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结构力学图书
人气:32

结构力学

前 本书以教育部高等学校力学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制订的"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为依据,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可作为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土木建筑类及其他专业的教学用书,也可供...
  • 所属分类:图书 >教材>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工学   图书 >自然科学>力学  
  • 作者:[王邵臻]、[艾海英]、[石晓娟]、[杨建功]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全国高等院校土木与建筑专业十二五创新规划教材
  • 国际刊号:9787302441663
  •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7-01
  • 印刷时间:2016-12-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252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根据高等学校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教育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及结构力学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编写的。全书内容包括绪论、平面体系的几何构造分析、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虚功原理和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渐近法、影响线及其应用、矩阵位移法、结构动力计算基础、结构的极限荷载与弹性稳定等。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学校教材,供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使用,也可供研究生参考使用,还可作为专业书籍供建筑设计工作者、桥梁设计工作者和力学研究者等人员参考。

编辑推荐

"结构力学"是土木工程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它以"高等数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等课程为基础;同时,它又是"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钢结构设计原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结构抗震""砌体结构"等专业课程的基础。该课程在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本书在选择和编写教材内容时,根据独立学院的整体建设规划目标及发展方向,针对独立学院的学生编写。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以通识教育为基础,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用其所掌握的知识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书重点突出,内容简单扼要,既方便教师教学,也方便学生自学。

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 结构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学习

方法... 1

1.2 荷载的分类... 2

1.2.1 按荷载分布情况分类... 3

1.2.2 按作用时间久暂分类... 3

1.2.3 按荷载性质分类... 3

1.3 结构的计算简图... 4

1.3.1 结构体系的简化... 4

1.3.2 杆件的简化... 4

1.3.3 结点的简化... 4

1.3.4 支座的简化... 6

1.3.5 荷载的简化... 7

1.4 结构的分类... 9

1.4.1 按空间观点分类... 9

1.4.2 按几何特征分类... 10

1.4.3 按内力是否静定分类... 11

1.4.4 杆件结构的分类... 12

复习思考题... 14

第2章 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 15

2.1 概述... 15

2.1.1 不同联结装置对体系的约束

作用... 17

2.1.2 体系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18

2.2 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 19

2.2.1 两刚片之间的联结... 19

2.2.2 三刚片相互联结... 20

2.2.3 二元体的概念... 21

2.3 瞬变体系... 22

2.4 机动分析示例... 24

复习思考题... 28

习题... 29

第3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 33

3.1 单跨静定梁... 33

3.1.1 单跨静定梁的类型及反力... 33

3.1.2 用截面法求梁的内力... 34

3.1.3 利用直杆段的平衡微分关系

作内力图... 34

3.1.4 用“拟简支梁区段叠加法”

