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大国与将军图书
人气:63

大国与将军

5场战争,70年岁月45万军魂,30余位将军还原最真实的大国崛起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本只属三流水准的美军在短短3年内成为盟军主心骨,以马歇尔为首的高层将领功不可没。他们的无私奉献也使美国跃居为世界首屈一指...

内容简介

5场战争,70年岁月45万军魂,30余位将军还原最真实的大国崛起之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

原本只属三流水准的美军在短短3年内成为盟军主心骨,以马歇尔为首的高层将领功不可没。他们的无私奉献也使美国跃居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超级大国。

朝鲜战争

此前一直不被承认的中国,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引起世界轰动。李奇微临危受命,在三八线以南保全了美国的颜面。

越南战争

在以威斯特摩兰为首的将领层的领导下,美军一溃千里。国内反战声四起,"超级大国"行至悬崖边缘。

海湾战争

德普伊主导重建的美军仅用42天便击溃了伊拉克人。美国奠定霸主地位。

伊拉克战争

以反恐为借口的霸权主义引发众怒,在世界的声讨中,美国迷失了。

托马斯·E.里克斯回顾了过去70多年来的30余位美军将领,并将他们的故事串联起来,从美军价值观、战场战术与国家宏观战略、体制的成败等方面,多方位揭示了将军与国家发展之间的紧密关联。

献给投身战场,追求和平的将军们

编辑推荐

华盛顿邮报》年度非虚构类作品

30余位战时名将谱写伟大战歌

是国家成就了他们,还是他们辉煌了国家?

美国前国防部长 威廉·佩里

美国四星上将 安东尼·辛尼

博学军事评论员 宋忠平

博学军事专栏作家 马鼎盛

深圳卫视《决胜制高点》节目主持人 朱克奇

著名军事评论员 岳 刚

倾力推荐

恢弘壮丽的史诗 热血激昂的名将传奇

里克斯毫不留情地点评批评军事领导人,指出他们犯下的严重错误。

美国前国防部长 威廉·佩里

真正伟大的将军能克服一切困难,战斗、战役无非是需要被克服的困难而已。无论他们面对何种艰苦,都能展现才华,扭转战局,反败为胜。

美国五星上将 乔治·马歇尔

二战伊始,美军仅有19万人,马歇尔运筹帷幄,5年内将兵力发展到800万之巨。但一向强调团队合作的他为何钟情于将帅印交给巴顿、艾伦一类的刺头将军?激情还是沉稳,马歇尔心中的伟大将军应该是何种性格?

战后,手握核武器的美国当之无愧地成为了世界霸主,但他们却在朝鲜惨败给中国人民志愿军。麦克阿瑟不断与政府唱反调,惨遭革职。他究竟是狂妄自大,还是早知美国必败无疑,为了保全"战神"名号而故意触怒杜鲁门?

败走越南后,德普伊大权在握,他主导了美军战后复兴,其思想影响了整整一代将领。但正是这批将领在率军一夜横扫伊拉克后,输在了塞夫万的谈判桌上,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样的结局?

伊拉克的战火尚未冷却,阿富汗依然枪林弹雨,美国以反恐为借口,堂而皇之的入侵引发众怒。彼得雷乌斯这个"外行人"用了什么手段帮助美国从伊拉克全身而退?已行至冰点的美国军政两界如何避免彻底反目?

21世纪,军政两届风云变幻,谁将是下一个崛起的大国?

作者简介

美国军事记者中的"白头海雕"

两次普利策国内新闻报道奖获奖者

《外交政策》杂志的特约编辑

新美国安全中心研究员、中东问题专家托马斯· E. 里克斯是《华盛顿邮报》的博学军事记者,主要负责报导美国在海外的军事行动。其足迹遍布索马里、海地、朝鲜、科索沃、波斯尼亚、马其顿、科威特、阿富汗、土耳其和伊拉克等国。

早在2000 年,里克斯与其团队写下一系列阐述美军应如何适应21 世纪新需求的文章,他因此获得了普利策奖。2002 年,在详细报导了美国反恐的初期行动后,克里斯再次荣膺普利策奖。

里克斯著有多本畅销书,包括曾雄踞《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的《大败局》(Fiasco),该书曾角逐普利策奖。

