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责任教育图书
人气:17

责任教育

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不能坚持把一件事从头至尾地做完?为什么有些孩子过于任性自我?为什么有些孩子缺少克服困难的毅力?为什么有些孩子对别人漠不关心?……究其原因,是孩子缺少责任感。 父母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
  • 所属分类:图书 >亲子/家教>品格养成  
  • 作者:[郑小兰] 编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05421455
  • 出版社:朝华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9-08
  • 印刷时间:2009-08-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
  • 套装:

内容简介

为什么有些孩子总是不能坚持把一件事从头至尾地做完?为什么有些孩子过于任性自我?为什么有些孩子缺少克服困难的毅力?为什么有些孩子对别人漠不关心?……究其原因,是孩子缺少责任感。

父母应当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地面对,不能让他逃避和推卸,更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

编辑推荐

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让孩子收获责任心行为的报偿,或忍受他们行为的不良后果,才能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作者简介

郑小兰,社会心理学硕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从事教育工作多年,对社会心理现象与教育心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在多家期刊发表过数施展学术论文,著有《培养教养的孩子》、《他信力》等图书。曾应邀到各地讲学,深受孩子、家长及学校的欢迎。

目录

及时章 培养,责任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

1.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责任心是管住孩子的"心锁"

3.责任可以改变孩子的偏见

4.责任让孩子学会面对挫折

5.责任是孩子做人做事的"原动力"

6.责任让孩子学会坚持

7.责任让孩子更加自信

8.责任让孩子充满爱心

9.责任让孩子找到人生目标

10.责任让孩子更主动

11.责任给孩子一颗上进心

12.责任让孩子明白为谁而学习

第二章 言传身教,父母是孩子好的老师

1.孩子是父母的影子

2.给孩子心中栽下责任的种子

3.搞好邻里之间的关系

4.父母应该是有爱心的人

5.父母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6.家庭关系要保持和谐

7.父母要给孩子理智的爱

8.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主张

9.父母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10.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第三章 "明星"效应,不要忽视榜样的作用

1.榜样越多,孩子责任心越强烈

2.帮孩子找到合适的榜样

3.肯定孩子心中的"英雄"

4.让孩子"接近"心中的榜样

5.孩子学习榜样的时候需要鼓励

6.用榜样的事迹来教育孩子

7.多了解孩子的榜样

第四章 关注细节,责任教育要从小事做起

1.让孩子专心致志做"小事"

2.改正孩子过强的依赖性

3.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

4.让孩子适当做一些家务

5.孩子的事,让他们自己做

6.让孩子养成认真做事的习惯

7.让孩子对自己的话负责任

8.让孩子讲文明懂礼貌

9.对孩子不能有求必应

第五章 谆谆诱导,养成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1.助人为乐是一种品德和责任

2.微笑的力量

3.巧妙借助事例引导孩子

4.纠正孩子的行为应找正面典型

5.引导孩子一定要及时

6.对待孩子犯错应讲究批评方法

7.引导孩子需要技巧

8.引导需要掌握孩子的心理

9.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困难

第六章 敢于放手,相信孩子承担责任的能力

1.让孩子的生活多一些挑战

2.相信孩子的能力

3.孩子的成功来源于尝试

4.过度的保护是一种伤害

5.理性地对待孩子

6.和孩子进行沟通是最关键的

7.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

8.与孩子之间多一些民主

9.对孩子要适当放手

10.有一种爱也叫放手

第七章 勇敢承担,教育孩子不做责任的逃兵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2.做错了事不要逃避

3.人生的真正意义在于承担

4.承担是勇敢的一种表现

5.让孩子学会用正确的方式去承担

6.孩子犯错时,与孩子一起承担

7.让孩子心中多一份感恩

8.承担不是负担,压不倒人

9.先有自尊,然后才会承担

第八章 读懂心理,责任教育避免走人误区

1.不要让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

2.教育孩子时不要专横武断

3.不要经常责备孩子

4.不要情绪化处理孩子的错误

5.不要忽视孩子的任性行为

6.不要总拿孩子和别人比较

7.不要盲目地赞美孩子

8.不要贿赂自己的孩子

在线预览

及时章 培养,责任是孩子成长的"维生素"

1.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责任心就是关心别人,关心整个社会。有了责任心,生活就

