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全新增订版)图书
人气:29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全新增订版)

(易中天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文明70%的历史都是惆怅,而惆怅,是因为在乎。”)
  • 所属分类:图书 >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  
  • 作者:[易中天] 著
  • 产品参数:
  • 丛书名:--
  • 国际刊号:9787533940461
  • 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14-10
  • 印刷时间:2014-10-01
  • 版次:1
  • 开本:16开
  • 页数:--
  • 纸张:胶版纸
  • 包装:平装-胶订
  • 套装:

内容简介

帝国的惆怅》是易中天对帝国制度的反思。中西历史的进程,是一个“交相胜”的过程。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

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但顺藤摸瓜,由近及远,还得从帝国说起。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鸦片战争之惨痛,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事实上,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没有利,就不会存在;没有弊,就无须革命。所以,帝国必须终结,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

帝国的惆怅》以人性为视角,以故事说人物,以人物说历史,以历史说文化,以文化说人性,解读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帝国制度与人性之间的关系,反思中国传统社会政治和帝国制度。

编辑推荐

帝国的惆怅》全新增订本。

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衰。

中国的帝国制度由秦灭六国而建立,起初一定是好的。

但久而久之,帝国制度变坏了,这是为什么?

对历史的说法有很多种。

常规的是“正说”,如《三国志》《大唐西域记》;流行的是“戏说”,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正说不好看,戏说不真实。要想好看且真实,只有“趣说”。所谓“趣说”,就是历史其里,文学其表,既有历史真相,又有文学趣味。

“趣说”的关键是“人”。要想了解历史,必须参透人性。历史是不能复原的,然而人性却相通。以人为本,历史才有意义。以民族的文化心理为核心,一个个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在我们面前才可能变得鲜活起来。这些鲜活的故事和生命将促使我们反省历史,反省社会,反省人生,反省自己,于是趣味之中就有了智慧。这就不仅是“趣说”,而且是“妙说”。《帝国的惆怅》正是这样一本书。

作者简介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在新疆工作。

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

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

已出版作品:

易中天文集》(1~16卷)

易中天中华史总序:文明的意志与中华的位置》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

易中天中华史:从春秋到战国》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

易中天中华史:秦并天下》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易中天中华史:两汉两罗马》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

目录

及时章 明月何曾照沟渠

晁错之死

削藩其事

是非功过

晁错其人

历史之错

晁错之错

第二章 武侯治蜀与“攻心联”

怎样看“攻心联”

治蜀问题何在

谁有“反侧之心”

是谁“宽严皆误”

蜀汉为何而亡

第三章 小太宗与大败局

“痴呆儿”成了“小太宗”

霹雳手段,菩萨心肠

天子本是苦孩子

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皇帝也要守王法

危险的政治

第四章 变法帮了腐败的忙

变法迫在眉睫

时势造英雄

针锋相对

事与愿违

成败与道德无关

教训所在

第五章 荒唐的正义

奸臣严嵩

混蛋嘉靖

滑头徐阶

谁是祸根

第六章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小人物” 不小

为谁死节

认死理的人

自掘坟墓是乾隆

礼失求诸野

士气与土气

第七章 鸦片战争与战争的鸦片

弹冠相庆的战败者

逼出来的谎话

一骗到底

谎言与高调

小曲好唱口难

笑脸与鬼脸

鸦片还要吃到什么时候

第八章 非典型腐败

病例

所谓陋规

逼良为寇

高薪未必养廉

有监督就行吗

制度不能保障一切

并非不治之症

第九章 从“出入两难”到“进退自如”

入世与出世

读书人与知识分子

治世与乱世

想得开与想不

身家与天下

士大夫与读书人

报国与全身

君臣与师生

出路与对策

第十章 千年一梦

我们曾经拥有

魂断侠缘

谁之梦想

剑的秘密

侠与士

百家罢后梦难圆

附录 帝国官僚制度简述

宰相制度

中央部门

地方官员

后 记

在线预览

后记惆怅是因为在乎

帝国的惆怅》、《帝国的终结》与《费城风云》,写作和出版,差不多是“前后脚”。当然,这三本书,也多有不同。如果说,撰写《费城风云》,是为了“看看人家”;那么,写作《帝国的惆怅》和《帝国的终结》,就是为了“想想自己”。我们不是总喜欢说“以史为鉴”吗?那就好好照照镜子吧!