目录

宋忠平推荐 战火硝烟中走出的将军们

推荐

军事单位介绍

军衔晋升图

前 言 从绝望到新生 快速任免带来诺曼底大捷

及时部分 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 1945 年)沉默者的辉煌

第1 章 乔治·马歇尔 现代美军之父

第2 章 德怀特·艾森豪威尔 名师出高徒

第3 章 乔治·巴顿 没教养的战术天才

第4 章 马克·克拉克 屹立不倒的庸才

第5 章 特里·艾伦 离经叛道的独行侠

第6 章 艾森豪威尔与蒙哥马利 针尖对麦芒

第7 章 道格拉斯·麦克阿瑟 不想做总统的将军不是好将军

第8 章 威廉·辛普森 马歇尔"实验室"的杰出作品

第二部分 朝鲜战争(1950~ 1953年)傲慢者的滑铁卢

第 9 章 麦克阿瑟自毁长城

第10 章 兵败长津湖

第11 章 O.P. 史密斯 长津湖战役的救赎者

第12 章 马修·李奇微 乱世出英雄

第13 章 麦克阿瑟的一战 "战神"陨落

第14 章 军队还是公司?

第三部分 越南战争(1959~ 1975 年)疯狂者的坟墓

第15 章 马克斯韦尔·泰勒 越战悲剧的缔造者

第16 章 威廉·威斯特摩兰 好战将军至死不悔

第17 章 威廉·德普伊梦回二战

第18 章 将领体系的崩溃

第19 章 威斯特摩兰时代的终结与战争的转折点

第20 章 历史遗秘 美莱村大屠杀的真相

第21 章 越战落幕,陆军沉沦

第22 章 威廉·德普伊 陆军伟大复兴的领航者

第23 章 陆军将领层的缺陷何在?

第四部分 伊拉克与陆军复兴的代价(1991年至今)迷茫者的未来

第24 章 鲍威尔、施瓦茨科普夫 史诗般的海湾战争

第25 章 陆军复兴 及时战 让世界震惊的42天

第26 章 狂妄自大 海湾战争后的军方

第27 章 汤米·弗兰克斯 后" ·11"时代的将领代表

第28 章 里卡多·桑切斯 伊拉克惨败的罪魁祸首?

第29 章 乔治·凯西 将门之后何以沦为暴行的代名词?

第30 章 戴维·彼得雷乌斯 外行人办内行事

终 章 若马歇尔还活

译后记 大国崛起,一将当先

在线预览

第10章

兵败长津湖

1950 年11 月下旬和12月上旬,在长津湖地区爆发的战斗为美军的两种作战方式提供了一次测试,特别是考验了美军的将领领导力。

志愿军兵临城下,美军浑然不觉

海军陆战队被部署在长津湖西面,陆军部队在东面,双方都接受同一个领导班子的指挥,都经受着相同的低温折磨,3.5英寸(1英寸约合0.0254米。——译者注)火箭发射器的弹药都被冻裂了。驻长津湖海军陆战队师参谋长乔治?威廉姆斯上校不过是脱下手套打了一通分钟的无线电话,当天晚些时候,他的手指就因为冻伤变成了蓝色。多年后,在谈到长津湖时,海军陆战队下士艾伦?海林顿说:"我到现在都还能看见自己血管里的冰渣子。"的确,长津湖地区有一个怪异的现象——受伤后伤口会一直保持粉红色,而不是变成红棕色,因为血液在凝固之前就结了冰。寒冷是一种致命的诅咒,但在医疗上却是意外的帮手,因为伤口在低温下都被冻住了。这样的寒冷也让尸体不再成为环境问题。

对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来说,长津湖之战也许是有史以来最残酷的战斗之一。这场战斗的幸存者,陆军一级士官卡罗尔?普莱斯后来说道:"我参加过二战的阿登战役,但那和长津湖战役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我所有的朋友都死在了长津湖。"

因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陆军和海军陆战队向后撤退了近13英里;海军陆战队在第二阶段收容了陆军部队的幸存者后又撤退了英里。虽然陆军和海军陆战队面对的是相同的敌人,但陆军部队被打得七零八落,而海军陆战队却能带着车辆、武器和收容的陆军幸存者成功撤离。这是美军历史上最惨重的失利之一。

这场战斗发生在仁川登陆的3 个月后,此时的麦克阿瑟和他的追随者们风头正盛。麦克阿瑟与爱将奈德?阿尔蒙德不顾一切地强迫部队向北推进,准备打到中朝边境的鸭绿江畔。尽管有无数迹象表明已有数万或数十万中国人民志愿军进入了朝鲜,但麦克阿瑟依然下令北进,一场正面冲突在所难免。

