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中国茶经(2011年修订版)图书
人气:26

中国茶经(2011年修订版)

中国茶经》是茶叶领域总结前人成果和近代茶科学、茶文化学研究进展的一部专著。自1992年问世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与推崇。由于该书涵盖了茶的起源、茶性、茶类、茶技等茶学的多个领域,同时也包括了茶史、茶...
  • 所属分类:图书 >文化>中国文化>饮食/茶酒文化  
  • 作者:[陈宗懋], [杨亚军] 主编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中国文化经典系列
  • 国际刊号:9787807406648
  • 出版社:上海文化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1-10
  • 印刷时间:2011-10-01
  • 版次:1
  • 开本:12开
  • 页数:--
  • 纸张:铜版纸
  • 包装:精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中国茶经》是茶叶领域总结前人成果和近代茶科学、茶文化学研究进展的一部专著。自1992年问世以来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肯定与推崇。由于该书涵盖了茶的起源、茶性、茶类、茶技等茶学的多个领域,同时也包括了茶史、茶饮、茶诗、茶画、茶歌、茶舞、茶事典故等茶文化学的多项内容;它既属自然科学,又涵盖人文和社会科学;同时在编写方法上采用既有基础理论方面的新进展,也重视与生产实际的结合,因而实用价值较高,它不仅适于茶叶专业人员阅读,对历史文化工作和研究者也有参考价值。至今《中国茶经》已续印二十多次,发行近十万册,读者面之广为茶叶专业书籍中所鲜见。《中国茶经》于199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以及上海市和浙江省诸多奖项。

尽管《中国茶经》获得诸多的荣誉和奖励,但毕竟已出版了近20个年头。现代茶叶科技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成果大量涌现,茶叶新产品日新月异,原版《中国茶经》亟待增补新内容。为此,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与上海文化出版社经过共同努力,对1992年版《中国茶经》进行了一次修订。新版重点充实了茶叶新产品,无公害有机茶的栽培、设施农业和茶叶质量安全与检测;强化了茶文化内容,增补了茶叶经济篇;并对茶史、茶具等有关章节作了更正和调整,使内容更加适应时代的需要。由于内容的扩充,全书字数增加了30%以上,修订篇幅超过40%。

编辑推荐

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的茶学百科全书,首版至今已续印二十多次,发行近十万册。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国家农业部茶产业首席科学家杨亚军领衔集全国数十位茶学专家进行修订,历史三年,修订篇幅超过40%,内容更丰富。

作者简介

陈宗懋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茶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杨亚军 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目录