结果,就照出惆怅来了。

这真是好生让人不爽!中华文明三千多年,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帝国时代就占了三分之二。七成的历史如果都是惆怅,怎么能让人接受呢?

联系到《费城风云》,就更让“爱国愤青”们不满。是啊,你说美国历史,称之为“艰难的一跃”;说中国历史,则不是“惆怅”,就是“终结”,什么意思啊?难道我们什么都不好,美国和西方,就什么都好?

呵呵,这实在是大大的误解。

首先,我从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或事情,是好得无缺,或者坏得一无是处的。在我看来,有利必有弊,有弊也必有利;有优点必有缺点,有缺点也必有优点。利与弊,优点与缺点,要历史地看,辩证地看。许多时候,一个事物的利,往往同时就是它的弊。甚至它会有此缺点,恰恰因为它有此优点,比如“慢工出细活”。慢,就是缺点;细,则是优点。但是,不慢就不可能细。电脑控制机器来制作,倒是又快又细,可惜趣味又没了。可见“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只有优点,没有缺点的事,这世界上没有。

因此,请诸位放心,我绝不会认为“美国和西方什么都好,我们什么都不好”,因为这不符合我的思想方法。

那么,为什么我这三本书,讲美国的联邦制度时,优点多;讲中国的帝国制度时,缺点多?因为“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既然我们的目的,是“取人家之长,补自己之短”,当然应该多看人家的长处,多找自己的不足。如果这“他山之石”,被你批成了“臭鸡蛋”,请问咱们这个“玉”,你还攻不攻呀?

或许有人会说:我们要学西方,西方难道就不该学我们?当然应该。但那是人家的事。人家学不学,怎么学,学什么,都得由人家自己去想、去做。就算他们坐失良机,或者不得要领,没有及时把我们的好东西学到手,耽误了他们的发展,影响了他们的进步,那也是他们“活该”。你们这些“爱国愤青”,瞎操的哪门子心?

所以,你要是真爱国,就该多找自己的毛病,多想自己的问题。这就好比自己得了感冒,犯不着拿别人拉肚子说事。你还是想想自己咋回事吧!

当然,如果你的爱国,原本不过姿态,也可以满不在乎。

真爱就会在乎,在乎就会惆怅,而惆怅并不是怨恨。我是不赞成一提起过去,一提起历史,一提起传统,就充满怨恨的。不要说恨,便是怨,也不对。因为不管其中有多少问题和不是,那也是我们自己“曾经的选择”。如果怨恨,请问怨谁、恨谁?

何况我们的历史也并非一团漆黑,我们的传统也并非一无是处,正如西方的历史和传统也有污点和缺陷。实际上,邓晓芒和我,早在《黄与蓝的交响》一书中就说过,中西历史的进程,其实是“交相胜”。有时候我们比人家好,有时候人家比我们强,这才是事实。麻烦仅仅在于,人家比我们强,是在近现代。我们的风光靓丽,却已成明日黄花。这才让人惆怅。惆怅,就是失落、怅惘、迷茫,即“怅然若失”,因为我们原本不该这样。

这就必须反思秦汉以后的帝国制度,甚至反思帝国之前的邦国制度。但顺藤摸瓜,由近及远,还得从帝国说起。何况我们的成败得失,包括汉唐盛世之辉煌,鸦片战争之惨痛,也确实跟它息息相关。事实上,一种制度能够实行两千多年之久,又居然会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必定是有利有弊。没有利,就不会存在;没有弊,就无须革命。所以,帝国必须终结,也一定会终结。终结之后,留下的就是惆怅,还有教训。

2010年11月30日初稿

2014年8月16日改定

正文:

及时章明月何曾照渠沟

──读《史记》、《汉书》之《晁错传》

一、晁错之死

晁错是穿着上朝的衣服(朝衣)被杀死在刑场的。

晁错的这种死法,常常使读书不细的人误以为他死得很体面。这事要怪司马迁。司马迁在为晁错作传时用了“春秋笔法”,说“上令晁错衣朝衣斩东市”,似乎是皇帝给晁错留面子,让他穿着朝服去死,享受了“特殊待遇”。斑固就没有司马迁那么厚道,不客气地揭老底说“绐载行市”(其实司马迁也说了这话,只不过是在《吴王刘濞列传》)。绐,就是诳骗。晁错是被骗到刑场的。奉旨前去执行命令的首都卫戍司令兼公安部长(中尉)陈嘉大约并没有告诉晁错朝廷要杀他,晁错也以为是叫他去开会,兴冲冲地穿了朝服就上车,结果稀里糊涂被拉到东市,腰斩了,连遗嘱也没来得及留。我们不知道,刑前有没有人向他宣读判决书。但可以肯定,晁错之死,没有经过审判,也没有给他辩护的机会。

