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王阳明传》:
史上写透王阳明传奇人生与心学智慧的标杆作品,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王阳明研究人周月亮数十载学术成果。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王阳明传》无论是从王阳明生平史料的广泛性与真实性、对心学研究的精深程度,还是写作的严谨程度上都比其他版本更胜一筹。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王阳明传》凝聚了作者批阅数十载、增删数次的心血。在汲取中外王学研究的基础上,用通俗而不失品味、严谨且不失趣味的语言,将王阳明从凡人到圣人并创立心学的传奇人生娓娓道来,并从王阳明的诗文中探寻其真实内心,解开了王阳明诸多不为人所知的生平细节和思想谜题。
王阳明的心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对增强中国人文化自信有很大的帮助。把这种思想文化,变成一种内在的动力源泉,变成我们的自身的营养,以古代圣贤为榜样,格物穷理,知行合一,经世致用,正心诚意,抵达良知。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李鸿章传》:
梁启超说:“四十年来,中国大事,几无一不与李鸿章有关系。”从中可以看出李鸿章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李鸿章传》记述李鸿章的一生:早年落拓,后镇压太平天国,创办洋务运动使其声望达到顶点,但甲午战争撞碎其强国梦,后只能周旋于列强的外交舞台直至死去。梁启超多方位地对李鸿章的一生进行了描写和评价,解读了李鸿章在晚清内外交困的大变局下,对军事、洋务、外交以及政治等方面进行的改革,指出他是时势造就的英雄而不是造就时势的英雄,是比较客观公正的一部传记。
梁启超还把李鸿章同古今中外要人霍光、诸葛亮、秦桧、曾国藩、张之洞、俾斯麦、伊藤博文等做了对比,指出李鸿章也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能够忍辱负重,但是他没有长远的眼光,不知道为后世立百年大计,仅满足于修修补补。不懂得现代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国民的地位、国民在现代国际竞争中的作用、政府与民众的关系,因此在现代国际竞争中处处落于下风,处处受制。
梁启超在书中强烈感受到“以一人而敌一国”的无望与悲恸,由此发出“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的感叹。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成吉思汗传》: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成吉思汗传》为国际著名历史专家勒内 格鲁塞的经典作品,史料真实,内容详尽,感情真挚,以史诗般的笔触重现了世界征服者——成吉思汗的一生,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传记佳作。
书中真实而生动地叙述了成吉思汗,这位自幼丧父、坎坷成长的草莽少年,如何以坚韧不拔的毅力抗击险恶的命运,以势不可挡的力量统一蒙古各部,继而攻克金都、举兵西征,指挥着空前的战争力量,创建了横跨欧亚大陆的游牧帝国,雄霸天下。他身经百战的生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他充满传奇的一生更使子孙后世获益匪浅。
在勒内 格鲁塞笔下,成吉思汗不仅仅是帝王,更是外交家、政治家、军事家,在近50年的戎马生涯中,他施展雄才大略,用兵有勇、结盟有智、治国有谋。虽草莽出身,但充满智慧。其军事思想和指挥艺术,在世界军事史上独有重要地位,对后世有很大影响。
读懂成吉思汗,便读懂了勇气与智慧。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张居正大传》:
张居正是明朝后期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中国历史上六大改革家之一。他以雷厉风行的改革,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张居正,从荆州的一个普通家庭起步,少时聪颖过人、青年时踌躇满志,其政治生涯从失意困顿到忍耐蛰伏再到春风得意,终位极人臣。张居正对明朝的弊政做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扭转了明朝后期持续颓靡的局势,以一己之力将大明帝国的倾覆后延了七十多年。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张居正大传》是朱东润由传记理论研究转入传记文学创作的开端,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朱东润凭借其深厚的古典文学研究功底,力主传记创作“有来历、有证据、不忌烦琐、不事颂扬”,写就了这部波澜壮阔、气魄宏大、议论纵恣的作品。
