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纪实系列·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图书
人气:63

译文纪实系列·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出去",农民工用这个简单的词定义他们的流动生活。"在家没事做,所以我出去了",出去打工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如今,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在南部工厂林立的城市,农民工在拉动国家出口经济的流水线上全力...

内容简介

"出去",农民工用这个简单的词定义他们的流动生活。"在家没事做,所以我出去了",出去打工的故事就是这样开始的。

如今,中国有一亿五千万农民工。在南部工厂林立的城市,农民工在拉动国家出口经济的流水线上全力以赴。他们代表了人类历史上规模的人口迁移,是一百年来欧洲移民到美国总人数的三倍。

新一代农民工出现的时候,大多数人都认为,迁徙是一条追求更好生活的路。他们比上一辈更年轻,受过更好的教育,外出的动机也更多是因为对城市机会的追求,而不是受农村贫困所迫。

是自尊,而不是恐惧,让他们留在城市。走出家乡并留在外面——出去,就是改变你的命运。

当我想写本关于中国的书时,这个国家的农民工吸引了我——几百万人,离开村庄,去城市工作。直到后来,我才发觉,原来我跟我写到的那些女孩有着那么深的联系。我也离开了家,了解生活在举目无亲的地方那种孤独漂浮的感觉;我亲身感受到人轻易就会消失不见。我也更能理解那种全新开始生活的快乐和自由。

打工女孩的故事有某些共性。在工厂里你很容易迷失自我,那里有成百上千个背景相似的姑娘:在农村出生,没念过什么书,穷。工厂是做什么的从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份工作带来的艰难或机遇。打工女孩的命运转折点永远是她向老板发难的时候。那一刻她冒着失去一切的风险,从人群中脱颖而出,迫使这个世界将她视为一个个体。

在中国,外出务工已经有二十多个年头,绝大多数外国媒体都报道过工厂内部的恶劣环境,许多写中国农民工的书也并不真实。我希望能写点儿别的,写写工人自己怎么看待外出务工。我尤其对女性感兴趣。背井离乡,她们得到最多,或许失去也最多。

编辑推荐

不知不觉,我们的国家成为了"世界工厂"

我们的城市面临着"人类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

全球化时代,原来我们一直都忘了留意倾听中国打工者的声音!

上海译文继《寻路中国》、《江城》、《落脚城市》之后又一重磅纪实力作!

前《华尔街日报》驻京记者,透过新兴城市和农民工群体,聚焦大变革时代下个体的命运故事!

西方社会了解、认识当代中国的必读书!

相关推荐:

奇石》:《寻路中国》、《江城》作者何伟又一力作,柴静、史景迁、梁文道联袂推荐

寻路中国:从乡村到工厂的自驾之旅(《时代周刊》年度、《纽约客》、《国家地理杂志》彼得·海斯勒(何伟)新作)

作者简介

张彤禾(Leslie T. Chang),前《华尔街日报》驻北京记者,在中国生活了十年,专注于探察社会经济转型如何改变制度和个人的故事。她毕业于美国哈佛大学,曾在捷克、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担任记者;同时,也是《纽约客》、《国家地理》等媒体的撰稿人。

她的丈夫彼得?海斯勒(何伟)同样以描写当代中国的非虚构作品而闻名,两人目前定居于埃及开罗。

目录

中文版序

及时部 城市

一 出去

二 城市

三 穷死是罪过

四 人才市场

五 打工女孩

六 方与圆

七 八分钟约会

八 流水线英语

第二部 村庄

九 村庄

十 华南茂

十一 爱情与金钱

十二 健康

参考资料

致谢

对话张彤禾

媒体评论

张彤禾的《打工女孩》是关于中国的必读书……每个人都知道中国是世界工厂,但我是及时次在这本书中真正认识到中国工人的样子,身临其境。她给予他们一种力量和活力。他们不是牺牲品。

伊安?约翰逊(普利策奖得主,《华尔街日报》前驻京记者)

对于世界上的大多数人而言,作为全球经济引擎的中国农民工不过是无名的、可以替换的一块零件。《华尔街日报》记者张彤禾,却用两年时间在南方的新兴城市东莞调查报道,努力将他们还原成有血有肉的人。她令人惊讶地发现,除开经济因素,大多数年轻女性选择外出打工,是出于离开农村去看一看外面世界的愿望。她们,比起其他任何一切,都更能代表当下的中国:一个正挥别乡土和动荡过去、并拥抱光明但又忐忑未来的国度。

