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麻辣近代史:1840—1885图书
人气:26

麻辣近代史:1840—1885

开篇词 明朝中后期,中国一切都在进步,前途一片大好。人民生活方面,来华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中国札记》这样记载中国:"这里物质生产极大丰富,无所不有,糖比欧洲白,布比欧洲精美……人们衣饰华美,风度翩翩...

内容简介

海量珍贵史料首次独家曝光,无数颠覆性观点震撼登场。让符号化的近代历史事件回归原貌,让脸谱化的近代历史人物变得鲜活生动。作者将相关清朝大臣奏折、清朝文人纪闻、交战地地方志、西方侵略者战记、西方传教士回忆录、西方报纸记载熔铸一炉,互相比对揭秘历史真相。另类解读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中法战争,全景式还原中国近代史1840至1885年你不可不知的历史细节!

编辑推荐

近代,一个诡谲奇变、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个西风劲吹、摧枯拉朽的时代。

近代,一个边警频仍、烽烟弥漫的时代。一个风云变幻、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个诡谲奇变、山谷陵替的时代。

近代,一个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专制与民主、侵略与抵抗、激进与保守、爱国与卖国相交织、碰撞的时代。

麻辣近代史》,数百则独家史料大尺度曝光,几十个颠覆性观点新鲜出炉。百年来劲爆历史书,具野心写史者。不是修改,不是补充,的目标就是颠覆!

作者简介

刘澍,笔名铁血中华俾斯麦,天津人。因从事历史创作,其人曾接受天津《每日新报》、《城市快报》、《北京日报》、《扬子晚报》、天津广播电视台、天津都市报道60分、安徽卫视、台湾东森电视台大陆新闻中心等多家媒体采访或报道。

目录

开篇词

及时章 鸦片战争

马戛尔尼来华:中外及时次碰撞

"沉睡的雄狮"真相

林则徐是如何用夜壶、马蜂、麻醉药打败英国人的

虎门之战:老虎骨头、女人马桶vs英军

鸦片战争结束语

狙击手道光皇帝传奇

林则徐真的了解西方吗?

第二章 太平天国

唐代《推背图》预测太平天国

南京!南京!!

靖港之战:曾国藩跳水了

田家镇之战:曾国藩烧锅炉大败太平军

太平军北伐

湖口九江之战:曾国藩又跳水了

天父杀天兄,总归一场空

三河之战:太平天国发明生化武器

安庆之战

太平天国的末日

高考失利后的一场梦诞生太平天国——洪秀全传

我哥是洪秀全

陈玉成:在英国人眼中长得最漂亮的中国人

李秀成:他到底叛变了吗?

与张三丰武艺不相上下的石达

大清朝的洋女婿华尔

戈登传

太平军威震南美

马克思说太平天国是魔鬼——太平天国真相

第三章 鸦片二战

"海上苏武"叶名琛

中国近代最漂亮的一场海战

兵临城下

圆明园纪事

150万平方公里是如何被俄国熊叼走的

咸丰那些事儿

辛酉政变:铁腕慈禧粉墨登场

第四章 内外交困

曾国藩:被美国人誉为"远东华盛顿"

捻军始末:一顶帽子引发的血案

山姆大叔来台湾了

左宗棠:从官场马大哈到晚清及时重臣

琅峤之役:中日及时次交锋

琉球问题

被忽视的最关键人物文祥

恭亲王:一次打猎改变中国命运

第五章 中法战争

日本人眼中亚洲人及时场击败欧美的战役——纸桥大捷

中法战争正式开打

马尾海战:中国近代史最悲壮的一幕

刘铭传把法国人打的没胆了

刘铭传:嫉贤妒能or民族英雄?