文学史家朱东润以丰富的笔力着墨于明朝这位首辅大臣,对张居正这位专制王朝的著名改革家有更深刻的理解与同情,对传主所置身的那个时代有更清醒的认识与反思。《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张居正大传》不仅有相当突出的学术成就与研究价值,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与实用价值。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朱元璋传》: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朱元璋传》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经典历史人物传记,也是二十世纪中国四大传记之一。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朱元璋传》写定于1948年,当时作者正当盛年,思想自由,文思活泼,语言生动畅达,在审慎地梳理、考订、辨析各类翔实的历史资料的基础上,作者用通俗浅显的语言将明太祖朱元璋这个复杂多面的帝王细致入微地展现了出来——青年时期历经艰辛磨难、乞讨度日的小流氓,中年时期英勇睿智、气度恢宏的统帅,勤政爱民、夙兴夜寐的开国之君,晚年时期猜忌心极重、杀戮成性的孤独老人,多重人格和形象矛盾而统一。在真实呈现历史场景的同时,也还原了一个几百年来被历史迷雾所遮蔽的活生生的人。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变动不居的历史洪流中,找到恒定不变的规律,运用到现实当中,帮助今天的人们,这既是作者的史识追求,也是《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朱元璋传》的现实意义所在。
周月亮,当代“心学”名家,国内王阳明研究领域学者。1958年出生于河北涞源,1975年插队当知青,1977年返城当工人,1978年考入河北师范中文系,1985年研究生毕业,1996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曾出版《大儒王阳明》《王阳明内圣外王的九九方略》《历代大儒传》《孔学儒术》等一系列著作。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王阳明传》:
导读 修心炼胆吐光芒
小引 缀着驼铃的鞋
及时回 姚江夜航船
夜之光
夜中正是用功时
超拔的家风
古越姚江
启蒙大师
第二回 内圣外王起脚处
亲佛近道学养生
侠客梦
圣人必可学而至
纸上谈兵
第三回 英雄心性奴才命
八股文中的心学端倪
跨界发声
不做空头文学家
刑部里的名士
筑室阳明洞
宰相经
师友之道
第四回 北风送南雁 有情觉悟难
流氓
大墙国子监:习忍达无所伤
追杀造神话
情牵返尘寰
第五回 临崖一跳悟心宗
若转不得虽活犹死
撒手悬崖自肯承当
阳明学诞生
早知灯是火,饭熟已多时
生活艺术化
太极功夫
第六回 以行求知身心好
坐起咏歌俱实学
知是行的主意 行是知的功夫
易知则有亲 易从则有功
以《易》终吾身
为学着力处在出感觉
建立新感性的意术
第七回 圣学即心学
毫厘须遣认教真
静生明
政事皆学问
破蔽解缠 实处用功
打通朱陆 合和而三
或语或默 无我方能自得
心外无善
第八回 正意功夫《传习录》
传习录》的及时篇导读
心即理
意识形态纯洁法
主一提住心
立志如种树
心体虚灵不昧
省察是有事时存养
未发之中
悔悟是去病的药
不动于气 不着意思
动静一机 体用一源
第九回 文人用兵的意术
踏上征途
连续出其不意
百战自知非旧学
制度养育心中贼
像情书的檄文
上善若水
真诚的权术
学用一体
大学中的小
教典问世
第十回 智的直觉
宁王起事
行间用诈
不动心才能神机运变
心法气机
这边讲学 那边宁王被擒
圣贤功夫 俗世智慧
江山如戏院
忠而被谤最窝囊
心血凝冰六月寒
我仍爱山亦恋官
两个真学做圣人的学生
第十一回 功夫不能断 良知成良能
致良知工夫的诀窍
本体要虚 功夫要实
良知应世:两难而两可
念头功夫 心地法门
诗意地栖居 圣学艺术化
文火炼现量
夜航灯塔
几则“语案”
第十二回 煮沙为盐 此心光明
曲成万物
天泉证道
权道合一
重建伦理合理的社会
兵声寒带暮江雄
镜里觅头
书院传心灯
良知化成息壤
画外音
王阳明:那边会了,却来这边行履
心学关键词
附录
传主年表
简述阳明学在东亚的影响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李鸿章传》:
李鸿章传(原著)
序例
及时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鸿章与古今东西人物比较
李鸿章传》(白话文)
序例
及时章 绪论
第二章 李鸿章之位置
第三章 李鸿章未发达以前及当时中国的形势
第四章 兵家之李鸿章(上)
第五章 兵家之李鸿章(下)
第六章 洋务时代之李鸿章
第七章 中日战争时代之李鸿章
第八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上)
