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没有写远大的理想,锦绣的前程。她把生活里的拧巴、纠结一一融化在淡淡的笔尖。写那些朴素的人、朴素的生活。偏偏让你嗅到理想应该有的味道。
合上书,你也许会忽然发现,原来一直误解了理想的意义。生活不应是为了周遭的人对自己满意而已。
54个人生温暖的瞬间里,我们渐渐明白,平凡的一生不代表碌碌无为;变得成熟也不意味着要丢掉初心。就算怀揣世上伟大的梦想,也不妨碍我们得到一个普通人的快乐。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中记录的,是这样一些人,和他们各自不同的命运:
在母亲失望的眼神里坚持玩收藏,终于玩成办个人展览的收藏家;
一位敢年近30才走进美术课堂的电工,现在是国内某知名设计师;
一位亿万富翁回忆,妈妈从名媛跌落到洗衣妇,依然坚持每晚给他把衣服熨平。让他穿得破旧却干净,那时他不懂,他只是朦朦胧胧感觉 到,即便做洗衣妇,他的母亲也和别人不同……
他们的坚持是生命里自顾自的模样;人来人往中,只有这样的心灵才能做到旁若无人。他们专注的样子,很自由。
活出那份娓娓道来》:李健、刘若英、孟非、林青霞、汪涵、陈道明、吴秀波……读他们的故事,找到自己生活的根。这是一杯镇定剂,能浇灭躁动失控的内心,抚平慌张匆忙的生活。
今天也要用心生活》:让疲于奔命的我们停下来喘口气。生活可以是每个人的,试着找到那小小的耀眼的美好。别再内疚、恐惧,也别再制造借口,每24小时的生活,都请用心对待。
如果我们不曾相遇》:人气大神唐家三少鼎力推荐如果时光可以倒退一回,那个人还会是我吗?以故事为镜,审视自己的内心。如果我们不曾相遇,茫茫人生奔向何地?
林特特
本名杨颖,安徽人,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做过教师、编辑。在中国青年报、外滩画报等多家媒体开设个人专栏。写作源于总结癖,总结源于恐惧――人、事、风景,用笔记下仿佛就铁板钉钉,不会溜走、谁也抢不走。写作源于无能为力,试图用这种方式一再回到生命中难忘的现场,重温、反省、篡改结局。
及时章:世界是苦的,但生活要有它该有的样子
当全世界遗忘你
一颗简单的心
费劲人生
比未知更可怕的是预知
怎样做才不算虚度我要去北京听摇滚
写信是独处的一种方式
被偷走的人生
当郭芙蓉想起佟湘玉
成长的关键词
一个三本女生的夏天
你该怎样成功
如果回忆变丑了
糊涂孩子是怎么长大的
第二章:在你最感兴趣的事情上,藏着人生终极的秘密
那些无用的喜欢
旁若无人的事儿
这些年我听过最心酸的一个梦
平行空间里的另一个自己
每一个毫不费力的背后
你我都没有守住初衷
一书一生一勒口
谁在安排你的生活――那些扔在废纸篓里的时间
与挫折有关的心理游戏――你手中的西窗
亲家之交淡如水
主见
毕业后,大学才真正属于你
旅游的癖好
形形色色的“强迫症”
第三章:人生就是一场接一场的别离
你撕碎的,可能是他的梦想
一家人
有些事一辈子一次就够了
人生中念念不忘的苦味
我们总在告别人生的一个段落
挤在300路公交车上
打车
如何做一个平凡的人
闺蜜
天一黄,北京就像北平了
人情味儿
第四章:念旧的人总不会太坏
安徽女人和咸肉
女朋友
你是我认识最久的人
小时候
与时迁有关的日子
我曾经是个差生
老家在你背上,你带它出来流浪
你弹吉他,我念北岛
鲜米汤
给尤奶奶拜年
身体里的家
青春就是件很偶然的事
第五章:一辈子,我们只能成为某些人眼中最特别的人
父亲的显摆
那个知道你是二百五的人
“写不完”与“睡不好”
只在这一刻,他从未长大
闽中新娘
我家男人
独苗夫妻的家事革命
老万的时尚杂志
90后:年轻一代
那个委屈的小女孩
第六章:找个温暖的人过一生
一样,却不是一对
若曾素心相赠,请勿反目成仇
一针见血和缺少远见
如果没有开始就好了
安全感
