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达开曾被称为太平天国中后的英雄,而他这一生的命
运也与太平天国兴盛衰落息息相关。太平天国风云初起、蒸蒸
日上的日子里,石达开披坚执锐,夺岳阳,占武汉,下金陵,
二十八天挺进一千二百里;后来临危受命,在湖口九江扭转战
局,三败湘军首领曾国藩,甚至令他羞愤自杀。在1836年石达
开25岁之前,他的前半生经历大小百余战,凡是剑锋所指,无
不所向披靡,令清军闻翼王之名而胆寒,称之为“石敢当” 。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重点推荐、青少年课外必读本;
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团中央中国青年网、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共同发起;
多位国内著名高校和重点和重点中学知名教师参与编写;
由著名作家高占祥、周殿富等主编;
视角崭新、配图精美;
多方位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核心价值观;
以独特视角纪录中国近现代爱国名人之生平,以名人之人格魅力引导当下青少年之价值取向;
读者了解和认识近现代爱国人士的入门之书
引言/001
及时章 揭竿而起
少年英豪/001
访石相公/006
金田起义/011
首战告捷/017
第二章 翼王振翅
永安封王/024
转战河西/030
石氏敢当/038
定都金陵/044
安庆易制/052
督师湖口/061
九江大捷/067
经略江西/073
目录
第三章 天京事变
兄弟相残/083
翼王出走/090
第四章 西征长路
开辟浙闽/096
宝庆会战/102
蛰居广西/107
北上入川/112
四战渡江/117
第五章 英雄末路
大渡水寒/123
慷慨就义/130
后记/137
石达开年谱/139
001
及时章 揭竿而起
少年英豪
清道光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831年,石达开出生在广西贵
县龙山山区东北部的那邦村。
这并不是一个普通的年份,这一年,英国科学家麦可 法
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推动了人类由蒸汽时代向电气时
代转变,也扩大了西方国家的资本需求,使他们在世界范围内
的资本积累不断扩张;这一年,每年从港口流入清朝的鸦片已
突破万箱,而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继任者道光帝,仍旧在清王
朝江河日下的困境中做着天朝上国的美梦;也是这一年,湖南
永州瑶族农民不堪忍受清政府的黑暗统治,愤而起义,与广东
起义的瑶民遥相呼应,共同为后来席卷大半个中国的太平天国
运动谱写了重要的前奏。可以说,此时的中华大地上正酝酿
一场足以令风云变化、山崩海啸的大风暴,而石达开的故乡,
002
正是这场风暴的风眼所在。
石达开的出生地那邦村,地处广西山区,这里素来以十万
大山的崇峻巍峨和生长树木的繁茂秀丽而闻名,时至今日仍然
有着“无山不绿、无峰不秀、无石不奇、无水不飞泉”的雅
话。那邦村所在的龙山山区内有一座平坝和一条长河,让当地
的农民能在此开垦田地、灌溉农田,从而养育了一方百姓。这
里一方面地势复杂、山峦环绕,另一方面兼备水田、草木繁
茂,生于斯长于斯的石达开,受山川河流灵秀之气孕养,生得
身姿挺拔、容貌俊秀;又自小与当地少数民族交流,形成了他
包容豁达、颇有豪情的性格。
其实石达开的原籍并不在这里,他的先祖原来居住在广东
省和平县,后来石达开的曾祖父迁居到广西,从此在这里安家
落户。石达开的父亲石昌辉,作为“客家人” , 从小“替人家放
牛做工” , 后来才“逐渐变富起来” , 慢慢积累下一百亩左右的田
地,成为富农人家。
在中国封建社会,拥有平民身份的农民大概可以分为四
类,按财富由低到高依次是佃农、自耕农、富农和地主。最贫
困的佃农本身无地可种,只能租赁其他地主的土地耕种,并向