时代周刊》

这是近年来少有的关注打工女孩的非虚构类作品,它用平等的视角,记录下中国工业化时代惊心动魄的一幕幕,从枯燥的流水线到济济一堂的夜校,从自由的城市到封闭的乡村,从夜总会到传销点,从无情的人才市场到白热化的生意场,在这里,读懂中国。

财新网》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哈小凡**的评论:

非常满意 服务不错物流也很快以后还会多多光顾杂志之家

2016-11-08 20:22:25
来自qxw918**的评论:

写得很有活力,从中看出外国记者的采访方式与工作方式确与中国记者不同啊。没一个中国记者做得到作者的这种采访毅力。

2014-12-21 16:04:54
来自之反**的评论:

作者不仅为大家之后,又是何伟之妻,写作笔调与何伟套路相近。作者实地深入写作背景,文风朴实客观,能从现今打工者身上发现当前社会的城乡差别和年轻人的心境,让人感慨万千。

2013-05-09 10:08:24
来自silvers**的评论:

不得不说作者的观点还是非常foreigner的,从她的视角看珠三角打工女孩,除了作为主体的年轻女孩,还能看到当地的一些侧面

2013-11-08 20:34: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从头看到尾,很细致的描写了打工人的生活状况

2016-11-08 21:51:50
来自蝶绚之**的评论:

很喜欢这本书,还原很多80年代中国女性打工的生活

2015-06-07 12:18:0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作者记述的那段时间是农民工蓬勃发展的时期,而那个时候我正在念书,应试鏖战,很遗憾错过了观察社会的机会,只能跟着作者的文字回忆当时自己的所见所闻。客观的文字更能引发思考,这一点很是喜欢。没有大结论,但每个人读完后都能有自己的结论,或者就应该没有结论,一切TBC。

2013-10-09 09:50:03
来自哈利路**的评论:

我认识的那些打工女孩从不抱怨做女人所面对的种种不公。父母重男轻女,老板喜欢漂亮秘书,招工广告公然搞性别歧视,但她们却从容面对这些不公——在东莞这三年,我从来没有听到任何一个人说过任何女权主义论调的话。也许她们理所当然地认为大家过得都不容易。唯一要紧的鸿沟横在农村和城市之间: 一旦你跨过这条线,就能改变你的命运。

2013-10-31 19:41:26
来自快乐的**的评论:

很喜欢这种关注社会现实有社会责任意识的作品,比那些吹牛、哗众取宠、华而不实的作品好多了;另外,从美国人的思维看中国的问题,能看到很有趣的中西文化制度的差别。

2014-03-29 15:39:02
来自庭前吖**的评论:

很喜欢张彤禾这位记者,她以一个理智的旁观者身份看待一些事,或许不被一些人认同!其实,社会弊端在哪里都有存在,只是或许说在这儿显得特别显著!!更想看完整版,(由于国情)!

2013-04-26 10:35:17
来自keke111**的评论:

又忐忑未来的国度。《时代周刊》这是近年来少有的关注打工女孩G的非虚构类作品,它用平

2015-12-19 17:13:15
来自zxg5323**的评论:

张彤禾的作品从关注打工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工业化进程中中国社会的得与失。同类作品推荐梁鸿老师的《中国在梁庄》《出梁庄记》

2015-12-29 16:44:30
来自大水怪**的评论:

很好看 !让人想做一个纪实记者 作者的写作态度让人敬佩 一些有趣的小句 让人捧腹大笑

2016-11-21 14:45:1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打工的女孩子,我真的买了好多书哦,不是为了几分来的,还好找到入口了这个纸质很好,是那种比较萌的励志书籍,感觉大人看了之后也会有收获的,喜欢喜欢喜欢,多特价吧,文字本身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书籍也是慰借,心灵避风港这个纸质很好,是那种比较萌的励志书籍,感觉大人看了之后也会有收获的,喜欢喜欢喜欢,多特价吧,文字本身没有什么高低贵贱,书籍也是慰借,心灵避风港