这实在可以说是“草菅人命”,而这个被“草菅”了的晁错也不是什么小人物。他是西汉初年景帝朝的大臣,官居御史大夫。御史大夫是个什么官呢?用现在的话说,相当于副总理兼监察部长。所以晁错的地位是很高的。一个高官不经审判甚至还身着朝服时就被处死,只有两种可能。一是事情已经到了非常紧迫的程度,二是对手痛恨此人已经到了不顾一切的地步。现在看来,晁错的死,两种情况都存在。

先说事情的紧迫。

晁错被杀的直接原因是“削藩”。晁错是一有机会就要向汉景帝鼓吹削藩的。而且,正是因为他的极力主张和一再鼓吹,景帝才最终下了削藩的决心。什么是“削藩”呢?简单的说,就是削减藩国的辖地。所谓“藩国”,就是西汉初年分封的一些王国。这些王国的国王,不是皇帝的兄弟,就是皇帝的子侄,是大汉王朝的既得利益者。削藩,无疑是要剥夺他们的权力,侵犯他们的利益,这些凤子龙孙岂能心甘情愿束手就擒?所以,削藩令一下,最强大的两个王国──吴国和楚国就跳了起来。吴王刘濞和楚王刘戊联合赵王刘遂、胶西王刘卬、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东王刘雄渠起兵造反,组成七国联军,浩浩荡荡杀向京师,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七国之乱”,也叫“吴楚之乱”。

七国兴乱,朝野震惊,舆论哗然。景帝君臣一面调兵遣将,一面商量对策。这时,一个名叫袁盎的人就给景帝出了个主意。袁盎说,吴楚两国,其实是没有能力造反的。他们财大气粗不假,人多势众也不假,但他们高价收买的,不过是一些见利忘义的亡命之徒,哪里成得了气候?之所以贸然造反,只因为晁错怂恿陛下削藩。因此,只要杀了晁错,退还削去的领地,兵不血刃就能平定叛乱。袁盎是做过吴国丞相的,说话的分量就比较重一点。何况这时景帝大约也方寸已乱,听了袁盎的建议,就起了丢卒保车的心思。

不能说袁盎的主意没有道理,因为吴楚叛乱确实是以“请诛晁错,以清君侧”为借口的。打出的旗号,则是“存亡继绝,振弱伐暴,以安刘氏”。什么叫“清君侧”呢?就是说皇帝身边有小人,要清理掉。这个“小人”,具体的说就是晁错。那好,你们不就是要“清君侧”吗?如果晁错已诛,君侧已清,你们还反什么反?

事实证明,袁盎的这个主意并不灵。晁错被杀以后,七国并未退兵,作为汉使的袁盎反倒被吴王扣了起来。袁盎给汉景帝出了诛杀晁错的主意后,被任命为“太常”(主管宗庙礼仪和教育的部长),出使吴国。袁盎满心以为吴王的目的既已达到,应该见好就收的。谁知道这家伙的胃口已经吊起来了,根本不把袁盎和朝廷放在眼里,不但连面都不见,还丢下一句话:要么投降,要么去死。这下子袁盎可就哑巴吃黄连了。虽然后来他总算从吴营中逃了出来,却也从此背上了一个恶名:挑拨离间,公报私仇,谗言误国,冤杀功臣。