唐?费斯中校指挥的第3 步兵团第1 营抵达了长津湖东岸,这是及时支替换海军陆战队第1 师第团的部队。这支海军陆战队部队被调往长津湖西面,与海军陆战队的另一个团会合。这是因为第1 海军陆战师师长O.P. 史密斯少将对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动向和自身门户大开的左翼感到担忧,他想合兵一处,加强现有部队的实力。雷蒙德?默里是海军陆战队第1 师第5团的团长,他经验丰富,对长津湖东岸的地形有过详细研究。在将东岸交给费斯后,默里建议陆军部队筑好工事,不要贸然北进。史密斯将军还传话说:"看清楚局势,不要冒风险,先冷静下来。"参加过诺曼底登陆的二战老兵,在奥马哈海滩指挥过战斗的第师副师长"铁锤汉克"霍兹准将曾拒绝过费斯的北进要求。然而,随着团长艾伦?麦克林上校的到来,费斯再次向团长提出由自己率兵北进的请求,希望从长津湖东面向北进攻。费斯这次如愿获得了批准。实际上,他已经为自己的失败打下了基础。这次战败中,他麾下折损的士兵数量,是乔治?卡斯特中校在小大霍恩河战役中损失士兵数量的3 倍。

长津湖东岸的陆军部队是第7步兵师的两个营,其中一个营来自第31 步兵团,另一个来自第3 步兵团。第31 团由麦克林上校指挥,他在二战期间担任过参谋,负责策划部队调动。那年秋天,麦克林的前任因仁川登陆后的糟糕表现而被解职,麦克林被任命为第31 团团长。第32团第1 营由费斯亲自指挥,此前他从未指挥过部队。更难以置信的是,一直到朝鲜战争前,他从未参与过前线战斗,无论是小队、排、连或营级战斗,他都没有指挥过。在整个二战期间,费斯一直担任李奇微的副官。当时的费斯营和整个第31 团都没有太多作战经验,他们没有打过防守战,也没有和营级以上规模的敌人交过手。后来保罗?伯奎斯特少校在指挥与参谋学院所做的研究中提到:"第1 营和第3 步兵团所有的战斗经验,仅仅是攻陷汉城时所遭遇的零星抵抗。"但费斯的自大令他贸然率军北进。11 月日下午,及时个坏兆头出现了。当麦克林派遣第31 步兵团的情报和侦查排到长津湖东北方靠近入口的位置建立前哨基地时,这个排驾驶着装有机关枪的吉普车,向北行进后便失去了踪影。没有电台回报,也没有人跑回来,这支部队就这样永远消失了。费斯的情报官艾德?斯坦福德上尉是一名空军管制员,负责协调海军陆战队的飞行员为部队提供支援。他回忆说自己从朝鲜平民那里获得消息,中国人民志愿军声称他们"将夺回长津湖",但所有人都不屑一顾。

同24小时,阿尔蒙德将军在聆听海军陆战队第 团的行动简报时,打断说:"你说的我已经清楚了,你们的情报官去哪里了?"

唐纳德?弗朗斯上尉走上前去。阿尔蒙德问他:"你手上近期的情

报是什么?"

弗朗斯诚实地告诉阿尔蒙德说:"将军,群山中有一大票中国人。"阿尔蒙德后来坚称弗朗斯没有汇报这一威胁,并说自己在11 月日就已经看到了简报,简报上说:"海军陆战队第1 师参谋部认为,敌人在长津湖地区不具备攻击性。"阿尔蒙德恬不知耻,记录上清楚地显示,海军陆战队一直在报告有大批中国人民志愿军穿过乡村。事实上,当时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在向北移动,但还没有发动进攻,而阿尔蒙德企图掩盖这一事实。史密斯将军的担忧是正确的,对手正在迂回行动,想将海军陆战队引入北面的陷阱中。

麦克阿瑟的情报官查尔斯?威洛比少将也不相信任何关于美军即将与中国人民志愿军发生冲突的说法。海军陆战队开始北进时,撞上了一支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并俘虏了其中 0 人。威洛比说:"这些不是中国正规军士兵,他们都是志愿者。"阿尔蒙德支持海军陆战队的解释,也给出了否定的回答。这些人在审问中回答说他们是正规军。阿尔蒙德邀请威洛比回去看看这些附录,结果威洛比说"这是海军陆战队撒的谎"。

威洛比并非寻常人。他生于德国,或许曾名阿道夫?魏登巴赫,他在一战前移民美国,后来改了名字。到1 1 年,威洛比已经为麦克阿瑟效力了整整10 年,后者的高级下属中只有他屹立不倒。和麦克阿瑟一样,威洛比也热衷于政治。他曾于 0 世纪 0 年代,游说国会与西班牙法西斯领袖弗朗西斯科?佛朗哥大元帅保持友好关系。甚至在奥马尔?布拉德利写信让他停止这种行为时,他依然固执己见。同年,《芝加哥论坛报》的右翼出版商罗伯特?麦克密考给威洛比写信,称自己与驻法美国大使向法国保障,是犹太人在阻止美国承认西班牙。麦克密考补充说:"有人告诉我哈里曼太太是个犹太人,但我怀疑这一点。我以前见过她,没看出她是犹太人。"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发动进攻前不久,威洛比虽是美军驻远东的首席情报官,但他当时正忙着游说国会。他给缅因州参议员欧文?布鲁斯特写信说:"祝贺你以及实力雄厚的共和党高层在最近的选举中获得大胜,我希望这一优势能够保持下去。"他赞扬了布鲁斯特的政治盟友,