最浪漫
人生若只如初见
那个假装不在意的我
那些无用的喜欢
两年前,做一个玩具收藏家的报道,我找到两位采访对象。
十七岁的李树热爱军品,我走进他的小屋,只觉得错乱。
一进门便是他自制的FBI证书,上面镶着他的照片;靠墙是仿真的防弹背心、电棒;桌上摆着背着长枪,穿黄军装的抗日老兵石膏像;一侧的大书橱上满是战争片中常见的人物玩偶,书橱下则堆着一个个纸盒,里面装着战锤、飞机和坦克。
李树技校在读,课余在一家快餐店打工。
他很闷,只有谈到他的收藏时,眼睛才会闪耀。他将他的兵人在我面前排队,解说穿什么大衣的是法国兵;戴什么钢盔的是德国兵;接着,他说起南北战争、二战……说实话,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毕业生,眼前这位少年对军事、历史的热情和熟悉度令我羞愧、纳罕。
我由衷地说,你是我见过的这个年龄段最博学的,他却有些黯然,“喜欢这些有用吗?”“我的父母不支持我”,“女孩们都说我很怪”。
那天的采访变成了心理辅导,确切地说,变成了他倾诉、我倾听。
李树说,在父母眼中,他已经“被毁了”,没有好的前途――和大学无缘,只会烧钱――他最贵的一个兵人价值一千多元,钱来自于“打工和省下来的饭费”。
更令人沮丧的是,如果顺利毕业,并好运气地按专业找到工作,他将成为一名地铁工作者,“我喜欢的和我将从事的有什么关系?”“我妈说,你哪怕喜欢个乐器呢?还能考个级、加个分……”
无解。
我跑去下一站,脑海里满是少年眼中的黯然。
下一站,受访的是一位娱记,名叫陈娟。
陈娟拎一个大包,包里是她最喜欢的几个娃娃,她是国内著名的娃娃收藏家。
她把娃娃摆在咖啡厅的小桌上,用指肚摩挲着娃娃的蕾丝裙边,对我回忆十二岁拥有及时个娃娃时,“胸口像开了朵大花”。
此后,她为娃娃学习――父母以娃娃做考试的奖品;为娃娃工作――大学毕业后,收入的一大半用于买娃娃;因娃娃获得爱情――男朋友为她访到一件娃娃孤品而赢得芳心……
眼前这个标准的都市白领,谈到娃娃时,却满面少女的天真。
看她为娃娃投入这么多金钱和精力,我不能免俗,问:“这个爱好有什么用吗?”
陈娟笑,“不是所有的爱好都要有用”。
“当然,你可以认为这是它的用处,我因之获得了快乐,看到漂亮的娃娃获得审美的快乐;与娃友交流,得到沟通的快乐;工作之余,打扮娃娃得到放松的快乐……人总要找到一件喜欢的事作为认知、接触世界的方式吧。”
我找不到话来应,直至陈娟递给我一份请柬,她策划了一场娃娃收藏展。
几天后,关于他们的报道变成了印刷品,寄给李树报纸时,我顺手将陈娟展览的请柬转给他。
一去两年。
我在地铁出口碰到李树,他刚下班,我邀他一起吃晚饭。
刚坐下,他便从兜里掏出一个小兵人,让它倒立在饭桌上,我不解,他哈哈一笑,“每天带一个小朋友出来放风”。现在,他管他的收藏叫“朋友”。
他提到“陈姐”和那场展览,“来了很多人,都亲热地喊她的网名,都是同好”,“谈及共同的爱好时,脸上像放着光”,当然,“陈姐”还对他说了类似的话,关于“有用、无用”的提问。
“不是所有的爱好都要有用。”
“只要这爱好带给你快乐。”
“人总要找到一件喜欢的事……”
于是,李树遍访军品收藏网站,建论坛、写帖,现在他有一帮“兄弟”,工作之余,定期聚会,在小圈子里,他是公认的军事“专家”,最近又迷上给兵人素体着色,成品寄卖在某淘宝小店。
“我爹妈肯定失望啦,我只是个普通的地铁工人”,他说,“还成天喜欢这些不当吃不当穿的……”我拨弄他的小兵人,看着他脸上游动的神采,“可这些不当吃不当穿的,让你变得和别人不一样,让你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他一拍大腿,“对,我一个女同事就这么评价我,‘有趣’。”
告别“有趣”的李树,我应一个亲戚之约,上线聊天。
她抱怨儿子的“坏习惯”,每晚写一个小时的小说,而中考临近。
“写小说有用吗?能换分吗?能考大学吗?”
