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度(1875—1932),湖南省湘潭县姜畲石塘村人。原名承瓒,字皙子;后改名度,别号虎公、虎禅,又号虎禅师、虎头陀、释虎。
杨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他才华卓绝,抱负不凡,年轻时参与公车上书,接受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的维新思想,反对帝国主义。后来又积极筹划袁世凯称帝。洪宪王朝崩溃后,转而帮助孙中山。以后,工农革命运动使他看见了中国的未来。他长期与等共产党人接触,世界观也有了根本的转变。1929年秋,在严重的白色恐怖中,他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秘密党员,为党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
在他身上几乎集中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种种错综尖锐的矛盾。有救国之心而所托非人,空怀博学宏识而把握不到时代脉搏,醉心于帝王之学,企图救国扶民,却逆时代潮流而终归失败。杨度的悲剧,正是中国近代艰难崛起之路的一个缩影。
本书荣获第三届中国国家图书奖,很值得一读。
政商必读,唐浩明经典
晚清幕僚的高超的官场生存智慧
书生才子救国图强的曲折的人生,近代中国艰难崛起的百年历史
终生醉心于帝王之学,数十年悠游于官场,书生救国还是自误
荣获第三届国家图书奖、畅销数百万册的鸿篇巨制
唐浩明,1946年生,湖南衡阳市人,著名作家、湖南省作家协会主席。就学于河海大学、华中师范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后入岳麓书社工作,任编辑室主任、总编辑等职。著有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杨度》、《张之洞》、《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家书》、《唐浩明点评曾国藩奏折》、《唐浩明点评曾国藩语录》、《唐浩明点评曾国藩日记》等,整理出版《曾国藩全集》。
曾国藩》被香港《亚洲周刊》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中直机关推荐图书第3名;《杨度》获国家图书奖;《张之洞》获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入选作品奖。
章?名师访徒
1.杨度推开《唐宋八大家文钞》,喟然叹息: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
2.碧云寺的泥塑罗汉预卜落第举子的命运
3.青年王闿运的风流韵事
4.王闿运不合时宜的举动:拒绝见陆抚台,倒屣迎张铁匠
5.听说杨度非韩薄柳,王闿运欣喜地说:孺子可教也
6.大学者家嫁女与众不同
7.为得天下一英才而教之,王闿运亲赴石塘铺指点迷津
第二章?帝王之学
1.王闿运的三门功课:功名之学、诗文之学、帝王之学
2.胡三爹将保存二百年的家传《大周秘史》稿本送给王闿运
3.新政给古城长沙带来了生机
4.一方菊花砚,凝结了维新志士的友谊
5.谭嗣同举杯:我们对着苍天神明起誓
6.王闿运妙解《枫桥夜泊》
7.叔姬将初恋珍藏在心灵深处