镇海之战 :一炮打死法国海军司令

宣光大捷:中国近代"较大一场"胜仗

中国近代第二大胜仗——临洮大捷

镇南关大捷

结束语

第六章 晚清众生相

李鸿章在秘鲁救了10万中国人

官场怪现状

慈禧、杨乃武与小白菜

晚清牛人雷人语录

及时个环游地球的中国人

批留学生

最冤枉的"汉奸"郭嵩焘

晚清的断案与死刑

外国人论中国外交

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清国大臣眼中的世界列强

结束语

中国近代史大事简表

参考文献

在线预览

及时章 鸦片战争

1.马格尔尼来华:中外及时次碰撞

1792年,英国派马格尔尼率船队以为乾隆补祝八十大寿为名来到了中国。他们来中国并非官方史学界说的为今后灭亡中国来刺探情报,他们以赚钱为主要目的,因为当时中国的GDP是英国的8倍,俄国的6倍,日本的9倍。

马格尔尼船队随行的有医生、天文学家、化学家、翻译等,共800人,马格尔尼还带来了英国乔治三世写给乾隆的信,信中说"我大英帝国军威远达世界各地,即便对于战败的敌人也在最公平的条件下给予同享和平的幸福。"在他们登陆后清廷官员认为英国人是来进贡的,便在英国船上插上"英国特使进贡"的旗子。

在与清廷官员谈到寿礼时马格尔尼说:"我们的礼物很高大,怕你们放不下。"乾隆批复:"避暑山庄很宽敞,即便是一丈多的东西也能放得下。"马格尔尼还送给中国天体运行仪、地球仪、镀铜榴弹炮、自鸣钟、热气球和装备110门大炮的英国战舰模型,其礼单的说明书说"英国在欧洲是及时海军强国,素被称为海上之王。"

农历七月马格尔尼到北京,十八日参观圆明园,据斯当东记载是福康安带他们去参观圆明园,当看到自动弹簧机时,福康安问:"英国有这种机器吗?""这些机器就是从英国运来的。"福康安很扫兴。这次参观中马格尔尼请福康安看英国的先进武器,说:"大人是中国兵家,功业彪炳史册,敝人很仰慕,此次敝人东来,带有一个卫队,颇擅长欧洲新式武器操练,倘大人有空,敝人请大人看一下,不知大人肯赏光吗?"福康安竟说:"看也可,不看也可,看不看两可,火器操练没什么稀罕。"马格尔尼想表演实弹射击,但他们的炮兵很快就被打发回来了,中国人告诉英国人,他们懂得发射技术。

马格尔尼在当天的日记中写道"福康安真蠢,他一生中从未见过连发枪,中国军队还在用火绳引燃的枪。"

参观结束后,和珅接见了马格尔尼,和珅:"俄罗斯与贵国相距多远?现在两国交好吗?意大利与葡萄牙距贵国近吗?是臣服于贵国吗?"马格尔尼:"俄国与我国很远,目前英国与世界各国都很要好,与俄国女皇也很和睦。但我英国皇帝陛下居心仁正,以保障和平、扶助弱国为己任。有一次俄国要侵略土耳其,我英国皇帝出面干涉,使俄国不能在东方逞强,以致我国与俄国不免稍有芥蒂,然而现在仍很和睦,并无战事。至于意大利、葡萄牙与我国相距甚远,且非我国属国。英国皇帝是西方盟主,对于各国均用友谊联络,用正义保护,对于意大利、葡萄牙也一样。"和珅听后,感觉很新鲜,起身与马格尔尼握手,告别。

下一个日程就该是见乾隆了。按照中国的规定,藩属国见皇帝都要下跪的,马格尔尼说按照我们英国是不能向外国皇帝下跪的。就为了这个礼仪争了很久,马格尔尼坚持不能下跪,最多像见英国国王那样行单膝礼,但是可以拉着乾隆的手亲嘴。中国负责礼仪的大臣吓了一跳,说怎么能拉着皇帝的手亲嘴呢,这不行。马格尔尼说:"那么可以这样,我给乾隆下跪,那边要放一个椅子,放英国国王的像,也就是对英国国王的像也下跪,这表示双方平等。这样既可以向贵国皇帝致敬,又不损害我代表的国家在世界列强中的崇高地位。"但清朝的官员无法接受这个观念,说你是我的藩属国,我们天朝的官员怎么能给你这个藩属国国王下跪呢!所以就没有跪。此时清朝官员想出一个绝招,断粮,他们饿英国人,不给马格尔尼等人吃的,企图以此让人家屈服,但马格尔尼对清国提出强烈抗议,清国有识之士也觉得这不是个事,最终双方都做出让步,清廷恢复了对英国人的粮食供给,同意马格尔尼提出的以见英王时单腿跪的礼节见乾隆。