“不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秩序,有些无用的爱好有何不可?或许,成年后,是它,令人与众不同,成为欢欣鼓舞扑向未知世界的源动力。”
敲完如上字,我便对着百度发呆――陈娟已成了一名策展人。她在相关报道中说,她策划的及时场展览是关于娃娃的,那原是无心之举。
主见
他被公认没主见。
打麻将,出一张牌要考虑五分钟,还要环顾左右问参谋;点菜、决定去哪儿玩、电影院里,有两场电影需要择其一……这样说吧,凡要他做主的事儿,他都付之一句“随便”或“你说呢?”
一次,有人借用广告语笑话他,“男人,要对自己狠一点!”他呵呵笑,一个小姑娘轻拉我衣角:“我最讨厌这种没主见的男人!”
一日,我遇到他的妻子,她提起他们的婚姻。
想当年,他与妻子在一次旅行时相识,旅行结束,两人心心相印。
表白、交往、谈婚论嫁,该见父母了,她却退缩。几番闪躲后,她和盘托出,她患乙肝大三阳,前几次失恋皆因于此,她哭了:“就算你不在乎,你的家人也不可能不在乎。”
他的家人确实在乎,他的母亲劝说无效,不想和他闹僵,只警告:如果你们在一起,就得做好不要孩子的准备。
“那就不要呗。”他慢吞吞,倒不温吞吞,他们结婚了,“如果不是他坚持,我们之间根本不可能。”他的妻子至今感动。
他们还是有了孩子,在结婚五年后。
期待新生命的过程,比一般人多了波折。正如他的母亲所担忧的那样,怀孕第四个月,他的妻子被查出转氨酶过高,这意味着孩子遗传乙肝的几率很大。一个深夜,全家人开会,妻子想到因乙肝受到的种种歧视,应了众人,“明天去流产。”
可他一再说,等等,再等等,也许情况有变化,要给孩子一个机会。
如在婚姻问题上,所有人的反对都无效,他带着妻子寻医、求药,再检查时,指标下降。几个月后,孩子出生,一年后,孩子体检合格,他才被认为是对的,他发短信给家人:“好高兴!宝宝终于被确认是健康的!”
“如果没有他,儿子的小命都保不住。”他的妻子不禁后怕。
我和他的妻子聊这些时,他刚换了工作。
他在单位做人力资源,已任副职,但上级机关突然要成立计算机部,在全系统内招考,他报名参加并以及时名高中。
我知道,他原是计算机专业毕业,当初择业时,没有对口的单位和部门,“但现在,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要放弃已有的资历和基础?”我问。
原来,这么多年,他仍订阅计算机方面的期刊,时刻关注业内动态,有时,还在网上做威客,“他说,钱多钱少无所谓,最重要的是不至于手太生”,他的妻子介绍着,“他是真喜欢计算机,现在这个机会,他等了很久。”
我认识他超过二十年,习惯了他说“都行”、“随便”、“你说呢”。
我一直以为他优柔寡断、没有魄力,是个好好先生,一如小姑娘对他的评价,“没主见”。
告别他的妻子,我想了很多。
太多人大事没主意,小事不凑合,越是琐事,他们越力求身边人按自己的想法来,频繁行使决定权并认为这就是有主见。
其实,大多事,行事按此意见还是彼意见没有本质的差别,一个人一生需要表达主见的事不过那关键的几件。比如,和什么人一起生活,从事什么工作,明白自己喜欢什么,想得到什么,需要维护什么。
而决定一个人一生是否幸福的也不过这几件事吧?