绘制弯矩图... 35

3.1.5 斜梁的受力分析... 38

3.2 多跨静定梁... 41

3.3 静定平面刚架... 45

3.3.1 单体刚架... 46

3.3.2 三铰刚架... 50

3.3.3 具有基本-附属关系的刚架... 51

复习思考题... 54

习题... 55

第4章 静定拱.... 61

4.1 概述... 61

4.2 三铰拱的内力计算... 62

4.2.1 支座反力计算... 63

4.2.2 内力计算... 64

4.3 三铰拱的合理拱轴线... 68

4.3.1 三铰拱的压力线... 68

4.3.2 合理拱轴的概念... 70

复习思考题... 72

习题... 72

第5章 静定平面桁架和组合结构.... 75

5.1 概述... 75

5.2 结点法求解静定平面桁架... 77

5.3 截面法求解静定平面桁架... 80

5.3.1 力矩方程法... 80

5.3.2 投影方程法... 81

5.4 联合法求解静定平面桁架... 82

5.5 组合结构的计算... 85

复习思考题... 88

习题... 88

第6章 结构的位移计算.... 93

6.1 概述... 93

6.1.1 结构的位移... 93

6.1.2 计算结构位移的目的... 94

6.2 变形体系的虚功原理... 94

6.2.1 功、实功、虚功... 94

6.2.2 变形体系虚功原理的推导... 96

6.3 位移计算的一般公式(单位荷载法) 98

6.4 荷载作用下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100

6.5 图乘法... 104

6.6 温度变化时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110

6.7 支座移动时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112

6.8 线弹性结构的互等定理... 113

6.8.1 功的互等定理... 113

6.8.2 位移互等定理... 113

6.8.3 反力互等定理... 114

6.8.4 反力位移互等定理... 115

复习思考题... 115

习题... 117

第7章 力法.... 121

7.1 超静定结构的概念和超静定次数的

确定... 121

7.1.1 超静定结构的概念... 121

7.1.2 超静定次数的确定... 122

7.2 力法的基本概念和力法方程... 124

7.2.1 力法原理... 125

7.2.2 力法的典型方程... 127

7.3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梁和刚架... 129

7.3.1 超静定梁的计算... 129

7.3.2 超静定刚架的计算... 132

7.4 用力法计算超静定桁架和组合

结构... 135

7.4.1 超静定桁架的计算... 135

7.4.2 超静定组合结构的计算... 136

7.5 两铰拱及系杆拱... 138

7.5.1 两铰拱的计算... 138

7.5.2 系杆拱的计算... 140

7.6 内力图的校核... 142

7.7 温度变化时和支座移动时超静定

结构的计算... 145

7.7.1 温度变化时超静定结构的

计算... 145

7.7.2 支座移动时超静定结构的

计算... 147

7.8 对称性的利用... 149

7.8.1 结构和荷载的对称性... 150

7.8.2 对称结构承受对称荷载... 150

7.8.3 对称结构承受反对荷载... 152

7.9 超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 156

复习思考题... 159

习题... 160

第8章 位移法.... 165

8.1 位移法的基本概念... 165

8.2 等截面直杆的转角位移方程... 166

8.2.1 两端为固定端的单跨

超静定梁... 167

8.2.2 一端固定、一端铰支的单跨

超静定梁... 172

8.2.3 一端固定、一端为滑动支座的

单跨超静定梁... 172

8.3 基本未知量数目的确定... 173

8.4 位移法的典型方程及计算步骤... 174

8.5 位移法应用举例... 177

8.6 直接利用平衡条件建立位移法

方程... 182

8.7 对称性的利用... 183

8.7.1 奇数跨对称结构... 183

8.7.2 偶数跨对称结构... 184

复习思考题... 185

习题... 186

第9章 渐近法.... 191

9.1 概述... 191

9.2 力矩分配法的基本原理... 192

9.2.1 力矩分配法中的几个概念... 192

9.2.2 单结点力矩分配... 194

9.3 用力矩分配法计算连续梁和无侧移

刚架... 198

9.4 无剪力分配法... 203

9.4.1 无剪力分配法的应用条件... 203

9.4.2 剪力静定杆的固端弯矩... 204

9.4.3 零剪力杆件的转动刚度和传递

系数... 205

9.5 剪力分配法... 207

9.5.1 柱顶有水平荷载作用的铰结

排架... 207

9.5.2 横梁刚度无限大时刚架的剪力

分配... 209

9.5.3 柱间有水平荷载作用时的

计算... 210

复习参考题... 212

习题... 213

第10章 影响线及其应用.... 217

10.1 概述... 217

10.2 用静力法绘制静定结构的影响线... 218

10.2.1 简支梁的影响线... 218

10.2.2 外伸梁的影响线... 220

10.2.3 内力影响线与内力图比较... 223

10.3 用机动法绘制影响线... 223

10.4 间接荷载作用下的影响线... 226

10.5 桁架的影响线... 228

10.6 利用影响线求量值... 231

10.6.1 集中荷载位置固定时利用

影响线求某量值... 232

10.6.2 分布荷载位置固定时利用

影响线求某量值... 232

10.6.3 当集中荷载与均布荷载同时

作用时利用影响线求某

量值... 233

10.7 最不利荷载位置... 234

10.7.1 移动均布荷载作用时最不利

荷载位置... 234

10.7.2 移动集中荷载作用时最不利

荷载位置... 235

10.8 简支梁的较大弯矩及内力

包络图... 240

10.8.1 简支梁的较大弯矩... 240

10.8.2 简支梁的内力包络图... 241

10.9 超静定结构影响线作法概述... 243

10.9.1 静力法绘制超静定结构的

影响线... 243

10.9.2 机动法绘制超静定结构的

影响线... 244

10.10 连续梁的内力包络图... 245

复习思考题... 248

习题... 249

参考文献.... 253

在线预览

第2章 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

学习本章的基本要求:

掌握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律,了解自由度的概念,能熟练运用这些规律正确地分析一般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正确判断超静定结构的多余联系及数目。