八月十日凌晨四点马格尔尼终于来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但他们却乱成一团,上千名天朝官员,各国使节在等待皇帝到来,英国人及时次见到中国的等级制度,在微弱的灯光中天色渐亮,曙光初现,皇帝来了!全体人呼啦啦双腿跪下,英国人则单腿下跪,大伙叩头时英国人低头,大伙抬起身子,英国人也抬头。随后马格尔尼将英王的信交给乾隆,并把西洋表作为礼物奉送。乾隆赐给他一件十分精致的蛇纹石,此时英国副使斯当东和他的10岁的儿子小斯当东上前致敬,乾隆听了小斯当东讲几句汉语,很高兴,于是从身上解下一个荷包送给这个小朋友。

这次会见中乾隆问:"英王年龄多大?婚否?有几个嫔妃"马格尔尼一一作答,乾隆对英王没有嫔妃感到惊讶。乾隆得知英王年龄后说:"朕今年83岁,望你们国王与我一样长寿。"这次会见就此结束。

八月十一日和珅、福康安陪同马格尔尼游览避暑山庄。马格尔尼说:"热河本是穷乡僻壤,现在美如锦绣,烂若春花,令我辈能徜徉其间,饱享清福,实在是康熙帝的功劳,而康熙开创热河的功劳也足以让后人敬仰。"和珅很惊讶,"你怎么知道康熙帝?谁告诉你的?"马格尔尼:"敝国系文明进化之国,学童、学子都学历史,岂有像贵国这样强大,且声名威德震慑全球的而敝国人反而不知的?"和珅不太高兴,认为英国人没必要有文化。八月十二日和珅身体不适,马格尔尼随行医生诊治了和珅的病情,并拿西医药方给和珅看,和珅看后说:"虽然你这方案与中医医理不同,很新鲜,好像从别个世界来的,然而却颇有意思,颇有道理。"

八月十三日是乾隆生日,这天乾隆看了英国人给自己的礼物,他看见一块巧克力放在派克式透光镜的焦点很快被熔化时,他说:"无论透光镜,还是望远镜,原料都是玻璃,同一种东西经西洋人制造,而做成功能不同的仪器,西洋有能人呀!"乾隆看到那艘装有110门火炮的战舰模型,便询问英国造船业达到什么水平,以及军舰机械零件等问题。

八月十四日乾隆与马格尔尼等一起看戏,乾隆说:"朕已是80老翁,尚且来园子停息,你们见了不要惊讶,便是朕自己,平时也以为国家疆域广大,政事纷繁,除非有什么重大庆典,像今天一样,也总觉没空玩。"马格尔尼:"贵国长治久安,方有此种歌舞升平的盛况,敝人东来,赶上这盛况,感到很荣幸。"

八月十五日乾隆得知了马格尔尼提出的条件,马格尔尼提的条件是:1.允许英国派人常驻北京,并在北京开设商馆进行贸易。2.开辟宁波、天津等地为通商口岸。3.占用舟山群岛的一个岛作为英国商人居住和存货之地。4.将广州附近的一地给英国商人使用。5.减免英国货物税收。八月十七日马格尔尼使团有一人吃水果吃死了。八月十八日乾隆给英王写了封信,信中将马格尔尼的所有条件一一批驳,说"我是天朝上国,无所不有,不需要跟你们互通有无。我们的方式毫无共同之处,你们的公使也无能力掌握礼节,并将此带到你们蛮夷之地。那些奇异而昂贵的礼物并不能打动我,你们的大炮朕也看了,我们应有尽有,我认为这些怪诞和精巧的物品毫无价值,你们国家的产品对我国来说毫无用处。"(章开沅《清通鉴》,岳麓书社2000年版)