地主缴纳地租,他们的地位低,但也不是贱籍,依然享有科
举出仕等良人的权利。第二位的自耕农是最普遍的存在,他们
自身拥有耕地,通常是自种自食。第三位的就是石达开家的富
003
农家庭了,这类人自家生产,还有余田,雇工经营,或者将余
田出租,向政府承担赋役,是平民身份,财力上比自耕农富裕
一些,但不如地主。最富裕的平民地主,拥有更多的土地,大
部分不自己耕作,将土地租给佃户,向佃户收取地税的同时,
也向政府交纳赋役。
由此可见,石达开家虽是富农,但也只是生活稍加宽裕,
仍然要自己进行劳作,是靠耕读传家的中等农户家庭。石达
的长辈们虽然没能给他留下恩荫和家产作为助力,但这些淳朴
善良的农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给了石达开及时笔宝贵的
人生财富。
据口碑材料 a 称,他的父亲石昌辉读过几年书,粗通文墨。
石昌辉在达开小时就常给他讲三国群雄反宦官擅权,为天下万
民谋平安的故事;给他讲当时瑶民抗击暴政,在湖南、广西起
义的故事。这些可歌可泣的战争英雄事迹,既引起了小达开学
习兵法谋略的兴趣,又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一颗反抗政
府压迫,为万民幸福而斗争的火种,日后点燃,化为燎原之
势,激励他带领太平天国的义军抗击清廷,济世安民。
如果说石达开从父亲那里确定了反抗腐朽清政府的目标,
那他从母族那里得到的,便是实现这个目标的能力。石达开的
a 口碑材料:人们通过口头转述的形式将历史上发生的事情流传下来。
004
外公周国质也是一名富农,且素来有反清的志向,他爱打猎,
善使枪,广交游。石达开幼年和少年时常住外公家,周国质便
教他读书识字、练武打枪,带他结识四方豪杰。久而久之,小
达开在潜移默化中变得坚韧果敢,善于广交朋友。
随着小达开24小时天长大,他的聪颖好学也变得愈发突出,
他每天手不释卷,尤其喜欢读《孙子兵法》等兵书。他父亲为
此曾几次劝他说: “你天天读兵书,有什么用处?不如精研八股
文章,将来参加科考,金榜题名,也好光宗耀祖。 ” 但石达
只是表面上听从父亲的话,私下里却仍然钻研兵法谋略,这样
“阳奉阴违”久了,他父亲也明白了他的志向,不再逼迫他学
习八股文章。
石达开不把四书五经这类科举进身的文章放在心上,这并
不意味着他的文采不佳,恰恰相反,石达开不只是一个大军事
家与大政治家,更是一个文采出众的诗人。相传在金田起义
前,石达开路过一家理发店,见到了冯云山写的一副对联:
磨砺以须,天下有头皆可剃。
及锋而试,世间妙手等闲看。
石达开自觉这副对联文辞虽好,但气势不足,很有些头重
脚轻的意思。于是大笔一挥,稍加修改成了一幅新联:
005
磨砺以须,问天下头颅几许?
及锋而试,看老夫手段如何。
此联一出,足以见他的心胸之广、气魄之大、文采之佳,
只是这剃发变成了割头,给理发店平添了一股子寒气,以后生
意如何,便不得而知了。
石达开文治如此厉害,武功则更是了得。要知道贵县作为
少数民族的聚居地,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居民是壮族人,后来迁
居到此的石姓族人人数少,为了自卫,就在村子里开辟了马
场,练习骑射;设立武馆,学习武艺。因此石达开少年时就与
各家名师切磋武技,吸取少林、武当之长,自创武艺,后被称
颂为晚清中国的武学大家。 a 据《太平天国野史》记载,石达
的拳术“高曰弓箭装,低曰悬狮装,九面应敌。每决斗,矗
立敌前,骈五指,蔽其眼,即反跳百步外,俟敌踵至,疾转
踢其腹脐下。如敌劲,则数转环踢之,敌随足飞起,跌出数
丈外,甚至跌出数十丈外者,曰连环鸳鸯步” , 可见他的拳
术很高,攻防都能克制四方敌人,还有“弓箭装” 、 “悬狮
a 石达开“武学名家”的说法,出自《北平国术馆讲义》和《清椑类钞》。
006
装”这类固定招式,以及能将敌人踢出数十丈之远绝技——
“连环鸳鸯步” 。
石达开和陈邦森比武的故事更是成为后世武林口耳相传的
掌故,据说两人相约各自击打对方三拳,受拳者不得还击,陈
邦森首先出拳,然而击中后只觉石达开腹部如绵毫不受力,刚
一抬手就平如旧时;轮到石达开打陈邦森时,甫一出拳邦森就
