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尼·朱特以其标志性的锐利和活力,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主题之间建立起发人深省的联系——从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到美国外交政策,从全球化的经济到对大屠杀的记忆。他向我们揭示了在"制造神话"战胜"理解"、"否认"战胜"记忆"的过程中,真正的历史在多大程度上被遗弃了,而那些被遗忘的问题是多么重要——对于我们的今天,对于我们的未来。
重要著作,译本:本书被《福布斯》评价为"思考20世纪政治、外交、社会与文化历史的伟大的著作"。作者托尼?朱特是当代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译者林骧华为复旦大学出版社编审、外语学科总监,曾翻译汉娜?阿伦特《极权主义的起源》、托尼?朱特《战后欧洲史》等著作。
对20世纪世界的广阔、深刻的思考:托尼?朱特以其标志性的锐利和活力,在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主题之间建立起发人深省的联系——从法国马克思主义者到美国外交政策,从全球化的经济到对大屠杀的记忆。
面向未来的备忘录:重新评述一个动荡世纪不该被遗忘的知识分子、思想与历史事件。向我们揭示在"制造神话"战胜"理解"、"否认"战胜"记忆"的过程中,真正的历史在多大程度上被遗弃了,而那些被遗忘的问题是多么重要——对于我们的今天,对于我们的未来。
托尼·朱特(Tony Judt,1948—2010)当代最著名的欧洲问题和欧洲思想研究专家。194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毕业于剑桥大学国王学院和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后执教于剑桥、牛津、伯克利和纽约大学。1995年创办雷马克研究所,专事研究欧洲问题。经常为《纽约时报》《泰晤士报文学副刊》《新共和》等撰稿。著有《责任的重负:布鲁姆、加缪、阿隆和法国的20世纪》《战后欧洲史》《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沉疴遍地》《记忆小屋》《思虑二十世纪》等作品。其中《战后欧洲史》被认为是无法被超越的史学著作。2007年获汉娜?阿伦特奖,2009年因他的"智慧、洞察力和非凡的勇气"获奥威尔终身成就奖。2010年8月因病去世。
鸣谢
引论 我们失去的世界
及时部分:黑暗的心
第1章 阿瑟?凯斯特勒,典型的知识分子
第2章 普利莫?莱维的基本事实
第3章 马内?斯帕勃的犹太人欧洲
第4章 汉娜?阿伦特与"恶"
第二部分:知识分子约言的政治
第5章 阿尔伯特?加缪:"法国好的人"
第6章 精心表述:路易?阿尔都塞的"马克思主义"
第7章 埃立克?霍布斯鲍姆与共产主义浪漫史
第8章 告别那一切?莱泽克?科瓦考夫斯基与马克思主义的遗产
第9章 一个"思想的教皇"?——评约翰?保罗二世与现代世界
第10章 爱德华?赛义德:无根的世界性
第三部分:迷失在转型中:各个地方与各种记忆
第11章 惨败:1940年法国陷落
第12章 追忆似水年华:法国和它的过去
第13章 花园的守护神:托尼?布莱尔与英国的"传承"
第14章 最不像国家的国家:比利时为何重要
第15章 历史与欧洲之间的罗马尼亚
第16章 黑暗的胜利:以色列的"六日战争"
第17章 长不大的国家
第四部分:美国的(半个)世纪
第18章 美国的悲剧?——维特克?钱伯斯案件
第19章 危机:肯尼迪、赫鲁晓夫与古巴
第20章 幻想家:亨利?基辛格与美国外交政策
第21章 这是谁的故事?回顾冷战