此时乾隆得知马格尔尼还没有离开中国的打算,便问左右:"他们英国人事情办完了怎么还不想回国去?难道他们忘记了家乡不成?奇怪奇怪!"左右说:"英国人来中国这段时间已经病死好几个了。"乾隆:"他们英国人究竟不配到中国来,来了便要死的。"

由此,马格尔尼被迫离开了北京,他们从北京走陆路到宁波,沿途搜集了大量中国军事情报,马格尔尼总结说:"清国不堪一击,中英一旦爆发战争,中国或者土崩瓦解,或者俄国乘虚而入。""清帝国好比是一艘破烂不堪的头等战舰,它之所以在过去150年中没有沉没,仅仅由于一班幸运的、能干而警觉的军官们的支撑。而它胜过相邻船只的地方只在它的体积和外表。但是一旦一个没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挥,那就不会有纪律和安全了。希望中国由一个没有才干的人指挥,这样英国将得到比任何国家更多的好处。""中国人根本没有准备与欧洲列强打仗,因为它到处充斥着贫穷,文人对于物质进步兴趣索然,士兵还在使用弓箭。""中国国民的科学知识比他国差得很远。""中国军队是拿着棍棒的农民。""中国军队手中拿的是蒲扇,而不是火枪,他们与其说是武士,还不如说是跑龙套的演员,他们的绣花背心和缎面靴子和蒲扇看起来笨拙不堪而又女气十足。"(刘半农译马格尔尼著《乾隆英使觐见记》,重庆出版集团2008年版)

英国人对中国人的麻木不仁有深刻的印象。随行人员巴罗写道"北京一地每年有近9千弃婴,我曾见过一个死婴的尸体漂浮在珠江,中国人对此熟视无睹,仿佛那只是一条狗的尸体。但如果真是一条狗,也许还能引起他们的注意。"

英国人也对中国人的品行有深刻的印象。佩雷菲特《停滞的帝国》中写道"中国人狡猾奸诈,偷得快反悔的也快,而且毫不脸红,他们一有机会就会偷,而且一旦被人抓住就会说出窝赃的地方。一次吃饭时,中国厨师曾厚颜无耻的欺骗我们,他给我们上两只鸡,每只鸡都少了一条鸡腿,当我们向他指出一只鸡有两条腿时,他笑着把那两条腿送来了。"

从宁波上船,马格尔尼的中国之行结束了,他的随从安德逊总结道"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像小偷。"

马格尔尼离开中国是在农历十一月,乾隆认为英国人也过春节,他估计英国人这次肯定在海上过春节,于是送给英国国王自己写的福字一个,大荷包一对,小荷包六对,锦缎5匹,这次英国人来华就这样结束了。

回国后,斯当东说:"如果必须把中国人和欧洲人比较的话,那么他们像君主制时的法国,举止潇洒,但内心孤芳自赏,有强烈的民族优越感。"他还说"这个庞大的帝国过分相信自己的智力资源,所以不愿和欧洲各国建立关系,它幅员辽阔,别人无法强制它,它从不容许与西方发生任何关系。"为了让中国于西方发生关系,英国人开始酝酿第二次来华。

回国后,马格尔尼写道:"中国人一切思想都出不去本国的范围,他们的书上很少提到亚洲以外的地区。"这就是小农经济铸造的思想。世人言: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大国,工农业和文化都曾居于世界前列,封建统治者形成了以天朝自居的狂妄骄傲心理。加上封建自然经济因素,必然对外界事物愚昧无知。但是封建自然经济可以说从秦汉就有了,绝不是从清朝开始的,为什么以前中国能与国外频繁交往,清政府却不行?这不能不提到清朝统治者对海洋的恐惧与对繁荣、封闭的变态理解。