8.一阕《玉漏迟》,闺阁压倒须眉
第三章?浅涉政坛
1.谭嗣同千里迢迢为徐致靖送来紧急家书
2.自古以来在中国要办成大事,光凭嘴巴子没有刀把子是不行的
3.袁世凯牢记嗣父的教导:官场犹如戏场,的本事在于装假的做工技巧
4.新建陆军统帅是当今官场上的凤毛麟角
5.江亭初题《百字令》:西山王气但黯然,极目斜阳衰草
6.潭柘寺定情
7.接到夏寿田送的宫花后,叔姬在病榻上整整躺了半个月
8.湘绮老人传授帝王之学的真谛
第四章?佛门俗客
1.怪木匠齐白石
2.老衲无聊题红叶
3.佛学原来竟是如此深奥而有趣
4.觉幻长老传衣钵
5.无意中遇到了哥老会头目
6.倭国古刀与松花念珠
第五章?八日榜眼
1.借讨好周妈的小手腕,消除了王闿运的恼怒
2.张之洞眼中的高才
3.癸卯科会试在冷冷清清中收了场
4.八大胡同寻静竹
5.亦竹告诉静竹:你就要做榜眼公夫人了
6."梁头康足"毁了榜眼公的锦绣前程
第六章?亡命扶桑
1.五年前出逃的惊险情景,梁启超终生不会忘记
2.王照的一句话,道出了戊戌政变的真正原因
3.杨度为梁启超的书斋饮冰室题名
4.智凡带来了八指头陀的信:朵朵莲花托观音
5.若道中华国果亡,除是湖南人尽死
6.从看到千惠子的眼起,杨度就喜欢上了这个美丽的日本女郎
7.樱花丛中,杨度与田中探讨中国的富强之路
8.遗失在中国的千年古刀又回到了滕原家族
9.滕原对今天的留日生讲述古代遣唐使的故事
第七章?借尸还魂
1.各路英豪聚会普迹市共图大业
2.杨度独自来到牛石岭祭奠谭嗣同
3.在圣公会牧师的帮助下,黄兴机智地逃出险境
4.王闿运为初出茅庐的弟子出谋划策
5.首战告捷,令张之洞刮目相看
6.博爱丸上,杨度静下心对回国三个月来的经历做了一番清理
7.千惠子向故园归来的英雄献上一束腊梅花
8.初次会晤,杨度就认定孙中山是个磊落大丈夫
9.杨度握着孙中山的手说:我事成,愿先生助我;先生事成,我将助先生
10.袁世凯为宪政出了一个极好的点子
11.熊希龄东渡日本找
12.杨度道出借尸还魂的奥妙,终于说服了梁启超
第八章?丁未政潮
1.孙毓筠造反被捕,却意外地受到礼遇
2.千惠子的眼泪,滕原勾画的蓝图,准备回国的杨度的心迷乱了
3.梁夫人轻柔地对晳子说:兄弟,一腔热血不洒在自己的国土上,算什么中华好男儿
4.千惠子轻轻一曲《上邪》,直唱得杨度五脏六腑都翻腾起来
5.丁未年北京城,政界风潮迭起,动荡不安
6.张之洞与袁世凯商议奏调杨度进京
第三章?投身袁府
1.为接儿媳妇回家,老名士煞费心机
2.王闿运为进京做官的弟子准备了两份特殊礼品
3.儿子的情人转眼间做了老子的姨太太
4.袁世凯要杨度转告梁启超,他不是戊戌政变的告密者
5.杨度踏遍西山,下定决心要寻到静竹的墓穴
6.静竹做出异乎寻常的抉择
7.看到《大周秘史》的扉页题辞,袁世凯有意成全杨度
8.即使是秉承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训,杨度也甘愿为袁世凯驱驰
第九章?山雨欲来
1.大喜之夜,杨度和亦竹双双来到静竹的房里
2.临终前夕,慈禧为中国选择了后一位皇帝
3.徐世昌来到袁府,为把兄弟画策度难关
4.醇王府里,母子夫妻兄弟为争权夺利吵得不可开交
5.锡拉胡同与肃王府的密谋在同时进行
6.张之洞巧叙前朝旧事,救了袁世凯一命
7.冷冷清清的前门火车站,前来给袁世凯送行的只有严修和杨度
8.江亭再题《百字令》:昨宵一梦兼春远,梦里江山更好
9.悟宇长老指明朝廷亡在旦夕的三个征兆
第十章?洹上私谋
1.奉内阁总理之命,杨度连夜奔赴彰德府
2.野老胸中负兵甲,钓翁眼底小王侯
3.张謇私下对袁世凯许愿:倒掉皇族内阁后由你来做总理
4.杨度没有料到,袁世凯居然想当大总统