第九章 外交家之李鸿章(下)
第十章 投闲时代之李鸿章
第十一章 李鸿章之末路
第十二章 结论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成吉思汗传》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张居正大传》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朱元璋传》
中国古代人物传记系列:王阳明传》:
王阳明为人作序记,落款常是“古越阳明子”“阳明山人”“余姚王阳明”,成化八年(1472年)九月三十日亥时王阳明出生于余姚。王阳明的父亲王华状元及第后思恋山阴山水佳丽,又搬回山阴。余姚遂成为王阳明的“老家”,现在两地都留有遗迹,两地在明代都属于绍兴府。绍兴是大禹时代的“大越”,越地越人的特色要从大禹说起。鲁迅视大禹为“中国脊梁”的原型样板,既是平实之论,亦包含着同乡的自豪之情。大禹治水,功铸九鼎;王阳明治心,鲁迅改造国民性,也都功不在禹下。
大禹治水告成于这三苗古地。《越绝书》载:这片泥泞积水的沼泽地,本是荒服之国,人民水行而山居、刀耕火种,还流行着断发文身的习俗,巫风颇甚。有越语(隶属吴方言系统)、越歌、“鸟虫书”(文字),古老的越文化则有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越传》载,“禹到大越,上苗山,大会计,爵有德,封有功,因而更名苗山日会稽’’。现会稽山麓的大禹陵,即为禹之葬地。夏少康封庶子无余于会稽,奉守禹祠,国号为“于越”。秦始皇时期改名为“山阴”。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报仇复国的精神最见越人的脾气和心性。绍兴的越城区是范蠡帮助勾践为“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而规划设计的。绍兴城也因此又称作“蠡城”。勾践灭吴的次年将国都从蠡城迁到琅琊(今山东胶南县附近)。王阳明的远祖即琅琊人,王氏族谱上的“始祖”是晋光禄大夫王览。有人说王阳明是王导一系的,有人说是王羲之一系的。
山阴习称为越,还因为隋朝时在此建越州。改称为绍兴,则是南宋赵构避金兵跑到这里,两次把越州当成临时都城,越州官绅上表乞赐府额,赵构题“绍祚中兴”,意为继承帝业,中兴社稷。公元1131年,改年号为绍兴,并将越州改为绍兴府。于是,于越、会稽、山阴等名称一统为绍兴。
王阳明出生的余姚是个山岭丛集的古朴闭塞的城镇,多亏了一条姚江沟通了与域外的联系,更多亏王阳明创立了姚江之学,从而使之成为浙东文化重镇。
姚江,又叫舜水,全称为余姚江。余姚江源出四明山支脉太平山,蜿蜒东流经余姚于宁波汇奉化江后成为甬江。关心郡国利病的大儒黄宗羲写有一篇《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历任地方官想改革舟渡办法都是治此彼起,改变不了舟子迹同杀人的摆渡状况,改变不了候渡甚难的情况。“是故吾邑风气朴略,较之三吴,截然不同。无他,地使之然也。”王阳明在《送绍兴佟太守序》中说,“吾郡繁丽不及苏,而敦朴或过;财赋不若嘉(兴),而淳善则逾。是亦论之通于吴、越之间者。”
余姚县境中较大的山是龙泉山,为四明山的支脉,又名龙山,在余姚西边。南坡山腰有泉,虽微不竭,名龙泉,以泉名山。其北麓半腰处有栋小阁子楼,本属于莫家,王华还没中状元时租用为书房,并家居于此。但因生了王阳明而成了文物。王阳明高弟钱德洪撰有《瑞云楼记》详细记述了“神人送子”的神话:王阳明的奶奶岑氏梦见五彩云中,神人在鼓乐声中抱一婴儿交付岑氏。岑氏说,我已有子,我媳妇对我极孝敬,愿得个好孙子。神人答应,然后,怀孕14个月的郑氏生下王阳明。等王阳明大贵之后,乡人便把那个小楼叫作“瑞云楼”。有趣的是,24年后王阳明的高足钱德洪也生于这个楼中。
明史》写得清灵精练,相当讲究,但依然信服神秘灵异的话头,好像大人物就是天纵之圣似的,说王阳明是神人自云中送来,因而初名“云”,也因此而5岁尚不能说话,经异人抚摸后,更名“守仁”,才会说话。因为“云”在古汉语中是说话的意思,道破了天机。守仁,用的是《论语》语典:‘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
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21世纪将是王阳明的世纪。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杜维明
王学绝非独善其身之学。而救时良药,未有切于是者。
——梁启超
独阳明之学,简径捷易,高明往往喜之。
——严复
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曾国藩
自孔孟以来,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黄宗羲
不错的的一套书,喜欢
最有魅力的男人传记
内容是好内容 只是纸质太差 捧在手里生怕哪一下翻得用力过猛 比15年前在地摊买的错字连篇的盗版书的纸质都不如 深深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