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国茶文化图书
人气:21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不仅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从哲学层面论述了其由技而艺,由艺而道的核心精神,以及儒、道、佛各家的茶文化特点和思想。 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连印数版,被读者称为...
  • 所属分类:图书 >烹饪/美食>茶酒饮料>  
  • 作者:[王玲]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0801020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7
  • 印刷时间:2009-07-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国茶文化》不仅地介绍了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从哲学层面论述了其由技而艺,由艺而道的核心精神,以及儒、道、佛各家的茶文化特点和思想。

出版以来受到广大读者欢迎,连印数版,被读者称为“茶道、茶艺、茶文化入门的基本读物”和“中国茶文化的理论性著作”。

编辑推荐

茶道的意思,用平凡的话来说,可以称做“忙里偷闲,苦中作乐”,在不的现世享乐一点美与和谐,在刹那间体会长期。

——周作人《雨天的书》

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倾泻入杯,云光滟潋。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

——(明)罗廪《茶解》

共饮良友

清风明月纸帐楮衾竹床石枕名花琪树。

品饮佳时

访友初归风日晴和轻阴微雨小桥画舫茂林修竹课花责鸟

荷亭避暑小院焚香酒阑人散儿辈斋馆清幽寺观名泉怪石

——(明)许次纾《茶疏》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作者简介

王玲,女,1937年生,河北曲阳人。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现为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史研究会会长、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主要从事北京史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是大型学术专著十卷本《北京通史》的主要组织者之一。著有《中国茶文化》、《北京通史 辽代

目录

中国茶文化》增订版小序

绪论 中国茶文化的含义、范畴与研究方法

及时编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概况

及时章 两晋南北朝士大夫饮茶之风与茶文化的出现

一、汉代文人与茶结缘

二、两晋南北朝的奢靡之风与“以茶养廉”

三、两晋清谈家的饮茶风气

四、南北朝的宗教、玄学与饮茶风尚

第二章 唐人陆羽的《茶经》与中国茶文化的形成

一、唐代茶文化得以形成的社会原因

二、茶圣陆羽

三、陆羽的《茶经》及唐人舛茶文化学的贡献

第三章 宋辽金时期茶文化的发展

一、五代继唐开宋,文士茗饮别出新格

二、宋代贡茶与宫廷茶文化的形成

三、宋人斗茶之风及对茶艺的贡献

四、宋代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五、辽金少数民族对茶文化的贡献

第四章 元明清三代茶文化的曲折发展

一、元代茶艺的简约化是对宋代“败笔”的批判

二、明人以茶雅志,别有一番怀抱

三、晚明清初士人茶文化走向纤弱

四、清末民初茶文化走向伦常日用

第二编 中国茶艺与茶道精神

第五章 中国茶艺(上)——艺茶、论水

一、艺茶

二、论水

第六章 中国茶艺(下)——一茶器、烹制、品饮与品茗意境

三、茶器

四、紫砂陶壶与制壶专家

五、烹制与品饮

六、品饮环境

第七章 儒家思想与中国茶道精神

一、中庸、和谐与茶道

二、中国茶道与乐感文化

三、养廉、雅志、励节与积极入世

四、礼仪之邦说茶礼

第八章 老庄思想对茶文化的影响及道家所作的贡献

一、天人合一与中国茶文化中包含的宇宙观

二、道家茶人与服食祛疾

三、老庄思想与茶人气质

第九章 佛教中国化及其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一、佛道混同、佛玄结合时期的“佛茶”主要为了养生、清思

二、中国化的佛教禅宗的出现使佛学精华与茶文化结合.

三、《百丈清规》是佛教茶仪与儒家茶礼结合的标志

第三编 茶文化与各族人民生活

第十章 民间茶艺古道撷英

一、《茶经》诞生地,湖州觅古风

二、“功夫茶”中说功夫

三、茶树王国寻古道

第十一章 从民俗学角度看民间饮茶习俗的思想内涵

一、“以茶表敬意”与礼仪之邦

二、汉民族的婚俗与茶礼

三、少数民族婚俗中的茶

四、丧俗、祭俗与茶仪

五、饮茶与“家礼”