清初,统治者为防人民接济台湾郑成功政权,对沿海人民大屠杀,凡不愿内迁的格杀勿论。康熙元年清廷颁布《禁海令》,阮旻锡《海上见闻录》记载"令下即日,挈妻负子载道路,处其居室,放火焚烧,片石不留。民死过半,枕藉道涂。即一二能至内地者,俱无儋石之粮,饿殍已在目前。"也就是迁的时候,沿海居民就死了超过一半,剩下百分之二十不到的人,就算能够到内地,离饿死也不远了。与此同时清政府下令放火,"军骑驰射,用带火的箭镞焚烧百姓的房屋,人民惶惶作鸟兽散,大火数月不灭,而明朝留下的几千艘战舰也同时被烧毁。"此前中国人一直对海洋持开放态度,虽赵光义和明朝时都有过禁海令,但要么规模不大,要么名不副实。只有清朝,隔绝了中华民族与海洋的联系。陆地周边除俄国外无强国,海洋又接触不到,因此很容易养成一家独大、唯己繁荣的观念。

繁荣,如果缺乏了忧患意识的提醒,很容易走入闭关锁国。统治者闭关不是为了失去繁荣,而是为了永保繁荣,为了长治久安。一般而言,越是穷困潦倒的国家,越闭关锁国,因为这样的话,国内人民就不知道外国人过得怎么样,没有对比,就意识不到自己穷,从而安分守己的过着穷日子,甚至会以为别人比自己过得更惨,要"解放世界三分之二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既然国内人民在闭关锁国的情况下不知外国情况,那么就更方便统治者愚民,老百姓都被愚弄了,就更显得"吾皇圣明"。于是统治者就真的认为自己有多高明,于是更加自大,自大导致继续闭关,闭关导致更加愚昧,愚昧又进一步导致闭关,恶性循环。长期的闭关锁国搞的国人昧于世界大势,还傻不错的以为只有自己在前进发展,不知道别人早比我们先进得多,等挨打了还不承认自己落后,死要面子活受罪,还拒绝学习先进,最终导致了中国近代的悲剧,也导致了清朝的覆灭。

为什么清朝统治者拒绝学习西方文明,不承认自己落后,固步自封呢?先说为什么拒绝学习西方文明,梁启超说:"康熙在位时对西方科技很感兴趣并且还掌握了很多,但他却严禁自己之外的人学习,因为他担心先进的西方科技一旦传开,将会极大的动摇以骑射起家的满清的统治,据传教士张诚的日记,康熙不准传教士在有汉人和蒙人的衙门里翻译任何科学文献。而此举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文明的衰落。"可见,拒绝学习西方文明的真实原因还是在于满洲贵族明白,论学习先进文明,自己学不过汉族,而且如果引进西方文明的话,那么自己的骑射优势将丧失,就会失掉江山。为了保障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他们拒绝学习西方文明。

那么他们为何又固步自封呢?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们处在故宫的深宅大院内,四周高墙环绕,造成他们没有放眼天下的开阔眼界,没有继往开来的远见卓识,没有见微知著的预见能力,没有攀登高峰的冲击精神。

从咸丰起、同治、光绪这几个清朝统治者几乎没出过故宫这堵墙,所谓出紫禁城的墙,也不过是去避暑山庄,从而进入另一堵墙。可以说清朝统治着一次"红杏出墙"还是因为八国联军进北京,他们被打出墙了,这也是清朝败亡的原因吧。

此时的清朝真的充满了败亡之象。俄国马克戈万《尘埃》说:"若干个世纪以来一只死神之手牢牢地控制这个国家,这成了这个民族停滞不前的根本原因,就像我们看见的插在花瓶中缠绕而不能健康生长的植物,中国人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死神之手的密如蛛网般的手指扼杀新生力量,使新生力量如稀薄的空气一样消散。"

