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手帖:南朝岁月图书
人气:22

手帖:南朝岁月

美学大师蒋勋老师书法美学经典之作 透过 “手帖”,洞彻古人真实、隐秘的生活 讲述魏晋时代的凄美故事
  • 所属分类:图书 >艺术>书法/篆刻>字帖  
  • 作者:[蒋勋]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10853302
  •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6
  • 印刷时间:2017-05-25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这些“手帖”──文人间的书信便条,因为书法之美,流传下来,成为后世临摹写字的“帖”。然而,“帖”更是同时具有“私密”、“随性”却又极为贴近“真实”、“率性”的文体。暧昧迷离、若即若离,构成读“帖”时奇特的一种魅惑力量。

编辑推荐

南朝毕竟过去了。美丽故事里人物的洒脱自在随大江东去,只有残破漫漶的手帖纸帛上留着一点若有若无的记忆。

那是残酷到无法想象的年代,那是嚎啕大哭的年代,那是人性被摧毁绝望无告的年代,痛到心被贯穿,痛到肝被贯穿,痛,却无可奈何──正是王羲之的手帖里重复用得多的字──但在这样的年代中,那些以“奈何”“奈何”手帖作为生活脚注、互通亲友间平安声息书信的南朝文人,却还是可以“仰观宇宙之大”,看流云舒卷,看积雪凝寒,看花开烂漫。

更重要的是,在他们充满艰难、困顿、折辱、剧痛、磨难的生活境遇中,仍然努力地活出自我,更相信文化是长久可以传承的理想,相信手写的墨迹斑斑可以传递美的生命信念,并为“美”作后的见证。

作者简介

蒋勋,福建长乐人。1947年生于古都西安,成长于宝岛台湾。中国文化大学史学系、艺术研究所毕业。1972年负笈法国巴黎大学艺术研究所,1976年返台。曾任《雄狮美术》月刊主编,并先后执教于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台湾大学、淡江大学,并担任东海大学美术系创系主任七年。现任《联合文学》社长,近年更专事两岸美学教育的推广。著有艺术论述《美的觉醒》、《身体美学》、《美的曙光》、《美的沉思》、《孤独六讲》等畅销书。

目录

莼菜鲈鱼───────代序

●虱目鱼肠 ●张翰 ●莼菜羹、鲈鱼脍 ●手帖

及时辑 平复帖

1 火箸画灰──《平复帖》种种

●启功先生释文 ●「佚名」书画 ●右军之前,元常之后 ●读帖

●秃笔贼毫,火箸画灰

2 平复帖──陆机

3 陆机──「华亭鹤唳」

4 会稽鸡

5 顾荣──「彦先」

6 贺循──彦先

7 晋人残纸

8 鬼子敢尔

9 羊酪与莼羹

第二辑 万岁通天帖

万岁通天(一):姨母帖 初月帖

●姨母帖──哀痛摧剥 ●初月──卿佳不?

万岁通天(二):疖肿帖 新月帖

●疖肿 ●新月帖 ●雨湿热,复何似?

万岁通天(三):廿九帖 栢酒帖 一日无申帖

●美,通过朝代兴亡 ●王献之《廿九帖》 ●王慈、王志

第三辑 十七帖

1 周抚

2 旃罽帖

3 三希堂

4 静佳眠──适得帖

5 东篱

6 远宦──救命

7 寒切

8 上虞谢安

9 王谢堂前

10 积雪凝寒

11 得示帖

12 奉对帖

13 榜书

14 伯远帖

15 妹至

16 容止

17 执手

18 噉

19 平城京

20 大福

21 小津

22 花事

23 书空

24 永和九年

25 苦楝

26 声明

27 蛇惊

28 智永

29 手帖───────跋

东坡《临江仙》───────附录

●夜饮 ●东坡 ●鼻息雷鸣 ●此身

在线预览

虱目鱼肠

──小吃,比大餐深刻,留在身体里,变成挥之不去的记忆,是可以让人连官都不想做的。

做大官,常常就少了小吃的缘分。

刚从上海回来,想念起台南赤崁的虱目鱼肠。

如果在台南过夜,通常一大早会到赤崁楼后面一家小店吃近期鲜的虱目鱼肠。鱼肠容易腥,稍不新鲜,就难入口。因此一大早,五、六点钟,刚捞上来鲜活的虱目鱼,才能吃鱼肠。新剖的鱼肠,经沸水一汆,即刻捞起,稍沾盐酱,入口滑腻幼嫩,像清晨高山森林的空气,潮润有活泼气味,吃过一次,就成为身体里忘不掉的记忆。

唐代欧阳询的《张翰帖》里说到大家熟悉的一个人“张翰”──“因秋风起,思吴中菰菜鲈鱼,因命驾而归”。

张翰当时在北方作官,因为秋天,秋风吹起,想起南方故乡的鲈鱼莼菜羹,因此辞了官职,回到了南方。

因为故乡小吃,连官也不做了,张翰的挣扎比较大,我庆幸自己可以随时去台南吃虱目鱼肠。

“鲈鱼莼菜”因为张翰这一段故事成为文化符号,一千多年来,文人做官,一不开心就赋诗高唱「莼菜鲈鱼」。

辛弃疾的句子大家很熟:“休说胪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

季鹰是张翰的字,他几乎变成汉文学里退隐的共同救赎了。然而,私下里,我宁愿相信那一个秋天,张翰突然辞官回家,真的是因为太想念故乡的小吃。

小吃,比大餐深刻,留在身体里,变成挥之不去的记忆,是可以让人连官都不想做的。做大官,常常就少了小吃的缘分。

张翰

──他们的故事留在《世说新语》中,与南朝文人跌宕自负的“手帖”,

一同成为江南美丽又感伤的风景。

张翰出身吴地望族,他的父亲张俨做过吴国的大鸿胪。吴国灭亡,江南许多旧朝的士绅期望跟新的西晋政权合作,纷纷北上求官,其中包含了陆机、陆云、顾荣、贺循、张翰。他们的时代比王羲之稍早,他们的故事却一一都成为后来南朝王羲之那一代文人的深刻心事。他们的故事留在《世说新语》中,与南朝文人跌宕自负的“手帖”, 一同成为江南美丽又感伤的风景。

我喜欢《世说新语》里三段有关张翰的故事─

及时段是吴国灭亡不久,南方士族的贺循应西晋新政权征召,北上洛阳担任新职。贺循是浙江绍兴人,北上时经过吴的金阊门,在船上偶然听到极清亮的琴声,贺循因此下船,认识了张翰,成为好朋友。

张翰问贺循:“要往哪里去?”贺循说:“去洛阳担任新职,路过这里。”

张翰说:“吾亦有事北京。”当时南方人都把北方新政权的京城称为“北京”。

张翰因此即刻搭了贺循的船一起去了京城,连家里亲人也没有通知。

这一段故事收在《世说新语 任诞》一章,似乎是认为张翰跟贺循才初见面就上船走了,连家人也不通知,行为是有些放任怪诞吧。

张翰行为的放任怪诞更表现在他的第二段故事里。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生如夏**的评论:

潇洒流畅、充满古意的手帖,配上蒋勋娓娓道来、温润的文字,捧起书就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2017-11-18 09:11:40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