第十二章 区域文化与茶馆文明

一、唐宋城市经济的繁荣与市民茶文化的兴起

二、巴蜀文化与四川茶馆

三、吴越文化与杭州茶室

四、天津茶社、上海孵茶馆与广东茶楼

第十三章 北京人与茶文化

一、紫禁城里话茶事

二、北京茶馆文化

三、从北京的茶园、茶社看传统文化向现代文明的演进

第十四章 边疆民族茶文化

一、云贵巴蜀茶故乡,古风宝地问茗俗

二、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藏族茶文化

三、高山草原话奶茶

四、满族对茶文化的贡献

第四编 茶与相关文化

第十五章 茶与诗

一、从酒领诗队到茶为诗魂——从汉至唐茶酒地位的变化

二、宋人的茶诗、茶词、茶赋

三、元明清及当代茶诗

第十六章 茶画、茶书法

一、历代茶画代表作

二、中国荼画中蕴涵的哲理

三、茶书法

第十七章 茶的谣谚、传说与茶歌、茶舞、茶戏

一、茶的故事与传说

二、茶谚

三、茶歌、茶舞、茶戏

第五编 中国荼文化走向世界

第十八章 茶在东方的传播与亚洲茶文化圈

一、中国茶早期外传与调饮文化及乳饮文化体系

二、中国茶向日本、朝鲜的传播

三、中国茶传入南亚诸国

四、亚洲茶文化圈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第十九章 日本茶道、朝鲜茶礼与中国茶文化之比较

一、日本茶道的形成与演变

二、中国荼文化与日本荼道对比

三、朝鲜茶礼与中国儒家思想

第二十章 中国茶向西方的传播与欧美非饮茶习俗

一、茶向西方的传播与茶之路的形成

二、英法诸国饮茶习俗

三、前苏联各民族饮茶习俗

四、美洲、非洲国家饮茶习俗

附录

一、从佛道玄杂糅与南朝“剡溪现象”看中国茶道的哲学源头

二、从法门寺出土宫廷茶具引发的几点思考

三、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之比较研究

四、时代呼唤茶文化精神

在线预览

及时编 中国茶文化形成发展的概况

及时章 两晋南北朝士大夫饮茶之风与茶文化的出现

一、汉代文人与茶结缘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南北朝。但若论其缘起还要追溯到汉代。

茶成为文化,是从它被当作饮料,发现了它对人脑有益神、清思的特殊作用才开始的。中国从何时开始饮茶众说不一。有的说自春秋,有的说自秦朝,有的说自汉代。目前,大多数人认为,自汉代开始比较可考。根据有三:及时,有正式文献记载。这从汉人王褒所写《僮约》可以得到证明。这则文献记载了一个饮茶、买茶的故事。说西汉时蜀人王子渊去成都应试,在双江镇亡友之妻杨惠家中暂住。杨惠热情招待,命家僮便了去为子渊酤酒。便了对此十分不满,跑到亡故的主人坟上大哭,并说:“当初主人买我来,只让我看家,并未要我为他人男子酤酒。”杨氏与王子渊对此十分恼火,便商议以一万五千钱将便了卖给王子渊为奴,并写下契约。契约中规定了便了每天应做的工作,其中有两项是“武阳买茶”,“烹茶尽具”。就是说,每天不仅要到武阳市上去买茶叶,还要煮茶和洗刷器皿。这张《僮约》写作的时间是汉宣帝神爵三年(公元前59年),是西汉中期之事。我国茶原生地在云贵高原,后传人蜀,四川逐渐成为产茶盛地。这里既有适于茶叶生长的土壤和气候,又富灌溉之利,汉代四川各种种植业本来就很发达,人工种茶从这里开始很有可能。《僮约》证明,当时在成都一带已有茶的买卖,如果不是大量人工种植,市场便不会形成经营交易。汉代考古证明,此时不仅巴蜀之地有饮茶之风,两湖之地的上层人物亦把饮茶当作时尚。