原版序

原版序二

原版前

凡例

茶史篇

一、茶树的起源及演变

(一)茶树起源的佐证

1.最早的茶字

2.先前的茶树

3.最古的茶文物

(二)茶树的原产地

1.原产地的争议

2.中国西南部是茶树的原产地

3.中国的野生大茶树

(三)茶树的起源与演化

1.茶树起源的推论

2.茶树的演化

3.茶树传播途径的推测

4.茶树的生态类型

二、古代茶事

(一)六朝以前的茶事

1.巴蜀是茶叶文化的摇篮

2.茶业重心的东移

(二)隋唐五代茶业的兴起

1.唐代的茶叶产地

2.唐代的茶叶生产和贸易

3.唐代茶政、茶学和茶叶文化的发展

4.唐代茶业发展的主要原因

(三)宋元茶业的发展

1.茶业重心由东南移

2.团饼茶向散茶过渡

(四)明清茶事

1.散茶的兴起和制茶的革新

2.古代传统茶学的终结

3.茶业向近代转变的过程

三、茶类的发展与演变

(一)制茶技术发展与茶类演变

1.从生吃到生煮羹饮

2.从生煮到烧烤后煮饮

3.从直接利用鲜叶到原始晒青

4.从原始晒青到原始炒青、烘青、蒸青及蒸青饼茶

5.从蒸青造形到龙团凤饼

6.从团饼茶到散叶茶

7.从蒸青到炒青

8.从绿茶发展至其他茶

9.从素茶到花香茶

10.从传统产品到新产品开发

(二)历代贡茶

1.贡茶的起源

2.唐代贡茶

3.宋代贡茶

4.元、明、清代贡茶

四、茶叶产区的划分

(一)中国历代茶区的划分

(二)中国现代茶区的划分

五、茶叶贸易的发展与演变

(一)古代茶叶贸易的发展与演变

1.唐以前的茶叶贸易

2.唐代茶叶贸易

3.宋代茶叶贸易

4.明清茶叶贸易

(二)古代的茶政和与少数民族地区的沟通

1.榷茶

2.茶引

3.茶马互市

4.茶马古道

(三)近现代中国茶叶贸易

(四)当代中国茶叶贸易的崛起

六、当代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

(一)当代中国茶叶生产的发展趋势

(二)当代中国茶叶生产的特点

1.茶叶生产稳定发展

2.名优茶大发展,重视安全质量,茶叶品质不断提高

3.茶叶布局日益合理,生产向优势区域集中

4.六大茶类实现均衡发展

5.茶叶加工与包装开始走向全程清洁化生产

七、茶业科

(一)近代茶业科技的建立

(二)近代茶业科技人才的培养

(三)近代茶业科技的发展

1.育种栽培方面

2.制造方面

3.化验方面

4.技术推广方面

(四)现代茶业科技的成就

1.茶业科技的复苏

2.现代茶业科技的起步

3.现代茶业科技的发展与成就

八、茶学教学

(一)近代茶学教学的诞生

(二)现代茶学教学的发展

茶性篇

一、茶树形态特征

(一)植株

(二)根

(三)茎

(四)叶

(五)花、果实和种子

二、茶树的生物学特性

(一)茶树的生育特点

1.茶树的个体生育周期

2.茶树的年生育周期

(二)茶树器官的生育特性

1.种子的萌发生长

2.根系的生长活动

3.新梢的形成和生长

4.叶片的生长特点

5.花果的生育过程

(三)茶树生育的相关特性

1.茶树树冠与根系生长的相关性

2.茶树茎叶与花果生育的关系

3.茶树个体与群体的生长关系

三、茶树生理特性

(一)茶树光合作用

1.茶树光合作用的基本规律

2.茶树光合产物的累积、运转与分配

3.环境因素对茶树光合作用的影响

4.栽培措施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二)茶树呼吸作用

1.茶树不同部位的呼吸强度

2.茶树新梢的呼吸强度

3.茶树根、茎的呼吸强度

4.茶籽萌发过程中的呼吸强度

5.茶树呼吸作用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6.茶树内在因素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三)茶树营养生理