参议员乔?麦卡锡的成就,并为共和党在选举中期的胜利欢呼,认为

这一胜利"否定了当前政府的远东政策"。次年1 月,作为麦卡锡的支持者,威洛比给麦卡锡寄了一张便条,向这位威斯康星州的反共分子致敬,称他是"荒野中孤独的声音"。几个月后,威洛比在东京的一次晚宴上祝酒,他的祝酒词是"向世界第二的军事天才弗朗西斯科?佛朗哥致敬"。麦克阿瑟听到这话时笑了起来,他将威洛比称为"宠物般的法西斯主义者"。

中国人来了!

当威洛比代表佛朗哥游说国会时,中国人民志愿军正将更多精力投入手头任务,他们将部队集中部署在长津湖周围。11 月 日到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奇袭了费斯的前哨基地,并迅速包围了他尚未完成的马蹄形阵地。费斯手下一位名叫艾尔温?比格的连长回忆道:"1 分钟前我们还在准备进攻,1 分钟后我们就在为活命而死守。我们当时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

配属给费斯部队的海军陆战队空军管制员斯坦福德上尉在半夜时听到了枪声,随后还听到有人在附近窃窃私语。他所处地堡门口的雨布被扯到了一边,一张敌人的脸出现了,近得可以看清他毛茸茸的大衣领口。敌人向地堡里扔了一枚小手榴弹,斯坦福德没被炸死,但许多士兵没能熬过那个夜晚。沿着长津湖东部建造的两个营地伤亡惨重,不仅营地之间被路障隔开,南面的海军陆战队也在他们后方设下了路障。被隔离的陆军部队遭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攻击。

虽然中国人已经发动攻击,但第二天下午,阿尔蒙德抵达费斯和麦克林的总部时,仍然命令他们要机灵点。按照一位陆军官方历史学家的记录,阿尔蒙德说:"我们还在进攻,我们要一路推到鸭绿江。"他的意思是还要继续往北推进英里。"不要让一群中国洗衣工挡住你们!"从没人给出过这样糟糕又带有种族歧视的建议。当费斯报告说他的营被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两个师攻击时,阿尔蒙德火了。他告诉费斯:"在整个朝鲜,中国人全部加起来也凑不够两个师!"阿尔蒙德向费斯保障,他面临的抵抗只是来自从北方逃出来的散兵游勇。随后,阿尔蒙德为包括费斯在内的三名士兵颁发了银星勋章。切斯特?拜尔上士回忆道:"在直升机载着阿尔蒙德将军离开后,我看到费斯上校把勋章从制服上扯下来摔在地上。"

这个团即将被中国人民志愿军一个满编的师迎头撞得粉碎,两位指挥官也在未来3 天内相继战死。到第二天下午,长津湖两岸一共个陆军和海军陆战队的团被分割包围。参谋长联席会议收到消息后大为震惊,他们立刻质问麦克阿瑟,他的部队为什么毫无防御。麦克阿瑟从容不迫地向华盛顿解释说,自己已经命令阿尔蒙德不要让部队被分隔开。麦克阿瑟安抚道:"虽然从地理位置来说,阿尔蒙德很好地发挥了自己的优势,但当地的实际地形让他难以发挥手中的物资优势。"

麦克林上校已经战死,他当时正在接近一群看起来是友军的士兵,结果对方全是中国人。另外两名在场的营长身受重伤,于是长津湖东部被包围的美军部队的指挥权就落在了费斯手里。费斯所在地南面几英里处的一支陆军坦克部队几次尝试突破封锁,但都宣告失败。遗憾的是,这一重要情况在当时并没有被上报给费斯,而且多半是被忽略了。