媒体评论

刘澍的《麻辣近代史》有别于近年时兴的宏大叙事式的断代史写作。对国人耳熟能详的历史,他往往深入挖掘史料,选取一个好玩却颇具代表性的侧面来阐述。鲜活的材料和厚重的语言让阅读充满了快感与思索,可谓惊喜不断,欲罢不能。

——《明朝一哥王阳明》作者吕峥

有才、有序、有理、有趣。

——《唐朝从来不淡定》作者豆子

在我看来,历史需要严肃而不失生动地去解读,因为,历史决不是死的,而是鲜活的人们留下的印迹。那些个彪炳史册的人物,无论如何,我们都是可以发掘出一些高于我等众生的闪光点来;历史需要用认真细致的笔触,才能寻找出一些看似清晰的事件中的曲折,如此,读史才不至于仅仅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炫耀学识的噱头,而真正对个人的成长有所裨益。因此,用敬畏的态度孜孜以求于历史的全貌,又不忽略貌似无关的细节,并尽可能用轻松又不失于戏谑的语言诠释你所发现的历史真实,这是未来写史人的责任,这也是我在写作历史时所始终坚守的一点。铁血君的这部大作,将中国近代历史的细节展现给我们,语言隽永,结构严谨,在阅读该书的同时,我也惊诧于作者的年轻、笔法的老道和知识的广博。在我看来,书籍的优劣,的评价标准在于它是否耐读,是否经得起读者的反复咀嚼,而这部书即是那种不可多得的好书。

——《西晋风云》作者孙峰

新鲜角度,撞击厚重历史;以小见大,触摸近代画卷;喜闻乐见,阅读常温常新。

——《最美不过诗经》作者李颜垒

这是一本讲述中国近代史的书,又是一部独立思考、颇具个性观点的读史札记。1840年后的百年中国,经历了沧海桑田般的剧变。作者用幽默风趣、通俗易懂的笔法,用客观、真实的事实,细腻地勾勒出了百年中国的立体画卷,向读者展示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风貌。

——《凋落的昙花——新莽王朝兴亡往事》、《泣血的帝途——刘秀与东汉帝国》作者雪域桃源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糖小真**的评论:

麻辣近代史:1840—1885 十分有趣的书,买了3本套装,补充课本内容非常有用,拓展知识面

2017-11-17 19:16:5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跟一批书一起买下,买了一套,还不错,留着慢慢看。

2017-06-24 19:21:17
来自TyLsy**的评论:

聊天框内发送“60个城市聊天框内聊天框内发送“60个城市“60个城市

2017-11-16 19:38:19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了解了那个时代的人和事,而且和我的记忆很不同,非常好看。

2015-10-15 14:04:45
来自韦石**的评论:

尤其要提到宅急送,无论速度还是快递员服务态度均优于原来的海红。

2015-11-13 14:11:15
来自无悔此**的评论:

用写实的手法,加上诙谐幽默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一个即将远去的时代

2015-11-21 16:22:16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毕竟是一分钱一分货,拿到手就一种盗版书的既视感,字体颜色也是有些深有些浅,而且包装得很随便,根本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物流也是慢得跟乌龟似的

2017-02-06 15:49:3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一次就买了这一套三册,刚刚看了第一本,1840-1885的开开头,确实感觉到了与以往不同的历史,引起的读书的兴趣。

2013-03-19 08:35:2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借给同学先看了,不过应该是不错吧,就是塑封有点破了,可能是快递的问题~~

2016-03-10 19:54:27
来自司马不**的评论:

挺好的,包装也不错,价格也便宜,内容也很好,绝对正版,三本书才30块,买到绝对赚到,以后还会来!