5.茶叶蛋里的四字情书:忍死须臾
6.袁世凯隆重宴请刚出牢门的
7.杨度和联合发起国事共济会
8.杨度对革命党人亮了底牌:袁世凯不是曾国藩
9.静竹的鼓励,自我的检讨,使杨度相信自己的转变没有错
10.南下就职前夜,北京城闹起了兵变
第十一章?一拍即合
1.八指头陀笑道:和尚如此厌倦红尘,何不出家
2.八指头陀向杨度讲授佛家哲理:人世好比一个圆圈
3.袁世凯巧妙地逼迫熊希龄在解散国民党的命令上副署
4.袁克定决心效法太原公子
5.今日的太原公子与未来的房玄龄一拍即合
6.夏寿田对亡妾的深情眷恋,使叔姬心里很不是味道
7.杨度和梁启超都把宝押在蔡锷身上
8.湘绮楼庭院,王氏祖孙三代赏月联诗
9.进京途中,王闿运为旧时名妓书写《洛神赋》
10.老于应对的袁世凯,面对周妈,不知如何称呼为好
第十二章?筹安会首
1.日本公使夜进居仁堂
2.从秦汉到前清,哪个办大事的人不想做宰相
3.发生在云吉班里的风流壮举
4.袁世凯题赠的金匾高高悬挂在杨度的厅堂上
5.孙毓筠为即将建立的机构取名筹安会
6.严复说华风之弊,八字尽之:始于作伪,终于无耻
7.梁启超公开宣布:复辟帝制一事,哪怕全国都赞成,我也断不能赞成
8.国史馆的饷银居然被周大拿去赌博
9.静竹为晳子亵渎了他们圣洁的爱情伤心
10.正阳门城楼上,郭垣对袁克定谈北京王气
11.八大胡同的妓女为中华帝国取了一个动听的年号:洪宪
12.袁克定破釜沉舟,要把帝制推行到底
13.晳子,早日奉母南归,我在湘绮楼为你补上老庄之学
第十三章?小红低唱
1.千年前的《推背图》上便已载明袁克定要做皇帝
2.看到蔡锷拍来的独立通电后,袁世凯大骂杨度是蒋干
3.究竟是人生不宜久处顺境呢,还是顺境原本就是诱人堕落的陷阱
4.落难的杨度依旧羡慕宋代宰相赠妾与人的雅事
第十四章?由庄入佛
1.杨度在迷惘困惑中为恩师撰写挽联
2.临终前,静竹劝杨度读读佛经
3.八指头陀的诗集将杨度引进佛学王国
4.一个万籁俱寂的庐山月夜,杨度终于领悟了佛门的境趣
5.叔姬把五彩鸳鸯荷包送给了心中永远的情人
6.虎陀禅师为信徒们开传法会
第十五章?中山特使
1.禅意发挥到,原本与艺术的境界相通
2.梅兰芳几句俗家之言,无意间触及到了佛门天机
3.尚拟一挥筹运笔,书生抱负本无垠
4.在陈炯明叛变的严重时刻,杨度践约帮了孙中山的忙
5.千惠子在寒山寺立下中日合璧诗碑
6.孙中山交给杨度两个使命
7.江亭三题《百字令》:卅年一梦,江山人物俱老
2.碧云寺的泥塑罗汉预卜落第举子的命运
"晳子,你来西山,为何不邀我们?"
杨度刚走下几十丈远,迎面碰上了两位老朋友。说话的这位走在前面,名叫夏寿田,字午贻,湖南桂阳人,父亲夏时官居江西巡抚。夏寿田比杨度大五岁,长得身材颀长,眉清目秀,穿得也阔绰,一看便知道是个聪明俊秀的贵家公子。他这次会试亦未第,先前也住长郡会馆,前向搬到一个做京官的远房亲戚家去了。
"晳子,你私自出城,是不是有个相好的在西山等你呀!"后面一位哈哈取笑道。
这一位可不是寻常人物,他乃赫赫有名的曾文正公的嫡长孙曾广钧,字重伯,今年虽只二十九岁,却已做了六年翰林。他七八岁时便被目为神童,现在已是京都士林中人人钦佩的学士诗人。曾家到广钧这一代,已是连续三代后继有人了,这是咸同年间的中兴名将中所仅见的,也为历代官场所少有。正是因为他的伯父、父亲和他本人的表现,使得一部《曾文正公家书》更添魅力,成为曾国藩家教有方的得力证据。无论是面孔,还是身材,老辈人都说,曾广钧酷肖文正公。只是他的性格与乃祖大不相同。他穿着豪华,喜讲排场,极好玩乐,经常出现在八大胡同的花酒席上,至于京师文人雅士的集会中,如果缺少了曾重伯,似乎低了一个档次。他风流倜傥,文思敏捷,正是中国旧式才人的典型代表。