2.1 概 述

体系受到任意荷载作用后,材料产生应变,因而体系发生变形,但是这种变形一般很小。如果不考虑这种微小的变形,而体系能维持其几何形状和位置不变,则这样的体系称为几何不变体系。如图2-1(a)所示的体系就是一个几何不变体系,因为在所示荷载作用下,只要不发生破坏,它的形状和位置是不会改变的。在任意荷载作用下,不考虑材料的应变,体系的形状和位置可以改变,则称这样的体系为几何可变体系。图2-1(b)所示的体系,在所示荷载P的作用下,即使P的值非常小,它也不能维持平衡,这是由于体系缺少必要的杆件或杆件布置不合理而导致的。一般工程结构都必须是几何不变体系,而不能采用几何可变体系,否则将不能承受任意荷载而维持平衡。因此,在设计结构和选取计算简图时,首先必须判别它是否几何不变,从而决定能否采用,这一工作就称为体系的机动分析或几何组成分析。此外,以后会看到,机动分析还将有助于结构的内力分析。

图2-1 体系几何性质

对体系进行机动分析的目的就是确定该体系是否几何不变,从而决定它能否作为结构。确定体系是否为几何不变体系,需要研究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以保障所设计的结构能承受荷载而维持平衡。通过体系的几何组成,可以确定结构是静定的还是超静定的,以便在结构计算中选择相应的计算方法。

为了分析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首先介绍几个基本概念。

1) 刚片。

一个在平面内可以看作刚体的物体,它的几何形状和尺寸都是不变的。因此,在平面体系中,当不考虑材料的应变时,就可以把一根梁、一根链杆或者体系中已经确定为几何不变的某一部分看作一个刚片,结构的基础也可以看作刚片。

2) 自由度。

图2-2所示为平面内一点A的运动情况。一点在平面内可以沿水平方向(x轴方向)移动,又可以沿竖直方向(y轴方向)移动。当给定x、y坐标值后,A点的位置确定。换句话说,平面内一点有两种独立运动方式(两个坐标x、y可以独立地改变),即确定平面内一点的位置需要两个独立的几何参数(x、y坐标值),因此我们说一点在平面内有两个自由度。

图2-3所示为平面内一个刚片的运动,其位置需要三个独立的几何参数确定,即刚片内任意点A的坐标x、y及通过A点的任一直线的倾角?。改变这三个独立的几何参数,使其变为新值x'、y'和?',则刚片就有确定的新位置(见图2-3),因此一个刚片在平面内的运动有三个自由度。前面已提到,地基也可以看作-个刚片,但这种刚片是不动刚片,它的自由度为零。

图2-2 平面内一点的自由度示意图

图2-3 平面内一刚片的自由度示意图

综上所述,可以说,某个体系的自由度,就是该体系运动时可以独立变化的几何参数的数目,或者说,就是用来确定该体系的位置所需独立坐标的数目。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体系有n个独立的运动方式,我们就说这个体系有n个自由度。凡是自由度大于零的体系都是几何可变体系。

3) 约束。

使得体系减少自由度的联结装置称约束或联系。在刚片间加入某些联结装置,它们的自由度将减少,减少一个自由度的装置就称为一个约束,减少n个自由度的装置就称为n个约束。

2.1.1 不同联结装置对体系的约束作用

1.链杆的作用

图2-4(a)表示用一根链杆BC联结的两个刚片Ⅰ和Ⅱ。未联结以前,这两个刚片在平面内共有六个自由度。用链杆BC联结以后,对刚片Ⅰ而言,其位置需用刚片上A点的坐标x、y和AB连线的倾角?来确定,因此它有三个自由度。但是对刚片Ⅱ而言,由于与刚片Ⅰ已用链杆BC联结,它只能沿着B为圆心、BC为半径的圆弧运动和绕C点转动,再用两个独立参数? 和? 即可确定它的位置,所以减少了一个自由度。因此,两个刚片用一根链杆联结后的自由度总数为五个(6-1=5)。由此可见,一根链杆使体系减少了一个自由度,也就是说,一根链杆相当于一个联系或一个约束。

2.单铰的作用

图2-4(b)表示用一个铰B联结的两个刚片Ⅰ和Ⅱ。在未联结以前,两个刚片在平面内共有六个自由度。在用铰B联结以后,刚片Ⅰ仍有三个自由度,而刚片Ⅱ则只能绕铰B作相对转动,即再用一个独立参数(夹角?)就可确定它的位置,所以减少了两个自由度。因此,两个刚片用一个铰联结后的自由度总数为四个(6-2=4),我们把联结两个刚片的铰称为单铰。由此可见,一个单铰相当于两个联系,或两个约束,也相当于两根链杆的作用;反之,两根链杆也相当于一个单铰的作用。

我们将地基看作是不动的,这样,如果在体系上加一个可动铰支座,就使体系减少一个自由度;加一个固定铰支座,就使体系减少两个自由度;加一个固定支座,就使体系减少三个自由度。