“他是一个有主见的男人,他坚持的事自有他的道理,谁反对也没用。”他的妻子临别时说。
那个有主见的男人,让他的妻子提及他时,对所有未知的、未来的、将要共度的生活充满希望,那么笃定。
费劲人生
小丘有些不平,对于他的人生。
比如求学,他经历的失败总比别人多一倍,高考考了两次,考研考了两次,四六级亦如是。
工作也不算顺利,小丘当过两年老师,虽说转型成功做了编辑,但之前的工作经验全浪费了。最近去应聘,面试小丘的人不过比他早入行三年。哎呀呀,小丘后悔不迭,要是当年高考没复读,毕业后没去干别的,他现在不也是业内博学人士了?
还有感情。一而再,再而三,小丘甩过别人,也被别人甩过;此刻婚姻美满,前尘往事却也让他嗟叹――为什么爱的路,不对,人生的路千万里,他总比别人多费劲?
辗转难眠,小丘爬起来更新空间,痛诉“费劲”。
一石激起千层浪,第二天,一上线,小丘就发现他的各路朋友回帖、悄悄话,或是在QQ上和他倾诉。
A友说:“我已经习惯交N次考试费了,总比别人费点劲。”A在小丘眼里是精密考试机器,且不论托福、GRE和博士学位,单拿出“国际精算师”的头衔来就能把人唬得一愣一愣。
B友是业内前辈,十余年从业经验。“我曾做了整整五年校对,才有机会策划选题……那五年真是浪费!”
C友是师妹,“保研没保上是我较大的创伤……为什么别人都行?我却要费劲去考?”可她早硕士毕业,工作都好几年了。
D友说:“别的同学孩子都上幼儿园了,我老婆就是不想生,人生到这儿卡壳了……真费劲!”
E友说:“你好歹总能重来,我谈一次恋爱就结婚,做一份工作7年还没找到任何乐趣,巴不得有‘费劲’的勇气……”
在银行工作的F友还算积极,倾诉完他那点小委屈,不忘激励自己:“真正的牛人费的精力更多,比如本行大老板……”
小丘有点应接不暇,他只想倒苦水,没想到,倒成了苦缸――装满各路朋友工作、生活的苦水,好家伙!他们的烦恼一点不比小丘少,可之前小丘以为他们都比自己顺风顺水。
G友总结了小丘的总结能力,“也许你是比别人费点劲,不过也可能是比别人善总结。”
小丘还在手忙脚乱地敲键盘,这一刻他对H友说:
“也许我们摆在人前的都是费劲后的结果,个中甘苦只有自己明白;然后我们再去羡慕别人的结果,自怜自己的甘苦,觉得天下我最不幸。”
“其实,人生路上千万里,谁又比谁少费劲?”