2016-04-23 15:58:28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译文纪实系列·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书很好,但快递员很一般,货到付款他竟然不带零钱,比某东快递差一些

2017-06-19 21:05:03
来自於老头**的评论:

一口气读完,其中的几个打工女孩的故事历历在目,东莞这个“加工厂”又让人惊讶了一回。可是透过它,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东莞,而是整个中国的现实。甚至能看到雾霾的根源

2014-01-21 20:23:17
来自cara91**的评论:

看完此书,我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美国的底层民众是如何生活的,在作者眼中中国人生活在水生火热中

2016-06-02 09:34:22
来自lawyerh**的评论:

作者通过长时间的朋友式的交谈,深入到打工女孩的生活和内心时间。为我们呈现了打工女孩子的真实世界,也了解到其中不同寻常的经历和草根的不屈的精神。

2013-05-21 19:43:32
来自陈纠结**的评论:

译文纪实系列·打工女孩:从乡村到城市的变动中国 这真的扎心了 算了 自己裁剪一下吧 书刚翻了几篇 感觉内容不错

2017-08-17 23:15:58
来自gr124**的评论:

因为太崇拜美国人何伟同志了,以为凡是与何伟有关的书籍都是精品,首先犯了经验主义,所以作茧自缚,这本书不能说是差,但是何伟的太太的水准与何伟的中国系列相比,那相差就差不多是美国人和中国人的差别了,别得我就不多说了。

2014-01-12 12:34:1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何伟铁粉,这书能更多从女性角度纪实,和何伟互为补充。

2017-09-08 01:36: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部看了会改变你看法的书,会突然喜欢打工女孩这个群体,开始理解这个世界

2016-03-27 09:24:5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现实的中国面临的一个巨大转折问题的小小缩影,那么多人的故事,那些我们不曾亲身经历的人生。最平凡的人构成了我们的社会。也许这本书不会成为经典,但它足以在这个时代流传。

2015-02-11 04:42:18
来自小小更**的评论:

作者结合自己的实地调查访谈写出了这本书,以她在美国的成长经历形成的视角入手去分析她在中国见到的打工女孩的故事,整本书的语言都很平实易懂却也能够让我们体会与思考一些深层次的东西,可以读一读

2013-10-18 21:07:08
来自飞花22**的评论:

可能作者是美国人的关系,很多我们看来司空见惯的事,从另一个角度,能看出很多不同的内容。这是体制内作家想做却做不到的。可能也跟思维习惯有关系吧。总之很不错的书,能了解一个真实的东莞,真实的中国底层。

2013-06-04 19:48:06
来自eurekao**的评论:

打工女孩属于及室内的文学作品,这一类的作品里面,不乏作者对显示的思考。张彤禾也是一样,透过作者细腻的笔触,让我很具体的了解了每个打工者内心的纠葛和心酸,也为这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群族而感到痛苦。

2013-05-16 18:54:25
来自tb天地**的评论:

读过海斯勒《寻路中国》和《江城》后,一直惦记着这本《打工女孩》。这本书2013年3月出版,我拿到的这本也是2016年2月第4次印刷了。急剧变动的中国,需要从各个角度去观察、纪录,希望再过十年二十年,张彤禾、何伟再为中国写上两本书,我想,那会更精彩。

2016-11-13 20:55:16

免责声明

本站合法持有《出版物经营许可证》,仅销售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合法期刊,不是任何杂志、图书官网,不涉及出版事务。本站仅提供有限咨询服务,需要用户自己向出版商投稿且没有绿色通道,是否录用一切以出版商通知为准。提及的第三方名称或商标,其知识产权均属于相应的出版商或期刊,本站与上述机构无从属关系,所有引用均出于解释服务内容的考量,符合商标法规范。本页信息均由法务团队进行把关,若期刊信息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我们会认真核实处理。若用户需要出版服务,请联系相关出版商。

更多出版社
你好,需要期刊咨询服务吗?在线咨询
了解我们
获奖信息
挂牌上市
版权说明
杂志之家服务支持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8:00-24:00
期刊咨询服务
服务流程
网站特色
常见问题
经营许可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企业营业执照
客服服务
期刊咨询
订阅咨询
投诉留言
其它
公文范文
期刊知识
发表咨询 加急见刊 文秘咨询 期刊订阅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