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舍谈吃》为梁实秋代表散文"雅舍"系列的精选集。梁实秋自嘲嘴馋,一生中写下无数谈吃的文章,这些文章带有浓浓的故土情怀,是名家谈吃中的经典作品。一代散文大师梁实秋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味道,还有历史的味道、人情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和记忆的味道。
20 世纪华语文坛一代宗师
畅销不衰的智慧散文经典
于简单中蕴藏大智慧,于平淡中流溢真性情
梁实秋(1903-1987),号均默,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人世界及时个研究莎士比亚的。代表作有《雅舍小品》、《雅舍谈吃》、《看云集》、《偏见集》、《秋室杂文》、长篇散文集《槐园梦忆》等。
梁实秋的散文,文笔简约、平实,作风恬淡、雅朴,字里行间充溢诙谐幽默,三言两语道尽人生哲理, 值得一读再读。
及时辑
西施舌
火腿
醋熘鱼
烤羊肉
烧鸭
狮子头
两做鱼
炝青蛤
生炒鳝鱼丝
酱菜
水晶虾饼
汤包
核桃酪
铁锅蛋
瓦块鱼
溜黄菜
酸梅汤与糖葫芦
锅烧鸡
煎馄饨
核桃腰
豆汁儿
芙蓉鸡片
乌鱼钱
韭菜篓
蟹
炸丸子
佛跳墙
栗子
海参
满汉细点
菜包
糟蒸鸭肝
鱼翅
茄子
莲子
白肉
干贝
鲍鱼
咖喱鸡
烙饼
黄鱼
笋
八宝饭
薄饼
爆双脆
拌鸭掌
鱼丸
腊肉
粥
饺子
锅巴
豆腐
烧羊肉
菠菜
龙须菜
鸽
味精
粽子节
面条
酪
烧饼油条
窝头
炸活鱼
腌猪肉
喝茶
饮酒
大菜
第二辑
馋
吃
吃相
喜筵
萝卜汤的启示
北平的零食小贩
由熊掌说起
千里莼羹,未下盐豉
厨房
第三辑
吃在美国
关于苹果
"麦当劳"
记日本之饮食店
"啤酒"啤酒
豆腐干风波
康乃馨牛奶
饭前祈祷
第四辑
饮膳正要》
读《媛珊食谱》
读《中国吃》
再谈"中国吃"
读《烹调原理》
两做鱼
常听人说北方人不善食鱼,因为北方河流少,鱼也就不多。我认识一位蒙古贵族,除了糟溜鱼片之外,从不食鱼;清蒸鲥鱼,干烧鲫鱼,他不屑一顾,他生怕骨鲠刺喉。可是亦不尽然。不久以前我请一位广东朋友吃石门鲤鱼,居然谈笑间一根大刺横鲠在喉,喝醋吞馒头都不收效,只好到医院行手术。以后他大概只能吃"滑鱼球"了。我又有一位江西同学,他最会吃鱼,一见鱼脍上桌便不停下箸,来不及剔吐鱼刺,伸出舌头往嘴边一送,便见一根根鱼刺贴在嘴角上,积满一把才用手抹去。可见食鱼之巧拙,与省籍无关,不分南北。
诗经?陈风》:"岂其食鱼,必河之鲂?""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河"就是黄河。鲂味腴美,《本草纲目》说"鲂鱼处处有之"。汉沔固盛产,黄河里也有。鲤鱼就更不必说。跳龙门的就是鲤鱼。冯谖齐人,弹铗叹食无鱼,孟尝君就给他鱼吃,大概就是黄河鲤了。
提起黄河鲤,实在是大大有名。黄河自古时常泛滥,七次改道,为一大灾害,治黄乃成历朝大事。清代置河道总督管理其事,动员人众,斥付巨资,成为大家艳羡的肥缺。从事河工者乃穷极奢侈,饮食一道自然精益求精。于是豫菜乃能于餐馆业中独树一帜。全国各地皆有鱼产,松花江的白鱼、津沽的银鱼、近海的石首鱼、松江之鲈、长江之鲥、江淮之、远洋之鲳……无不佳美,难分轩轾。黄河鲤也不过是其中之一。
豫菜以开封为中心,洛阳亦差堪颉颃。到豫菜馆吃饭,柜上先敬上一碗开口汤,汤清而味美。点菜则少不得黄河鲤。一尺多长的活鱼,欢蹦乱跳,伙计当着客人面前把鱼猛掷触地,活活
摔死。鱼的做法很多,我最欣赏清炸酱汁两做,一鱼两吃,十分经济。
清炸鱼说来简单,实则可以考验厨师使油的手艺。使油要懂得沸油、热油、温油的分别。有时候做一道菜,要转变油的温度。炸鱼要用猪油,炸出来色泽好,用菜油则易焦。鱼剖为两面,取其一面,在表面上斜着纵横细切而不切断。入热油炸之,不须裹面糊,可裹芡粉,炸到微黄,鱼肉一块块地裂开,看样子就引人入胜。撒上花椒盐上桌。常见有些他处的餐馆做清炸鱼,鱼的身分是无可奈何的事,只要是活鱼就可以入选了,但是刀法太不讲究,切条切块大小不一,鱼刺亦多横断,最坏的是外面裹了厚厚一层面糊。
两做鱼的另一半酱汁,比较简单,整块的鱼嫩熟之后浇上酱汁即可,唯汁宜稠而不黏,咸而不甜。要撒姜末,不需别的佐料。
挺好的!买了汪曾祺老先生的《人间草木》之后又买了梁实秋老先生的《雅舍谈吃》。当代散文比较喜欢的两本!