值得注意的是,最早开始喜好饮茶的大多是文化人。王子渊就是一个应试的文人,写《凡将篇》讲茶药理的司马相如更是汉代的大文学家。在我国文学史上,楚辞、汉赋、唐诗都是光辉的时代。提起汉赋,首推司马相如与扬雄,常并称“扬马”。恰巧,这两位大汉赋家都是我国早期的著名茶人。司马相如曾作《凡将篇》、扬雄作《方言》,一个从药物,一个从文字语言角度:都谈到茶。有人说,著作中谈到茶,不一定饮茶。如果说汉代的北方人谈茶而不懂茶、未见茶、未饮茶尚有可能,这两位大文学家则不然。扬雄和司马相如皆为蜀人,王子渊在成都附近买茶喝,司马相如曾久住成都,焉不知好茶?况且,《凡将篇》讲的是茶作药用,其实,药用、饮用亦无大界限。可以说会喝茶者不一定懂其药理,而知茶之药理者无不会饮茶。司马相如是当时的大文人,常出入于宫廷。有材料表明汉代宫廷可能已用茶。宋人秦醇说他在一位姓李的书生家里发现一篇叫《赵后遗事》的小说,其中记载汉成帝妃赵飞燕的故事。说赵飞燕梦中见成帝,尊命献茶,左右的人说:赵飞燕平生事帝不谨,这样的人献茶不能喝。飞燕梦中大哭,以致惊醒侍者。小说自然不能做信史,《赵后遗事》亦不知何人所作,但人们作小说也总要有些踪影。当时产茶不多,名茶更只能献帝王,这个故事亦可备考。司马相如以名臣事皇帝,怎知不会在宫中喝过茶?况且,他又是产茶胜地之人。相如还曾奉天子命出使西南夷,进一步深入到茶的老家,对西南物产及风土、民情皆了解很多。扬雄同样对茶的各种发音都清楚,足见不是人云亦云。所以,历代谈到我国最早的饮茶名家,均列汉之司马、扬雄。晋代张载曾写《登成都楼诗》云:“借问扬子舍,想见长卿庐”,“芳茶冠六情,溢味播九区。”故陆羽写《茶经》时亦说,历代饮茶之家,“汉有扬雄、司马相如”。其实,从历史文献和汉代考古看,西汉时,贵族饮茶已成时尚,东汉可能更普遍些。东汉名士葛玄曾在宜兴“植茶之圃”,汉王亦曾“课僮艺茶”。所以,到三国之时,宫廷饮茶便更经常了。《三国志 吴书 韦曜传》载:吴主孙皓昏庸,每与大臣宴,竟日不息,不管你会不会喝,都要灌你七大升。韦曜自幼好学,能文,但不善酒,孙皓暗地赐以茶水,用以代酒。

蜀相诸葛亮与茶有何关系史无明载,但吴国宫廷还饮茶,蜀为产茶之地,当更熟悉饮茶。所以,我国西南地区有许多诸葛亮与茶的传说。滇南六大茶山及西双版纳南糯山有许多大茶树,当地百姓相传为孔明南征时所栽,被称为“孔明树。”据傣文记载,早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傣族已会人工栽培茶树,这与诸葛亮南征的时间也大体相当。可见,孔明也是个茶的知己。

饮茶为文人所好,这对茶来说真是在人间找到了好的知音。如司马相如、扬雄、韦曜、孔明之类,以文学家、学问家、政治家的气质来看待茶,喝起来自然别是一种滋味。这就为茶走向文化领域打下了基础。尽管此时茶文化尚未产生,但已露出了好苗头。

一、两晋南北朝的奢靡之风与“以茶养廉”

中国茶文化确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它一开始出现就不同凡响。现在一提起茶文化,有人立即想起明清文人在茶室、山林消闲避世之举,或者清末茶馆里斗蛐蛐的八旗子弟、遗老遗少。其实,茶文化产生之初便是由儒家积极人世的思想开始的。两晋南北朝时,一些有眼光的政治家提出“以茶养廉”,以对抗奢侈之风,便是一个明显的佐证。

我国两汉崇尚节俭,西汉初,皇帝还乘牛车。东汉国家已富,但人际交往和道德标准,仍崇尚孝养、友爱、清廉、守正,士人皆以俭朴为美德。东汉人宋弘家无资产,所得租俸分赡九族,时以清行著称。宣秉分田地于贫者,以俸禄收养亲族,而自己无石米之储。王良为官恭俭,妻子不入官舍,司徒吏鲍恢过其家,见王良之妻布衣背柴自田中归。尽管在封建社会中这样的官吏是少数,王公贵族也很奢侈,但整个社会风气仍以清俭为美。汉末与三国虽门阀日显,但尚未尽失两汉之风。故曹操虽有铜雀歌舞,仍要做出点节俭的姿态,“亲耕籍田”,并临逝遗言:以时服人殓,墓中不藏珍宝。