2016-04-10 06:46: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挺好的,搞活动也实惠,没事多了解可以讲给孩子听

2016-10-27 10:49:28
来自dalong0**的评论:

挺好,讲了很多教科书没讲的东西,对理解近代史有很好的帮助

2016-04-23 22:42:52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书名字挺有趣 那个时代的历史看的了解的也少 看看能从书中学到什么

2016-03-19 21:46:36
来自精灵陈**的评论:

偶然看到了这本书的简介,不知道编写得怎么样,全当对历史的一种了解。

2016-04-23 08:24:31
来自花向荣**的评论:

书名没取好,其实写得挺严肃。旁征博引,史料丰富,很值得一看的。

2016-10-24 14:17:34
来自雪月空**的评论:

封面的麻辣二字反而降低了这套书的格调,这是一套内容翔实,三观很正的近代史,不虚美,不掩恶,值得一读

2017-08-24 08:19:13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买来囤着慢慢看,哈哈哈哈哈哈。希望能不让人失望

2017-05-09 16:13:39
来自今生有**的评论:

麻辣近代史:1840—1885 本来现在超爱尾品会,价钱便宜,质量好,这些书都是我囤的。

2017-06-08 14:15:05
来自**(匿名**的评论:

写得生动幽默,性价比也非常高,真真是一本好书啊

2017-04-25 06:25:04
来自s***7(**的评论:

好沉重 原来南京被割过三次韭菜 太平天国一次 曾国藩一次 日本侵略一次

2017-06-13 20:30:36
来自老***(**的评论:

麻辣近代史上,既搞笑又有事实,满100-40购买。

2017-02-11 14:26:37
来自老一一**的评论:

一直喜欢刘澍的作品,大清棋局挺好的,可惜一直没出第二部

2017-10-20 09:54:0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特别合适,在尾品汇买的,让孩子好好学习一下近代史。

2017-05-06 14:58:28
来自叶子无**的评论:

客服真的不错,原先没货,直接就退款了,然后有货了就重新发货付款,之间都有客服沟通,整体购书过程有波折但是很顺利,体验不错。

2016-11-11 14:04:20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如果你喜欢品读历史,那么尾品汇的这套丛书(三本),便一定是茫茫沙滩里的一锭真金。值得推介!

2017-06-25 03:36:54
来自浅***1(**的评论:

麻辣近代史:1840—1885 一开始看书名感觉多少有些不靠谱,但是看了内容会发现作者幽默诙谐的文笔很吸引人看下去,感觉这套书买的很值,以上仅个人拙见,哈哈。

2017-06-09 22:48:02
来自隔江遥**的评论:

麻辣近代史:1840—1885 非常愿意看历史类文学书籍,上初中那会特别讨厌,现在大学毕业7年了,越来越爱上了历史。

2017-05-24 18:30:16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送货时快递就在我们家附近可就是不给送货上门,非要让我们去其他的地方领,来回用了我近一个小时,而且拆开后书是有包装的,也密封着,可就是打开后书褶皱的的印记非常厉害,希望以后邮寄的时候能够把好关,书还没怎么看,貌似还可以

2014-01-22 15:18:45
来自十一小**的评论:

近代史的面目真的很难看清,因为我们主动屏蔽了很多历史,清王朝的种种不足,因为被侵略被我们忽视,殊不知在那个落后的时代,我们已经找不到自我,更勿论所谓的民族疼痛感,封建制度在资本主义的制度优势下很难胜出!或许就如逻辑思维所说,失败是注定的!

2013-12-16 12:30:15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看过作者上的一些节目,好像有《开讲啦》?作者说话挺犀利、挺有个人风格的,希望他写的书也不一般,能够让我们对近代有更不一样的认识。因为我一下子买了他的三部曲。

2017-04-29 22:23:39
来自弥陀**的评论:

这是中国近代最激荡的一段历史,新旧思想激烈交锋,新旧势力各种混战,新旧人物走马灯似的谢幕、登场。从辛亥间的风云翻涌,到北伐后的乱象初弭,一幕幕或惨烈、或讽刺、或幽默、或反转的戏接踵上演。

2016-03-14 21:38:43

免责声明

更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