1.茶树体内的矿质元素

2.茶树所需的大量矿质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3.茶树微量矿质元素及其生理功能

(四)茶树水分生理

1.茶树各器官中的含水量及其变化

2.茶树吸收水分的机理

3.茶树的蒸腾作用

(五)茶树休眠及其生理

1.茶树的休眠现象

2.茶树休眠的生理特征

3.茶树休眠与耐寒性的关系

(六)茶树繁殖的生理特点

1.茶籽萌发生理

2.茶树营养繁殖的生理特性

3.茶树组织培养的生理基

四、茶树鲜叶的生化特性

(一)多酚类物质

(二)咖啡碱

(三)游离氨基酸、蛋白质和酶

(四)色素

(五)矿质元素

(六)芳香物质

(七)碳水化合物

(八)维生素

(九)类脂

(一〇)有机酸

五、茶树的遗传、变异与分类

(一)茶树的染色体

(二)茶树的遗传

1.茶树质量性状的遗传

2.茶树数量性状的遗传

(三)茶树的变异

1.可遗传的变异

2.不可遗传的变异

(四)茶树植物的分类

1.茶树植物分类的沿革

2.对茶树种和变种的认识

六、茶的药理特性

(一)茶作传统药用的方法

1.茶疗

2.茶的二十四功效

(二)茶对人类疾病的疗效

1.茶的药用成分

2. 茶对人体的保健功效

茶产品篇

一、茶叶分类

(一)历代茶叶类别概要

(二)现代中国茶叶类别的划分

1.茶叶品类的命名

2.茶叶的几种分类法

(三)基本茶类概述

1.绿茶

2.红茶

3.乌龙茶

4.白茶

5.黄茶

6.黑茶

(四)再加工茶类概述

1.花茶

2.紧压茶

3.萃取茶

4.果味茶、香料茶

5.药用保健茶

6.含茶饮料

二、历代名茶

(一)历史名茶

1.唐代以前的茶叶

2.唐代茶叶

3.宋代茶叶

4.元代和明代茶叶

5.清代和民国时期茶叶

(二)现代名茶

1.传统名茶

2.恢复历史名茶

3.新创名茶

三、绿茶种类

(一)西湖龙井

(二)径山茶

(三)长兴紫笋

(四)金奖惠明

1.传统的手工加工工艺

2.现行的机械加工工艺

(五)松阳银猴

(六)开化龙顶

(七)望海茶

(八)江山绿牡丹

(九)武阳春雨

(一〇)雪水云绿

(一一)大佛龙井

(一二)千岛玉叶

(一三)诸暨绿剑

(一四)安吉白茶

(一五)雁荡毛峰

(一六)三杯香

(一七)乌牛早

(一八)羊岩勾青

(一九)屯溪绿茶

(二〇)黄山毛峰

(二一)太平猴魁

(二二)黄山绿牡丹

(二三)涌溪火青

(二四)敬亭绿雪

(二五)黄花云尖

(二六)岳西翠兰

(二七)天柱剑毫

(二八)天华谷尖

(二九)六安瓜片

(三〇)霍山黄芽

(三一)金寨翠眉

(三二)舒城兰花

(三三)采花毛尖

(三四)金香品雪茶

(三五)邓村绿茶

(三六)恩施玉露

(三七)英山云雾

(三八)黄鹤楼茶

(三九)武当道茶

(四〇)圣水毛尖

(四一)龙峰茶

(四二)鹤峰茶

(四三)梅子贡茶

(四四)保康真香茶

(四五)金水翠峰

(四六)大悟绿茶

(四七)大悟寿眉

(四八)恩施富硒茶

(四九)温泉毫峰

(五〇)浐川龙剑

(五一)裕茗碧剑

(五二)千珠碧毛尖

(五三)虎狮龙芽

(五四)兰岭毛尖

(五五)高桥银峰

(五六)安化松针

(五七)东山秀峰

(五八)古丈毛尖

(五九)金井毛尖

(六〇)石门银峰

(六一)野针王

(六二)南岳云雾

(六三)碣滩茶

(六四)狗脑贡

(六五)仁化银毫

(六六)乐昌白毛茶

(六七)清凉山茶

(六八)古劳茶

(六九)竹叶青

(七〇)叙府龙芽

(七一)蒙顶甘露

(七二)仙芝竹尖

(七三)花秋御竹

(七四)文君绿茶

(七五)青城雪芽

(七六)红岩迎春

(七七)都匀毛尖

(七八)遵义毛峰

(七九)羊艾毛峰

(八〇)湄江翠片

