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院士解读科学前沿图书
人气:27

院士解读科学前沿

科学具有两重性。科学的果实是生产力,而且是及时生产力;科学的土壤是文化,而且是先进文化。作为生产力,科学是有用的;作为文化,科学是有趣的。两者互为条件,一旦失衡就会产生偏差。假如科学家不考虑社会需求...
  • 所属分类:图书 >自然科学>总论  
  • 作者:《[自然杂志]》编辑部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自然杂志》科普撷英丛书
  • 国际刊号:9787567124417
  • 出版社:上海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6-08
  • 印刷时间:2016-08-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自然杂志》科普撷英丛书之一。本书从2005年至2015年《自然杂志》刊登的由院士撰写的文章中,挑选反映科学前沿领域发展,新的交叉学科或新技术门类的综述与展望类文章,以使具备一定学科背景的青年大学生、研究者了解当前科学发展到了哪种程度,有哪些新领域、新进展,在脑中能建立起一个现代科学的大致框架为宗旨。所选篇目内容涉及天文学、物理学、信息科学、认知科学、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等各领域,均为性、可读性强,历年来较为受到读者关注的篇目。

编辑推荐

近十多年来,《自然杂志》编辑部组织到了很多科普文章,或由大家写就、视野开阔,或对科技热点进行深度解析,或观点独到令人耳目一新。今天看来,这样的文章也是弥足珍贵的。这些文章散落于各期杂志,不易为读者所注意。因此我刊将这些可称为高级科普精品的文章编选成册,以便读者鸟瞰式地了解近年来国内外的科学进展。这套 《自然杂志》科普撷英丛书,首先推出《院士解读科学前沿》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全解读(2005—2015)》两种,今后还将按照不同主题选编相关文章出版其他科普图书。出版科普撷英丛书的目的,一是希望为读者了解科学前沿提供一定帮助,二是希望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写好科普文章提供一点借鉴,三是作为对《自然杂志》近十年的总结和回顾。

作者简介

自然杂志》是由上海大学主办的一本内容涵盖自然科学各个领域的综合刊物,创刊于1978年。宗旨为传播自然科学知识,介绍国内外科技成果及科学上有创见的新思想、新学说。依托科学家撰稿,文章既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又有较强的可读性,是沟通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高级科普杂志。

目录

自适应光学技术

三维原子探针——从探测逐个原子来研究材料的分析仪器

百年来物理学和生命科学的相互影响和促进

地理学及时定律与时空邻近度的提出

地球空间信息学及在陆地科学中的应用

编制地球的“万年历”

岩浆与岩浆岩:地球深部“探针”与演化记录

从海底观察地球——地球系统的第三个观测平台

破冰之旅:北冰洋今昔谈

人类起源与进化简说

进化论的几个重要猜想及其求证

达尔文学说问世以来生物进化论的发展概况及其展望

孔子鸟的研究进展周忠和

简说羽毛化石的研究

寻找失去的陆地碳汇

灌丛化草原

中国西北干旱区土地退化与生态建设问题

全球变暖环境下中国旱涝气候灾害的演变特征及趋势

转动分子马达:ATP合成酶

小虫春秋:果蝇的视觉学习记忆与认知

剖析乙肝病毒的包膜——乙肝表面抗原的生物学功能及其致病机制

嫦娥二号的初步成果

高性能计算技术发展

水下机器人发展趋势

古老地质样品的黑碳记录及其对古气候、古环境的响应

现代钢_古代钢和碳定年法

中国古代玻璃的起源和发展

形色各异的摩擦磨损与润滑

中医学的科学内涵与改革思路

在线预览

自然杂志》为一份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各领域的综合性刊物。刊物定位为高级科普期刊,所刊载的文章主要由国内外各领域的专家撰稿,深入浅出地介绍自然科学各领域的近期科学进展。文章在强调学术性的同时,也兼顾可读性,以利于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合作。

自1978年5月创刊以来,《自然杂志》历经贺崇寅、汪元章、董远达、吴明红四位主编。1978—1994年创刊人贺崇寅担任主编时期,杂志作者大家云集、影响巨大,却最终黯淡休刊;在钱伟长校长的关心下,《自然杂志》转至上海大学主办;1995—2004年由汪元章担任主编;2005—2015年董远达担任主编期间,励精图治, 锐意进取, 对原有的栏目和版式做适当的调整,重申高级科普杂志的定位,并投入相当多的精力向专家组稿。2016年起由吴明红担任主编,提出办刊理念为:关注前沿科学、促进学术交融、推动创新发展。