如何做一个平凡的人
祖老师的强项是“安排”。
他向我展示过他的小本子,那是他安排的业余生活。本子上纵横交错的线网出一个个小格,小格里满是人名、数字。
祖老师解释,每周末他都要和战友们进行麻将、桥牌或桌球比赛。战友极多,于是,他引进了选秀活动中的机制,分组作战,决出周冠军,周冠军们再战,继而评出月冠军、季度冠军、年度冠军……
除了各种比赛,祖老师和战友们还定期旅游,他甚至号召大伙儿合伙在海南买一套海景房,轮拨儿去度假。越是假期,祖老师就越忙得不可开交,为避免祖夫人寂寞,祖老师给她也“安排”了节目。
节目即买菜。
每天清晨,祖夫人和小区里众年龄相当的女伴们在固定地点集合,坐上包车,两小时后到达北京某郊县,具体来说是进了山。一路上,女伴们说八卦、谈心事,再大的烦恼也在叽叽喳喳中大化小,小化无。进山,空气清新,瓜果蔬菜新鲜又便宜;中午,她们就地解决午饭;下午两点,再叽叽喳喳乘包车返回,不觉日暮,祖老师及各位女伴的夫君也该回家了。
包车是祖老师出面张罗的,女伴们是祖老师在小区贴海报召集的,买菜节目从内容到路线均由他一手制订,这路线视季节和风景熟悉度经常换。于是,祖老师去角逐年度冠军了,祖夫人日日山区游,两人相安无事相见欢。
祖老师成天乐呵呵,他的口号是“绝不加班”,所以他勒令自己及下属,包括我,上班时间必须把所有事都做完,“这样就能放心去玩了”。有时,我们提前收工,祖老师便变着花样“安排”我们,“下班前做做报上的填字游戏吧”。“猜个谜语?”或“我考你们个问题。”一度,下班对我来说如同下课。
退休前,祖老师和一个战友通电话,我就在旁边。
他说,手里还有点钱,不敢动了,万一哪天不行了,要提前把儿子的生活安排好。
祖老师的儿子我见过,三十多岁的人举止谈吐和七八岁的孩子没什么两样。据说,祖老师年轻时在某技术部队饱受辐射,那些年的辐射和后来他儿子的遭遇有无关系,谁也说不清,但没人能在祖老师的脸上看出郁闷、忧伤。
退休后,单位一再表达返聘之意,被祖老师拒绝了。他说,他已安排好以后的生活,“以后的生活”是什么,同事们都不知道,但大家送他时,都有些羡慕。
比未知更可怕的是预知
一位同学,毕业季,找工作。
有意向的公司好几家,其中一家开出的条件厚,比如,解决户口、底薪就抵得上别家单位的合计收入,更重要的是,还分房子、配车,但这一切都是有条件的,合约上写明,“要为公司服务二十年”。
同学再三考虑后,放弃了这一机会,很快,前一轮被淘汰的某人取代了他,众人都为同学惋惜,他却不以为意。过了些日子,取代他的人在博客上写道:上当了,这家公司是骗子。“遭遇种种骗局后,想走,竟被罚了20 年的违约金”。
众人又回过头赞同学聪明,同学一脸愕然,他坦言,当初放弃机会,并不是有识破骗局的能力,而是“想到二十年啊,在一个地方,从事一份工作,现在起就预知了四分之一的生命如何度过”,他怕极了,甚于怕低得多的待遇。
一位女友与同学有相似的心路。
一度,她在家乡好的中学教书。一日,学校给一名特级教师开教学研讨会,15
那教师退休返聘已好些年,此刻,白发苍苍地坐在报告席前。
女友口渴,绕到饮水机旁倒了杯水,刚饮一口,突然发现校长站在她身边。“小杨啊”,校长指着台上的特级教师,鼓励她,“好好干,四十年后,你也能开这样的大会。”女友一口水喷了出去。
女友后来离开家乡、离开旧职,她解释:她不排斥做个好老师,但校长的话让她绝望,绝望于“一眼看到四十年后”,绝望于“四十年里的每24小时怎么过,如今就历历在目”――我认识她时,她已转了三次行,走过N个城市,以追求新鲜的生活方式在朋友圈闻名,“我今年不想明年的事。”她常说。