"原来是午贻兄和重伯兄,你们是怎么凑到一起来的?"在西山不期而遇这两位好友,杨度十分高兴。
"重伯兄一早来邀我,说户部卢老爷娶妾,在正阳楼请吃烤羊肉,要我们一起去凑个热闹。我就去会馆邀你。景大爷说你出城上西山了。我就劝重伯兄,不吃喜酒了,干脆我们也上西山,和晳子一起赏秋看红叶。"
"晳子,为了和你一起游西山,我们连正阳楼的烤羊肉都不吃了,够朋友吧!"曾广钧说着,已走到面前来了。和乃祖一个样,他也长着一双扫帚眉,但他的扫帚眉却没有祖父那种沉闷苦涩的气象,却带有点滑稽的味道。
"好,够朋友,够朋友!"杨度十分快活。
舍掉正阳楼烤羊肉不吃,专来西山寻他,的确是够朋友的举动。正阳楼的烤羊肉在京师饮食中名冠一时,一年四季食客不断。眼下正是秋高草深牛羊肥的时候,正阳楼的这道菜更是兴旺季节。食客一登楼,殷勤的店小二便端来一个炭盆,盆中是一堆烧得炽热的炭火,火上罩一个铁丝网。再捧出大碟鲜嫩的羊肉片,那肉片切得纸一样的薄,附带几个调好醯酱芥末的小碗,接着搬出一坛老酒来。后,给每位食客送来一个矮脚小木几。小木几做什么用?原来,这正是正阳楼吃烤羊肉的与众不同处。食客并不坐在凳子上,而是站着,一足立地,一足踏在木几上,右手用筷子夹着蘸上佐料的羊肉片,左手端着酒杯,一片羊肉只要略微在铁丝网上放一放就可以吃。正阳楼的食客便都这样,脚踏木几,且炙且啖且饮,那模样很是豪放倜傥,极受年轻人的喜爱。
"好哇,正阳楼的烤羊肉,过几天由我来给二位补!"杨度是一位好朋友的人,他很向往孔北海"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的气派,只不过他现在还是一个靠伯父接济的穷书生,摆不起这种阔绰。他对二位好友说:"天已黄昏,我们不如先下山,找个店住一夜,明天再上山来游24小时如何?"
"你这就外行了,投店还要下山吗?"曾广钧久住北京,西山来过许多趟,对这里很熟悉。"随我来,今晚就住碧云寺。"
杨度说:"碧云寺我中午去过。寺里今天做佛事,不接待俗客。"
曾广钧笑着说:"不要紧,只要我去,再忙的佛事,他们也要接待。"
"你和他们很熟?"杨度来了兴致。
"寺里的方丈演珠上人是我的诗友,不但接待,今晚还要他做东,请二位吃一顿顶好的斋宴。"
"我早就知道,跟重伯走有得吃。今天不来西山,就有喜酒吃,来西山就有斋酒吃。"夏寿田笑着对杨度说,"我们今夜饮他个通宵酒,让演珠心疼得咒骂重伯不是好东西。"
"演珠不是那类小气人。你们喝得越多,他越高兴,我带去的人越多,他也越高兴,他还会说我曾广钧是他的真心朋友。"曾广钧乐道,"不过有一点,若是文人去喝酒的话,临走时必须要赠他一首诗。否则,他真的要咒骂了。他不是心疼酒被喝了,而是心疼酒被灌进狗肚子里去了。"
"好,好。"杨度马上答应,"这个不难,我们每人送他一首。"
"晳子,你今天怎么一个人游起西山来了?"夏寿田知杨度不是那种内向孤独的人,对他今天的反常举止很不理解。
"我今天是憋着一肚子气来的。"
"什么气?"夏、曾一齐问。
杨度笑着说:"你们看气人不气人!韩愈、柳宗元那样的文章都可以流传千年,我和午贻却连进士都未考上,这世道还有什么公理呢?"
夏、曾听了这话,都摸不着头脑。杨度将今天早上所发的那通"世无英雄,使竖子成名"的感叹说了一遍。
夏寿田哈哈大笑:"你可真是天低吴楚,眼空无物啊!连韩柳之文都不屑一顾,也不怕别人说你狂妄。"
曾广钧说:"怪不得你中不了进士!我看你下科即使中了进士,也点不上翰林。"
"这是为何?"杨度问。
"因为翰苑门口有昌黎庙呀!凡初进翰林者,都要向老人家烧三炷高香,磕三个响头。"曾广钧说,"瞧你这个样子,是不肯向韩文公低头的,他又何能准许你进去呢?"