实际上当时就有人为晁错鸣冤叫屈,对袁盎不以为然。晁错被杀以后,有一个名叫“邓公”的人从前方回京,向汉景帝汇报军情。邓公的官职是“谒者仆射”(宫廷卫队长郎中令的属官),级别“比千石”,此刻被任命为校尉(比将军低一级的武官),将兵平叛。汉景帝问邓公:晁错已经杀了,吴国和楚国应该退兵了吧?邓公却回答说,怎么会退?吴王图谋造反,准备了几十年,所谓“诛晁错,清君侧”,不过是个借口罢了,“其意非在错也”(他们的意图并非在诛杀晁错)。所以,吴国和楚国是不会退兵的,天下人的嘴巴却恐怕会闭起来,不敢再说话了(恐天下之士噤口,不敢复言)。景帝问他为什么。邓公说,晁错为什么要主张削藩?是因为担心诸侯过于强盛,尾大不掉,威胁中央政权,这才提出要削减藩国辖地,以提高京师地位。这是我们汉家社稷的千秋大业和万世之利呀!可是,他的计划才刚刚开始实行,自己却被冤杀于东市,这不是“内杜忠臣之口,外为诸侯报仇”,做了令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吗?“臣窃为陛下不取也!”景帝听了以后,半天说不出一句话来。“默然良久”,才叹了一口气说,你说得对,朕也是追悔莫及啊!

其实,把错杀晁错的责任都算到袁盎身上,也是冤枉的。因为袁盎当时的身份,只不过一个被罢了官的庶人;他向景帝提出的,也只不过一项“个人建议”。然而处决晁错却是正式打了报告的。打报告的是一批朝中大臣,包括丞相陶青、中尉陈嘉、廷尉张欧(颜师古注欧音区)。当时的制度,中央政府的高级官员是“三公九卿”。三公就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丞相是较高行政长官,相当于总理或行政院长;太尉是较高军事长官,相当于三军总司令;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兼较高监察长官,相当于副总理兼监察部长。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起来就是“宰相”。所以宰相是三个,不是一个。部长则有九个,叫“九卿”。陈嘉担任的中尉,张欧担任的廷尉,都是卿。尉,是武官。那时军警不分,尉可能是军官,也可能是警官,还可能是军官兼警官,职责取决于“尉”前面的那个字。比方说,太,是“较高”的意思,太尉就是全国较高军事长官。中,是“宫廷”的意思,也代表“京师”,和外地的“外”相对应。中尉的职责,是负责京城的治安,所以中尉就是首都卫戍司令兼公安部长。廷,则是“朝廷”的意思。廷尉的职责,是掌管刑律,所以廷尉就是司法部长兼较高法院院长。一个政府总理,一个公安部长,一个司法部长,三个人联名弹劾晁错,分量是很重的。

拟定的罪名也很严重,是“亡臣子礼,大逆无道”。申请的处分,则是“错(晁错)当要斩(腰斩),父母妻子同产无少长皆弃市”,也就是没分家的亲人无论老幼统统砍头(弃市是景帝时确定的一种死刑,意谓“刑人于市,与众弃之”)。对这个弹劾,汉景帝的批示是“同意”(制曰可),而且派中尉陈嘉把晁错找到,立即执行,连招呼都没打一个。

所以,晁错不但死得很冤,死得很惨,还死得很窝囊。

不过,正如“请诛晁错,以清君侧”只是吴楚起兵的借口,“亡臣子礼,大逆无道”也不是晁错被杀原因。真正原因是削藩。所以,要知道晁错该不该死,就得先弄清楚“削藩”是怎么回事。

……

网友评论(不代表本站观点)

来自爱苗苗**的评论:

非常好!特别满意,但快递实在是不怎么样,上午说下午送,下午说明天一早送,转天早晨也没有送,说下午,最后第三天晚上才送来!!

2015-09-04 19:40:44
来自jinl128**的评论:

尽管是易老师若干年的大作,但读起来还是让人受益匪浅。对于别人读书的感悟自己能够体会那么深,那么到位,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

2016-03-11 15:44:04
来自柒红木**的评论:

专业老师推荐的,一直觉得挺不错的,看多几遍会有很多历史感悟,易中天先生这书写的有意思

2016-07-18 13:52:49
来自熵增焓**的评论: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全新增订版) 明明是货到付款,现金支付,结果还没带钱不能找钱

2017-10-13 11:23:09
来自爱***瓜**的评论: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全新增订版) 帮朋友购买,活动时一起下单很划算。他很喜欢易中天。

2017-06-08 12:48:44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政治就是人性的高层体现,因此掌权者绝对不能摧残人性,否则江山不稳。

2017-11-09 07:22:13
来自销声飞**的评论:

前面的晁错,我还没大看明白,后来写到王安石、明代的严嵩的时候,特别是明朝的历史比较熟悉,所以觉得写的高度精炼。对明代的皇帝的总结很到位。没几个好皇帝。很好,很不错!!!