我在电视访谈中,看到一位名人谈起当年为何辞职去创业。
作为山沟里考出来的大学生,在省会城市有份公职,每月有稳定而不菲的收入,这让年轻的他心生满足。但,办公室来了新人,新人对分给她的旧桌椅表示不满,“不过是套桌椅罢了,何必认真。”他劝道,“可我也许要用一辈子呢,怎能马虎?”新人反驳。
“一辈子?”名人在访谈中,强调了下,新人的话让他感到恐惧。是啊,一间办公室、一套桌椅、窗前的风景以及工作的内容正如新人所言,对于他这样的机关工作者,有可能一辈子不变。
可一辈子多长啊,于是,这恐惧笼罩他、提点他,没过多久,他走了,过了许久,他打下一片自己的江山,成了名人。他谈到这儿,人们才知道,呵,大变化竟源于一句话。
我总想,那些朝朝暮暮重复着生活节奏和内容的人。
你不知不觉、顺其自然,日子匆匆过,二十年、四十年、一辈子,回首时未必有遗憾。16
但反过来呢?当你因某种契机,或是一句话,或是一份有时间期限的合约,或是你根据现实做出的合理推断,你清晰地看到二十年、四十年、一辈子的每24小时,你便不免有些触动,选择、转变或放弃些东西。
原来,比未知更可怕的是预知,比变化更让人不安的是一成不变。17
怎样做才不算虚度
20 年前,弓自师大毕业。
他不想当老师,交了数百元给学校,赎了身,也失了业。工作不好找,几经辗转,他来到某酒店。实习期,经理安排他当半年门童,此后,开门、关门、拿行李,成了他的日常工作。
客人们对弓并不友好,出身知识分子家庭的他及时次经历这种生活。冬天,弓裹紧大衣站在酒店门口。他频繁地拉车门,薄薄的白手套根本挡不住严寒。
大厅里,《献给爱丽丝》的温柔乐声传来,灯光明亮,富丽堂皇,与眼前的雪,身上的大衣形成鲜明对比。弓过去只知道不想做什么,“不听父母的”、“不当老师”,就像现在“不想当门童”,但“想做什么”?他被自己问住了。
终日无所建树,白白浪费时间,弓这样总结他的门童生涯。其实不做门童, 他的前20几年也大多如此,只是这一刻更为凸显。那以后呢?实习期满,在酒店,或在别的地方,“我想做什么?”“怎样做才不算虚度?”18
我认识弓时,他已功成名就。
他谈到及时份工作,酒店、门童。他说,直至今天,听到《献给爱丽丝》,还会有感触,“就像站在酒店门口,有个声音在说,‘你浪费的时间太多了’,‘快去做事’。”
“可到处都是《献给爱丽丝》啊!”
他点点头,一度,久居国外的他刚回国,拨打朋友的手机,默认铃声是《献给爱丽丝》;发传真,传真铃声也是《献给爱丽丝》;“我简直‘崩溃’,根本没法偷懒,时时刻刻被提醒──快去做事。”
我看着他。
我知道他的及时本书是在工作间隙挤出时间一点点完成的;我知道他身兼数职,是作家、工程师、策划人,还是某民间公益组织的发起者。人们谈论他的成就,谈论他多姿多彩的生活,令人咂舌的“精力”和运气。原来这一切,不过是无处不在,无形的鞭子《献给爱丽丝》使然。
这时,弓的手机响了,铃声是《献给爱丽丝》。
稍顷,他结束通话,对我说,他要去做事了。我们就此告别,突然,我想起一个问题,“你的手机铃声也是默认的?”他笑笑,他的回答令我如被棒喝──“不是,我喜欢《献给爱丽丝》”。19
那个知道你是二百五的人
世上起码有两个人坚信静静是个二百五。
首当其冲的是静静妈。
小学四年级,静静和妈妈拌了几句嘴,她闹着离家出走,妈妈冷笑,“你走?你身上的衣服还不是我买的?”静静人小气性大,大冬天的,脱得身上只剩背心裤衩,她一边往外走一边喊:“都还给你!剩下的以后赚钱还你!”妈妈把她拽回来,唾她道:“你就是个二百五!”