只有拥有杰出指挥能力的军官,才能将部队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费斯就需要这么一名高级军官,为他提供指引,协调他与支援的飞行员之间的行动,建立更好的通讯,找出是否有其他支援方式;通常还要能帮助组织撤退,并且利用自己的级别调动美军惊人的资源。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发生,费斯的上级什么忙都没帮上。他的师长大卫?巴尔少将于11 月30 日早晨乘直升机去探望了他。3 个月后,巴尔在陆军战争学院的一次讲座上回忆道:"当时的情况远比费斯意识到的更严重。"这似乎是巴尔给出的建议了。有趣的是,伯奎斯特少校后来写道:"巴尔少将当时没有协调其他部队和费斯中校一起突破封锁。巴尔少将知道当时的情况危险到了什么地步,而当时只有他才有资格协调一切,而不是费斯中校。"和费斯一样,巴尔在二战中当过参谋,但没有指挥过实际战斗。费斯当时需要的不是口头鼓励,也不是打击士气的评价,而是巴尔和阿尔蒙德协调南面的陆军坦克部队向北进攻,为他的撤退提供支援。巴尔的副师长霍兹将军是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兵,他当时就在附近,可以轻易协调各军,但当时没有人授权他这样做。

战局在进一步恶化。陆军一等兵詹姆斯?拉森尼回忆道:"什么都来不及了,我们被敌人打得很惨。情况糟透了,敌人正在围剿我们。"

鲜血与死亡铺就的撤退线路

那晚的进攻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坚决的一次。他们淹没了陆军的部分阵地,占领了一个可以俯视整个陆军营地的小山头,这对陆军来说是灾难性的。如果说费斯的处境一直很糟糕,那么现在就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到第二天早上,中国人民志愿军已经连续猛攻了3 天,费斯营地的弹药开始不够用,伤员也因缺少医护而面临死亡。费斯和他的团试图向南面撤退英里,一直到友方部队的防线处。但这太理想化了。伯奎斯特说道:"我们的人在零度以下的天气里已经奋战了 0多个小时,极少人睡过觉或吃过东西。死伤的士兵散布各处,那些不能动的伤兵全被活活冻死了。"士兵死后为活着的人们提供了的帮助,他们身上的衣物、武器和弹药被战友们取了下来善加利用。

该出问题的地方始终会出问题。费斯不知道的是,被他定为撤退目的地的美军临时前哨基地已经撤走。所以安全地带并非他设想的在英里以外,而是在英里之外长津湖南端的史密斯海军陆战队基地,而这个基地的人手比费斯麾下的更少。一支由30 辆卡车组成的车队向南开去,每辆车上载有1 ~ 0 名伤员,结果中国人一轮迫击炮齐射打中了几辆关键的领头车。海军陆战队的飞机出现在车辆上方,为他们提供空中支援。车队开始向南慢慢前进,但志愿军的子弹马上就追了上来。

当时坐在领头车辆中的詹姆斯?莫特鲁德中尉回忆说:"我们刚离开阵地,敌人的弹雨就把我逼了回去,而敞开式机枪塔防盾后面的机则中枪身亡。"部队呼叫了空中支援,结果飞机把凝固汽油弹扔到了先头车队的头上,莫特鲁德当时正缩在机枪塔里,才安然无恙地躲过了这波火焰,但其他人就没这么幸运了。休?罗宾斯少校因为受伤躺在卡车里躲过了炸弹,他从卡车板条间的缝隙中看见十几名士兵被包裹在火焰中。他回忆说:"士兵们从头到脚,满身着火的情形历历在目,他们蹒跚地往回走,或者在地上打滚,不断尖叫。"

一等兵拉森尼回忆说:"那太可怕了,凝固汽油弹把皮肤烧得焦脆,脸上、手臂上、腿上的皮肤卷曲得就像炸薯片,纷纷掉落下来。被烧伤的人乞求着我们杀了他。"有一位军官的皮肤被烧得像焦炭般,他向士兵要了一支烟,然后走向冰天雪地的远处,再也没有出现。车队的移动速度还没有步行快,因为中国人的步枪和机关枪在不停地向车队射击。有些躺在卡车后面的伤兵被射中了两三次。由于车队是在向南驶去,坐在车辆左侧的司机是最危险的。东面的山岭与车队的行使路线平行,从上可以俯视整个车队,而这正好是司机所在的那一侧。

在历经两小时的噩梦之后,车队遭遇了一个尴尬的意外:过河的桥梁被炸毁了。盘旋的海军陆战队飞机没有报告前面的路况。此时,领头的一辆装备了点 0 口径机枪的M1 卡车打光了子弹,但依旧能用绞盘拉着其他卡车穿过浅水区,一直到断桥处。这种每次只能拖动一辆车的做法花了整整个小时。后来M1 的汽油用完了,弹药告罄、燃料耗尽这两种情况本来都可以通过更好的沟通协调来杜绝。