梁实秋的文章一向很是合我心意,更何况是谈吃食。。。哈哈哈。。。毫不犹豫的就下手了,书还没看,相信不会差
文坛中不乏喜爱美食之人,毕竟文人也是人嘛,何况吃本来就是中国文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大家自免不了俗。但能把吃的写得让人口舌生津,能把吃的文化说的让人心驰神往,梁秋实是第一人,他的散文读几遍都不过瘾。
大师谈吃的作品也是这么的文艺,没有抢到当当礼券,但还是买了一堆,五折和平常比也算划算了,就是为啥每个时间段抢都抢不到券呢,作为老客户伤心啊
第二天一大早就到,233这物流,当当为双十二做出的准备很充分呀,从前在图书馆看的这本书,从此爱上这类书,爱上这段时间都作品,这才是生活的态度呀,一餐都不要将就,让自己清清楚楚开开心心的
回来就翻完了,每篇附了水墨画,纸品还好吧,看看也不错,没想要精装版,但因为喜欢吃,又喜欢有文化的吃,对民国和老北京文化有迷之兴趣,这本书不错的,其实这本书买之前就看过了
《雅舍谈吃》,有点像《舌尖上的中国》的感觉,从文化、历史、民俗个方面谈及饮食文化。食品,在我们身边最为常见,常见到我们经常忽略了中国几千年沿袭下来的吃文化。从身边食品入手谈吃,包罗中华万象。
之前在十点读书听过一篇梁实秋雅舍谈吃的文章,这次把这本书买回来了,解解馋^o^
雅舍谈吃,谈的就是雅,在梁实秋笔下食物总带着一股优雅与灵气
梁实秋先生是写食物的一把好手。《雅舍谈吃》这本书很“好吃”,读来津津有味。趁着双十二入手十分划算。包装完好,物美价廉。快递也很快。
之前看了梁实秋《槐园梦忆》,是怀念他逝世的妻子的,文笔淡淡的、静静的,情谊确实饱满的、深重的。都说“欢愉之词难工,愁苦之词易巧”,可实秋写妻子的逝去,一点愁苦之词也无,却能打动每一个读者。之后就爱上了他的文字。
假如有一种有味道的文字,那么你可以去看看雅舍谈吃。
看得口水长流先不说,书里边儿除了各类美食外,还有一些以前不晓得的趣事。翻目录的时候有种看菜单的感觉,只可惜吃不到。朋友翻了会儿,也赶紧买了几本梁实秋。一直觉得吃货也分两种:一种以质取胜,一种以量取胜。我是后者,梁实秋才是前者。
先看了香椿拌豆腐的那篇,因为这篇文章部分段落还出现在汪涵写的有味里面,内容是关于作者对于菜品的烧制手法,也描述了古人的方法,还有参杂其他杂谈,喜欢吃,又吃的精细的主妇或者美食爱好者可以看看啦,别掉口水就是了。
《雅舍谈吃》是梁实秋先生一生在饮食文化方面才华的集中展示。“馋,则着重在食物的质,最需要满足的是品味。馋,基于生理要求,也可以发展成为近于艺术的趣味。”
整个目录就是个menu,老先生写到“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先生又是老牌饕餮,不怎么直接写味和细节(与袁枚不同),乃旁敲侧击的写,且旁征博引,写吃更写情,读起来真是有味道。
书中所列皆是各种美食,主要以主人公居住在北京期间所品尝到的各地美食为主,在多篇文章中作者都提起过 他到了台湾后 想吃到某样东西而不得的失落,可见作者对吃是有着很深的眷恋的。民以食为天,中国人从来不缺饮食文化,但是梁实秋把吃写的这么妙趣横生,又贴近生活,清新脱俗。
整个目录就是个menu,老先生写到“只因我连续吃了八十多年,没间断”。先生又是老牌饕餮,不怎么直接写味和细节(与袁枚不同),乃旁敲侧击的写,且旁征博引,写吃更写情,读起来真是有味道。只可惜这个版本纸张不合我意
粗略的看了下,特别是目录,简直是吃货的最爱嘛,闻名已久的一本书,看过很多公众号推荐,这次当当满额减,买了很多列在书单的书,还有一些没参加满额减的书只能下次买了,希望当当多一些这样的活动,让我们爱书之人可以买到心爱的书籍
书中所列的皆是各种美食,主要是以主人公居住在北京期间所品尝到的各地美食为主,梁实秋老先生把吃写的这么妙趣横生,又贴近生活,且旁征博引,写吃更写情,读起来真是有味道。清新脱俗。
在如今的浮躁社会,这几年读了很多励志类的书,最近突然想读一些名家散文。前一阵子读了汪曾祺的人间至味,这次又读了梁实秋的雅舍谈吃。书中除了收录谈各种吃食散文,最后也收录了几篇评论类的文章。对吃感兴趣的一定要读读看。
梁实秋的散文娓娓道来,能让人慢慢看的下去,之前在尾品上买了雅舍忆旧,缺少谈吃的这本,这次5折14块钱入手,虽然当当仍然是一个塑料袋了事,外包都破了,不过好在书是塑封的,比较完整。
简直我们吃货的福利,这本虽然封面没有另外贵的那个封面好看,但是这种简约的风格我很喜欢,纸质也不差,印刷很清晰。每次看着看着就饿了,吧唧一口粮。对了,那插画也挺好看的,准备下手梁秋实的另外一本书。
读《雅舍谈吃》,愈发觉得梁老真是小资。这种小资不是当下年轻人蛋炒饭里加一点朗姆酒就意乱情迷的假小资,他的小资是老派的,甚至还有一点保守、俭省,但最是真材实料,好似一张明代茶案,看似朴素,实则韵味隽永。