一晃八年,妈妈又翻出这段子。
这天,高考结束的静静去参加外语口试,走到考试点,却发现准考证没带,回去拿已经来不及了。
回家后,静静哭喊着,“我上不了外语专业了”,她情绪激动到极处,竟冲进厨房,拿起菜刀在案板上空剁起来,“哐哐哐”,闻声而来的邻居听得心惊肉跳――这还是那个品学兼优、温柔娴
我对自己的要求很低: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倘能如我愿,我的一生就算成功。
――王小波
我们曾如此渴望命运的波澜,到后才发现:人生曼妙的风景,竟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我们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认可,到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杨绛
太喜欢这本书了,买了好多本送朋友,估计未来还要继续买。我们总是看着现实的干瘪,望着遥远的梦想,在这距离中迷失自己,否认人生,其实,我们可以改变的事情还很多,现实和梦想并不是对立的,在于你怎么做用什么心态
书中通过一个个不同人的故事,来体现不同的人生,不同人追求不同的生活。确实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是最好的,而首先要找到自己喜欢的生活,懂得自己想要什么,不要在现实中迷失了自我,只追随别人的步伐,盲目羡慕别人的7生活,努力错了方向。得到的成功也会发现并不真的快乐。
很喜欢这个书名,人人都在追求幸福,但我觉得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这才是最大的幸福。幸福不是比较而来,不是所谓的三大件,不是那些硬性的指标。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只有这一生所过的日子是自己想要的,才是幸福。
快递速度很快,书包装也很严密,是一本不错的读物,虽然现在处处都充斥着鸡汤,但是书本上传达的更是一种生活理念,在这个节奏飞快的时代,慢下来读几本书还是不错的,享受阅读的时光。
买这本书的动力是在我是否要出外旅游 决定旅游的时候买了这本书 也带了这本书搭上火车去了我梦寐以求的厦门 书的内容感觉跟书名不相符 书中讲了好多生活小故事 悟到了好多道理 也给我这个刚刚毕业迷茫在工作和理想的很大的感悟 推荐
里面很多事情我都经历过,一边看一边回忆自己的事,还有我未曾经历的事,又在想着假使有一天我遇到了,又该如何应对。这大概就是作者写作高明之道,让自己的所感所悟与读者产生共鸣,心中不由生出无限感慨。适合闲暇之余安静阅读。
之前看介绍就是很喜欢的书,内容也不失望。之前看评论老有人说当当网的包装把书弄坏了,还很有顾虑。我看包得挺好的啊,都有泡沫纸包着。而且当当网的购买页面比**好用,之前本来因为包装问题想到**买,但是当当的色差和操作性征服了我。哈哈。
决定买的时候,是因为这本书的名字令我一见钟情,我是一个很随心的人,自高考结束,我就摆脱了被生活束缚的困境,从心学习了设计了,从心地画画,从心做自己想做的事,45页的故事令我心有体会,很棒,很喜欢,每个人都应该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好久没在当当网上买东西了,帮同事买了本书。书挺好的,只是,快递我不得不吐吐槽了。因为上班时间问题,第一次没收到。然后下午送过来就听到抱怨,说"就这么点钱的东西还用什么货到付款"。我只想说"你管得着吗?不想送就不要做了,要么就shut up!"
本书没有任何理论的说教,而是用54个故事,展现在我们面前,他们都是怎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的。让我们在读着别人的故事,而慢慢领悟,如何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
现在特别喜欢看随笔类书籍。看起来很轻松,看到哪里可以随时加入书签放到一边,下次翻开来看下一篇,不追求连贯性。书的装帧和排版都是我喜欢的,而作者也用生活琐碎向我们阐明了一系列人生哲理。带着轻松愉悦的心情把这本书看完了。
喜欢,是的,很喜欢。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节奏,有的欢快,有的悠闲,有的坚忍,有的洒脱。。。不管是哪一种,只要找到自己的节奏,按照它顺利过下去,那就很好。其实,如果一个人能够了解自己的节奏,找到它并按照它来生活,将是一件多么幸运的事呐。。
忙忙碌碌中,总为了迎合他人的评价,做出很多不是自己想要的选择和做法,结婚却并不是皆大欢喜,于是书里的故事让我更明白,生活,重要的是让自己开心快乐,才能带给人自然的欢乐,让接触的人,事,物,都满怀希望,告别忧郁,告别过去,迎接更好的生活。
一直活在别人的眼光里口水里,却很少思考这辈子到底为谁而活,该怎样活?第一次看到“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淡淡的眼缘,深深的喜欢。或许,我们真的不用太在意别人对你的看法,活出自我,活出人生应有的精彩。我相信,阅完此书,我会看淡一些人一些事。活出真我~
利用一个星期晚上睡前的时间读完了这本书,就像作者本人所说的那样,这本书里的内容都写的是生活小事,描述了那些最平凡、最朴素的人与生活。正是这些点点滴滴的内容表达了一种别样的生活方式,文字似乎没有大谈伟大理想或锦绣前程,而我却通过这细腻的文字找到了一种认同感,找到了理想的痕迹,那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生活理想。
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简简单单,不盲从他人,不遗失本心,做自己想做的事,走自己愿走的路,做最真实最美的自己。一生很漫长,也很短暂,唯有不违背自己的初心,你才会是最快乐最幸福的,因为你始终和自己在一起。
很喜欢书名,觉得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我对里面的一句话触动很深:你日渐平庸,甘于平庸,将继续平庸。如果不曾为自己心里的念想争取过,没有试过用真实的自己活过,这一生难道不是白活了吗?