3.复铰的作用

图2-4(c)表示用一个铰C联结的三个刚片Ⅰ、Ⅱ和Ⅲ。在未联结以前,三个刚片在平面内共有九个自由度。在用铰C联结以后,刚片Ⅰ仍有三个自由度,而刚片Ⅱ和刚片Ⅲ则都只能绕铰C作相对转动,即再用两个独立参数(夹角?、? )就可确定它们的位置,因此减少了四个自由度。我们把联结两个以上刚片的铰称为复铰。由上述可见,一个联结三个刚片的复铰相当于两个单铰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如果n个刚片用一个复铰联结,则这个复铰相当于n-1个单铰的作用。

4.刚性联结的作用

图2-4(d)所示为两根杆件AB和BC在B点连接成一个整体,其中的结点B为刚结点。原来的两根杆件在平面内共有六个自由度,刚性连接成整体,形成一个刚片,只有三个自由度,所以一个刚性联结相当于三个约束。

显然,可动铰支座即链杆支承只能阻止刚片沿链杆方向的运动,使刚片减少了一个自由度,相当于一个约束;铰支座阻止刚片上下、左右的移动,使刚片减少两个自由度,相当于两个约束;固定支座阻止刚片上下、左右的移动,也阻止其转动,所以相当于三个约束。

图2-4 链杆、单铰、复铰、刚性联结相当的约束数目示意图

5.虚铰的作用

由于两根链杆也相当于一个单铰的作用,则图2-5所示刚片Ⅰ在平面内有三个自由度;如果用两根不平行的链杆AB和BC把它与基础相联结,则此体系仍有一个自由度。我们来分析刚片Ⅰ的运动特点。由链杆AB的约束作用,A点的微小位移应与链杆AB垂直,C点的微小位移要与链杆CD垂直。以O点表示两链杆轴线延长线的交点,显然,刚片Ⅰ可以发生以O点为中心的微小转动,且随时间不同,O点的位置不同,因此称O点为瞬时转动中心。这时刚片Ⅰ的瞬时运动情况与刚片Ⅰ在O点用铰与基础相联结时的运动情况相同。因此,从瞬时微小运动来看,两根链杆所起的约束作用相当于在链杆交点处的一个铰所起的约束作用。这个铰我们称为虚铰。显然,体系在运动过程中,与两根链杆相应的虚铰位置也跟着改变。

2.1.2 体系自由度的计算公式

我们已经研究了不同约束对体系自由度的影响,下面给出平面刚片系统计算体系自由度的公式:

(2-1

式中,m表示体系中的刚片数(地基不计入);n为联结刚片的单铰数;c为联结刚片的链杆数;c0为体系与地基联结的支座链杆数,且将三类支座均用相应的链杆约束代替,即可动铰支座的c0=1,固定铰支座的c0=2,定向支座的c0=2,固定支座的c0=3。显然,几何不变体系的自由度必然是等于零或小于零,即由式(2-1)计算出的W≤0。

图2-6(a)所示为一简支梁,其刚片数m=1,单铰数n=0,链杆数c=0,支座链杆数c0=3,则自由度W=0。而图2-6(b)所示的体系刚片数m=9,单铰数n=12,链杆数c=0,支座链杆数c0=3,则自由度W=3×9-2×12-0-3=0。然而,这一体系是一几何可变体系(证明见2.2节),这说明体系的自由度等于或小于零,体系不一定为几何不变体系。因而我们说,由式(2-1)计算出体系的自由度等于或小于零只是判断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的必要条件,并不充分。当体系的约束或刚片布置不合理时,体系的自由度等于或小于零,体系仍然是几何可变体系。

图2-6 体系自由度计算

由于式(2-1)计算体系自由度不能保障体系的几何不变性,通常采用对体系直接进行几何组成分析的方法判断体系是否几何不变,省略体系的自由度计算。

2.2 几何不变体系的基本组成规则

为了分析体系的几何组成,我们必须知道体系不变的条件,即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则。本节将研究构成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几个基本规则,用以判断体系的几何组成情况。

2.2.1 两刚片之间的联结

图2-7(a)表示用两根不平行的链杆相联结的刚片Ⅰ和刚片Ⅱ。设刚片Ⅱ固定不动,则刚片Ⅰ的运动方式只能是绕AB与CD杆延长线的交点即相对转动瞬心而转动。当刚片Ⅰ运动时,其上的A点将沿与链杆AB垂直的方向运动,而C点将沿与链杆CD垂直的方向运动。因为这种转动只是瞬时的,在不同瞬时,O点在平面内的位置将不同。由于两根链杆的作用相当于一个铰的作用,此时这个铰的位置是在链杆的延长线上,而且它的位置随链杆的转动而改变,即虚铰。