(八一)贵定雪芽

(八二)瀑布毛峰

(八三)绿宝石

(八四)湄潭翠芽

(八五)凤冈锌硒绿茶

(八六)贵隆银芽

(八七)仡佬玉翠

(八八)桂林毛尖

(八九)凌云白毛茶

(九〇)凝香翠茗

(九一)伏侨绿雪

(九二)桂林三青茶

(九三)桂平西山茶

(九四)南山白毛茶

(九五)信阳毛尖

(九六)赛山玉莲

(九七)仰天雪绿

(九八)金刚碧绿

(九九)龙眼玉叶

(一〇〇)水濂玉叶

(一〇一)洞庭碧螺春

(一〇二)雨花茶

(一〇三)无锡毫茶

(一〇四)太湖翠竹

(一〇五)金坛雀舌

(一〇六)茅山青锋

(一〇七)阳羡雪芽

(一〇八)金山翠芽

(一〇九)翠柏茶

(一一〇)南山寿眉

(一一一)茅山长青

(一一二)绿杨春

(一一三)善卷春月

(一一四)三山香茗

(一一五)云雾茶

(一一六)永川秀芽

(一一七)巴南银针

(一一八)滴翠剑名

(一一九)鸡鸣茶

(一二〇)香山贡茶

(一二一)景星碧绿茶

(一二二)银峰茶

(一二三)巴山银芽

(一二四)天岗玉叶

(一二五)金佛玉翠

(一二六)太白银针

(一二七)大鄣山云雾茶

(一二八)婺源茗眉

(一二九)上饶白眉

(一三)浮瑶仙芝

(一三一)庐山云雾

(一三二)紫阳毛尖

(一三三)女娲银峰

(一三四)汉中仙毫

(一三五)商南泉茗

(一三六)雪青茶

(一三七)浮来青

(一三八)沂蒙玉芽

(一三九)海青峰茶

(一四)茗家春

(一四一)东海龙须

(一四二)白沙绿茶

(一四三)金鼎翠毫

(一四四)宝洪茶

(一四五)南糯白毫

(一四六)云龙绿茶

(一四七)墨江云针

(一四八)景谷大白茶

(一四九)佛香茶

(一五)版纳曲茗

(一五一)白洋曲毫

(一五二)徐剑毫峰

(一五三)感通茶

四、红茶种类

(一)工夫红茶

1.祁门工夫

2.坦洋工夫

3.滇红工夫

4.宁红工夫

5.川红工夫

6.九曲红梅

7.英德红茶

8.金毫红茶

(二)小种红茶

(三)红碎茶

1.南川红碎茶

2.云南红碎茶

3.宜兴红碎茶

五、乌龙茶种类

(一)武夷岩茶

(二)大红袍

(三)武夷肉桂

(四)闽北水仙

(五)铁观音

(六)永春佛手

(七)白芽奇兰

(八)凤凰单丛茶

(九)岭头单丛茶

(一)黄金桂

(一一)台湾文山包种

(一二)台湾冻顶乌龙

(一三)台湾东方美人茶

(一四)漳平水仙茶饼

六、白茶种类

(一)银针白毫

(二)白牡丹

(三)贡眉和寿眉

(四)新工艺白茶

七、黄茶种类

(一)君山银针

(二)蒙顶黄芽

(三)温州黄汤

(四)皖西黄大茶

八、黑茶种类

(一)四川边茶

1.南路边茶

2.西路边茶

(二)湖北老青茶

(三)湖南黑茶

(四)安茶

(五)六堡散茶

(六)普洱茶

九、再加工茶

(一)紧压茶

1.茯砖茶

2.康砖和金尖

3.六堡茶

4.青砖茶

5.黑砖茶

6.米砖茶

7.花砖

8.千两茶(花卷茶)

9.云南紧茶

10.七子饼茶(圆茶)与饼茶

11.沱茶

12.普洱砖茶

(二)花茶

1.茉莉花茶

2.福州茉莉花茶

3.龙都香茗

4.猴王牌花茶

5.横县茉莉花茶

6.珠兰花茶

7.桂花茶

8.金银花茶

9.白兰花茶

10.玫瑰花茶

11.玳玳花茶

(三)袋泡茶

(四)固体和液体茶饮料

1.速溶茶

2.茶浓缩汁

3.调味茶饮料

4.茶汤饮料

5.复(混)合茶饮料

6.茶酒和茶醋

(五)新型茶产品

1.低咖啡碱茶

2.超微茶粉

3.γ氨基丁酸茶

4.茶花茶

5.其他新型茶

十、茶叶食品

(一)茶叶糖果

(二)茶蜜饯

(三)茶瓜子

(四)茶糕点

(五)茶冷食

(六)其他茶食

十一、茶叶菜肴

(一)龙井虾仁

(二)绿茶西红柿汤

(三)太极碧螺春(羹)