有了真正的含义和灵魂。这就是考验,是对文明的至诚。它表现

在对整体、对个人的关怀。这就是爱,就是主动。

——科威特女作家穆尼尔·纳素夫

如果有人问你,你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什么?你怎么回答?一些父母是这样回答的:"给孩子超强的能力。"这只是笼统的说法,但这确实是很多父母的想法。其实这种想法,应该是父母寄予孩子的一种理想期望吧。毕竟现实的确是这样,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没有能力的话,是无法在社会上立足或生存的。父母们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于是千方百计把孩子的学习能力当作教育中的重点来对待。

不过,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父母在全力以赴为孩子学习"服务"的过程中,往往事事都为孩子安排得妥妥帖帖,使孩子习惯于被照顾,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般是既不会照顾自己,也不懂得关心他人,对人对事缺乏责任感。

小明已经14岁了,现在上初一,非常聪明、善良,很讨人喜欢,而且学习成绩也不错。但关中不足的是,他是个粗心大王,有时候还会无缘无故地发脾气。

孩子的父母似乎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儿子的身上会有什么问题。他不是学习成绩非常吗?还有什么可以说的吗?

那天是端午节,母亲特意去市场上买了三只鸡腿——因为经济拮据的缘故,他们已经好久没有开荤了。午饭做好了,鸡腿刚端到桌子上,孩子抓起一只鸡腿就大吃大嚼起来。当他将第三只鸡腿拿在手里的时候,才抬头问父母:"你们为什么不吃呀?啊?不吃的话,我自己就快吃完了,你们为什么还不赶紧吃?"

这个孩子的家庭是双职工家庭,家里并不富裕,父母把所有的爱全给了孩子。尽管孩子不懂事,但是在他们的心中,只要孩子学习好,其他方面怎样都没什么大不了的。

每个父母都希望孩子具有很强的能力,这种能力包括知识的、品德的、艺术特长的,等等。为了孩子,他们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孩子吃一点苦,受半点"委屈"。这样的结果就是,家务事不让孩子插手,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以致很多孩子都成了家里的"小皇帝"。

这就是当下大多数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而父母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始终都没有明白,教育孩子的目的是为了什么。为了能让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混口饭吃还是出人头地?都错了。父母们忘记了,教育孩子的根本目的应该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对家庭的、社会的,对自己的、父母的。

对于父母来说,应该让孩子明白责任的重要性,这是孩子获得"超强能力"的前提条件。

责任心能够让孩子的人生更加的充实、美好。但丁说过:"一个人的责任心常常能填补他在智慧上的缺陷,而智慧永远填补不了责任心上的缺陷。"对于一个没有责任心的孩子来说,人生、命运都是非常渺茫,无从把握的。所以父母必须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否则孩子很难会具备超强的能力,换言之,即使孩子具备了超强的能力,也很少能获得成功。

说到责任培养,让我们联想到小时候"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作为父母,不妨多抽出一点时间和自己的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体会和明白自己的责任。而对于父母来说,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将"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这一思想贯穿始终。

教育技巧: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父母不但自身要给孩子做好榜样,教育孩子的时候也应该讲究一定的技巧性,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建议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入手:

父母要以身作则。做孩子的榜样

现实生活中不难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当一个孩子的卧室比较乱的时候.其父母的卧室也不会特别的整齐。所以要想让孩子具有责任心,父母首先应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在生活上处处给孩子做好榜样。

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母一定要跟孩子多进行沟通,经常听一下孩子内心的想法。父母只有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孩子才会对父母"无话不谈",把父母当成知己,在这样的环境中教育自己的孩子常常事半功倍。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

什么是孩子应该做的事情?这主要是与孩子的能力、时间、地点、愿望相联系的一种实践行为。这种行为是一种不能超出孩子能力的责任事件,孩子在能力所不及之时,承受的结果只能是失败,从而让孩子产生一种逃避的心理,非常不利于孩子责任心的培养。父母一定要认识到孩子的能力与年龄、心理成熟状态、性别、体能等一系列因素相关,如果这件事情是孩子力所能及的,那么父母就不应该替代孩子做他能做的事情。

让孩子从身边的一些"小"事做起

父母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并不是说孩子应该对一些大事负责,而孩子周围的小事就无关大体。那些不能做小事的人也成就不了什么大事业。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同样,孩子责任心的成长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责任心,父母应从小开始培养,让孩子从一些小事做起。父母不能抱等孩子长大些再培养责任心的观念。孩子任何方面的成长都是循序渐进,水到渠成的,如果孩子失去了从小培养的机会,在其长大了之后也不可能"立地成佛",突然具有了对人对事的责任心。