两晋南北朝时尚大变。此时门阀制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美,多效膏粱厚味。晋初三公世胄之家,有所谓石、何、裴、卫、荀、王诸族,都是以奢侈著名。《晋书》卷三十三载,何曾性奢,“帷帐车服,穷极绮丽,厨膳滋味,过于王者”,每天的饮费可达一万钱。何曾之子何邵更胜乃父,24小时的膳费达两万。任凯看着不服气,一顿饭就花万钱,还说:没什么可吃的,无法下筷子。石崇为巨富,庖膳必穷水陆之珍,以锦为障,以蜡为薪,厕所都要站十几个侍女,上一趟厕所就要换一套衣服。贵族子弟,闲得无可奈何,以赌博为事,一掷百万为输赢。玩够了又大吃大嚼,乃至“贾竖皆厌粱肉”。东晋南北朝继承了这种风气。南朝梁武帝号称“节俭”,其弟萧弘却奢侈无度。有人告发萧弘藏着武器,梁武帝怕他作乱,亲自去检查,看到库内皆珍宝绮罗,还有三十间专门用来储存钱币,共有钱三亿以上。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的故事。

茶经》和《晋书》都曾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东晋时,陆纳任吴兴太守,将军谢安常欲到陆府拜访。陆纳的侄子陆椒见叔叔无所准备,便自作主张准备了一桌十来个人的酒馔。谢安到来,陆纳仅以几盘果品和茶水招待。陆椒怕慢怠了贵客,忙命人把早已备下的酒馔搬上来。当侄子的本来想叔叔会夸他会办事,谁知客人走后,陆纳大怒,说:“你不能为我增添什么光彩也就罢了,怎么还这样讲奢侈,玷污我一贯清操绝俗的素业!”于是当下把侄儿打了四十大板。陆纳,字祖言,《晋书》有传。其父陆玩即以蔑视权贵著称,号称“雅量宏远”,虽登公辅,而交友多布衣。陆纳继承乃父之风,他做吴兴太守时不肯受俸禄,后拜左尚书,朝廷召还,家人问要装几船东西走,陆纳让家奴装点路上吃的粮食即可。及船发,“止有被袱而已,其余并封以还官”。可见,陆纳反对侄子摆酒请客,用茶水招待谢安并非吝啬,亦非清高简慢,而是要表示提倡清操节俭。这在当时崇尚奢侈的情况下很难得。

与陆纳同时还有个桓温也主张以茶代酒。桓温既是个很有政治、军事才干的人,又是个很有野心的人物。他曾率兵伐蜀,灭成汉,因而威名大振,欲窥视朝廷。不过,在提倡节俭这一点上,也算有眼光。他常以简朴示人,“每宴惟下七奠拌茶果而已。”他问陆纳能饮多少酒,陆纳说只可饮二升。桓温说:我也不过三升酒,十来块肉罢了。桓温的饮茶也是为表示节俭的。

南北朝时,有的皇帝也以茶表示俭朴。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较开明的帝王,他在位十年,朝廷无大的战事,使百姓得以休养生息。齐武帝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俭,不要多麻烦百姓,灵位上千万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饮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想带头提倡简朴的好风气。这在帝王中也算难得。以茶为祭品大约正是从此时开始的。

我们看到,在陆纳、恒温、齐武帝那里,饮茶已不是仅仅为提神、解渴,它开始产生社会功能,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当此之时,饮茶已不是以其自然使用价值为人所用,而且已进入精神领域。茶的“文化功能”开始表现出来。此后,“以茶代酒”,“以茶养廉”,一直成为我国茶人的优良传统。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以为是介绍茶的种类,区别等的属性,没想到是上下5000年的茶文化史,很好,读来受益匪浅,喝茶的时候也感觉是在品味历史!建议阅读!

2013-12-11 16:35:53
来自ever111**的评论:

第一次在当当上购书,非常方便,书的质量也非常棒!

