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电影》是电影入门书中的经典之作,问世四十多年来,始终是世界各地影视从业人员和主流专业院校的必备之选,更是电影爱好者不可或缺的手边书。面对电影中复杂的语言系统、构成要素、表意手段,作者划分了现实主义、形式主义两大阵营,用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笔触,引出了电影作为艺术、作为工业、作为意识形态等方方面面。
书中穿插以数百幅精美剧照和精辟说明,如美国的史蒂文 斯皮尔伯格、英国的迈克 李、伊朗的阿巴斯以及中国的李安等著名导演的杰作,组成了一道全球电影人的经验光谱。此次修订的第12版,增加了对动画片、喜剧片、科幻片、歌舞片、CG电影的评述,经过精校重排和全书彩印,呈现出更贴近英文原版的风貌。
认识电影》一书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历经四十余年的洗礼,已成为百余所世界名校电影概论、影视制作、电影美学等专业的经典教材和必读书目,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行。书中提供了各种认识电影的角度,帮助读者了解电影是怎样以一种复杂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传播的;同时,通过剖析大量影片实例,结合众多剧照来解释电影创作过程,使学电影变得更为生动有趣。
作者路易斯 贾内梯教授不断更新再版、修订内容、添加新近电影剧照及案例,使本书一直与时代趋势同步。此次借着英文第12版修订面世,特别邀请焦雄屏老师更订译文,并随之重编重排,更地呈现这本图文并茂的经典教材的全貌,以飨各位读者。
自出版以来全球畅销四十余年,历经12次修订,是当今世界发行量、流传度皆高居榜首的电影入门书。在英、德、加、澳、南非等地广受欢迎,并被译成日、韩、希伯来等多种语言。
哈佛大学、MIT、纽约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台湾大学等众多世界知名院校影视课程指定教材,培生教育集团全球畅销的教材之一。
集电影概论和电影赏析于一体。全书搜集超过四百张珍贵剧照,涵盖影史经典之作和近年卖座佳片,第12版特别增加了下列案例:(1)对当下电影类型进行补充,如动画片《料理鼠王》《我在伊朗长大》、CG电影《贝奥武夫》;(2)通过现代喜剧片拓展讨论电影的娱乐属性,如《朱诺》《太坏了》《热带惊雷》;(3)更新科幻片、动作片、歌舞片、政治电影案例,如《科洛弗档案》《变形金刚》《钢铁侠》《理发师托德》《反恐疑云》;(4)探讨新近非美影片,如《潘神的迷宫》《女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满城尽带黄金甲》。
提供精准而成熟的电影分析技巧,批露当今热明星的独家新闻(关于投身社会公益活动的演员如安吉丽娜 朱莉、布拉德 皮特、乔治 克鲁尼),探讨高票房电影的市场策略,展现电影技术前沿动向,反映电影产业发展趋势。
翻译,译文流畅优美,著名电影人焦雄屏特别为第12版重新增订译文。
精编精校,高度还原版式重排。
获奖记录
此前的《认识电影》中文第11版,曾被中国书刊发行业协会评为“年度全行业畅销品种”。
路易斯 贾内梯(Louis Giannetti),美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和影评人,俄亥俄州凯斯西储大学荣誉教授。贾内梯先生毕业于爱荷华大学及波士顿大学,20 世纪60年代晚期开始讲授18世纪英语文学,后转入电影研究。他的作品雅俗共赏,内容涵盖政论、文学和戏剧等多方面,代表作有《闪回:电影简史》《美国电影大师》《戈达尔及其他:电影形式论文集》等。
译者简介
焦雄屏,电影监制,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教授。成功推动台湾新电影浪潮,也是台湾电影在国际上成功的关键人物。
她曾监制多部大陆和港台电影,包括《十七岁的单车》《蓝色大门》《听说》《白银帝国》《侯孝贤画像》《禅 打》,此外也参与《阮玲玉》《苹果》《观音山》摄制,近期作品是《超少年密码》。
她曾担任金马主席,经常出任国际电影节的评审,也出席耶鲁、伯克利、哈佛、UCLA等名校学术会议及演讲。1993年,她曾担任过台湾电影年的执行长,大规模培养台湾至今在一线工作的制片、录音、摄影、美术、动画、表演人才,并出版了一系列台湾电影史丛书,推动数十个台湾电影在外国的专题展,电影数字数据库,替台湾电影打下日后蓬勃的基础。
她出版书超过八十本,获颁母校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赫斯特大奖、中国《南方都市报》十年电影贡献奖、印度影展终生成就奖、《People》之“菁钻”大奖、《天下》杂志台湾千禧年最有影响的200人物之一,以及2013年台北电影节贡献奖。
近来在视频网站主持《聚焦》对谈节目,广受观众欢迎与媒体关注。
致中国读者
译者序
前
及时章 摄 影
1.1 现实主义和形式主义
1.2 镜 头
1.3 角 度
1.4 光与影
1.5 彩 色
1.6 镜片、滤镜和底片
1.7 特殊效果
1.8 电影摄影师
延伸阅读
第二章 场面调度
2.1 景 框
2.2 构图和设计
2.3 区域空间
2.4 距离关系
2.5 开放与封闭的形式
延伸阅读
第三章 运 动
3.1 运动感觉
3.2 摄影机运动
3.3 动作的机械扭曲
延伸阅读
第四章 剪 辑
4.1 连续性
4.2 格里菲斯与古典剪辑
4.3 苏联蒙太奇与形式主义传统
4.4 巴赞与现实主义传统
4.5 希区柯克的《西北偏北》:分镜表
延伸阅读
第五章 声 音
5.1 历史背景
5.2 音 效
5.3 音 乐
5.4 歌舞片
5.5 语
延伸阅读
第六章 表 演
6.1 剧场和电影表演
6.2 美国明星制度
6.3 表演风格
6.4 选 角
延伸阅读
第七章 戏 剧
7.1 时间、空间及语
7.2 导 演
7.3 布景与装置
7.4 戏服与化妆
延伸阅读
第八章 故 事
8.1 叙事学
8.2 观 众
8.3 古典模式
8.4 现实主义叙事
8.5 形式主义叙事
8.6 非剧情叙事
8.7 类型与神话
延伸阅读
第九章 编 剧
9.1 编 剧
9.2 电影剧本
9.3 《西北偏北》:阅读剧本
9.4 象征、比喻
9.5 观 点
9.6 文学改编
延伸阅读
第十章 意识形态
10.1 “左—中—右”
10.2 文化、宗教及种族
10.3 女性主义
10.4 同性恋解放
10.5 基 调
延伸阅读
第十一章 理 论
11.1 现实主义理论
11.2 形式主义电影理论
11.3 作者论
11.4 折衷及综合理论
11.5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
11.6 历史学
延伸阅读
第十二章 综论:《公民凯恩》
12.1 摄 影
12.2 场面调度
12.3 摄影机运动
12.4 剪 辑
12.5 声 音
12.6 表 演
12.7 戏 剧
12.8 故 事
12.9 编 剧
12.10 意识形态
12.11 评 论
延伸阅读
重要词汇
图例索引
出版后记
“近二十年来,在任何华人电影人的书架上,总会看到此书的踪影,足见它对电影的制作也发生了一定的影响。”
——焦雄屏(电影监制,台北艺术大学电影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