第22章 羔羊的沉默:论自由美国的奇特死亡
第23章 良好社会:欧洲与美国的对比
跋 重现的社会问题
索引
在过去30年里的一切转型中,"知识分子"的消失或许是最有象征性的。20世纪是知识分子的世纪:这个术语的最初(负面)使用是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从一开始起,它描述的是知识界、文学界、艺术界的男人和女人,他们争论问题,影响公共舆论和政策。根据定义,知识分子要承担义务——"介入":通常是一种理想,一种信条,一种计划。最初的"知识分子们"是作家们,他们为艾尔弗雷德·德雷富斯上尉辩护,驳斥对他的叛国罪指控,代表他提出了首要的普世概念:"真理","正义","权利"。他们的对手"反德雷富斯派"(也是知识分子,但是他们憎恶这个名称)提出了自己的概念,尽管在普世性质上略逊一筹:"荣誉","民族","祖国","法兰西"。
只要关于公共政策的辩论都以这类总括性的通则为框架,无论是伦理的还是政治的,知识分子们就会塑造——在有些国家里则是主宰——公共话语。某些国家压制公开的反对和批评,那里的知识分子就应该在事实上扮演公众利益和人民的代言人角色,反对当局和国家。在开放的社会里,20世纪的知识分子获得了一定的公共地位,他们不仅从言论自由的权利中获益,而且从人们普遍都有文化的发达社会中获益,因为知识分子在那里有听众。
回忆往事,要抛弃20世纪里"介入"的知识分子是很容易的。知识分子很容易沉溺于自我吹捧,心满意足地对着由思想相同的听众构成的镜子而梳妆打扮。当政治介入使人走极端的时候,由于知识分子们在那么多的例子中都是政治上"介入"的,由于他们的介入典型地采用书写文字的形式,13所以许多知识分子留下了观点和隶属关系的记录,尚未磨灭。有些人充当权力的代言人,或者充当全体选民的代言人,他们根据具体情况和利益来调整自己的信念和观点:爱德华·萨义德曾经说的"人们自身善于阿谀奉承的灵活性"确实"使知识分子的历史大大减色"。
再者,正如雷蒙·阿隆曾经恰当地评论他的法国同时代人时说的,知识分子们似乎过于频繁地表明"不"知道他们在谈论什么,尤其是在经济学或军事等技术领域。而关于他们所说的"责任",一批面目迥异的著名知识分子,无论左派还是右派,都极其不负责任地、漠然地倾向于鼓励在同自己相隔遥远的安全距离之外的地方动用暴力。加缪写道:"错误的观念最终造成流血,但在每一种情况下,流的都是别人的血。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某些思想家会对一切事情都随心所欲地说三道四。"
一位的欧洲历史学家、的写作者和敏锐的思想家。
——《洛杉矶时报》
一本直率的知性自传,和穿过朱特记忆小屋的瑞士空气一样令人心旷神怡。你可能会认为这种境况下写出的回忆录会有伤感的氛围,但是书中却没有任何临终的低落。好奇心、无畏的智识、对有趣细节的品味和水晶一般的文笔,都显示出主宰这个男人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生活。
——《每日电讯报》
阅读这本书时,人们很容易忘记,朱特是动弹不得地在病床上重建他的记忆。每一个片段都在晃动:那些章节闪闪发亮,叮当作响,充满丰富的气味、光色和声音。……这一切足以使读者重拾对作家的信心:他有能力找到通向"不朽"的路径。
——《洛杉矶时报》 一位的欧洲历史学家、的写作者和敏锐的思想家。
——《洛杉矶时报》
一本直率的知性自传,和穿过朱特记忆小屋的瑞士空气一样令人心旷神怡。你可能会认为这种境况下写出的回忆录会有伤感的氛围,但是书中却没有任何临终的低落。好奇心、无畏的智识、对有趣细节的品味和水晶一般的文笔,都显示出主宰这个男人的并不是死亡,而是生活。
——《每日电讯报》
阅读这本书时,人们很容易忘记,朱特是动弹不得地在病床上重建他的记忆。每一个片段都在晃动:那些章节闪闪发亮,叮当作响,充满丰富的气味、光色和声音。……这一切足以使读者重拾对作家的信心:他有能力找到通向"不朽"的路径。