2015-10-21 18:30:00
来自尘辰爹**的评论:

这本书看下来并不轻松,因为作者好像在写论文一般,许多地方带有明显的学究气息。也许我是买来当做放松的书籍看的,跟预期有些差别。不过话说回来,书籍总体感觉知识量非常大,作者非常钻研此方面的学识,非常严谨的。作者为我们梳理了一个中国茶文化的脉络,让我们对于茶文化有个宏观上的认识,对于每个阶段的相关东西有待我们自己去其他书籍里认识完善。

2014-02-21 11:57: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质量还可以,就是内容一般,大家只要没事浏览浏览相关内容,网上都有的

2015-10-08 14:32: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写的很全面,不过好像没有介绍各地茶的特色,还没仔细看,或许有吧

2015-10-27 17:10:52
来自limin77**的评论:

经典的茶文化专著,终于又再版了,难得弄到啊,绝对不会让人失望。

2009-08-18 17:41:32
来自张谚**的评论:

这本书是我所见的难得的有深入的茶文化专著,适合做研究的人用。但是书的文字又不晦涩,娓娓道来。很有价值的一本书!

2010-10-16 11:04: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此书提出茶叶发展史的正解,在云贵地区开始汉民族的茶文化,具有一定可行度,尤其是云贵地区现在还存活的老茶树证明了这点

2011-11-20 12:02:47
来自夏目彤**的评论:

作者文笔细腻,思路清晰,书中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对需要系统了解茶文化的人来说,是不错的选择。

2012-12-27 13:32: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从这本书可以系统全面的了解到茶文化的产生,发展,演变,各个时期人们对待茶的一种态度

2011-11-18 12:02:11
来自车人X童**的评论:

最近很喜欢茶,一直对文化的东西都很感兴趣。所以茶文化的书肯定是我所爱。才开始看,不过,很喜欢。从都分类的角度都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很喜欢。

2012-04-10 14:10:04
来自王禅游**的评论:

在茶行业工作,多学习些茶文化才能更好融入团队

2013-06-03 12:41:30
来自oldfrea**的评论:

一本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好书,内容丰富,又很简洁,喜欢

2012-01-11 20:52:1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发货的时候给我发错地址了,导致延迟了一天,内容很丰富且浅显易懂,适合初涉茶文化的人使用。

2014-09-04 17:50: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有文字和图片,最短时间内可以了解到茶文化,很好,

2013-01-15 08:56:23
来自可可风**的评论:

讲了一些茶文化,典故、历史等,很全面,也很长见识。

2012-09-16 22:16:19
来自宁静的**的评论:

很好,不是泛泛而谈,可以很好地增加对茶文化的理解。

2010-09-08 08:33:13
来自三虎100**的评论:

我所看过的对茶文化研究最到位的书,值得嗜茶人一读。

2014-11-12 20:07:39
来自夏目彤**的评论:

对整个茶文化的发展以时间为脉络,文笔细腻,很好!

2014-09-22 16:56: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不错,内容很丰富,对茶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适合想深入学习钻研文化的人。

2015-11-13 08:21:2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不错,不仅仅是了解茶文化的一般读物,还具有学术性,推荐

2014-11-28 11:16:3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很丰富,对中国茶文化的脉络理得很清楚,通过阅读本书,能够完整的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形成、发展与繁荣,值得一读。

2016-03-04 16:16: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配合马晓俐的《多维视角下的英国茶文化研究》,对了解中西茶文化很有帮助!

2016-06-05 14:16:54
来自zg5166**的评论:

《中国茶文化》一书让我爱不释手,昨晚捧读王玲研究员所著《中国茶文化》让我非常的震颤,该书将我带入一片新颖而独特的境地,对茶文化的源、根、效、域、艺、函、道、途等一一展示开来,并指出了茶文化的研究方面与方法,既有时代感,又有历史性。读一本好书真仍是让人开心而收获的事啊。

2012-01-15 07:45:5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本书对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茶艺以及儒、道、佛对茶文化的影响都有很好的阐述。

2016-04-23 23:38:0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中国茶文化此8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B明)罗廪《茶解》 4 共饮良友清风明月纸帐楮衾竹床石枕BZ名花琪树。  品中国茶文化观二、道家4茶人与服食祛疾三、老庄思想与茶人气质  第九章 佛教中国化及其在F茶文化中的作用一、佛道混

2015-07-15 09:48:5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玄学与饮茶风尚 第二O章 唐人陆羽的《茶经》10与中V国茶文化的I形成一、唐代茶文化得以形成的6社会J原因二、茶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中国茶文化宋人的茶诗、8U茶词、茶赋三、元明清及当代茶诗 第十六章 茶画、

2015-10-15 17:04:50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