鼓励孩子敢于承担责任

父母要告诉孩子做每一件事都应遵循事情的内在规律性,让孩子学会遇事先思考:要做哪件事情?为什么要做?谁来做?而不能匆忙作决定。而对于那些孩子已经做了的事,可能就会有一个成败得失的问题。面对孩子的失败,父母不要责备孩子,而应平静地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帮助孩子理清事情的头绪。

有意设计一些情境,让孩子跟着角色学承担

角色,原本只是指舞台上的一些人物,人在社会中被称为社会角色。一些比较小的孩子主要是通过一些游戏活动,通过扮演一些角色而获得社会规范的意义,并懂得社会的规范和自己的一些责任。所以父母不妨多给孩子创造这样的环境。

2.责任心是管住孩子的"心锁"

每一个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心:人所能负的责任,我必能负;

人所不能负的责任,我亦能负。如此,你才能磨炼自己,求得更

高的知识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美国前总统林肯

不少父母都有过这样的感叹:"孩子越来越`不自觉`了,事事都要我们去提醒!"

小雨是个很贪玩的孩子,快要参加中考了,别的同学都在拼命地学习,他也知道这时候的学习对自己有多么的重要,但放学后,他还是忍不住打开电视看起动画片来。

妈妈说:"眼看就要中考了,你就多复习一会吧!"他将妈妈的话当做耳旁风,只顾看自己的电视。当一向很少发脾气的妈妈气得发起火来时,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沙发,拿出自己的书包开始学习,但是他学习的那份心早已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小雨的妈妈常感叹地说:"唉,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用管,只要好好学习就行了,为什么还管不住自己呢?对他们来说管住自己难道真的那么困难吗?"

很多父母都会遇见类似的情况,并对此感到非常的不理解:"我只是想让孩子好好学习,将来有一个好的出路,为什么孩子就不明白我的心呢?"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把孩子变成这样的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大部分的孩子从小就生活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无忧无虑的生活环境中,父母们娇生惯养多,忽略了对孩子的责任教育,没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而且这种现象愈演愈烈,直接的后果便是,孩子不知道自己的价值——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更不明白自己存在于社会上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是要负责的。……这也就是父母们感叹孩子不自觉的主要原因吧。

而且就天性而言,人生来就都存在一种惰性,当孩子的理性战胜不了这种惰性时,就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造成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上就有很多的"不自觉"的表现。

其实孩子的心中都有一份愿意负责任的热情,只要有人去点燃它,孩子的心灵就会"闪光"。想要让孩子自觉起来,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是非常有必要的。

责任是孩子的"心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责任是使孩子管好自己的重要手段。比如现在孩子的主要责任就是好好学习(当然学习并不是生活的全部),那么至少要让他认识到在学习上应对自己负的责任,只有孩子从思想深处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心中的理性才能够战胜惰性。当孩子懂得了自己的责任,就会很容易管住自己。

教育技巧:三父母怎样面对不自觉的孩子

面对孩子的不自觉,父母在生活上一些小的方面不能忽视,应该做到下面几点:

在小事上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从小就给孩子一个明确的意识:"你是家里的一分子!"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比如,洗菜、做饭、洗碗,让孩子作出选择,在劳动的过程中孩子体验到辛苦及愉悦,无形中也会爱惜自己的劳动成果。父母则以让孩子自行选择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

不过在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时,不宜总是将物质报偿作为孩子负责任的动力。加强树立孩子在家中"一分子"的意识,享受"一分子"的待遇,也要付出"一分子"的劳动。同时,孩子在选择做事后无论做得如何,别因孩子做得不够而越俎代庖。,给孩子责任范畴内的事情定一个。时限。父母要将设立的原则推行到底。如规定孩子不乱放玩具,所有的玩具玩好都要放在整理箱内等等。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小飞111**的评论:

不错

2012-03-01 19:46:48
来自乐摄人**的评论:

很好的书,正版化,只是很少看

2013-06-26 22:49:23
来自longya0**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3-11-07 09:04:39
来自呆笑的**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3-11-07 10:46:28
来自zhy5002**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很环保,也挺好看。

2013-11-19 20:28:06
来自昕昕Sta**的评论:

买回来还没有看,翻了下感觉不错

2013-12-03 16:42:42
来自张琳201**的评论:

很好

2014-11-16 12:05: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及时周到热忱,值得继续合作!

2015-03-30 16:54: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2016-09-02 13:50:2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老师推荐的

2016-11-23 16:14:29
来自loayo50**的评论:

Satisfied

2017-11-01 15:25:41
来自徐雪琴_**的评论:

这本书不错,很实用,希望我能把孩子教育的更出色。

2013-11-04 21:57:52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