2015-02-03 14:00:37
来自芙蓉的**的评论:

易中天讲帝国的政治得失与人性,读起来不枯燥又长见识,性价比很高。

2014-11-13 17:51:27
来自了ll了**的评论:

是冲着帝国三部曲来的,不确定能不能看下去所以先拿了一本,有深度的好东东是需要慢慢体会领悟的。

2016-02-11 17:09:28
来自风吹两**的评论:

之前就读过易老师的帝国的惆怅,看出了新版,买来珍藏,顺便送长辈一套。

2014-11-13 17:59:45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易中天的书,评论的很好。毕竟是专业的学者,看过当年明月的人,想更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的可以看看,很有收获的。会让你站到一个更高的角度来审视中国的历史的。

2015-04-30 16:31:2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帝国,强者也;崩溃,盛极而衰。如何找到长久不衰的秘诀,看看此书就知道了

2016-04-22 16:13:51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帝国的惆怅以前看过。旧版里面有水浒四章,新版删除了。易中天先生的作品,通俗性、趣味性、学术性良好统一的作品。

2014-12-16 22:27:28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帝国的惆怅(全新增订版)种。常规的是正说,如《三国志》《大唐西域记》;U流行10的是戏说,比如《三国演义》《西游记》。正

2015-09-24 06:58:3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易中天的《帝国的终结》之前看完了,觉得不错,买了这本,希望他一如既往吧!

2015-12-18 18:45:41
来自罗晓微**的评论:

我很喜欢平时看些历史书,易中天的书还是很有质量保证的,这本书非常经典了,算是易中天的代表性作品,其中的很多观点到现在依然是非常热门且有趣的,因为这点,这次出了全新修订的版本,我马上下单了,到家后翻看了一下,的确添加了不少的新内容,还是非常有趣的一本书~

2014-11-11 19:26:51
来自方馨Oli**的评论:

一直蛮喜欢易中天的书的,感觉他的书写的非常有意思,这本书是一本内容比较深的书,之前在图书馆里面看过几页,觉得不太适合当时的自己,这次看到似乎是出了个新的版本,于是收藏下来,决定找个时间的来研究一下~

2014-11-11 16:52:25
来自波门水**的评论:

一直狠喜欢易中天的品三国,这次买了帝国的惆怅,读起来感觉历史跟现实贴近。写的很好。是一本不错的书。值了的喜欢历史的盆友来读。

2016-04-23 11:28:12
来自曹潇筱**的评论:

这本书是大学导师当年推荐的,一直没有时间拜读,最近几天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书,然后就跑来下单了,正在看,内容写的蛮有趣的,挺好玩的,我很喜欢这本书,这还是我第一次看易中天的书,有空得把他之前得书找出来看看。

2014-11-11 20:55:16
来自巨蟹大**的评论:

这是易中天少见的非常具有深度的一本理论性图书,作为历史学家,易中天能够从历史中看到很多我们所忽视的东西,这些东西组成了这本非常有意思的书,书读起来并不是很累,一反那些理论书的常规,是本年轻人可以读一下的书,还是非常有意思的~

2014-11-11 20:00:10
来自无昵称**的评论:

易中天是个专业的学者,深受黄仁宇先生影响,逻辑严谨,娓娓道来,把一个如此复杂的帝国分析的简单明了,怪不得能上百家讲坛,思想和表达都很到位,给全星

2017-11-09 07:39:40
来自珠峰雪**的评论:

易中天,帝国的惆怅,反思秦汉之后的帝国制度,从秦灭六国到辛亥革命,中华文明70%的历史都是惆怅,而惆怅,是因为在乎。

2016-09-18 00:45:17
来自匿名用**的评论:

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衰。中国的帝国制度由秦灭六国而建立,起初一定是好的。但久而久之,帝国制度变坏了,这是为什么?以人为本,看历史演变,借古鉴今。

2017-06-05 20:57:18
来自清纯语**的评论:

快递很快。这本书讲中西历史的进程。 任意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者不能立久而不衰中国的帝国制度由情灭六国而建立起初一定是好的但久而久之,帝国制度变坏了这是为什么以人为本看历史演变借古鉴今。

2016-11-25 17:37:33
来自zzyuu**的评论:

帝国的惆怅很好看,值得学习 帝国的惆怅很好看,值得学习

2016-02-15 10:13:59

免责声明

更多相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