知道自己无法抵挡,只得侧身避开,转身就见到达开击中的石
碑霎时裂成了几段,其武功之高,可见一斑。传说石达开还曾
将他的武艺传授给他麾下选拔出来的士兵,用于作战,增强了
他军队的战斗力,让他的这份绝世武功在抗击清廷的事业里,
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a
年少的石达开就这样在父母的期待下,在反清志向的激励
中,不断习文练武,提升自己。然而这样简单幸福的日子,却
并没能持续多久,很快,石达开就及时次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奈
与痛楚。
访石相公
在石达开不满十岁那年,他的父亲石昌辉溘然长逝,这无
a 有相关学者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
007
疑是给这个幸福稳定家庭的一记重击,也让小达开感到十分的
痛苦和悲伤。石昌辉这一去,留下了病弱的妻子和四个未成年
的儿女,石达开作为其中的男丁,就必然要肩负起整个家
庭的重担。
于是从石达开十岁独立支撑门户开始,他既要耕读不辍,
忙碌于田地里的农活;又要奔走江湖,做些生意来补贴家用,
包括买卖鸡鸭、米盐,运炭到平天山矿区出售等。可以说这段
时间的石达开一面读万卷书获取知识,一面行万里路增长见
识,在外头则行侠仗义,广交四方豪杰,与当时在浔梧一带活
动的天地会首领罗大纲、 “大头羊”张钊皆有往来,也与平天山
矿区工人和广大农民建立了密切的关系;在乡里则扶危济困,
为邻里调解纷争,他热情好客,无论是农夫还是商贾,乞丐还
是僧道,乃至侠者文人、反清之士,他都邀请到自己家中款
待。所以他少年时期便广有侠名,被乡里所尊崇,人们都称他
作“石相公” 。
石达开家逢不幸,却凭一己之身自立门户,甚至慷慨助
人。此时的国家也正遇大难,但清王朝却已无力回天,只能通
过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加深对人民的盘剥来饮鸩止渴,苟延
残喘。清政府一方面为了支付给列强的赔款增加赋税,另一方
面开设通商口岸,西方的鸦片、洋布大规模倾销,破坏了中国
的经济秩序,许多农民和雇工因此失去了生活来源,可谓民不
008
聊生、天怒人怨。
自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一步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沉沦之中,但清政府可以退让,民众不能退让,广州
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义军,用刀矛锄耙来抗击英军。张维屛
三元里》称: “家室田庐须保卫,不待鼓声群作气。妇女齐心
亦健儿,犁锄在手皆兵器。 ” 同时各地的反清起义也此起彼伏,
石达开的故乡广西浔州,正是起义的集中地, “大头羊”张钊、
“大鲤鱼”田芳、天地会罗大纲等人纷纷揭竿而起,仁人志士
们奋起图强,天下如同积薪厝火,一触即发。
如今的石达开已文成武就、声名远播,此时的天下也是风
云色变、豪杰并起,石达开只待一个机会便能投身革命的洪
流,将自己毕生所学化为投枪匕首,掷向那腐朽没落的清
王朝。
而这个机会,很快便来了。
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 , 那一年石达开16岁,有两位特殊
的客人自远方慕名而来,与他进行了一场秘密谈话,这次谈话
彻底改变了石达开的命运,而那两位特殊的客人,正是太平
天国运动的发起者和重要领导人,日后的天王洪秀全与南王
冯云山。
洪秀全来自广东花县,是一名出身于耕读世家的读书人,
其实他最初并没有革命的想法,而是想要通过清朝的科举考试
009
进入官场,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可惜自洪秀全十六岁开始
考试生涯后,接连两次乡试(三年一考)都以失败告终,他
二十五岁时第三次在广州参考却再次落选,大受打击的洪秀全