(四)六堡茶香鸭

(五)铁观音炖鸭

(六)西藏特色小吃——酥油茶

(七)君山鸡片

(八)童子敬观音

(九)清蒸茶鲫鱼

(一)茶香鸡

(一一)柠檬果茶煮豆腐

(一二)绿茶拌豆腐

(一三)龙井肉片汤

(一四)太平猴魁焖饭

(一五)龙井汤圆

(一六)茶面食

(一七)鸡茶饭

(一八)五香茶叶蛋

茶技篇

一、茶树品种

(一)茶树种质资源

1.种质资源的作用

2.茶树种质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3.茶树种质资源的传播

(二)茶树品种的命名与分类

1.茶树品种的命名

2.茶树品种的分类

(三)茶树育种技术

1.茶树系统选种

2.茶树杂交育种

3.茶树育种新技术

4.茶树品种的早期鉴定

(四)优良茶树品种

1.茶树良种的作用和标准

2.优良茶树品种简介

(五)茶树品种繁育

1.繁育体系

2.茶树短穗扦插育苗技术

3.工厂化育苗

4.茶树种子育苗技术

5.茶树引种

二、茶树栽培技术

(一)茶树适生条件

1.阳光

2.温度

3.水分

4.土壤

5.地形、地势和坡向

(二)茶区的分布

1.华南茶区

2.西南茶区

3.江南茶区

4.江北茶区

(三)新茶园建设

1.新茶园建设的目标和要求

2.园地的规划与设计

3.新茶园开垦

4.茶树种植

5.茶树幼苗期的管理

(四)茶园土壤与土壤管理

1.茶园土壤类型

2.茶园土壤耕作

3.茶园土壤覆盖

4.茶园水土保持

5.茶园土壤改良

6.茶园土壤污染与防治

(五)茶树的矿质营养与施肥

1.茶树的矿质营养和吸肥特性

2.茶园施肥基本准则

3.茶园测土和营养诊断施肥

4.茶园施肥技术

5.茶园绿肥

(六)茶树修剪

1.茶树修剪的生物学基

2.茶树修剪的时期

3.茶树修剪方法

4.茶树修剪与其他措施的配合

(七)茶园灌溉与排水

1.茶树的需水特性

2.茶园灌溉技术

3.茶园排水技术

(八)茶叶采摘

1.茶叶采摘的生物学基

2.鲜叶的合理采摘

3.手工采摘技术

4.机械采摘技术

(九)茶园灾害防救

1.茶园杂草治理

2.茶园气象灾害的防救

(一)茶园有害生物治理

1.茶园病虫区系的组成和演替

2.茶园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

3.茶树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

4.茶树主要害虫的发生与防治

5.茶叶中的农药残留及其控制

(一一)低产茶园改造

1.茶园低产的原因

2.低产茶园的改造技术

3.低产茶园改造后的管理

(一二)茶树设施栽培

1.塑料大棚栽培

2.茶树遮阳栽培

3.茶树无土栽培

(十三) 有机茶栽培

1.有机茶生产的背景

2.有机茶的概念和含义

3.有机茶的环境条件和基地建设

4.常规茶园有机转换建设

5.有机茶园土壤管理技术

6.施肥技术

7.病虫害调控技术

8.质量跟踪记录体系

三、 制茶技术

(一)绿茶制造工艺

1? 炒青绿茶制造

2? 烘青绿茶制造

3? 晒青绿茶制造

4? 蒸青绿茶制造

(二)红茶制造工艺

1? 工夫红茶制造

2? 小种红茶制造

3? 红碎茶制造

(三)乌龙茶制造工艺

1? 乌龙茶制造基本工艺

2? 闽南乌龙茶的制法

3? 闽北乌龙茶的制法

4? 广东乌龙茶的制法

5? 台湾乌龙茶的制法

(四)白茶制造工艺

1? 白毫银针的制造

2? 白牡丹、贡眉的制造

3? 新白茶的制造

(五)黄茶制造工艺

1? 黄茶制造技术

2? 黄茶制造过程的理化变化

3? 闷黄技术在制茶中的应用

(六)黑茶制造工艺

1? 湖南黑茶制造

2? 湖北老青茶制造

3? 南路边茶制造

4? 西路边茶制造

5? 六堡茶制造

6? 普洱茶制造

(七)紧压茶压制技术

1? 黑砖茶和花砖茶压制

2? 茯砖茶压制

3? 湘尖茶压制

4? 康砖茶和金尖茶压制

5? 方包茶压制

6? 青砖茶压制

7? 六堡茶压制

8? 饼茶和圆茶压制

9? 紧茶压制

10? 沱茶压制

11? 普洱方茶压制

<