欲使刚片Ⅰ和刚片Ⅱ不能发生相对转动,需增加一根链杆,如图2-7(b)所示。这样,刚片Ⅰ绕O点转动时,E点将沿与OE连线垂直的方向运动。但是从链杆EF来看,E点的运动方向必须与链杆EF垂直。由于链杆EF延长线不通过O点,所以E点的这种运动不可能发生,也就是链杆EF阻止了刚片Ⅰ和刚片Ⅱ的相对转动。因此,这样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体系。

图2-7 两刚片组成规则

如果在刚片Ⅰ和刚片Ⅱ之间再增加一根链杆,如图2-7(c)所示,显然体系仍是几何不变的,但从保障几何不变性来看它是多余的。这种可以去掉而不影响体系几何不变性的约束称为多余约束。

由以上分析可得以下规则。

规则一:两个刚片用不交于一点也不互相平行的三根链杆相联结,则所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并且没有多余约束。

如果两根链杆AB和CD相交成为实铰,如图2-7(d)所示,显然,它也是一个几何不变体系,故规则一也可以表述为:两个刚片用一个铰和轴线不通过这个铰的一根链杆相联结,则所组成的体系也是几何不变体系。

2.2.2 三刚片相互联结

将三个刚片Ⅰ、Ⅱ和Ⅲ用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铰两两相联,即得三角形ABC,如图2-8(a)所示。从几何上看,它的几何形状是不会改变的。从运动上看,如将刚片Ⅰ固定不动,则刚片Ⅱ只能绕A点转动,其上的C点必在半径为AC的圆弧上运动;而刚片Ⅲ则只能绕B点转动,其上的C点又必在半径为BC的圆弧上运动。由于AB和BC是在C点用铰联结在一起的,C点不可能同时在两个不同的圆弧上运动,因此刚片之间不可能发生相对运动,所以这样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

图2-8 三刚片组成规则

因为两根链杆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单铰的作用,则将图2-8(a)中的任一单铰换为两根链杆所构成的虚铰,如图2-8(b)中的a、c,此时,三刚片用三个铰(两个虚铰和一个实铰)联结,且三个铰不在一条直线上,这样组成的体系同样为几何不变的,而且无多余约束。

由以上分析可得出以下规则。

规则二:三个刚片用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个铰两两铰联,组成的体系是几何不变的,并且没有多余约束。

2.2.3 二元体的概念

图2-9所示体系中Ⅰ为一刚片,从刚片上的A、B两点出发,用不共线的两根链杆1、链杆2在结点C相连。将链杆1、链杆2均视为刚片,则由规则二可知,该体系是几何不变的。由于实际结构的几何组成中这种联结方式应用很多,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将这样联结的两根连杆称为二元体。二元体的特征是两链杆用铰相连,而另一端分别用铰与刚片或体系相联。根据二元体的组成特征可得出以下规则。

规则三:在一个刚片上增加一个二元体,仍为几何不变体系。

由规则三不难得出以下推论:在一个体系上依次加入二元体,不会改变原体系的计算自由度,也不影响原体系的几何不变性和可变性。反之,若在已知体系上依次排除二元体,也不会改变原体系的计算自由度、几何不变性或可变性。

例如分析图2-10所示桁架时,由规则二可知,任选一铰结三角形都是几何不变体系,并以此为新的刚片,采用增加二元体的方式分析。例如取新刚片AHC,增加一个二元体得结点Ⅰ,从而得到几何不变体系AHIC,再以其为基础,增加一个二元体得结点D,...,如此依次增添二元体而组成该桁架,故知它是一个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此外,也可以反过来,用拆除二元体的方法来分析。因为从一个体系拆除一个二元体后,所剩下的部分若是几何不变的,则原来的体系必定也是几何不变的。现从结点B开始拆除一个二元体,然后依次拆除结点L,G,K,...,剩下铰结三角形AHC,它是几何不变的,故知原体系亦为几何不变的。

图2-9 二元体的概念

图2-10 桁架

当然,若去掉二元体后所剩下的部分是几何可变的,则原体系必定也是几何可变的。

综上所述,可以将规则三进一步阐述为:在一个体系上增加或拆除二元体,不会改变原有体系的几何组成性质。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静***(**的评论:

东西很棒,都是新的,活动比学校买的便宜了很多,赞一个

2017-03-10 13:39:40
来自静***(**的评论:

东西很棒,都是新的,活动比学校买的便宜了很多,赞一个

2017-03-10 13:40:2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物流很慢,书还可以!

2017-06-08 14:57:09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