——《洛杉矶时报》
这些文章并非为了出版而写作……在生命的,他尝试寻找和定义自我,给他亲近和亲爱的人们留下一些可以回忆和信以为真的事实。这不是一项轻松的工作,他的文字在才情、愤怒和爱之间来回震颤。他既有历史学家明察秋毫的眼光,也有作为一个平常人的感情。
——《卫报·观察家》
文字优美细腻,静心下来看很有味道,读完后准备买他的另外一本书。我很喜欢这种故事讲的很好的书,娓娓叙来。
当代重要的历史家和思想家,以安详的心态、知性的思考和有趣的文字回首往事,获益匪浅。
好书,可读性强
非常好的商品,好评。
非常喜欢的书
过程中,真正的历史在多大Z程度上被遗弃了,而那6些被遗忘的4问题是多么重要——T对于我们的今
由于网页内《记忆小屋》和《重估价值》的作者同为一人,并且宣传内容一样,所以《重估价值》错买成了《记忆小屋》。
就是有点太贵,内容全是托尼朱特的回忆,可以大致了解他的成长和生平
非常感触。简单概括为,朱特的精英主义是如何形成的。
《沉疴遍地》《战后欧洲史》《重估价值》任何思想都是人类进步的金石
包装一如既往的精致,印刷也很好。相比电子书,还是喜欢印刷版的,书香沁人心脾,这才有读书的氛围
身患重病的朱特以惊人的毅力、无比的豁达,回顾自己的人生旅途,文字质朴凝练,极为感人。
发货比想象的快。《记忆小屋》感觉薄了点,可能思想性比较好。
朱特的最后一本书,记述了他的一些关怀和感悟
本来只是便宜加凑热闹买的,到手后看了一遍,真是出乎意料的好。
商务印书馆的书一直非常信任,值得信任,值得被爱!…………………………………………………………………………………………………………………………………………………………………………………………
还可以,有点地方很难懂,不知道是翻译的问题还是我容易走神
很好的一本书…爸爸推荐的…很喜欢…一直在等降价
商务印书馆的年度好书,对历史的记忆唤起对未来的渴望。
书不是很厚,拿在手上感觉和书名一样,是记忆中的那种小书,不错。
身患渐冻人症的英国历史学家的回忆录,译写俱佳。
本书无论装帧还是内容,都是很不错的,的确不负作者的大名
好书,买来慢慢读,让家人都读一读,作者是当代最重要的知识分子。
托尼·朱特的书里我最喜欢的一本,非常非常好看,幽默与智慧,感性与理性。
《记忆小屋》显得格外与众不同。这本小书介于回忆录与自传之间,但是更倾向于散文般精致的叙事。如果从精神质地上考量这本小书的话,也唯有纳博科夫式的回忆可堪相比,这是一本二十世纪著名历史学家的《说吧,记忆》。 朱特与纳博科夫最大的不同,不是他们的作家与历史学家的身份差异,而是他们对记忆所抱持的态度。
记忆小屋这本书拿到手里我都没放下过,太享受了,作者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躺在床上连翻身都难以做到,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人生的种种经历和感受会让你无比感动和敬仰。
作者罹患运动神经元疾病,也可以说是缓慢死亡的绝症,尚有如此安详的人生态度,用知性的思考和有趣的文字回首往事。他把这些文章称为小品文,读来令人感动。这不纯是作家之笔,而有着思想者的睿智在其中。要知道,他是当代最重要的历史家和思想家啊!
对我来说,爱是这样一种境况,它能令被爱的人满足于独处。 “停驻”总令人紧张——无论停驻在哪里,总有做不完的事、取悦不完的人,不是要完成这个义务,就是要勉强扮演那个角色:感觉上怎么都不妥。然而反过来,“前往”则令人轻松。我从来没有像要独自前往某处时那样愉快过,且路程越长越好。
作者从身边平凡小事领悟出道理来,所谓道无处不存在,存在于琐碎中,而不是只在朝堂之上。作者的学养很深厚,很有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