在线预览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也是茶树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现在世界各国引种的茶树,使用的栽培管理方法,采取的茶叶制作技术,甚至茶叶的品饮习俗等等,莫不源于我国。我国作为世界茶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是当之无愧的。我们的先人还为后世留下了众多的茶学典籍,其中问世最早、内容最的当推唐代陆羽的《茶经》,它对茶的起源、品种、分布、制作,茶的冲泡用水、器皿以及茶的轶闻逸事等均有论述,对我国乃至世界的茶业发展都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历史发展到今天,特别是近40年来,我国的茶业茶学,都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无论是茶叶品类之多,采制之精,生产、管理以及茶的利用开发之科学,还是茶文化内容之丰富,都是前人所无法比拟的。凡此种种,都需要科学的总结,需要这些上升到理论的总结反过来给实践以指导,从而推动茶业茶学的进一步发展。近40年来,虽然也有大批茶学著作和论文问世,但大多只涉及茶学的某一个方面和领域,很需要有一本的、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反映当代我国茶业茶学发展近期成果的大型茶学专著。

为此,上海文化出版社于1989年筹备出版《中国茶经》。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和中国茶叶学会的大力支持下,同年成立了“中国茶经编辑委员会”,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中国农业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陈宗懋教授任主编,中国茶叶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程启坤教授,全国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茶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副所长俞永明教授,上海文化出版社文化生活读物编辑室主任王存礼副编审任副主编,组织了全国茶学界、医学界、文化界的专家学者50余人撰稿,他们都在各自的工作领域里研究有成,为使本书体现当代我国茶学研究的较高水平提供了保障。书稿于1990年底分别撰写完成,1991年初进入编辑工作阶段,至出版历时三年。

本书分茶史篇、茶性篇、茶类篇、茶技篇、饮茶篇、茶文化篇及附录七部分,涉及茶学的各个方面,其内容之丰富、论述之深入、观点之鲜明,都是目前所仅见的,是一本具有性、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和可读性的茶叶百科全书。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茶叶界以及其他各界许多朋友的关心和支持,在本书出版之际,谨致以衷心的感谢。书中的疏漏和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各界朋友批评指正。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昨天定的今天早上就到了,好开心呀!主要翻阅了一下,纸张不错,文字也很清晰,

2017-08-19 09:08:16
来自兰洲听**的评论:

此书不错,各类茶叶介绍很详细,很全面。纸张一般,是喜欢茶叶的爱好者必备之书。

2014-05-26 11:06:5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不错的一本书、有什么不解得可以直接在这里面找到答案

2017-11-10 09:39:1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已经买了很多本了,是一本很不错的茶知识资料书

2015-06-02 11:25: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本书我买错了,,里面的内容不是我想要的,,商家很好退货有快递亲自来取了,,麻烦你们了。退款也支付宝转了过来,,值得再次的购买!值得信任!!!??

2016-07-22 16:19:1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内容很强大,很全面,虽说名为中国茶经,要是能再有些国外的茶叶介绍就更好了

2011-12-31 21:36:02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送来的书版本一样,可是封面不一样,而且书纸很薄,不过呢人工服务很好,和他们沟通再给我换一下货,希望这次不会再错了

2017-03-21 07:32:07
来自super唐**的评论:

在老家的新华书店里看到旧版的《中国茶经》,插图、文字都是不错的,只是那本已经有脱页的迹象,个人网店上也时不时有买家来问此书可有货,多是无奈地摊摊手,如今,终于出了2012版的

2012-03-23 11:51:07
来自leonora**的评论:

比1991年版的更全面,更准确,更深入。这是一本好书!是每个专业茶人和爱茶人必备的经典之作!

