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除导论外,共分十一章:、二章分别对19世纪美国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和美国学派的产生背景、形成与发展过程进行讨论,第3-5章是对美国学派基本经济理论的研究,第6-10章则是关于美国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对中国直接具有借鉴价值的问题研究,后一章则结合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挑战,对美国学派和美国工业化道路从借鉴的角度做出总体评价。
贾根良,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特聘A岗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16)和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划”首批(2004)获得者,2005年作为引进人才从南开大学调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担任经济思想史学科责任教授(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思想史、演化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西方政治经济学、中国经济、经济史、比较经济学和科技管理等。
目前已出版独立著作4部,主编和作为及时作者合著11部,主译学术专著6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杂志200多篇,大量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和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和摘要转载。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共6项,目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中国人民大学重大规划项目。
本课题的研究主要出于两个动因。及时个动因是:美国经济崛起是如 何通过内需主导型工业化道路实现的?对于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从出 口导向型经济向内需主导型经济的战略大转型来说,这些历史经验可以为 我国提供哪些重要的理论和政策借鉴?与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出 口导向型经济不同,美国的经济崛起是通过典型的内向型经济实现的,这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从南北战争到1914年,美国的外贸依 存度一直很低,长期保持在12%至14.1%之间。其次,国内消费是经济 增长的引擎。在及时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岁月里,英国出口了1/4的工业 品,但美国出口的工业品还不到1/10。 ① 再次,企业存在严重的内向倾 向,美国公司只是在建立起全国性的销售分配网络之后,才对国外市场感 兴趣。 ② ,美国经济崛起是通过“铜墙铁壁”般的高关税保护实 现的。 ③ 实际上,本课题的这一研究动因可以远溯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 发后笔者对东亚模式危机的研究上。当时,笔者就对美国的大国崛起模式 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曾对当时的课题组成员多次谈到美国的经验值得深入 研究,这种看法在该课题出版的著作中得到了表达:东亚模式的出口 导向型战略并不适合于发展中的大国,“大国国内市场规模的发展足以使 企业生产达到规模经济,分工和专业化的深化可以靠国内市场的扩张实现。因此,仅靠出口导向,中国将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在这方面,美 国19世纪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① 。由于笔者当时在完成该课题的研 究后一直忙于演化经济学研究和演化经济学译丛的翻译等工作,直到 2008年才腾出时间重新回到早先的这个夙愿上。自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 来,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扩 大内需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转向内需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思路也 就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的赞同。因此,笔者希望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目前 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重大调整能够起到启迪和借鉴作用。 本课题研究的另一个动因则来自对经济思想史中失踪的美国学派的兴 趣。研究美国学派的意义主要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变革提供可供借鉴 的思想资源,并恢复该学派在经济思想史中的历史地位。按照迈克尔?赫 德森的看法,贯穿于19世纪的“政治经济学的美国学派”指导了美国经 济的崛起,该学派经济学家提出了与政治经济学的“英国体系”相对立的 “美国体系”,制定了美国经济崛起的大政方针并为之提供了理论基础。但 奇怪的是,在目前的西方经济思想史教科书中,美国学派却几乎被人 们所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