呢?

有些建议还颇具诗情画意,例如:“在你历经过春夏秋冬后,你就准备好了。”这话听来顺耳极了,甚至带着些许的浪漫。然而真相是,如果你的情绪没有了结,就算历经千百个春夏秋冬也不可能再放心去爱、信任对方。

时间会治愈情伤,这是最错误的观念。

现在,我们的清单已经增长到这样:

一、不要难过;

二、找东西来取代失去的;

三、独自伤心;

四、时间会治愈情伤。

装没事只会伤心更久

刚失恋的那几周,尽管心里头难过得要死,但为了生活、工作或是爱我们的家人,我们还是必须打起精神、坚强以对——这,也是我们被灌输的一个错误观念。

对伤心事件有反应是正常且健康的,但“要坚强”这个观念却把我们跟自然反应切割开来,它告诉我们不应该对他人表露哀伤的情绪。这也意味着:如果你感到悲伤,将伤心情绪流露于外,你就是软弱的人。

久而久之,“要坚强”就跟只有小孩子才能表露悲伤的观念纠结在一起,因为身为大人的你不该显露这种情绪。

有一首歌叫作《大女孩别哭》(Big Girl Don't Cry),在一九六二年曾蝉联美国流行排行榜五周的冠军曲。看似老掉牙的故事,但它的歌名就是一个指标,突显出我们必须坚强的观念。同时,歌名也暗示,你若显露哀伤会造成他人的负担,仿佛伤心是种传染病似的。

为自己坚强,这个观念也带有我们必须为别人坚强的意味。坦白说,我们无法理解,为什么我们的坚强会对别人产生帮助。要是我不说真话、隐藏情绪,怎会有助于你感觉安心,而尽情表露你的伤心感受呢?事实上,这根本是开倒车的行为,如果我表现出一副不伤心的模样,那岂不表示你也不该拥有伤心的情绪?

根据我们协助疗伤三十年的经验,唯有坦诚面对自己的情绪,才是坚强的真正面貌。你应该说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述说时若有情绪产生,让它自然流露就是。到,我们都会让伤心人做个简单的抉择:要坚强,还是要人性,你自己选一个。

现在,我们愈来愈长的清单已经涵盖以下内容:

一、不要难过;

二、找东西来取代失去的;

三、独自伤心;

四、时间会治愈情伤;

五、要坚强。

忙?不可能使你忘了他(或她)

“保持忙碌”也是最常听到的坏建议。有非常多的人因为奉行这样的建议,整天忙得像陀螺一样,把自己累到筋疲力尽、不成人形。

“保持忙碌”其实是“时间会治愈情伤”的另一种说法。它隐藏的信息是:只要你保持忙碌、让注意力转移,时间自会治愈你的伤痕。

这说法不是很可笑吗?

保持忙碌本身没有什么不对,但用来处理你的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性价比很高哦

2017-03-20 09:25:4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还没看,留着吧

2017-07-24 15:15:51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