美军车队正在渡河时,中国人民志愿军则一路南进,在一座山的山腰沿线占领了多个区域,呈居高临下之势,而这座山正是美军接下来要攀登的目标。美军车队继续前进,一些能活动的士兵四散逃跑,想远离冰天雪地的长津湖。他们主要向着山脚下跑,这样他们就有机会往南,逃至长津湖南端的海军陆战队前哨基地。幸存者后来报告说,及时批逃跑的人是那些为车队殿后的士兵。

到了山顶,车队撞上了志愿军的一处路障。暮色垂临,这意味着美军失去了空中支援——这是他们仅剩的优势了。部队士气涣散,被派去侧击志愿军路障的士兵拒绝执行任务,他们从山的另一面逃走了,跑回了冰冻的长津湖。厄尔?乔丹上尉是一个例外,他召集了10 名士兵一路攻到路障前,结果子弹却打光了。按照历史学家罗伊?阿艾普曼的记载,这群人"大喊大叫,尽量制造噪音",以这种方式继续进攻。

美国陆军第 师有1 000 人,其中三分之一是韩国人,他们是被人从街上抓来的,经过仓促的训练就被分配到美军各部队,然后上了战场。遇到压力时,这个征兵计划的问题就显现了出来,他们只会给部队帮倒忙。费斯在一辆卡车下面找到两个韩国士兵,他们把自己绑在卡车的轮架上,显然是想躲起来。费斯把两个人拖了出来,用点口径的手枪处决了他们。

历史学家马丁?罗斯评论说:"这是一个悲伤的、骇人听闻的时刻,费斯没有朝那些同样士气低落的美军士兵射击,而他们所受的训练远好过那些倒霉的韩国人。"

然而,无论费斯有什么缺点,他依然试图领导这支部队。但几分钟后,他的胸口就被手榴弹的碎片击中,部队因此陷入一片混乱。拜尔中士回忆道:"费斯上校战死后,大家各自为战,指挥系统崩溃了。"这支队伍继续移动了四分之一英里,结果撞上了另一处路障。只有一部分转向西面,靠步行逃离甚至在冰面上朝着海军陆战队的防线往南爬的人才在这场战斗中幸存了下来。有3 辆满载伤员的卡车被它们的司机抛弃了,第辆卡车试图把这些车推到一边,结果因为太紧张而把这些车推下了山崖。一本陆军官方史书这样描述:"车里的伤员都摔了出来,后面的车就这样碾了过去。对詹姆斯?坎贝尔中尉来说,伤员绝望的尖叫让这个世界看起来疯狂极了。"

这就是这支车队的命运,他们现在停了下来,无法自卫。数百名伤员被抛弃,躺在卡车中。中国人民志愿军沿着车队一侧慢跑,向停下来的车辆丢白磷手榴弹,很多没被冻死的伤员就这样被烧死了。不过也有人幸存下来,第二天驾机飞过这里的海军陆战队飞行员报告说他看见许多伤员在向他挥手。

魂断长津湖:谁为逝者负责?

在冰封的长津湖上,史密斯将军回忆说:"有些人在冰面上吃力地走着,有些人疯了,在原地转圈。"这些士兵中大部分都被海军陆战队的奥林?比奥尔上校救下。这位脾气暴躁的第1 摩托化运输营的营长在3 天内主动派出吉普车前往冰冻的湖面,每辆车上载有 名海军陆战队士兵和一位海军军医,他们一共救下了31 名陆军幸存者。他们几乎都有枪伤或被冻伤,神智也不清醒。头发斑白的比奥尔在及时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就加入了海军陆战队,但在1 年,他离开部队,来到职业棒球小联盟一试身手,在D 级别的蓝岭联盟中的西弗吉尼亚马丁斯伯格蓝袜队效力。一个赛季后,他作为投手只有一个平平无奇的0-1 的记录。他在蓝袜队的队友哈克?威尔逊表现得更好,48场比赛,1922次击打,击打率为0.366 ,有30 次本垒打。威尔逊最终加入了纽约巨人队,将名字写入了名人堂。而比奥尔则重新入伍,并成为了军官。

比奥尔在中国步的眼皮底下行动,有时他距离那些步只有100 英尺,但敌人一般不向他们开枪。比奥尔和他的人在车后加装了雪橇,以此拉回成批的伤员。在两天的救援工作后,比奥尔的队伍来到了被烧焦的陆军车队。他们查看了车体,搜寻更多的幸存者,结果他只找到了300 具尸体。最终,包括费斯营在内的第31 团战斗小组损失了所有的火炮和车辆,丢下了许多伤员和死者的尸体。将所有数据计算在内,第31 步兵团共3 人,伤亡率达到了令人震惊的 90%。