可惜了这么好的一个立意"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要有最朴素的生活和最遥远的梦想",听上去有多美?但这却是我读过的跑题最远的一本书,不如叫"追忆似水年华"但内容文笔还配不上这样的名字,还是叫"忆苦思甜大杂烩"最是恰切。
潦草的看了下,是以许多小故事的整合,都是一些朴实的贴近生活的事情,看了前两篇,有一篇不记得哪里看过了,都是暖心的,收藏下还不错,是奔着这个书名来的,希望给自己带来些阳光。朴素的生活,遥远的梦想。在枯燥乏味中寻觅欣喜
个人非常好的一本书,连续几天在公交车上看完,文笔流畅,内容精简,真是最近读的里面非常不错的一本,比另一本不知要好多少倍。很多故事都触动了我的神经,很有共鸣,正如书上写的,如同一个契机,以后还会在关注此作者的作品。
书中无处不在的博大、淡薄、宽容、善良,无处不有的谋略和智慧,所有的这一切,让读者觉得自己岂止是在读书,而是与一位智者交谈,与一位畏有交流,心中的疑虑消失了,留下的都是那份沉甸甸的带着暖意的警策。
当初是在微博上看到介绍,才注意到这本书。很喜欢书名,觉得是自己想要的生活状态。我对里面的一句话触动很深:你日渐平庸,甘于平庸,将继续平庸。如果不曾为自己心里的念想争取过,没有试过用真实的自己活过,这一生难道不是白活了吗?
生活让我们忘记了梦想,只是一味的追求虚无浮华,忘记了自己喜欢什么样的生活,更不懂得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度过一生。能够避开城市的车马喧嚣、虚化浮沉,找到心中真正的平静,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度过一生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买这本书是因为书名吸引了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何尝不是自己一直努力想要实现的生活状态呢?人为了谁而活着?浑浑噩噩过了二十多年,在乎世俗的眼光,是该真正为自己而活了,不违心、让自己开心快乐就好!
书,最初是在书店无意发现。最初只是对标题相吸。但看过之后,有些许感触。人啊,有几个是真真正正的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在过呢?为了生活、为了家人、为了目标、不断的在努力奋斗。只望自己能以最简单、最喜欢的方式来过、来生活就好。
林特特应该是那种天生恬静的人,她似乎很懂得生活的真谛,那就是质朴的快乐。不知为何,在读的过程中,我脑海里时不时会浮现顾西爵的《满满都是我对你的爱》中的情节,可能正源于托尔斯泰的那句话,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吧。林特特写了54个人生中最温暖的瞬间,顾西爵则用自己的才华描摹了一幅生活的美好画卷,这画卷,足有一辈子那么长远。这世上只有一种成功,那就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这一点《满满都是我对你的爱》里做了最佳诠释,顾清溪爱着徐微雨,徐微雨爱着顾清溪,他们用真心组建了一个有爱的家庭,把这个家经营好,就是他们喜欢的方式。因为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