回家便病倒了,这一病便做了一个奇怪的梦:一位老人说奉上
天的旨意,命他到人间来斩妖除魔。
这个梦的是真是假我们不得而知,但洪秀全确实是以这场
病中之梦与后来读到的基督传教士分发的《劝世良言》一书相
对比,认为自己是上帝的次子,耶稣的二弟,受上帝之命下凡
诛妖,从此抛开了孔孟之书,断念于科举而转向革命,说“不
洪秀全雕像
010
考清朝试,不穿清朝服,要自己来开科取士” 。 他改信了基督
教,四处宣传自己解读的基督教义,称之为“拜上帝教” , 以此
号召劳苦大众,进行推翻清王朝的斗争。
冯云山是洪秀全的同乡,也是他最初也最虔诚的教徒。他
们二人起初在广州一带传教,后来转至广西,洪秀全回花县
后,冯云山独自去了紫荆山任书馆先生。他白天教书,晚上手
提火把,翻山越岭,宣传拜上帝教。那些耕山烧炭的山民对他
十分信服,到道光二十七年间(1847) , 在广西桂平的“拜上帝
会”已经吸收了包括太平天国重要首领杨秀清、萧朝贵、韦昌
辉在内的两千余人为会员。
这时,洪秀全再次回到广西,这对志于革命的兄弟会和之
后,分析了拜上帝会在当地的发展状况,便决定以紫荆山为基
地,积蓄力量,准备起义。而古往今来,凡是起义举大事,
需要的便是人才,尤其是善于领兵打仗的将帅之才。洪、冯二
人求贤心切,听闻贵县石达开少年英才,喜结英雄,便相约去
拜访,想要说服他参加反清起义,共图大业。
洪秀全与冯云山此番来访,对石达开直言天下局势,称外
有英、法、美、俄等国垂涎华夏大地的丰饶物产;内里清政府
孱弱无能,贪官污吏只知欺压百姓,可谓是山河破碎、百姓困
苦。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必要请石达开出山共举大计,建
功立业。
石达开于是慨然应诺,与他们相约驱逐清政府,抵抗帝国
011
主义入侵,救助百姓于水火之中,重现中华民族昔日的荣光,
投身于太平天国起义洪流,成为这场农民斗争中最年轻的一位
领袖。这件后世史家以三顾茅庐比拟的“访石相公”事,是石
达开人生的转折点,从此,他踏上了戎马倥偬反帝反封建的后
半生,用尽毕生的才气与豪气,欲为天下万民谋一个光明平坦
的未来。
很好 太漂亮了
价廉物美,做活动时买的,纸质裁剪不是很工整
真是太棒了!
好书
非常满意。
跟错了领导!猛人
很好,值得一读,物有所指
研究一下英雄
性价比超高
包装好,运输快,印刷精美
非常喜欢哦
质量不能接受
尾品会买的,还没有读
太平天国中了不起有骨气的天王。
有几页少许褶皱
我们虽然没有波澜壮阔的人生,但是看一看这些历史人物的可歌可泣的人生,或许对我们还是有些借鉴意义的。
这类书准备买齐 暂时还未花时间去阅读
不错的书籍,打折买的,非常划算,包装完好用心。虽然内容没开始阅读,最起码书本的包装给人一种认真的负责的态度。满意的购物体验。谢谢。
简单的人物传记很好
值得一看的书
书是精神食粮,多看点,哒哟好处。。。。。。。
内容不错,值得推荐
很好,价格便宜,很适合打工人士的生活,以后还会光顾
石达开传来自人格图书,编撰目的是为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向性相当强烈,所以可能会和诸史有所区分,对于一般读者尚可,但对于研究历史者并无多大裨益。
相当好的一本书,值的买。对了解太平天国大有帮助。
有历史学家把石达开拔高到岳飞一般的存在,虽略显夸大,却也证明他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影响力
因为对石达开其人比较感兴趣,正好“当当网”又做活动,所以买了这本书。内容还没看,不过封面设计倒还不错,待有空再来细读~
石达开改动的两句对联气魄雄伟,不愧为大手笔,他20岁就封王拜相,着实令我汗颜,值得学习,好评!
还算可以吧,石达开算是人杰代表,毕竟他封王的时候才20岁出头,竟然能在半个南中国打出天威。写石达开的专著不多,这个可以算一个比较好的汇聚。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的英雄人物,他令清军闻风丧胆,被称为“石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