杨度大笑了起来:"到那时,他不准我进去,我就邀几个人一起来拆了他的庙,让他老先生无家可归!"
三个年轻人一路上谈谈笑笑,断黑时分来到了碧云寺。碧云寺始建于元至正二十六年,原是个小小的佛寺。到了明正德年间,于经大加扩建。天启三年,魏忠贤又予以重修。这两个权阉都看中了此地风水好,想死后葬在这里,结果又都得不到善终,未能如愿,却给后世僧人们留下一座极好的诵经拜佛的场所。碧云寺是西山众多庵寺中庞大的建筑群。它的殿堂依山而建,随山势而层层升高,直至山顶。每进院落各具特色,给人以层出不穷之感。金刚宝座塔精巧秀美,别具风格。天王殿宏伟壮观,罗汉堂内的五百罗汉,更是国内仅有的四处罗汉群雕之一。方丈演珠近五十岁,有诗僧之称。演珠敬慕曾广钧的诗才,更想攀附他的崇高门第,一向与他多有往来。今见曾广钧亲自陪同两位会试举子前来,喜得连声念阿弥陀佛,犹如迎接金身菩萨的降临。演珠一面吩咐安排上等斋席,一面叫小沙弥献上好的香茶,又亲自动手整理房间,请客人坐下休息。当知道杨度、夏寿田都是次来碧云寺时,演珠又殷勤地说:"等会儿吃完饭后,贫僧陪诸位施主到罗汉堂瞧瞧。"
杨度的母亲一向礼佛,家中供奉着一尊观音菩萨。每逢初一、十五则吃斋。每年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个观音节,都要带着杨度兄妹去附近的法华庵烧香磕头,故而杨度从小对庵寺菩萨便有好感。他生来性子急,忙说:"吃饭还要过一下子,法师先领我们去看看吧!"
"也好!先把灯点着,一会儿就去。"演珠忙命几个小沙弥去罗汉堂点灯。
大家随便喝了两口茶后,便随演珠来到罗汉堂。这是一个很大的四方形殿堂,中间隔出四个小天井采光,整个殿堂的结构像个田字形。紧靠四面墙壁边,罗列着整整五百个罗汉,各人都有自己的名字。每两个罗汉共一盏油灯,二百五十盏油灯一齐点着了,恰如满天繁星降落,甚是璀璨。星光闪烁中,他们或站或坐,或蹲或卧,或清秀慈祥,或狰狞可怖,或瘦如干柴,或胖如水缸;头上戴的,手中拿的,腰中缠的,脚下踩的,都是些奇奇怪怪的东西:有树枝,有袋囊,有蛇虫,有魑魅。真个是五百罗汉,不仅面目各异,形态不同,就连浑身上下的装束都无一相似之处,且个个塑造得形神逼真,栩栩如生。
小小的油灯在夜风吹拂下,跳跃不停,空阔的罗汉堂半明半暗,时显时隐。若是毫无准备骤然间来到这里,胆大的仿佛觉得到了西方极乐世界,胆小的则如同跌入了阎罗王殿。碧云寺的罗汉堂,真是一个充满着幻怪、极富刺激的所在。
见他们看得入迷了,演珠说:"碧云寺的罗汉可预卜人的一生,极灵验的,你们试一试吧!"
夏寿田很有兴趣,问:"如何试法?"
演珠说:"随便走到哪位罗汉的面前,心里想好一个数字,或是自己的岁数,或是父母兄弟的岁数,或是别的什么数字都行,想定后再不能改,依着这个数字数下去,碰着哪个罗汉,那个罗汉就是你一生的命运。"
"我先来试。"夏寿田兴致浓烈地走到一个罗汉面前,说,"我今年二十六岁,就用二十六这个数字吧!"
曾广钧说:"我们一起替你数。"
于是大家都在油灯前面移动着,手指点着罗汉,口里不停地数着:"一,二,三……"
数到二十六,都停了下来,对面的罗汉名叫广福尊者,灯火照耀着这个罗汉怪模怪样的造型:双眼如铜铃,口张大得可以放得进一只拳头,脸又长又窄,上下都尖尖的,极像小河小港中的鱼划子,两肩又格外的宽,一边肩上跳跃着一只白额猛虎,另一边肩上盘旋着一条青龙。
众人都不知这位广福尊者表示着一种什么样的命运,正要问时,只见演珠笑容可掬地对夏寿田说:"夏施主,你是大大的好命,龙虎相聚,好比龙虎榜高悬,下科会试,夏施主一定高中头名状元。"
大家都向夏寿田贺喜。夏寿田快活地说:"真的中了头名状元,我捐一千两银子给碧云寺。"
演珠忙合十,连声说:"多谢,多谢!"