海军陆战队给幸存者喝了热汤,用飞机撤走了重伤员,然后将3名尚有战斗力的士兵临时组成了一个营,让他们进入阵地。按照史密斯将军的话,指挥这个营的陆军军官后来精神崩溃了。这时,几天前还反应迟钝的将领们立刻行动了起来。第31 团被围攻时,美军强大的资源似乎遥不可及,但此时这些资源都被调动起来,为幸存者提供帮助。一些在车队中经历了地狱般折磨的士兵,在小时内就被运往日本,睡在了陆军医院干净的床上。

在这次溃败中,有一件事很少被人注意到,海军陆战队后来对此也少有提及。那就是第31 团在抵挡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进攻时,为海军陆战队第1 师争取到了两天宝贵的时间。如果不是费斯的一战,海军陆战队也许就无法守住长津湖南端下碣隅里的交通要道。他们在那里建了一条飞机跑道,派了一支小分队镇守;同时,在长津湖遥远的西北面,另外两个海军陆战团一路血战,杀回到这里。

但这些不是陆军将领们指挥失败的借口。霍兹这位老练的副师长本应介入其中,师长巴尔应该果断采取措施,军长阿尔蒙德的傲慢自大让局势恶化,威洛比将军拒绝承认中国加入了这场战争的事实。其中最重要的则是总司令麦克阿瑟,他坚持让部队在冬季推进至鸭绿江。要是在二战期间,上述这些人中有几位会因为在长津湖的糟糕指挥而被解除职务;但在朝鲜战场上,只有巴尔被免职,麦克阿瑟几个月后的离任则另有原因。

第11章

O.P. 史密斯

长津湖战役的救赎者

长津湖战役证明,海军陆战队总指挥O.P. 史密斯比他的上级内德?阿尔蒙德更有马歇尔的作风。"内德?阿尔蒙德是麦克阿瑟的人,在他眼里,麦克阿瑟说的任何话都不可动摇。麦克阿瑟就是他的上帝。"史密斯回忆说。

弱不禁风的马歇尔信徒

史密斯骨瘦如柴,白发苍苍,看起来弱不禁风。在岁时,他失去了父亲,一位得克萨斯州的律师。他被守寡的母亲带到了加利福尼亚州,过着贫困的生活。年轻的史密斯来到了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分校就读,当时他的口袋里只有美元。在校期间,他一边读书一边做园丁赚取报酬。史密斯在一战初期便加入了海军陆战队,但一直待在关岛。事业上的一次挫折让他止步于上尉军衔近20 年。

20世纪30 年代,史密斯就读于马歇尔管理的陆军步兵学校。对一名海军陆战队官员来说,这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在那里,他与同学比德尔?史密斯、特里?艾伦一起向奥马尔?布拉德利学习机枪的用法,向约瑟夫?史迪威学习战略战术。"马歇尔上校的观点十分明确,"O.P. 史密斯充满敬意地回忆说,"他是一条铁铮铮的汉子。"

与马歇尔一样,史密斯不喜欢军事上的感情主义或浪漫主义。在20 世纪30 年代,史密斯写了一篇论文列举了刺刀的弊端。为了寻找证据,他研究了一战期间,海军陆战队在贝洛森林与德军交战时刺刀的使用情况。"纵观历史可知," 史密斯认为,"医护人员处理的伤口中,被刺刀所伤的情况并不多。"

史密斯总是安静地吸着烟,他是一个基督徒,一个科学家,这与一个干劲十足,极受欢迎的海军陆战队军官的形象并不相符,这也许是他籍籍无名的一个原因。二战时,在贝里琉岛登陆战的前一晚,他通过阅读书籍来打发时间,读的是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的传记。据海军上将切斯特?尼米兹所说,贝里琉岛战役中伤亡率接近 0%,是美军两栖攻击史上较高的一次。在长津湖战役最艰苦的日子里,贝里琉岛登陆战的经历无疑会鼓舞着史密斯熬过这场血腥的战斗。

一位将军的才能体现在他于战争爆发前所做的准备工作。那么史密斯在长津做了什么?他在战役开始前就做出了最重要的三个决定。及时,他坚持要统一领导自己的部队,这样他们就可以相互支持。这也意味着要调回部署在长津湖东岸的第海军陆战团,并将那里的防区转交给陆军。

第二,他命令工程师们在冰冻的地面上挖出两条飞机跑道,以便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能补给物资、派来援军并运出伤员。这样既可以减轻部队的负担,也使他们能够在冰冻的道路和群山中移动得更快。最北部的飞机跑道在下碣隅里。当海军陆战队决定放弃该基地时,从1 0 年1 月1 日下午到1 月 日晚仅仅 天时间,飞机就从基地撤走了总计 31 名负伤的海军陆战队员和陆军人员。