2016-04-28 23:41:38
来自陆琢心**的评论:

书的内容很全面,涵盖了茶相关的各个方面。内容偏专业,涉及了很多生物化学知识,读起来稍显费力。而且可能是因为由许多人编著的原因,内容逻辑有点乱,不是太明晰。

2014-07-13 10:19:20
来自leonora**的评论:

比1991年老版的内容更准确!更全面!专业茶人和爱茶人必备的经典之作!

2016-04-27 13:24:25
来自蠡蠢**的评论:

茶文化、茶历史最好的教科书、工具书!你值得拥有!

2015-03-05 11:25:0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不错!爱茶人必备书籍!此修订版增加了不少内容!非常详细!专业权威必备。

2016-11-18 16:44:12
来自willtse**的评论:

如果要研究具体某一种茶,它不是一本好选择。但如果你想了解茶,他带你遨游整个茶世界

2012-04-07 16:14:0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非常厚的一本书4.9折买的,内容很齐全。很棒适合茶学习入门。

2016-12-13 17:15:00
来自***(匿**的评论:

相比中国茶叶大辞典薄些,也小些,但内容也足够丰富,建议有可能的话,两本都买了。

2017-03-28 17:27: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中国茶经编写的不错,知识全面,排版也好,印刷的好!

2017-04-23 22:40:10
来自shihch**的评论:

茶爱好者的必备书,以前购过中国茶叶大辞典,两书内容差不多,个人认为作为非专业人员,有本中国茶经足矣。活动半价入手,印刷、内容均很好,又是新版,推荐。

2013-06-21 07:27:48
来自飞***2(**的评论:

收到的图书与网站图片有点差异,如果能及时图书信息,如版本、印次、`图片等,给购书者以准确的信息,不仅可以避免麻烦,更彰显负责与规范,相信会给当当的信誉锦上添花。

2017-10-22 18:49:05
来自牛***4(**的评论:

内容全面丰富是茶爱好者不可多得的好书!推荐!

2017-09-14 09:12:0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新版茶经内容更丰富,是一本专业型茶叶教科书,书不错!

2017-03-16 14:24:06
来自会说话**的评论:

很喜欢茶。正在学习中。想买这本《中国茶经》很久,学茶必备书啊,今天终于买了。书本内容很丰富,挺专业,必当好好钻研。送货速度超快。就拆封的时候有看到书本的侧边被割破了一条缝,估计是运输过程中造成的。总体还是很满意的。

2012-12-04 12:58:5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一个偶然机会喝茶体会特别大,对茶产生的兴趣,觉得很神奇.想要了解茶,这本书真的很全面,对我这个外行来说太丰富了

2017-05-30 07:35:54
来自流水天**的评论:

这是第二次买这本书啦。第一次买,那个时候其实是想买来大家一起看。但是现在觉得还是应该拥有一本自己的,觉得这随便怎么说也算是一本,工具书。随时方法还是比较重要的。书是正版的。物流速度特别得快。如有的评论说的其实这本书很全面,作为工具书来使用。

2016-12-10 19:27:19
来自掏坎儿**的评论:

非常完整的一本讲茶的书,系统,权威,从地理分布到制茶工艺、茶叶特色,对于对茶所知甚少的我们来说,够好好消化一阵的了。

2016-12-19 11:35:07
来自才仁不**的评论:

太全了!非常专业的一本书,很厚,很细致,基本是纯文字的一本茶典,有这一本足够了,对于专业的人更有价值,对于想了解茶的人,显得过于专业了。

2016-09-11 18:05:05
来自知***人**的评论:

对个人茶学在各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内容丰富:包括茶史篇、茶性篇、茶产品篇、茶技篇、饮茶篇、茶文化篇、茶经济篇及十一个附录,不错

2017-07-21 12:52:56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