承蒙各位专家厚爱,最近十多年《自然杂志》编辑部组织到了很多科普文章,或由大家写就、视野开阔,或对科技热点进行深度解析,或观点独到令人耳目一新。今天看来,这样的文章也是弥足珍贵的,然而这样的文章散落于各期杂志,不易为读者所注意。因此我刊希望能够选编堪称高级科普精品的文章集结成册,以便读者鸟瞰式地了解近年来国内外的科学进展。

国务院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明确,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要求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而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这样一种现实:科学的发展一日千里,其成果不但应用于科技、国防等高端领域,与公众日常生活的改变也关系密切,一般人从中受惠良多。普通人享受着科技发展的成果,似乎感到科技离每个人都很近,但对于科技发展的本身却知之不多。现代科学的发展日益细化、精深,一般人想要了解它困难重重,即便是青年大学生和研究人员,也往往是隔行如隔山。因此需要“高级科普”,使具备一定文化素养的公众了解当前科学发展到了哪种程度,有哪些新领域、新进展,在脑中能建立起一个现代科学的大致框架。

这套《自然杂志》科普撷英丛书,首先推出《院士解读科学前沿》和《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全解读(2005—2015)》两种,今后还将按照不同主题选编相关文章出版其他科普图书。出版科普撷英丛书的目的,一是希望为读者了解科学前沿提供一定帮助,二是希望为不同领域的专家写好科普文章提供一点借鉴,三是作为对《自然杂志》近十年的总结和回顾。

感谢各位撰稿专家,是你们的才华和智慧成就了该丛书的出版;感谢广大《自然杂志》读者长期以来的订阅支持和各种建议;感谢上海大学出版社编辑陈强在本书策划和成书过程中付出的辛勤劳动!

媒体评论

汪品先院士推荐

当前我们科学创新的重大障碍之一,在于和文化的脱节。对于科学和文化结合,多少年来并没有少提倡。科学家登台唱戏,美术家为院士画像,都曾是盛传的佳话,只不过实际效果跳不出宣传层面。其实最为需要的是弘扬科学的精神内涵,回归科学的文化本性。和所有的文化人一样,科学家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但是与其他文化领域不同,科学家做的事一般行外人鲜有所知,甚至讲给你听也不见得懂。然而科学家涉及的并不只是专业领域的专门问题,他们一旦进入文化高层,就会思考平常人想不到的问题,会察觉行外人看不出的自然美,会在探索的道路上,产生像阿基米德高呼“尤里卡”时那样的内心冲动。而且研究内容越深入,越具有普遍性;所以水平越高的报告,反而越容易听懂。正是在这里面,凝聚着科学的文化成分。如果将这种成分向社会传播,那就是促进科学和文化结合的粘合剂。

摆在你面前的这本《院士解读科学前沿》,就是科学家们对自己领域学术前沿所作的综述或者解说。他们试图将枯燥的知识用“大白话”表达,将高深的学问用科普形式介绍,而撰写人就是奋斗在一线的学术,因此是一本有助于弥合科学和文化断层的读物。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每年发表的科学论文数逾百万,没有人能够逐一追踪,于是综述性成果应运而生,相应的刊物和书籍雨后春笋般在国际学术界涌现,其中尤以学者的作品最受重视。环顾国际上这一类的精品,有的对某一专题的学术进展进行系统综述,成为介于论文和教科书间的中间产品;有的是对某方面研究曲折过程的历史回顾,成为探索道路反思的科学“演义”;有的就是大科学家写的高级科普,其中不乏产生过历史影响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的读者面远远超越本专业,是促进跨学科交流的利器,尤其是后面两类的读者面更广,往往是科学对文化的直接贡献。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windspe**的评论:

对于了解科技发展前沿很有必要

2016-11-15 12:00:55
来自摩羯座**的评论:

经典之作,值得推荐

2016-12-16 13:43:1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整体感觉还不错,非常喜欢,值得一看的好书!推荐给大家

2017-01-13 10:39:5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整体感觉还不错,非常喜欢,值得一看的好书!推荐给大家

2017-01-13 10:40:0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整体感觉还不错,值得一看的好书!推荐。

2017-01-14 09:55: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合订本,适合收藏,慢慢看!

2017-06-07 18:59:53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