第三,史密斯决定待在这场战役的核心地域。美军在长津湖部署的巨大阵形呈字母"Y"形,海军陆战队在左侧的一端,即湖的西岸;陆军在右侧的一端,即湖的东岸。史密斯知道,如果海军陆战队占领了湖的西岸,却失去了南边的前哨基地,即分叉相聚之处,那他们就完蛋了。所以,在11 月日清晨,史密斯离开了位于后方的总部,飞往两支部队相聚处,那是整座山脉的出路,道路的南边就是入海口。他坚信,这里将从地理因素上决定这场即将打响的战役的胜负。"无论付出何种代价,都一定要保住下碣隅里,"他后来解释说,"这里是运输机跑道,这里有支持战斗所需的必要物资,这里是一条防御带,可以供第海军陆战团和第 海军陆战团(该团被分隔在了西北面)休整、补给、重整装备,并且可以撤退伤员,为战役做好准备。"

坚持自我,拒绝服从

在美国的体系中,每一名将军都有一位上级,这个上级可以是总统、国务卿或者另一位将军。了解你的上级,是为将之道中极少被注意的一个方面。你的上级关心什么,能力还是缺点?很显然,麦克阿瑟不擅长这一点,无论是理解罗斯福在政治上的统治欲,还是试探杜鲁门脾气的极限,他都不擅长。相比之下,史密斯却能在长津湖战役中冷静地评估战场并定位他上级阿尔蒙德将军,这对这场战役至关重要。

阿尔蒙德的履历可能会让所有人望而却步。1 1 年,他毕业于弗吉尼亚州军事学院。一战中,他很快得到了晋升。一战后期,他曾指挥过一个机枪营。二战中,他的战绩并不像一战那么辉煌。乔治?马歇尔曾犯过一个大错,这源于他在二战时对种族的错误理解。马歇尔相信来自南方的白人能很好地与黑人士兵共事,所以他将南方的白人军官派往遭到种族隔离的黑人陆军部队。其中一位被提拔的军官就是阿尔蒙德,一个为南部邦联传统感到骄傲的弗吉尼亚人。他被授予了第92师的指挥权,并在二战时带领着他的部队进入了意大利,而糟糕的结局也很容易预测。马歇尔曾致信艾森豪威尔,在提到第师时,他表示:"毫不夸张地说,这个师的步兵就是一盘散沙,武器装备丢了,有时连衣服也丢了。"当陆军用"不尽人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4-06-24 22:10:2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帮表弟买的

2014-08-08 11:23:0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4-08-15 19:28:4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4-08-30 11:25: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这个商品不错~

2014-09-22 18:50:14
来自nyqww**的评论:

不错

2014-11-14 19:56:45
来自小小鹿d**的评论:

2015-04-28 15:09:4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书

2015-07-04 07:03: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好,妹妹喜欢的生日礼物

2015-09-12 11:32:5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喜欢

2016-03-09 23:28:37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很好

2016-04-26 16:46:03
来自阳光灿**的评论:

系列图书买了

2016-06-29 22:32:41
来自未来之**的评论: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就一个字好。

2016-07-06 10:36:43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中国人对日本人的愤恨多过了解,如果多一分了解也许或多一点分改变

2014-04-14 12:30:19
来自痴购狂**的评论:

一部叙述详实的书,写的很精彩,价格也合理,很值的说。

2014-04-02 22:00:51
来自刹那瑶**的评论:

爹地一定会喜欢的,而且看着简介就很吸引人。关于美国,关于战争,关于外交,或许在这本书里能找到些许答案。

2014-03-26 15:19:07
来自tinkles**的评论:

透视美国军事体制 分析美军的组织架构和独特文化

2014-03-27 16:29:12
来自童宝蛋**的评论:

这本书讲述了三十余位战时名将,谱写的一场伟大的战歌,这本书详尽的讲述了成就这一群横刀立马的将军的是何种原因,又是何种因素,五场战争,七十年,四十五万军魂,作者为我们谱写一场醉真实的大国崛起,诸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原本只属于三流水准的美军为何仅仅三年时间就走上了龙头老大的头把交椅,马歇尔又是如何运作,让美国成为军事大国,朝鲜战争,让原本不被外界承认的中国,作为一个新生力量,一战成名,轰动世界,李奇微临危受命,只是在三八线以南保存美国的颜面,越南战争,伊维斯特劳领导的美军被击溃,面上看似军事大国眼看就要行将就木,超级大国也站在…

2013-12-16 19:10:00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