杨度说:"我也来试试!"
他也走到一个罗汉面前,说:"母亲今年四十整寿,就以四十为数吧!"
"好一份孝心!"演珠称赞,"杨施主,贫僧替你来数。"
演珠一二三四地数着,大家的脚步也跟着移动,数到甘耳尊者面前,正好是四十,都停下来。只见这位尊者又与刚才的那位大不相同:头大如笆斗,眼陷如古井,鼻高如山丘,耳长如瀑布,青灰灰的面皮,白森森的獠牙,望之甚是可怕。甘耳尊者左手托起一棵桃树,右手掌中有一只鼓起的圆眼睛,正斜倚在一朵白云边。
"杨施主,你的命上上的好!"演珠不待问便大声地说。
"何以见得?"杨度把甘耳尊者细细地端详了一番,却不明白好在何处。
"施主你看。"演珠指着怪罗汉,"甘耳尊者左手中的桃树,是一个`木`字,右手掌上的眼睛,是一个`目`字,`木`、`目`合起来是一个`相`字。杨施主,你日后要当宰相的。贫僧预贺你了!"
"真的吗?"杨度非常兴奋。
"这是决不会错的。"演珠极为认真地说,"看施主这种气宇,今后一定有宰相的福分。"
夏寿田说:"晳子,你若真的做了宰相,一定要重修碧云寺酬谢佛祖才是。"
"一定,一定!"杨度高兴地说。
曾广钧看着甘耳尊者身后有一片白云,心想:常言只说是靠山,再也没有靠云的。俗话说风吹云散,云若是散了,这尊者不就没有依靠了吗?心里这样想着,觉得有点不大吉利。
"重伯兄,你也来试一试吧!"夏寿田怂恿。
曾广钧说:"我早就数过了,数到头来,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妻妾成群的享福尊者!"
众人听了,都哈哈大笑起来。一个小沙弥进来,说斋饭已准备好了,演珠把大家请入饭堂。饭桌四周各点起一盏洋油灯,雪亮的灯光照出一桌丰盛的斋席来。这斋席也有鱼肉,也有鸡鸭,但都是用豆腐干、笋干做成,却又比真的大鱼大肉更清爽可口。也有酒,那是用西山泉水酿成的素酒,清清的,甜甜的,十分对文人的胃口。演珠频频递菜,殷勤相劝,三个年轻人不拘形式大饮大嚼,一顿斋酒席,吃得比城里八大居的荤菜有味多了。
饭后,演珠把他们送到客房,东拉西扯地闲聊了半个时辰,他明天还得早起,安排一个小和尚照料后,便告辞了。而此刻,这三个才子的谈兴才刚刚开始。
唐浩明以澎湃气魄和历史博识创作的长篇历史小说《杨度》,堪称一部艺术精品,先后荣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国家长篇小说奖。杨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才华卓绝,抱负不凡,由国学名师王闿运授与帝王之学,又东渡日本研究君王立宪政体,立志在清末民初的政治舞台上大显身手。本书以杨度为引线,串起袁世凯、袁克定、曹锟、、孙中山、黄兴、蔡锷等诸多人物,把整个波澜起伏的世纪初中国人救国之路,描绘得淋漓尽致。杨度参与公车上书,后来又支持袁世凯称帝,洪宪王朝崩溃后,转而帮助孙中山,到他晚年,又与共产党有密切联系,在他身上几乎集中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种种错综尖锐的矛盾。有救国之心而所托非人,空怀博学宏识而把握不到时代脉搏,杨度的悲剧,也是中国近代艰难崛起之路的一个缩影。
杨度一生,争议太大,转换太快。
不错,内容丰富
很棒,应该多多出这样的好书。
大家作品,很有益
杨度先生,很复杂的一个人。通过唐浩明先生的描述,还原真实的杨晰子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